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234节

  “陛下勿恼,只要这些人上了陆地,还不是咱们说了算的?想杀就杀。”

  “再说了,先把沿海的诸岛收回来,在上面驻军,多设炮台,再操练步军、水师盘踞其上。”

  “海上小道星罗棋布,只要全部被我明军占据,以陆地为依托,大明水师还是可以一战的。”

  胡觉得诏安是最好最快的办法。

  “再让龚永吉派人出使倭国,和倭国建立联系,勒令倭国管好百姓,不许入明为盗。”

  朱祁钰想打一仗。

  胡却认为,没必要打仗,诏安即可。

  “那就请老太傅来主持此事吧。”朱祁钰懒得管了。

  “老臣遵旨。”

  这等没皮没脸的事情,皇帝不乐意做,胡只能负担下来。

  其实,招降倭寇,算不得什么羞耻的事情。

  奈何皇帝口气太大,扬言灭了所有倭寇,这都一年多了,水师砸进去海量的银子,却还不成建制。

  想建成大规模水师,需要十年之力。

  现在比不得永乐朝啊,永乐朝是有元朝的老底子在,而且太祖皇帝建国时水师就是举世无敌。

  景泰朝,是从无到有的建设。

  能在一年时间,建造六艘宝船,已经看出大明底蕴恐怖了。

  其实,按照朱祁钰的构想,是不想收容倭寇入军的,会带坏水师的风气。

  问题是大明确实没有水上实战型人才,只能用倭寇,迫不得已。

  “宝州府不比交趾,交趾开发了上千年。”

  “而宝州府还是原始状态,移入士绅肯定不行。”

  “可把佃户先移过去,朝廷设立知府管辖。”

  “荡清倭寇后,澎湖可多多移民,毕竟澎湖是被我中原经营多年,有充足的田亩自给自足。”

  “用澎湖挟制宝州府,这样宝州府就不会丢掉了。”

  胡谏言道:“陛下,还是往交趾移民最好,交趾往西,土地无边无际,只是缺乏开发而已。”

  “朝廷运过去大批农具,足够开发交趾荒地了。”

  朱祁钰却止住胡话头:“老太傅,一到雨季,大明就和交趾断了通信,一旦移民过多,造反该怎么办?”

  胡皱眉,皇帝不是担心百姓造反。

  而是担心朱英、王伟这样掌兵权的人造反。

  “陛下既不放心,就不该全部用江南士绅填充交趾。”

  胡道:“陛下可用口音不一样的人填充交趾,制造地区矛盾、口音矛盾,中枢自然稳如泰山了。”

  朱祁钰凝眉:“开发森林,需要人把力气往一块使,而不是互相拆台,那样的话,交趾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陛下,天下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您既然要解放江南,打断江南可能造成的垄断地位,就得相信交趾,相信朱英。”

  “而非犹犹豫豫,这不是您的治国之道呀。”

  如此冒犯的话,也就胡敢说。

  朱祁钰叹了口气:“是朕想多了,等雨季过去,就大规模移民过去。”

  “朕会催促各铁厂,大规模打造农具。”

  “再派入兵卒入交。”

  “原广西军解散,让欧信去做总兵,朕放心朱英、夏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皇帝的用人之道。

  “陛下圣明。”

  胡脸上露出笑容:“江南不需要士族抱团群暖,但交趾却需要明人抱团群暖而开拓新地。”

  “所以陛下强制移民,老臣并未阻止。”

  “甚至朝中多有劝谏之疏,皆被老臣挡了回去。”

  “盖因交趾确实需要江南人去开拓,论这天下人,对种植、做官、经济、商业如此精通的人,江南人居首。”

  “老臣以为,开拓交趾,只有江南人才能做。”

  “江南人又擅长抱团群暖,又有文化,懂经义知礼仪,懂得忠君报国,开拓之事是最适合的。”

  反正移民也打不断,皇帝一意孤行。

  胡捡好听的说呗。

  从交趾说到了朝鲜,又说到了西北。

  “冯公公劝谏陛下是非常对的,您调走范广,谁来拱卫您呀?”

