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讶然,随即恍然,又陷入沉思之中。
讶然是惊讶诸葛亮的问题,恍然是明白了诸葛亮的用心,最后的沉思自然是在确认自己在此事中到底该持有何种态度。
仔细思考之后,刘封认为杨彪可以罢免,可自己却未必容不下杨彪的存在,况且日后还真有不少能用到杨彪的地方。
想到这里,刘封当即开口表态:“杨文先毕竟是天下名士,杨家三世三公,杨文先本人也尽任三公。其人虽与我有私缘,但若说其勾结袁术,心存不轨,我却是第一个不信。”
刘封所说杨彪尽任三公,说的是杨彪已经在三公的位置上坐了个遍,只是可惜,他这三公属于一日游,自189年9月接替董卓担任司空后,当年12月就转任了司徒,紧接著转过年就被罢免。
半年不到的时间,当了司空加司徒,而且此时董卓已经权倾朝野,杨彪在任上属实是没有什么根基和实权的。
但杨彪能够这么转著圈的担任三公,也足以肯定他的声望和能力了。
即便是不守规矩如董卓,都要把他摆出来以服众,可见一斑。
诸葛亮得到了刘封肯定的回答后,当即建言道:“既是如此,那主公何不以杨德祖荐主之身份,出手援救呢?”
刘封当即叫好,他差点都给忘了,前些天他可是征辟杨修为征南将军府主簿的。
杨修虽然没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啊。
此时杨修就在府中,那自己这个恩主的身份随时可以坐实。
以恩主的身份去援救杨彪,就是曹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孔明言之有理。”
刘封看了看董昭、庞统、诸葛瑾等人脸上的神色,发现他们也俱是赞同之色后,当即决断道:“既是如此,那我等就于这两日内启程,返回洛阳。”
商议定了之后,次日一早,将杨修请来。
听到刘封愿意出手援救,杨修感激涕零,更对刘封生出了无限好感。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杨修来之前就想过是否要提此事,可最终还是没说出口,一来也是心中羞惭,之前没有回应也就罢了,此时再拿出来说,实在是有损杨家门楣。
二来也是担心刘封心中有怨,提起此事搞不好反倒是弄巧成拙。却没想到刘封居然如此大气,居然此时还承认对杨修的征辟。
不提杨修对刘封的感恩戴德,刘封自去与杨奉、韩暹叙别。
离开巩县后,因为救人的缘故,返程仅仅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回了洛阳城下。
出乎杨修的意料,刘封出手之后,事情解决的轻而易举。
在刘封亲自拜会大将军曹操和司隶校尉满宠之后,次日,满宠上奏大将军,杨彪与袁术并无勾连。
随后,曹操接受了满宠的审核意见,当即决定释放杨彪,只是被罢免的太尉官职没有官复原职。
其实在刘封出手之前,荀、钟繇、丁冲等人已经积极行动了起来,劝说曹操放过杨彪。
只是曹操对杨彪确实有一定的杀心,明知道眼下不适合动手,也一定要杨彪好好吃上一点苦头,这才迟迟拖延不决。
满宠倒是很好的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在狱中没少让杨彪吃苦,而且还是在没用大刑的前提之下。
可最终,却给曹操上报了杨彪清白的审讯结果,可谓是刀切豆腐两面光,不但得到了司隶校尉的要职,同时也让曹操很是满意,还得到了刘封、荀、钟繇乃至于天子的人情,属实是最大的赢家。
杨彪虽然吃足了苦头,但身上却没有伤痕,只是出狱的时候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颇有一种心神俱碎的感觉。
杨修将父亲送回家中之后,立刻来到骠骑大将军府中道谢,同时表达希望请假一段时日的请求。
如今杨彪已经不是太尉了,自然没法继续在太尉府中居住,杨修需要时间搬迁。同时,杨彪回府之后就大病了一场,杨修作为儿子,自然是要在他身边侍疾的。
对此,刘封自然是无有不可,不但立刻批准了杨修的假期,更是出手帮扶了一把,将天子赐给他的宅邸借给杨家暂住。
杨修感动非常,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对于杨修来说,欠刘封的恩情已经太多了,也就不计较再多这些了。
“德祖,你且去好好照顾文先公,待他身体恢复之后,再来扬州寻我。”
刘封如今赴雒诸事已经办完大半,只剩下最后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也不复杂,就是和曹操谈谈袁绍的威胁。
对于刘封来说,他最想要的并不是袁、曹开战。
因为时间是站在刘封这一边的,他最希望看到的是袁、曹对峙的局面。
对峙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长到他鲸吞荆州之后。
对于刘封的嘱咐,杨修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表示一定南下前往扬州,以报答刘封的救命之恩。
随著杨彪被释放,雒中的风波渐渐安定了下来。
虽然杨彪安全落地了,但并不意味著这场风波就真的毫无伤亡。
侍中台崇、尚书冯硕、议郎侯祈三人成为了这次风波的祭品,被斩首示众,悬首于洛阳南门。
随后,荀被表奏为尚书令,入主尚书台,强化了曹操对朝政的领导权。
坐拥尚书令、司隶校尉、河南尹在手的曹操可谓是权倾朝野,再加上他又把天子手中最后的千余羽林军的控制权也拿到了自己的手里,至此,天子彻底被其架空,再无反抗之力。
不过刘封却知道,天子刘协还是有著很强的号召力的,别说袁绍手底下那帮想要复兴汉室的士族豪强了,就是曹操手底下也不乏这样想的人,否则官渡之战里,也未必会有那么多的人写信给袁绍投诚了。
其中固然有看不起曹操阉宦家世的士族情节,可单纯的忠心汉室,痛恨曹操专权,架空天子的人也有不少。
这些人并不是因为支持袁绍,只是反对曹操,希望能够趁著曹操战败而夺权。
你可以说这些人蠢,他们看不见袁绍之心和曹操毫无二样,却并不能否定他们的忠心。
此后在建安末年,邺城、许昌两次士族叛乱,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这些人几乎毫无胜算,却依然甘心赴死,其中不乏高贵名门望族,也算是大汉的一抹余晖了。
在雒中安定下来之后,刘封再度登门拜访曹操。
第397章 曹刘叔侄对
这一次刘封是和曹操单独对谈,就连典韦、许褚都不在房中,而是站到了门外护卫。
曹操对于刘封如此正式有些惊讶:“他人尽已屏退,不知子升有何指教?”
