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15节

  于是所有诸侯临淄城楼上,看着一队队精锐的汉军士兵入城。

  而这些军队核心的士兵托着一个托盘,托盘上则是齐国战死的将领。

  张良对魏咎他们说道:“最前面的首级就是齐王项羽的首级了,要不是他,天下也不会再次步入动乱当中。”

  魏王咎,代王歇,南越王赵佗,上谷王代表李良,几人带着一丝惊恐的点点头,这是杀鸡儆猴呀。

  这其中魏王咎脸色最难看,因为他明白这些大部分都是做给他看的。

  除了齐王项羽的首级,后面还有二十余颗首级,他们都是齐国都尉以上军官战死的首级。他们被安放在托盘上,尽量让四周的人都能看清楚这些人头。

  徐凡不喜欢杀戮,但已经死的人就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

  果然看到这些人头,其他跟着诸侯王来到临淄城的将军,臣子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了,齐王项羽一个人造反,牵连整个齐国,这些首级的主人,哪一个在齐国不是位高权重,但现在他们的首级却成为了战利品,让汉军炫耀。

  而临淄城四周看热闹的百姓也是一阵沉默,他们对项羽的感情是复杂的,项羽从秦人手中解救了他们,这让不少齐人感激项羽,但项羽却诛杀田氏和齐国的贵族豪强,这些人和他们都是沾亲带故的。

  同时项羽还把属于齐国的土地分给了中原贵族豪强,这不就是带外人来欺负他们齐人,所以他们对项羽又有点仇恨。

  但项羽又给齐人士兵均田,这是齐国上百都未曾发生的事情,得到土地的士兵对项羽异常感激,但项羽造反,又让齐国陷入战乱当中,所以齐人对项羽是爱恨交织,难以明说。

  这个时候一队闪耀的光芒的骑兵首先出现。

  “大汉万胜,陛下万岁!”2000骑兵同声高呼道。

  魏王咎等他惊愕的看着这支军队,他们早就得知,齐军之所以败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有一支全身覆盖铁甲的骑兵,直接攻破了齐军的中军。

  当他们真看到这支骑兵的时候,每个诸侯内心都惶恐不安,全身铁甲,战马高大,如同神魔一般,这些人昂首挺胸,胸前戴满了鲜花,精气神十足,一看就是精锐之士,如此铁骑冲锋起来的场景他们简直不敢想象,难怪十几万齐军都会被他们击溃中军。

  “这就是大汉的铁甲重骑兵,人马俱甲,果然名不虚传。”代王歇缓缓说道。

  张良淡然笑道:“铁甲重骑兵虽然威力大,但花费太高了,一骑的花费就需要50万钱,每年维持费用也有5万钱,即便是以我大汉的财政也只养得起两千骑。”

  这些诸侯听到这话更加无语了,他们连百骑都养不起。

  而一旁的贾布对季布道:“兄长,我等在河西之地有一支这样的铁甲重骑兵,大月氏人就是我们的鱼肉了。”

  季布摇摇头道:“铁甲重骑兵在中原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河西草原太辽阔了,铁甲重骑兵的机动性和耐力都不足,对我们来说太不实用了,大月氏人不会主撞上我们的铁甲重骑兵的,我们想要增加武备,还是要想办法多增加一些铁甲骑兵。”

  当初为了组建这支铁甲重骑兵,季布把自己手中的宝马都卖给朝廷了,他明白这样的骑兵根本不是他这样的诸侯王养得起的。

  倒是一旁的英布有的心动对自己的岳父吴芮道:“大人,我们两家联合起来也弄个十骑的铁甲重骑兵吧。”

  也不怪英布如此羡慕了,高大的骏马,全身甲胃的士兵,点满了防御力和攻击力的兵种,没有一个武将能忍受这样的诱惑,这就是他们眼中最完美的士兵。

  但吴芮没好气道:“去了江南怎么用这些骑兵,只怕他们刚踏路上,马蹄就陷进泥坑当中了。更不要说50万钱才能装备一骑,你有几个50万钱?”

