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94节

  但快周转,高利率,让关中的商贾根本不在意这亡,于是关中大量的商贾进入上郡套利。

  而他们的行为很快就被曹性发现了,刚开始的时候曹性没有在意,甚至还有几分高兴,这些商贾解决了上郡众多粮票问题,极大缓解了上郡府库的压力。

  但随着商贾数量越来越多,曹性开始迟疑起来了。

  商贾们如此积极深入到上郡的乡野,肯定是可以赚钱的。

  但他们赚了钱,那谁亏了钱?这事不言而喻。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人家不要的时候,你担心花不出去,当人家要的时候,你又担心自己吃亏。

  曹性现在就是这个心理,要是平等交易,哪怕这些商贾赚个一分,五厘,曹性都不会在意。

  但你赚三成多,这是在把上郡的百姓当傻子,加上秋收将近,曹性担心这些商贾真把整个上郡的粮票套空了,这些奸商套的利是上郡百姓的利,也就是他的利。

  上郡本就穷,还被这些奸商套三成利息,如此收刮,他上郡还如何发展,为了制止这些奸商收刮上郡,曹性当机立断,全面抓捕了这些套利的奸商。

  而胡亥成为了第一批被抓住的人,不过他已经有了一定经验了,他被抓走之前,对着一群小孩叫,让他们去肤施县粮仓,找一个叫赵扶苏的人来救胡亥,只要能找到赵扶苏,就可以让他给你们十钱。

  正好胡亥被抓的村里距离肤施县不远,十钱对小孩的诱惑也不小,于是真有两个小孩,抱着撞运气的想法来到了粮仓附近。

  扶苏却气愤道:“某小弟犯了什么汉律?太守您又用什么法令来关押他?”

  从曹性的谈话当中,他已经听出来了,胡亥根本没有做任何犯法的事情,反而是曹性利用手中的权利胡乱抓人,在知道这点的时候,他内心还是有点失望的。

  他本以为大汉和大秦是不同的,结果出了关中,他却发现大汉和大秦根本没有区别。

  曹性不以为然道:“关押几个奸商,难道还会有什么错?”

  “你也是当过民夫的,应当知道民夫的艰苦,七月的高温,日头都可以把人烤干,我上郡百姓在这样的高温下,押运粮草去前线,其中危险且不说,其中的辛劳更是难以忍受的,一滴汗摔成八瓣,不知道有多少人中暑倒下,每日才能赚10斤粮食。

  而胡亥这些奸商,什么辛苦都没有出,一滴汗也没有流,就收刮走百姓三成的利润,只凭这一点他们难道不应该被关押,这也就是我大汉朝讲道理,才小惩大诫,这要是放在你大秦,只怕胡亥他们已经人头落地了。”

  曹性对抓捕胡亥他们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是在保护治下百姓的利益,他不能看着这些奸商为非作歹。

  扶苏道:“曹太守您也说了,现在是大汉的天下,天子三令五申过,法无禁止便可行,更加不止一次说过,让天下的汉吏手不要伸的太长。

  《大汉月报》法治栏,可是有太多汉吏因为手伸的太长,而被免职进入汉吏学院,接受法制教育,曹太守您的上郡不会没有定《大汉月报》?您知不知道,那些身手太长同僚的下场?”

  扶苏脸色严肃的看向曹性道:“而现在您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把手伸的太长了,您可以告诫自己的百姓,至于他们不相信您,那是您的责任,您治理上郡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居然还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他们反而相信这些奸商,这是您的失职,您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失职而怪罪其他人。”

  曹性脸色沉下来道:“你这是在威胁本太守?”

