“所以朕改了移民策略。”
“这不死人的移民,可知朕多花了多少钱啊?”
“本来一艘船能容载1200人,现在只装120人,就要走一趟,这移过去一个百姓,只运费朕就花了十块钱啊!”
“到了交趾,还得发这发那的,朕最少要花三十块钱!”
“整个江南有两千万人要移走,你说说,朕六亿就没了呀!”
“江南走了这么多人,是不是需要重建?”
“如此富庶之地,需要几年才能缓过来呢?”
“朕会大力发展江南,把北京有的,全都在江南开一遍,估摸着还得投入几千万。”
朱祁钰也无奈,打散了江南士绅,也让钱袋子瘪了。
叶盛浑身一颤,磕头道:“臣知陛下难,但既然移民,就当做完,做得彻底,使江南再不能成为大明掣肘,而是成为大明臂助。”
“叶卿,似这般的奏疏,朕收到了十几本了。”
朱祁钰让他起来:“不是朕心疼钱。”
“而是交趾进入雨季了,朱英送来密奏,请求暂停移民,交趾遇到雨季就寸步难行,甚至和内地断了联系。”
“叶卿,你说贸然移入这么多人,交通不通,造反怎么办?”
“陛下的意思是?”叶盛跟着皇帝的思路走。
“必须修路,原来的驰道在交趾不行,雨季就会被冲垮,必须修沥青路,在雨季能顺畅通行。”
“如此才能保证交趾永远攥在朕的手心里。”
“可是,没有石油啊。”
“朱英的密奏里写着,交趾找不到石油。”
“而且,广西军因为屠杀导致个个富裕,已经不愿意当兵吃饷了,都想去当小地主。”
“这样也好,广西军一直都是桎梏,朕一直想解散,却没机会,借机解散了也好。”
“交趾缺兵,朕已经调贵州军去支援交趾了。”
朱祁钰让叶盛坐下:“控制交趾,难在气候、地形、疾病上,若大明能控制这些,交趾就永远不会丢。”
“陛下,臣以为可鼓励秀才学医……”叶盛道。
朱祁钰摆摆手:“秀才老爷看不上贱业,再说了,大明疆域扩张太大、太快,四处都缺人,秀才也缺呀。”
“朕已经令太医院,从养济院招募一批孩子,让他们跟着学医了,三两年就能学成。”
“叶卿,你可能忘记了,朕从景泰九年,就令天下将孤儿送到京师去,朕来养着。”
“这几年,朕养了孤儿十七万人。”
这是皇帝的骄傲。
这些孤儿,本来是必死的,却因为皇帝一道圣旨,活了十七万人,这些人,未来会为皇帝效力。
叶盛为之动容:“陛下养济孤儿,功德无量。”
本以为当年皇帝只是说说呢。
没想到一直在做。
朱祁钰得意地笑了起来:“朕希望这大明,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这些孤儿放在地方朕不放心,朕就接到中枢来,亲自养着。”
“这些孩子,朕全都培养成医者、工匠、军吏,长大后就可为大明效力,也不枉朕养他们一场。”
“陛下爱民如子,臣感同身受。”叶盛诚心叩拜。
“起来。”
朱祁钰道:“交趾得熬几年,熬过几年,就有充足的医者使用了。”
“有沥青铺路,这地形也能勉强克服,起码不会断了和中枢的联系;朕还会开辟航道,走船通往大明各地。”
“如何对抗恶劣气候,朕就没办法了,只能跟当地的土人学。”
酷热倒是可以忍耐。
但可怕的连天暴雨,漫长的雨季,该怎么办呢?
叶盛忽然想到什么:“陛下,臣知道澎湖巡检司旁边有小琉球,而小琉球本就是汉土,但我朝闭关锁国之后,就放弃了小琉球。”
小琉球就是东番岛,就是弯弯。
“何意?”
“臣觉得可将浙江佃户,移去小琉球,开垦小琉球。”
叶盛发现皇帝眼睛亮起。
“好,改小琉球为宝州府,隶属于福建,让仪铭开辟航道,清扫附近倭寇,派人往宝州府移民。”
叶盛苦笑:“陛下,想清洗倭寇,要先在长江口打硬仗啊,或打或招降,才能荡清福建外的倭寇呀。”
没错,在家门口都打不过倭寇,到了深海上,拿什么打?
