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14节

  连敌友论都说出来了,张良知道天子已经下定决心了。他只能帮助天子尽量减少天下诸侯的反抗了。

  大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临淄城。

  汉军虽然攻占临淄城,大军却没有进入城池,加上汉军对临淄秋毫无犯,很快当地的百姓就对汉军放心下了。临淄繁华如昔。

  但临淄城内却已经悄然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临淄的街道,客栈,许多的宅院和屋舍里,出现了许多外地人,而这些外地人都是有的文化读书人。

  只要深入和他们交流一方就会惊愕的发现,这些士子当中有儒生,有墨者,有法家士子,有道家学子,诸子百家来了一大片,从稷下学宫没落之后,临淄城还从未如此热闹。

  而临淄能吸引如此多的百家士子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诸侯大会即将在临淄召开,天下的读书人,或者是自认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量涌入。

  今天因为齐王叛乱,大汉连科举都都没有开,这让很多有才之士苦闷无比,他们只能赶到临淄城来,寄希望自己的才能被大汉的各路诸侯发现,而后他们就可以飞黄腾达,实现治国理想。

  这个时代机会太多了,让天下的士子都对自己才能充满希望,太多的榜样告诉他们,自己只缺少一个机会。

  虽然徐凡强力清洗原本六国贵族豪强势力,但同时也打通了天下阶级流通的道路,徐凡甚至可以自豪道:“大汉是三千年来阶级最畅通的时期,这个时代布衣将相不是梦想。养猪,种田娃成为太守县令,在大汉可谓是比比皆是。”

  而就在此时,一队旌旗招展骑士,招摇的行过临淄的大道,看的满城的百姓都惊讶无比。

  “这是谁的车队,居然敢如此招摇过市?”

  一个临淄百姓羡慕道:“旗帜上写着季,这应该是季国公,季国公可是天子的心腹,据说已经在河西之地打下好大一个诸侯国了。”

  “当年季国公不过是一个游侠,跟了当今天子,不到十年便成为诸侯王了。”

  看着稳坐马车上的季布羡慕道:“大丈夫当是如此。”

  这个时候忽然有两个士子,从人群当中冲出来,阻挡在季布的马车前面。

  季布亲卫用长戟阻挡两人怒道:“这是季国公的车队,尔等不要命了。”

  但两人举起各自一份书信道:“赵人田叔、孟舒,有建言想求见季国公。”

  四周的齐人大骇“这两人不要命了,连国公的车队都敢拦截。”

  但也有不少人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想要看看这两个士子如何收场。

  而田叔和孟舒两人也是惴惴不安。

  两人本不想用这样极端的手段,他们在赵地也是小有名气,自认为才干出众,两人本来对天子把赵王移封到代国不满,认为这是天子在吞并赵国。所以前两年大汉的科举两人都没有参加。

  但这次大汉的大清洗,田叔和孟舒的家族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他们的家族害怕了,担心逃不过下次的清洗,所以派遣家族子弟想要去关中参加科举。

  只可惜今年因为齐王造反,关中科举暂停,他们只能跟着其他士子来到临淄,想要去诸侯大会上碰碰运气了。

  但田叔两人万万没想到和他们想法一样的士子太多了,他们现在只要在临淄的街道上就可以看到士子。好像天下的士子都来到临淄城了,他们不清楚现在临淄城是有上万士子,还是有10万士子。

  这个时候两人才想起来,当今天子虽然可恶,但却是夫子出身,最重视教育,始皇帝时期,竭力打击读书人,天下的读书人急剧减少。

  而当今天子即位以来,以土地,钱财支持,几乎每个村里都有一所小学,只要不是特别贫困的地区,小孩都可以读书识字。普及教育虽然因为时间短,还难以看出成效,但十年之后,天下的读书人将会暴涨。

  即便是现在因为有科举的诱惑,大汉也有大量自学成才的士子,天下的读书人多了10倍都不止,两人就是看到竞争如此激烈,他们心里不免忧心忡忡,所以才用如此极端的方法。

  季布察觉前方的情况之后,对自己的手下道:“把他们手中的书信拿过来。”

  “诺!”