  英布被怼的无言以对了。

  今年他英~国大量开发1000亩茶园,种植甘蔗也扩大到1万亩,连丝绸纺织业也有起步了,今年弄出上千匹丝绸,整个英国全年的财政收入第一次突破到2亿钱,但因为大力重修了都城,英布还倒欠了开发钱庄上亿钱,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负翁。

  铁甲重骑兵之后,却是上百辆马车的部队开始进入临淄。

  所有人都看的莫名其妙。

  张良对他们解释道:“这是我大汉的石炮营,马车上的木杆都是石炮的零件。墨家想办法改进了石炮的工艺,以后我大汉的时候都是用标准工艺制造的,可以拆解成这样的零件,安放在马车上之后,就可以跟着军队快速行军,到来要进攻的城池,可以在半个时辰内组装完成,而后发生300斤的石弹。”

  所有诸侯胆寒,石炮可以快速移动,组装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野战他们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现在他们想防御都防御不了。

  石炮之后,观看的诸侯们听到“啪啪啪”的声音。他们跟着声音的方向望过去。

  却看到整整齐齐的铁甲营,踏着整齐的步伐缓慢走来。

  这“啪啪啪”的声音居然是士兵们脚踏大地的声音。这也是徐凡有意为之,生怕士兵们踏的不响,给他们穿的都是皮靴,而后用后世的正步让他们入城。

  而这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五千人排着整齐的方队,穿着寒光凛冽的战甲,他的整齐的步伐,横平竖直,没有一丝曲线,五千名士兵动作如一,就好像他们是一个人一样。

  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阵,让所有的诸侯都胆寒了,这样的军队上了战场,谁能是他们的对手。

第310章 ,新分封和《诸侯礼》

  大汉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齐王宫。

  宫门缓缓打开,一个卫士来到宫门口道:“诸侯入朝。”

  魏王咎带领一众诸侯和诸侯使者,不过这次没有什么外藩内藩之分,所有诸侯王都为一列。

  假相张良领着宋留,彭越,韩信等一众一众大汉武将为一列。

  进齐王宫之后,各路诸侯和大汉的文武大臣分列于大殿两侧。

  “天子上朝,诸侯恭迎!”随着一位卫士的喊声。

  徐凡头冕旒,身穿天子服。缓步登上首座之上。

  假相张良带领所有人道:“臣等恭迎陛下,愿吾皇万岁!”

  徐凡淡然道:“免礼!”

  张良等人这才各自跪坐到属于他们的席位上,临襟正坐。

  徐凡道:“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大汉先和匈奴人打一战,占据漠南部分土地,又剿灭了齐王叛乱,可以说整个天下一年都没有安稳。”

  代王歇行礼道:“我代国正是因为有天子的照应,不但战胜匈奴人,还扩张领地,天子威武,德庇苍生。”

  季布等人鄙视的看着代王歇,这马屁也拍的直接了。

  徐凡道:“我大汉有功必赏,过必罚,今年借助这诸侯大会的事情,朕把封赏的事情一起办了,正好这些功臣封赏之后,也是诸侯当中的一员。可以参加这次诸侯大会。”

  天子都这样说了,魏王咎等人只能道:“陛下所言甚是。”

  徐凡继续道:“雁门之战,我大汉击退十余万匈奴大军,歼敌5万余,俘虏胡人十余万人。齐地之战,我大汉军官共歼敌30万,剿灭齐王的叛乱,监军将军,在这诸侯大,会奏报有功将士之名,朕当不吝以诸侯之位以酬!”

  监军将军邓宗出列拜道:“陛下,雁门之战,有大功将士二十二人,灭齐之战有大功将士一百一十三人,敬呈陛下御览。”

  在大汉没有太尉的情况下,邓宗这个监军将军可谓是大汉军方第一人,大汉有一套完备的监军系统,一直垂直管理到屯一级,说是位高权重一点不为过,不过邓宗这个监军在大汉军方的存在感很弱。

  他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不行,有现在的地位都是因为投靠天子早,加上自己忠心耿耿,邓宗也很有自知之明,一般都不会对军事战略发表意见。

  而且他这个监军将军下面并没有太多的心腹,大汉赏的重,但抓的严,管的紧,有任何敢违背军纪的人,下到小兵,上到中郎将,将军都会严惩不贷。

  在大汉的军方,低级的军官和监军还能相互转换,但邓宗却一直是监军这个职位,所以底下的将军还是更怕邓宗的,而不是敬重他。

  徐凡道:“对各路诸侯诉说我大汉将军的功绩。”

  “诺”