刘封对于曹操带点调侃意味的话无动于衷,正色说道:“大将军,我自河北得到消息,大司马已经下定决心,要和公孙瓒议和了。”
“什么!?”
曹操是真吓到了,一来他确实不知道这消息,二来是这消息著实太可怕了。
“此事当真?”
曹操一双细小的眼睛瞪的老大,仿如怒目圆睁一般,紧紧的盯著刘封。
刘封叹息一声:“大将军,我有必要骗你吗?”
曹操脸色一片漆黑,原本黝黑的皮肤变得更为深邃。
这对曹操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雳,把他刚刚掌控朝政的喜悦打的灰飞烟灭。
袁绍已经基本统一了河北,不过他这个河北王还是有些虚浮。
他的核心地盘还是冀州,但却不完整,少了一个河间国最北边的易县,那是公孙瓒的封地,也是他最后的根据地。
至于其他三个州,则水分十足,不忍卒读。
并州九个郡,袁绍真正到手的其实也就只有上党郡和太原郡,太原郡北部和西部还饱受匈奴、鲜卑的威胁。
青州占了四个郡国,可实际上能够如臂指使了的,也只有河北的平原国,河南的三个郡国颇有些听调不听宣的味道,而且日后在袁谭的压榨之下,干脆就起兵造反了。
至于幽州,那更是直接和鲜于辅以及乌桓等少数民族南北平分。
可即便如此,仅靠冀州一州之地,袁绍无论在兵员,粮秣,军械,物资上,都妥妥的碾压曹操。
公孙瓒如今已经只有负隅顽抗之力,可谓是苟延残喘之人。
可袁绍居然不惜同其议和,这针对的人是谁还用问吗?
曹操脸黑如墨,一口郁气堵在胸口,恨不能对著袁绍一通怒骂。
老子好歹是你发小吧?
之前也背靠背了打几年吧?
你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要弄死我吗?
“大将军莫急。”
刘封故意等了一小会儿,让曹操消化了一下这消息之后,才开口道:“前将军脾气刚烈暴躁,其爱弟公孙越更是为大司马部下所弑,其人在冀州之事上,又为大司马所愚弄。眼下虽然势微,却未必肯对大司马低头。”
曹操眨了眨眼睛,有些回过味来。
“子升之意……?”
刘封不答反说道:“封愿为大将军试述当今局势。”
曹操盯著刘封看了片刻,当即坐直身体,右手前探,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请子升试言之。”
刘封当即说道:“如今天下板荡,群雄四起,唯大司马当世无双,一骑绝尘,河北四州之地已会尽归于袁氏,此当为今世之暴秦也。”
曹操神情凝重,重重点了点头,刘封这个陈述算是说到他心坎里了,也让他对后续的话有了更大的期许。
“昔战国末年,天下有力扛秦者,赵、楚、齐也,余魏、韩、燕之流,再无力影响大局。若以今日比之,大将军当为雄赵,家父为南楚,刘景升为强齐也。余魏、韩、燕之流,不过吕布、张杨、刘璋、关中诸将之流也。”
“刘景升与大司马长期交好,又地处偏远,恐非友而实为敌也。”
曹操的眼睛眯了一下,心中飞快的分析起来,这究竟是刘封对刘表有图,还是所言非虚。
很快,曹操就得出了结论,刘封所言不虚,但也不排除刘封对刘表有所图谋。
“故此,我等若是不能齐心对抗大司马,必会为其各个击破矣!”
刘封最后这句总结深深的打动了曹操。
其实曹操早就十分忌惮袁绍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对刘备父子诸多隐忍,其根本目的可不就是拉拢刘备父子吗?
况且对于曹操来说,刘备父子实力的增强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弊端自然是刘备父子实力越强,对曹操的威胁也越大。
可好处却更多,首先,刘备父子若是仅仅只有徐州一个半郡的地盘,他们如何肯和你曹操合作对抗袁绍?
刘备和袁绍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把地盘卖了从龙它不香吗?
其次,刘备的实力如果仅仅停留在徐州,那他对曹操的帮助也大不起来。
双方就算合作,也是力量悬殊,那也意义不大。
听完刘封的话后,曹操面色沉静,可心里却是长松了口气,甚至对刘封生出了浓浓的欣赏和喜爱。
刘封眼下这番话,可不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吗?
他这几年的隐忍退让,为的就是拉拢刘备上船。
现在刘封如此识趣的询问船票价格,怎么能不让曹操心花怒放?
“贤侄所言,深合我意!”
曹操声音洪亮,一股上位者的霸气弥散开来。
只见他眸含精芒,逼视刘封道:“那依贤侄之意,我等该如何齐心?”
刘封故作沉吟了片刻之后,缓缓开口道:“以小侄之见,大司马自河北南下,共有三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