  很快季布拿到两人的书信,田叔写的是对付胡人的策略,说是在险要之地筑造城池占地地盘,而后逐步吞并胡人的地盘。孟舒则认为要教化胡人,把胡人转化成为汉人,这样大汉的实力会增强,胡人的实力会衰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季布看完两人的策略一阵好笑,两人有的才能,但没有正真处理过政务,属于是书生意气,但季布却欣赏两人的勇气。

  “你们二人上本将的马车,本将要仔细询问。”

  田叔和孟舒两人惊喜道:“诺。”

  而后在整个临淄城百姓目瞪口呆的目光当中,田叔和孟舒两人登上季布的马车,在所有人的目光当中,缓慢开进齐王宫。

  “这样居然也可行?”整个临淄城都轰动了。被季国公看上了,以后飞黄腾达可期了。

  “这么好的点子,某怎么没有想到?”一个士子生气的拍了自己的大腿道。

  不但是田叔他们感到竞争压力大,其他士子看到自己的同类也是压力山大。天下的诸侯不过几十人,而这里的士子却有几万人,他们明白想脱颖而出的难度非常大。

  但有了田叔这个例子之后,临淄的士子们找到一条捷径了。

  于是在有诸侯车队进入临淄城之后,马上会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士堵在这些诸侯的车队前面。

  这些士子当中运气好的人,也像田叔和孟舒他们一样被坐上马车,但运气差的直接被丢到一旁的道路边。

  英布更是直接动手丢出士子,而后骂道:“写的什么狗屁玩意,也敢学人投书,还是找个夫子多苦读几年吧。”

  英布的话让整个临淄城百姓哄然大笑。像这样的画面他们已经看了无数,现在各地的诸侯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士子成功的概率已经非常少了,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好几起这样的笑话。

  现在这已经成为临淄城的一个特色了,成功的士子让他们羡慕,失败的士子让他们嘲讽。

第309章 ,诸侯汇集,武力震慑

  大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临淄城。

  张耳约刘邦到临淄城街道上的一个酒馆。

  张耳对刘邦道:“张相已经派了使者说了,这次分封诸侯之事,大汉将会彻底消除外藩,内藩之别。留在中原的诸侯一律推恩,不想推恩的诸侯则要迁封到大汉之外的领地。”

  刘邦笑道:“天子早就应该这样办了,凭什么我们这些功臣辛苦才能建立一些诸侯国,魏咎这些人凭借血脉就可以得到一个诸侯国,六国早就被暴秦灭亡了,现在这天下是我大汉打下来的。”

  刘邦不怕推恩令,反而怎么推恩都推不到他头上。

  张耳道:“张相说以我这次要有功劳,要是我想留在大汉境内,就会给某一块3000户封地。要是在大汉之外,可以在大漠分封一个诸侯国,考虑大漠荒凉,草原收益低,在大漠的诸侯国可以比大汉境内大10倍。”

  刘邦喜道:“兄长这还有什么好迟疑的,留在大汉境内您最多只能做一个汉吏,但去了塞外您却可以成为诸侯王。这还有什么好迟疑的。”

  张耳道:“但塞外毕竟太荒凉了,尤其是大漠还要直面匈奴人,同时建立一个诸侯国开销不会很小,虽然朝廷会贷款1万金,但这也是杯水车薪呀。”

  张耳没有太大的家世,这些年他虽然是代国的国相,但家产却算不上多。他担心真分封到塞外,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建设诸侯国,更加担心受到匈奴人的进攻。