  而得益于白纸的规模化生产和普及,大汉的监军们可以极其详细的记载军官指挥的过程,以及军官们的立功事迹,甚至在大汉大量的,营,曲,屯都有属于他们的营史,曲史,屯史,对这种行为徐凡也是乐意见到的,有历史的军队才会有传承,才会有凝聚力,才会爆发强大的战斗力。

  邓宗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籍,大概和徐凡后世那种大本的网络小说相当,可见这其中记载事迹之多,已经快追上后世的网络小说了。

  “雁门之战,首功之臣,樊哙,以一万大军击溃4万匈奴人~~~~~”而后就是说整个汉匈之战樊哙立下的功劳。

  在一片的英布听到邓宗述说樊哙功劳,内心一阵感叹,要是他没有成为诸侯王,汉匈之战必定会有他加入。

  他现在已经有点后悔成为诸侯了,虽然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但却也失去了领兵作战希望了,他今年不到四旬,本是一个武将最黄金的时期,但他却早早的没有军队可以指挥了。

  今年他本来对赵佗寄予厚望的,也集结了两万诸侯联军镇守黔中。

  结果赵佗这个胆小鬼,只知道死守梅关,让他想要主动出击都做不到,以赵佗这窝囊的德行,只怕他这辈子也很难率领大军征战了。

  现在英布想来,封国虽然好,但可以领兵作战更加好了。偏偏他封国选错位置了,要是在辽东,河西之地,他就可以继续奋战了。

  英布带着三分妒忌,小声对自己的岳父道:“要是小婿去了马邑,这4万匈奴人必定被小婿全歼。”

  吴芮却宽慰道:“你已经功至国公了,还想如何,真想像魏王他们一样称王,你看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只怕此时他们在羡慕你们的安稳。”

  英布看向魏王咎,南越王赵佗,代王赵歇,几人听到樊哙的功劳都神色凝重,像樊哙这样的猛将大汉有上百位。现在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大汉调转枪口对向他们了。

  英布笑道:“谁让他们跟不上大势,天子都说了大汉之内只能有封地,他们不但不识天子之意,还出了齐国这个叛逆,像他们这样的六国余孽早,就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当中了。”

  吴芮瞪了英布一眼道:“我也是六国余孽。”

  当年秦军领兵想要攻占百越之地,吴芮担心秦军进攻自己的部众,主动投靠始皇帝,还得了一个藩君的爵位。

  英布笑道:“岳父一刀一剑打下藩阳的领地,岂是魏咎这些二代可以比的。”

  吴芮却摇摇头,他的情况很微妙,说他不是大汉的内藩,但天子却按照内藩对待他。但要说他的内藩,他的地盘又是自己打出来的,和英布这种分封的诸侯完全不同,而且他的封国更加靠近中原,他担心哪天天子把推恩令用在自己身上。

  当然他这个想法是没有和英布说的。

  刘邦欣慰的小声对张耳道:“樊哙以前是我兄弟,是我沛县子弟当中最能打的一个,当初可是我带着他投靠天子。”

  张耳道:“樊哙是想要外封为诸侯,还是内封为彻侯?”

  刘邦道:“他这个人一根筋,不适合辽东复杂的局面,天子仁厚,他还是跟着天子更加有前途。”

  其实这次樊哙来到临淄,两人就见面过,兄弟相聚自然是欢喜了。

  当时樊哙就激动道:“兄长,丞相已经和小弟说了,以小弟的功劳可以升为彻侯,丞相问小弟是愿意成为有封地的彻侯,还是要想成为有封国的诸侯。小弟说了,要去辽东建立诸侯国,这里小弟和兄长又可以在一起了。”

  大汉的三挡分封制度,虚封一般都是给功劳巨大的文官的,一般武将都不会选,而封地和封国却是两种选择了,封国算是脱离大汉半独立了。所以大汉在分封功臣的时候,要先问他们的选择才好赏赐。

  看着樊哙还是更想跟着自己,刘邦欣慰自己这个小弟没有收错,但他还是劝谏道:“现在大汉的发展机会更多,你要是想打仗,留在大汉境内更好,去了辽东每天只能和野人打交道,再想率领几万大军横扫大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樊哙虽然想要继续跟着他,但刘邦却没有接受,一来现在樊哙也是诸侯,双方地位一样,他和樊哙的关系太亲密容易引起朝廷的对自己的怀疑。