  胡皱眉:“陛下,您情系天下,朝野上下的安危皆系您的手上,您绝不能出事。”

  “这是南京,比不得北京安全,您万勿保重龙体,天下才能正常运转。”

  “何况。”

  “西北战事并没有陛下您想的那么严重。”

  “满速儿再厉害,难道还能顶得过我大明一国之力?”

  “寇深为人老辣,若自知不敌,绝不会逞英雄的,他是个老持稳重的人,这也是您当初为何派他去甘肃的原因。”

  “又有神英、范、范炅、陶瑾等一班良将辅佐。”

  “就算拿不下吐鲁番,守住哈密,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王来在吉林,征召了一批又一批生人去西北。”

  “这些生人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已经衰落的东察合台汗国骑兵,是打不过他们的。”

  朱祁钰把这茬忘了。

  王来真会剥削东北土著,用各种大明商品买他们的人,帮助大明征战。

  “朕只是想尽快攻打东察合台汗国,因为朕的梦境,指引朕说,东察合台汗国的西边有石油。”

  “您该知道,石油多么重要。”

  “大明和交趾被雨季打断来往,只要铺一条沥青路,雨季也能照常通行。”

  “而交趾西边,全是良田,朕需要沥青路,来控制整个中南。”

  “同样的,朕也需要用沥青路来缩短天下的距离。”

  “这天下太大了,只靠驿道,朕觉得难以深层统治。”

  朱祁钰后半句话没说,他想皇权下乡。

  胡对皇帝的梦境,绝口不提,而是道:“但寻找沥青也非一日之功,等明年再派范广统兵即可。”

  他预计,明年皇帝就要回銮了。

  朱祁钰却没这么乐观,盐政尚未犁清,江南士绅移了一半,还有倭寇环伺,一年时间未必做得完。

  正说着呢,几个太监搬着托盘,托盘内装着奏疏,送进乾清宫。

  从北京运来的奏疏,会装载轿子里,由太监运进宫中,如从内阁运到司礼监的流程是一样的。

  但这些,都是批完了的奏疏誊写的副本。

  冯孝压低声音:“皇爷,王公公可能有麻烦事了。”

  朱祁钰瞳孔微缩,挥退胡、叶盛等人。

  冯孝立刻将几道奏疏双手奉上。

  朱祁钰打开来看,皆是都察院御史弹劾王诚的奏疏。

  主要弹劾王诚姐姐杨娘,两个孙儿王三和王四,此二人在庐州府抢掠良妇为妾,鼓弄军权,鞭笞士卒。

  这些不算什么,穷人乍富,做点荒唐事,最多被训斥一番而已。

  毕竟人家有个好舅爷,王诚,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

  但是!

  接下来的内容,气得朱祁钰瞳孔发赤。

  “这上面说的,都是真的吗?冯孝!”朱祁钰陡然爆喝。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皇爷,奴婢不知。”

  朱祁钰又打开其他几本奏疏,奏报大同小异,其中王一夔的奏报,还列举了证据。

  嘭!

  朱祁钰将奏章砸在地上:“朕刚和叶盛吹嘘完,朕收养了天下十七万孤儿,是朕爱民之举!”

  “这才一刻钟啊,就打朕的脸?”

  “他王诚没有香火,是想招两个混蛋当成香火继承吗?”

  “来人,让王诚滚过来!”

  “朕亲自问他!”

  王一夔的奏疏上写着:

  凡经过庐州府的孤儿,先由王三、王四来挑选,颜色好的男孩女孩留下,卖入青楼,赚取银子。

  这两年,共经手孩童71起。

  合肥知县向中枢禀报此事,结果知县被灭口,事后被报病死。

  真正让朱祁钰愤怒的是,一地知县,竟然说死就死了,王诚真就一点都不知道吗?

  为何不报?朕难道没有容人之量吗?缺你那几两银子赏赐吗?

  乾清宫上下,全都匍匐在地。

  发火之后。

  朱祁钰也在沉思,这篓子是谁爆出来的?

  是在京师的于谦?

  还是江南的士绅呢?

  不像是于谦,于谦若知道,不可能忍这么久。

  若是江南士绅的反击,这只是开胃菜,后面会有大动作。

  “传旨,调毛胜去掌安徽军,抓捕王诚的外甥孙!”朱祁钰没有袒护,而是最快做出决策。

首节上一节1234/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