  扶苏淡然道:“某这是在提醒太守,您不要走上违反犯罪的道路,您还做不到一手遮天,上郡距离关中也不算远,天子最守规矩了,即便您是大汉的功臣,但要犯了天子的规矩,只怕天子会杀鸡儆猴,以您来警示更多的功臣。”

  曹性脸色一阵难看了,比起扶苏,曹性更了解天子,连英布这样的功臣,违反了朝廷的规矩,天子直接亲自教训,震慑全军将领。

  杀进关中之前全军学习过一次,杀进长安城的时候,全军又学习了一次,上计的时候,他们这些太守离开长安前,还要接受普法教育。

  秦吏的教训太深刻了,天子三番五次说汉吏才是应该最读懂汉律的人,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带头违法乱纪。还说只要汉吏不违法,天下就安定了一大半,天子是真不信任他们。

  他做的事情虽然是为百姓好,但他的确没有理由来抓胡亥这些人,他也真违反了天子的命令。

  这事情没人上报还无所谓,但真要有几个较真的人,把这事情传到长安城,朝廷肯定会罢免他这个太守,让他去汉吏学院学习。

  不过扶苏这样威胁曹性,曹性就服软,那他如何在大汉官场抬得起头。

  于是他走到兵器架前,拿起长枪淡然道:“某是武夫,只会用刀剑说话,你想让胡亥出来,就看你有几分本事了。

  而后他不给扶苏拒绝的机会道:“你喜欢用什么兵刃?”

  扶苏走到兵器架面前拿去一杆长枪,挥舞了几个枪花,从缓慢到快速,从生疏到熟练。扶苏打完套路道:“某也学过一点蒙家枪法。”

  曹性笑道:“这就好,既然会武艺,某就不算欺负你了。”

  说完曹性的长枪狠狠的劈向扶苏,扶苏用枪身格挡住呼啸而来的劈击,这几年扶苏虽然再也没练过武,但长期的体力劳动,加上他底子好,让他的身体素质比以前更强大了,这弥补了他招式的不足。

  扶苏长枪一转刺向曹性,曹性拨开扶苏的刺击,而后两人快速出击,长枪你来我往,好不乐闹,扶苏的长枪用的力大劈砖,曹性反而多有技巧。

  “砰砰砰!”短短几个深呼吸之间,双方的长枪出击了十几次,但都被格挡住了。

  曹性道:“本以为你是一个脓包,却没有想到还真有几分本事,当初在上郡之时,为什么不抵抗?”

  扶苏暗淡道:“大秦局势已经无力回天,抵抗也只是白白浪费上郡百姓的性命,上郡百姓已经苦了好几年了,又何必为这必死之局丢了性命。”

  曹性鄙视道:“难怪你老子把你流放到上郡,你真一点都不像始皇帝的种,你老子是那种撞了南墙都不回头的人,有墙就撞开墙,有山就挖开山,就像上郡这条直道一般,真是一个不孝子,怪不得他情愿把江山交给胡亥也交给你,你是真扛不起秦国的大任。”

  扶苏听到这话脸色暗淡下来,这是他心中之痛,大秦灭亡前夕,他父亲情愿把大秦的江山交给胡亥也不交给自己,父亲真看不上他这套妇人之仁。

  而此时曹性趁人之危,快速出击,长枪直刺到扶苏的咽喉。

  扶苏道:“某败了。”

  曹性得胜笑着收回长枪道:“去监牢带走你兄弟,让他眼睛放亮点,下次敢在上郡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可以躲过一劫了。”

  曹性也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不是真想和扶苏他们鱼死网破,既然已经出气了,也警告了这些奸商,放出胡亥也无所谓。

  扶苏也说道:“曹太守真不想上郡百姓吃亏,那就在上郡提价收购粮票,太守府要是出九成五,上郡百姓也就不会接受八成,八成五。”

  曹性无奈道:“整个上郡有20余万民夫运输粮草,上郡的府库吸收不了这么多的粮票。”

  要不是上郡粮票太多,他也不会放任商贾在上郡吸收粮票。

  扶苏淡然道:“太守只要让百姓知道这个价格就足够了,这样他们就会主动提高价格,甚至不卖。对于农户来说来,他们赚的每一个秦半两都是极其重要的,只要有任何选择他们都不会愿意亏掉自己的血汗钱。”

  曹性有的惊喜道:“现在某相信,你是始皇帝的种了。”