朱祁钰看向冯孝:“去把老太傅请来,宣金忠过来。”
江南士绅都被搞定了,倭寇还有什么难的?
金忠就在宫里,戍卫皇帝呢。
他最先到。
朱祁钰问他:“倭寇事,处置得如何了?”
“回皇爷,在南、淮士绅中,共有177家和倭寇有联系,只有三家逃走,其余皆被厂卫控制,皆已抄家。”
“如今长江口的倭寇,招降十一万人。”
“但根据倭寇供述,在长江外,有三十余万,盘踞在各岛之上,招降难度很大。”
朱祁钰皱眉:“倭寇这么多吗?”
别忘了,景泰十年就抓了一批了,就十几万了,难道倭寇六十多万人?不能吧?
“皇爷,本来倭寇确实没这么多人,但厂卫动静太大了,很多士绅流亡海外,才导致数额庞大。”
金忠回禀:“而且,我国船支在海上,运送交趾的船队,被打劫一批,导致倭寇人数暴增。”
“但奴婢估摸着,可战的倭寇不超过十万人,藏身哪里暂时还未知。”
“只要能拿到他们的航线,我明军有希望全歼其人。”
对大明水师别抱有太大信心。
朱祁钰心知肚明,看向叶盛。
“微臣以为,可整编倭寇俘虏,编入水师之中,我军尚弱,不能和倭寇决战,可徐徐找到倭寇的老巢,一点点剿灭。”
叶盛比较保守,毕竟他对水师没什么信心。
正说着呢,胡姗姗来迟。
“陛下,进士榜送来了。”胡十分激动。
整场会试尘埃落定后,才送到南京来。
“状元是谁?”叶盛问。
“刘健。”胡笑道。
“可是薛敬轩的高徒?”
叶盛也认识这个刘健,但不是什么好名声,此人被皇帝训斥一顿,打发去西北当了两年的吏员,不然早就高中了。
朱祁钰忍俊不禁,刘健没少被他收拾。
倒也长进,考个状元出来。
“把他的文章呈上来,朕看看。”朱祁钰没看名次,先看刘健的文章,是不是作弊了。
“陛下,这刘健的文章可是真才实学,您把他外放两年,真的没少长进。”胡打趣。
叶盛抚须而笑,拿过来榜单,细看名录。
“咦?陛下,这张敷华也名列前茅,您对他的教育看来是有效果的呀。”
叶盛大笑,颇为怀念在京师的日子。
“哼,浪子回头金不换。”
“叶卿,你看看他的卷子,再看看他殿试的记录,别是作弊来的成绩吧?”
朱祁钰嗤笑:“这刘健的文章,文采差了几许,遣词造句多少有些揉揉造作,朕看着没有状元之才。”
胡翻个白眼,您就硬挑毛病吧?
这篇策论写的非常漂亮。
“对策倒是行之有效的。”胡回答。
“是吗?没看出来。”
其实,在会试结束后,内阁就抄录了一份卷子,送来了,他朱祁钰都看过了,就是嘴硬不愿意承认刘健优秀。
“朕看闵的卷面,比他俩的都好。”
朱祁钰道:“多亏了李东阳生病,不然他刘健可不是李东阳的对手。”
众所周知,李东阳是您的心头好。
但您也别这么偏心呀,刘健也很不错的。
“别让刘健和张敷华在中枢闲着,让他俩去最忙的地方做事,别养在翰林院里。”
皇帝越用谁,说明越看好谁。
朱祁钰要磨砺刘健,刘健这个人,能力卓著,但性格弱点也很大,不好好打磨,日后也未必能大放异彩。
“叶卿,刚才说什么来着?”朱祁钰放下名录,说回正事。
叶卿也放下试卷,他先看名录,后看试卷。
跟胡复述一遍。
胡微微皱眉:“陛下,现在不是动兵的时候啊,水师尚且未成建制,如何就贸然征战呢?还是以抚为主,尽量招抚。”
“叶卿的意思是,开发宝州府,将百姓移到宝州府去,缓解内地人口压力。”
胡不知道哪个是宝州府,说是小琉球改的。
“陛下,开发宝州府是好事。”
“但海军怕是难以为继,老臣的意思是,还是先操练海军,让新水师熟悉海洋,再派人招抚倭寇。”
胡道:“与其战争,不如花钱买和平。”
这话朱祁钰不喜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