  刘邦劝说道:“兄长啊,大漠虽然荒凉,但也得看在谁手中,您现在不看看大汉是什么行业最赚钱,就是纺织行业呀,今年少府的纺织业就赚了十几万金。

  天下五十个郡守,哪个郡守不是在发展纺织业的,民间商贾也是大量投资纺织业。您的封地在大漠,大漠上还会缺草场吗,您养上一群羊,不管是卖羊毛,还是自己也弄一个纺织厂,都是极其赚钱的。”

  “至于直面匈奴人,那更是天大的好事情,没有匈奴人,您怎么继续立建功立业?怎么继续扩大自己的诸侯国领地?这又不是让兄长你一个人直面匈奴人,而是所有在漠南的诸侯都要面对匈奴人,有天子在后方支持你们,哪里还用担心什么匈奴人,匈奴人不来则已,来则是给兄长你们送部众呀。”

  “兄长,这样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留在大汉境内,传承三五代人,贵族也会变成平民,但在大汉之外的封国却是我们自己的,可以一直传承。”

  张耳被刘邦一直传承的话说服,决定还是去塞外建立一个诸侯国。

  “您是沛侯吗?”一个儒生对着刘邦恭敬行礼道。

  刘邦道:“正是本侯。”

  儒生大喜道:“某有一言,请沛侯看。”

  说完他算是递出一份书信。

  刘邦接过看了看,却是老生常谈的儒家教化之道,没有任何新奇之处。

  这要是在几年前,刘邦必定会嘲讽这个儒生虚言大义,但经过在辽东一年多时间,明白只要是人,放对用处就是人才,他清楚辽东野人太需要教化了,哪怕多一个多认字读书的人,对他来说都是好的。

  刘邦淡然道:“看你这文章也算是有点见识,不过我沛国荒凉,建国才两年不到的时间,你要跟了本侯,确是要吃一段时间的苦,可不后悔?”

  儒生喜道:“能得沛侯看着,晚生不后悔。”

  沛侯看中自己,这是要飞黄腾达的节奏,有什么好后悔的。

  刘邦拿了自己的一张名帖给他道:“诸侯大汉结束之后,你拿这张名帖去齐王宫,说是沛侯的门客,自然会有士兵带你来见本侯。”

  比起简朴的徐凡,项羽就极其奢华了,虽然因为财力的关系,他没有新建宫殿,但却重修了齐王宫,徐凡占据临淄之后,留下一座宫殿自己居住,其他宫殿全部用来安置各方诸侯。

  “诺!”儒生恭敬行礼道。

  等那个儒生离开之后,张耳奇怪道:“你不是一向看不起儒生的,怎么现在却接纳他们?”

  刘邦和张耳都是游侠,性格上放荡不羁,不尊礼法,而这些却是儒生最看着的,所以两人都看不起儒生,认为儒生迂腐不堪。

  而张耳这段时间和刘邦待着一起,他发现不管什么人向刘邦投贴,他几乎就是来者不拒,光他看到的就有几十人。

  这让张耳就感到奇怪了,总不可能每个求见刘邦的人都是人才吧。而且儒生不是刘邦最反感的人。

  刘邦笑道:“是不是人才也要看他所处地方,这个儒生在大汉自然不值一提,但去了我沛国却是少有的人才,大哥想想看,辽东那地方除了野人还有什么人?

  沛国附近的野人只会打猎,放牧都放不好,大汉的农夫去了我沛国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铁匠,木匠,石匠去我沛国,我这个沛侯都要对人家恭敬行礼,生怕人家一个不满意再回到大汉去了。要不然您以为这次大清洗是我什么,还不是我等诸侯国野人太多,需要汉人来平衡。”

  “这个儒生去了我沛国,不管是教化野人,还是管理百姓都可以用的上,自然是人才了。”

  “大哥你既然想建立诸侯国,现在就要准备收拢人才,招揽门客。不管是鸡鸣狗盗,还是儒,法,道,墨,农等百家士子,还是士农工商,只要去了大汉之外都是大哥你需要的。”

  张耳听完缓慢的点点头,确定,他要是去的漠南只有胡人,除了牧民不缺,什么人才都缺,现在是要开始招揽门客了。

  话分两头。

  参加诸侯大会的魏王咎,在齐国宫内河自己的弟弟魏豹相聚。

  “小弟,这次你也算是为天子立下大功了,天子说了给你什么赏赐吗?”