  曹性让手下的汉吏带扶苏去监牢放了胡亥。

  上郡的监牢有的阴森,即便是三伏天,但依旧凉气飕飕,加上里面难闻的味道,让扶苏皱着眉头。

  领着扶苏的小吏笑道:“这里关押着一百七十四名奸商,还是先生有面子能把人带走。”

  扶苏淡然道:“很快这些人也会离开这里。”

  小吏有的愕然,但继续带领扶苏走进去,很快就看到了两个牢头。

  小吏道::“去把胡亥带出来了。”

  “诺,”

  没多久两个牢头带着胡亥出来,扶苏看了看胡亥,没有什么伤势,就是落魄一点,脸色苍白一点。

  胡亥看到扶苏惊喜道:“大哥,你来救我了?”

  扶苏皱着眉头道:“出去之后回关中,以后不要乱闯荡了,外面的世界不适合你。”

  胡亥有些委屈道:“我都不知道犯了什么事?”

  两人走出监牢之后,胡亥忽然对带路的小吏道:“某的马匹和粮票你们还没给?”

  小吏有的为难,进了监牢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出。

  但扶苏却可以和太守单独见面,而且还进行比武,看上去相谈甚欢,加上他们还是关中人,谁知道会有什么滔天背景。

  小吏想了想示意这里的狱吏还回胡亥的钱财。

  没多久,一个狱吏牵出胡亥的马。

  胡亥激动的走过去,但很快却发现自己包袱内的粮票全没了。

  “某的粮票呢?”

  但这个时候小吏却为难了,胡亥的粮票早就被瓜分了,现在想要拿回来非常几乎不可能,这匹马还是因为时间短,没有脱手才保留下来。

  扶苏道:“粮票既然已经遗失就算了。”

  扶苏大概猜到小吏的想法,觉得自己是太守的朋友,但他却知道自己狐假虎威,能救出胡亥已经是万幸了,他根本不在意粮票。

  而后他拉着胡亥离开这里。

  胡亥抱怨道:“那可是价值十几万钱的粮票,全部被这些贪官污吏给贪墨了,亏得这些汉吏还说秦吏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还肆无忌惮的吊死秦吏。现在他们有什么不同,不过是一丘之貉。”

  扶苏却瞪了胡亥一眼道:“都和你说了,不要出关中,你就是不听,下次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自救吧。”

  胡亥马上说道:“小弟哪里会想到出了关中,这些汉吏就开始不讲道理了,要不然打死小弟也不敢来这上郡。”

  扶苏叹口气道:“即便是汉帝的威望也只能覆盖关中”

  胡亥苦着脸说道:“某这点时间赚的辛苦钱,全部都被这些汉吏抢走了。”

  而后扶苏和江涛回合,江涛看到胡亥激动道:“人回来就好。”

  他们找一个客栈休息一晚。

  翌日清晨,扶苏三人和带领辎重队的汉吏回合。一行人开始回关中。

  “铛铛铛,上郡的老少爷们听好了,郡守府以九成五的价格收购粮票,有愿意出手粮票的就去郡守府,可不要被外来的奸商欺骗了。”几个汉吏一路敲锣打鼓,通告全城。

  胡亥可惜道:“这条赚钱的买卖又断了。”

第288章 ,三皇五帝的血脉和前功尽弃

  大汉四年八月四日。雁门郡,平城纺织厂。

  徐凡带着张苍等一众大汉的文武大员来视察,这个雁门郡最大的纺织厂,而纺织令公输林为徐凡介绍纺织厂的情况。

  只见气味难闻的羊毛被丢进水池当中脱脂,梳洗,而后被巨大的纺纱机纺成纱线,这些纱线就运输到纺织厂当中被织成羊毛布。

  这个纺织厂对张苍这些人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大了,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纺织作坊了,而应该被称之为纺织城,因为这一个工坊需要的人手就超过了3000人,这已经相当于平城全部城区的人口了,为了安置这些纺织工人,平城几乎扩大了一倍。

  公孙林激动道:“陛下,平城纺织厂有1500架织机,用的是家父最新研制出来的织布机,不但增加了布匹的宽度,而且效率还提升了三倍,现在每个月能生产出三千余匹羊毛布。这还是因为用匈奴人织工不熟练的原因,等他们适应了纺织机之后,效率还会继续提升。”

  叔孙通吃惊道:“这里的都是匈奴人?”