  二来他是真觉得现在大汉发展极会好,开国的功臣都被天子分封出大汉了,大汉军方高层留下大量空缺的位置,只要立下功劳就可以上位,只看这次伐齐的三大统帅,大汉开国的国公一个都没有。

  刘邦此时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当今天子的厉害之处,只用大汉之外的荒地就安置了大汉的开国功臣,最大程度减少了这些开国功臣对大汉朝廷的影响。

  偏偏这还是阳谋,即便英布他们知道了,但路是他们自己选的,而且开拓出一个诸侯国未必会比留在大汉内差

  樊哙听了刘邦的话,沉思半天,比起每日和野人打交道,他还是更加喜欢领兵作战,于是就选择成为大汉内的彻侯。

  因为人数太多,邓宗念了半天才把所有功臣名单全部念完。

  而后丞相张良出列道:“此次愿为诸侯者七人,分别是梁王魏豹,封地于梁,东宁侯张耳,封地余东胡,镇安侯西门贺~~~~。”

  彻侯者十二人,分封中郎将樊哙为丰侯,食邑3000户,增益巨野侯彭越食邑千户,增益长平侯宋留食邑千户,分封假镇南将军韩信为淮阴侯食邑3000户~~~~。

  丞相张良每念一个名字,就有一个昂首挺胸的汉军军官出列,对着徐凡单膝下跪,很快大殿中原就有二十名武将,他们即将成为这个世界最顶级贵族。

  而其他人则愕然的看着魏王咎,梁王魏豹,信息量非常大呀。

  要知道其他分封的诸侯都是侯爵,分封的诸侯国也都是在漠南,这非常符合天子用功臣镇压四野的习惯。只有魏豹这个梁王非常奇怪。

  在场的诸侯都知道,魏豹带领3万魏军,加入了天子讨伐齐王的大战当中,在灭钟离之战当中立下功劳,但魏豹的主帅韩信也不过分封成为淮阴侯,他魏豹何德何能,居然能分封为梁王,尤其是大梁可是在魏国境内。

  南越王赵佗有的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魏咎,连反抗都没有,居然就认可了天子推恩的政策。魏咎这是在出卖他们这些诸侯王,赵佗大儿子更多,大部分都是和蛮女所生,要真按照推恩的方法,他南越国再大也不够分的。

  他是打定主意是不会接受天子的推恩令的,反正他也不担心天子能打到南越国,他南越国国力虽然不强,但地理位置却非常封闭,中原的军队想要打进南越国非常艰难,除非是像始皇帝那样不计代价硬用人马来堆积。

  而汉帝却不是这样不在意士兵的人,这点赵佗还是有信心确定的,只要南越国不主动出击,汉帝也奈何不了自己。

  而对于英布,季布这些人则是笑看着魏王咎和魏豹两人,这一推恩,亲兄弟只怕也要反目成仇了,以后两家又得闹了。

  徐凡看着自己的心腹爱将笑着对四周的诸侯道:“卿等以为,我大汉的勇士如何?”

  本来还有汉臣想要出列,但代王歇却跳出来道:“陛下的功臣,皆是豪杰之士,天下能有陛下这样赏罚分明的共主,才能出现如此多的豪杰之士。

  天子重豪杰,愿意和豪杰之士共享天下,真是天下人的幸事。臣认为,天子当布告天下,使天下英雄豪杰,皆知陛下重英豪,用豪杰之心!”

  张良都有些无奈的看着代王歇,这是把他们的台词给抢了,这种抢台词的人最可恶。

  而魏王咎他们也纷纷拉开了和代王歇的距离,都是诸侯王,居然认下自己是汉臣,连脸都不要了。

  但此时张良也只能顺着代王歇的话礼道:“天子当布告天下,使天下英雄豪杰,皆知陛下重英豪,用豪杰之心!”

  “天子当布告天下,使天下英雄豪杰,皆知陛下重英豪,用豪杰之心!”大汉的重臣齐声呼喊道。

  徐凡笑道:“樊哙等功臣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当让天下百姓得知,丞相不但要布告天下,还应对在《大汉月报》上宣传此次功臣的事迹,让天下的百姓知道功臣事迹,明白他们安稳和平的生活,是大汉这些功臣,流血打下来的,是极其来之不易的。”

首节上一节215/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