  魏豹迟疑半天,而后缓慢说道:“张相对我说,大汉之内不会再分封诸侯,以立下的功劳,想要加入大汉,可以虚封领地,但却可以成为汉吏,实封领地的话,大概可以有2000户,但要帮助大汉镇压一方。

  而想要成为诸侯,就只能推恩魏国原本的领地,只要兄长同意,大梁,陈留等5县可以成为我的封国,建立梁国。”

  魏王咎听到这话内心的怒火压抑不住,一是他的小弟明明是帮助大汉打仗,最后分的却是他魏国的领地,这是什么道理。

  二就是这是公然的挑拨他们两兄弟的关系。

  他要是不给就五个县领地,他们兄弟的关系就算是完了。但要是给了,魏国就彻底分裂了,现在就分成魏,梁两国。

  等他的子嗣和魏豹的子嗣再推恩一次,他们的子嗣大概只能得到一个县的封地,这基本上就和大汉的彻侯相当。子孙再推恩,就相当于大汉的中小贵族了。

  这样一来传承了上百年的魏国就这样消亡了,这是魏咎难以接受的事情。

  魏王咎面无表情的看向自己的小弟道:“你是怎么想法?”

  魏豹迟疑半天后说道:“兄长既然问了,弟就实话实说,弟是想要成为梁王的。”

  魏咎眼睛瞪的大大的看着自己的小弟。

  魏豹马上解释道:“因为齐王反叛,天子已经不相信我们的这些外藩诸侯了,现在天子在临淄城召开诸侯大会,显然是想要借助齐王的下场震慑我等,而齐国已经是我等诸侯当中最强大的,连他都扛不住汉军的一击,我等更是不堪一击。”

  “现在摆在魏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接受天子推恩的命令,这样小弟的梁国建不建立都差不多,但建立了小弟还能在兄长身边,小弟和兄长也不用天各一方。

  二就是不接受,准备造反,依靠整个魏国来对抗大汉,兄长就要想想,我魏国有实力来对抗大汉的60万精锐。”

  “汉帝是不会改变他想法的,您不接受推恩令,那么魏国只有和大汉一战了。弟在汉军当中待了三个月,见识到汉军的实力,不管是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战斗力,还是汉军的装备都不是我们魏国可以比的,弟实在不看好这一战的后果。”

  魏咎被说是默然不语,他来齐国参加诸侯大会已就有这样的准备了,只是内心他一时难以接受而已。

  而在另一边,项伯他们被关押在齐国的监狱当中,陈晓带着自己的父亲来见项伯。

  项伯看到陈彪愕然道:“彪弟!”

  陈彪沉着脸道:“兄长,你为什么不看好羽儿,九泉之下,你对得起战死的大哥吗?

  我项氏一族大好局面,现在已经毁于一旦了。你对得起伯父吗!”

  项伯苦笑道:“为兄劝过,但羽儿被范增蛊惑了,他根本不听为兄的忠言,羽儿心高气傲,兄长在时候还能压制他一头,但兄长战死,已经没有人能劝说羽儿了。”

  “嗨!”陈彪叹口气,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对自己这个侄子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勇武过人,却没想到他会闯下如此滔天大祸。

  陈晓道:“伯父,等诸侯大会之后,小侄带您去陈国,至于其他项氏子弟,小侄会托季布,英布,吕臣他们照看好的。”

  项伯道:“我项氏现在只能依靠你了。”

  又过了几日,天下诸侯都来齐之后。

  天子下令,在临淄城开办胜利的凯旋仪式,所有到齐国的诸侯王和诸侯使者都要来观礼。

首节上一节214/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