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有了侯爵,还是三世世券,难道他死的还不值吗?朕还不够宽容吗?
“送去北京。”
朱祁钰缓缓道:“让周洪谟去查。”
“皇爷,是不是太快了,毕竟陈友刚死,您就查,怕是兔死狐悲。”冯孝劝谏。
主要担心别的勋爵,心生腻味。
“也是,兔死狐悲,其他勋贵还怎么给朕卖命呢!”
朱祁钰斟酌:“让御史弹劾陈能,统统送去内阁,你给张永递话,让张永帮他长长记性。”
“奴婢遵旨。”冯孝磕头。
陈能是真蠢。
这个时候,被于谦挑唆,来和皇帝唱对台戏,这不是蠢到家了?
和皇帝唱戏,你够格吗?
“方瑛几请了?”
“回皇爷,两请了。”冯孝回禀。
“方瑛是懂事的,他回到京师,朕就能松一口气了。”
朱祁钰斟酌:“可两广得派个人镇着,谁去合适呢?”
“皇爷,您不是说两广要撤督抚,恢复旧制吗?”冯孝问。
“广东军中有朱永,广西军中无人啊,欧信、陶成都不在广西,方瑛一走,就没人镇住那群骄兵悍将了。”
“调欧信回广西,不,调欧信入交趾,担任交趾总兵。”
“调柳溥去广西,担任广西总兵。”
冯孝瞳孔一缩:“皇爷,您的安危?”
“要等方瑛回京之后,再调人离开的,还有段时间。”
这南京对皇帝来说,是个笼子。
他不敢放开任何口子,否则他的安危出现问题,天下就会动荡。
“朱英说交趾无兵可用。”
“传旨给岳正,令陶成加快清洗速度,再调一万贵州土兵,入交。”
朱祁钰目光犹疑:“塘报传来,西北也是一场恶战啊,满速儿是厉害的人,寇深未必是他的对手。”
“去把范广宣来。”
“皇爷,不能再调人走了!”
冯孝疾声道:“可令寇督抚以守代攻,绝不能从南京调人了!”
“西北那个地形,如何以守代攻啊?”
“寇深可打小仗,却打不了打仗,得用个统帅,去镇住西北。”
“哈密不能丢。”
“哈密刚刚从乱入平,又移入一批汉民进去,哈密必须保住,这里面凝结着朕的心血,也有百姓对朕的信任。”
朱祁钰要调一个统帅去打仗。
大明能做统帅的真不多,于谦、方瑛、范广、王越。
像杨信、李瑾有待成长,未来才能做一方统帅。
“皇爷,保住哈密,派一个将领即可,可从中枢调人,再不济就请交国公再动一次。”
冯孝认为,范广是护卫皇帝的最后一道防线,绝对不能放走范广。
“何况,甘肃有神英、陶瑾、范、范炅都是良将,又有寇督抚运筹帷幄,如何连个小小的哈密都守不住呢?”
“皇爷,就算守不住,哈密丢了又如何?”
“只要您的安危无事,明年就能打下来一百个哈密!”
“皇爷,您的安危情系天下,一点问题都不能出的!”
冯孝说的是实话。
皇帝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罢了,给寇深下旨,让寇深做好守城即可……罢了,什么都不管了,让寇深随意而为吧。”
朱祁钰索性就不操心了。
哈密丢了就丢了,明年再打回来便是。
“皇爷圣明。”冯孝松了口气。
正说着呢,叶盛入宫求见。
“陛下,刚收到交趾奏报,交趾要进入雨季了,要暂时暂停移民了。”
叶盛虽是南直隶守备,但皇帝在这里,他把所有工作都兼着。
“那就暂停吧,好吃好喝供着,供一年而已,朕养得起。”
叶盛翻白眼,用人家钱养人家,还是您厉害。
“叶卿,内帑在诸府收了几亿两银子。”
朱祁钰皱眉:“之前都说大明是银荒,可朕抄家灭族之后,弄出来近十亿两银子,这是何故啊?”