  公输林点头道:“大部分都是,我大汉的女子一般都是管事,教导她们如何织布。”

  张苍喜道:“这一个纺织作坊就可以吸纳几千匈奴人,要是我大汉边塞都是这样的纺织厂,胡人之患可以绝矣。”

  大汉的战斗力对胡人是碾压型的,甚至可以说有生以来农耕文明对草原文明的战斗力是碾压型的。就像中原的各种胡人,已经在春秋战国混战当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之所以现在中原国家很难对付胡人,像匈奴人,大月氏人,东胡人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大患,不是因为他们能打,而是因为他们的土地太贫瘠,不能种地,没有经济收益,中原王朝自然不可能派兵长期驻扎在草原。

  而现在有了羊毛布,草原养殖羊的收益就大增了,草场的收益可以追上田地,那么大漠对中原王朝来说就不是无用之地了,而是堪比中原肥沃土地的宝地。

  徐凡笑道:“还是要一步步来,先击败匈奴,大月氏这些强大的草原势力,而后我大汉再分封诸侯镇压草原,再以羊毛布为经济锁链捆住大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重捆绑,大漠以后就不会成为我大汉的敌人。”

  光凭军事镇压是镇压不了大漠的,这点大汉和大唐都给后世做了生动的演示。但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以后大汉朝廷的人就不会说出放弃大漠这样的说了。

  徐凡对公输林道:“你做的不错,但纺织机还要继续增加,在马邑等城池多设立几个纺织作坊,现在的三千匹羊毛布远远不能处理完大漠的羊毛,你还要想办法生产三万匹,乃至十万匹羊毛布。能做到这点,朕给你一个男爵之位。”

  公输林激动道:“臣定不如使命。”

  整个公孙家族,只有族长公输仇在天子登基的时候获得了伯爵之位,这一举让他们公孙家族从百姓晋升到贵族阶级,实现他们家族几百年来的愿望。

  而今天公输林有机会成为家族第二位爵爷,这对他继承家业极其有利,他比其他兄弟更加有希望。公输林已经决定,哪怕卖光家产也要想办法扩大平城织布机的数量。

  而徐凡之所以这样对公输林打鸡血,也是因为他打算把粮票在大漠铺开,让大汉的胡人习惯使用大汉的粮票,这需要足够的等价物。

  大汉和匈奴人虽然打的激烈,现在还有5万骑兵在匈奴人的地盘扫荡。但正是因为杀鸡儆猴,大漠上的丁零人,夫余人,高句丽人,还有大量徐凡也说不出名字的胡人,来到平城拜见徐凡这个天下共主,认徐凡当老大。

  而这就和徐凡很好铺开粮票的机会了,每个来投靠自己的部落首领,他都赏赐一些粮票,这些粮票可以在平城购买等价的布匹,茶叶,食盐,糖等货物。

  徐凡用上面四周作为粮票的定锚物,但这其中茶叶和糖数量难以提升,而且价格高。

  草原上的盐池数量也不少,食盐虽然缺乏,但却不是不可获得。

  只有布匹可以快速提升产能,衣食住行,衣排第一,羊毛布几乎是每个胡人不可或缺的。

  所以大汉的这个粮票想要在大漠推广,就需要足够多的羊毛布来作等价物支撑,而现在每个月三千匹是远远满足不了徐凡的需求的。

  张苍想了想说道:“陛下想要我们大汉的粮票在大漠快速推广,光增加羊毛布的产能还不够,朝廷应该强制在大漠推广粮票,胡人想要来我们中原购卖牛羊,皮革等货物,我们强制商贾只能给粮票,胡人想要购买我大汉的货物也只能用粮票来购买。”

首节上一节194/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