朱祁钰一直纳闷。
大明明明没钱,市面上没钱,物价也很低,主要流通的是铜钱,而且大明是缺银子的国家啊,怎么冒出来这么多白银啊?
叶盛轻笑:“陛下,您看到那些存银了吗?”
其实,叶盛之前也疑惑,可看了这些存银之后,他就恍然大悟了。
朱祁钰看向冯孝。
“叶阁老,都是一样的银子呀。”冯孝诧异。
叶盛摇摇头:“冯公公应该没细看,有些银子的官印,是唐朝的,有宋朝的,最远的有汉朝的银子!”
朱祁钰立刻明白了。
这是那些地主老财,把祖上的银子都埋起来了。
大明不是没有银子,而是银子埋起来了,根本不在市面上流通,所以导致严重的银荒。
而且,越银荒,银子越值钱,他们越不花,越往地里面埋,如此反复,导致大明银荒。
结果,这次被皇帝抄个干净。
所以抄出来各种银子,攒了千年的家资,全都被皇帝得到了。
所以弄出来这么多银子。
“叶卿,市面上多出这么多银子,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啊?”朱祁钰问。
(本章完)
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养济院瘦马案
“若按照经济论,达到通货膨胀,臣以为不会。”
“因为我大明多年严重钱荒,市场上银币严重供应不足。”
“而且,民间百姓的生活需求极大,市场广阔,完全可容纳得下十几亿银币。”
叶盛回答道:“臣和丘翰林讨论过,以大明的体量,起码需要二十亿块银币,超发的话才会造成通货膨胀。”
丘就在南京,他以经济论而名声鹊起。
“然而,陛下打下偌大疆土,又移入汉民进去,大明领土扩张了两倍有余,百姓富裕,自然丁口繁盛。”
“以大明的体量,起码三十年内,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而且,随着大明人口暴增,这个年限还会延后。”
叶盛也在研究经济,想踩在丘的肩膀上,写出一篇巨著来。
“叶卿,江南情况你也知道,有何见解?”朱祁钰问。
叶盛从袖兜里拿出奏疏,跪在地上,双手奉上。
“陛下去芜存菁,将怀有一技之长的江南士绅留在原地,只收浮财,余留土地,臣以为是掩耳盗铃,舍本逐末。”
“江南士绅的根,是土地,没有土地,何来士绅?”
“陛下只是移走人,却不剪除土地兼并之患,如此屠杀、移民,大动干戈,不过是解了癣疥之疾,不出三十年,江南士绅复矣。”
“届时,士绅必然变本加厉,以报陛下今日之仇。”
“请陛下慎之、戒之。”
叶盛就差指鼻子骂人了。
江南的土地,他确实没收。
“依卿之意,当如何?”朱祁钰这是考校叶盛。
移民士绅不难,夺走土地也不难,难的是怎么分地!
江南释放出来的佃户太多了,若均分土地,怕是一人也分不到多少。
杀人、移民,不会造反,最多损失元气而已。
一旦分地不公,那么江南就没了。
“陛下,臣之意,是加大移民力度,不止士绅要移走,佃户也统统移走,开拓交趾,开拓云贵!”
叶盛也明白皇帝之难。
但不能因噎废食,必须要做。
“据臣所知,荡清数府,就释放出七百多万佃户,江南全部荡清,怕是会释放出近两千万人。”
叶盛道:“凭借江南,绝对养不起这么多人。”
“浙江释放出来的佃户,就近移到福建、广东去。”
“江南的,则往云贵交填充。”
没错,江南真实人口数量,可能高达四千万人!
江南包括安徽、江苏、南直隶、浙江,这是广义上的江南。
大明的人口已经过亿了。
朱祁钰轻笑:“叶卿,你说得容易呀,先期移民交趾,死了多少人啊,朕天天被都察院指鼻子骂。”
“朕也觉得心疼,虽是罪人,但也不该死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