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94节

  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家二叔。

  天知道二叔还夸奖过对方,可见这小子有多腹黑,演技有多优秀。

  接下来,朱相居然将发言权交给了陆议,而这小子丝毫也不怯场,把整个计划托盘而出。

  原来在这些震泽水贼中,就有受过陆家恩惠的人,而且至今依旧忠诚于陆家。

  陆议有把握说服对方趁著夜色打开水门,迎接征南军水军入城。

  除此以外,光是四大姓就能凑出一千装备精良的部曲。

  这一千人看起来人数很少,但还是得考虑到四大姓在这两年之中,持续不断的被孙策和孙策军打压。而且陆家在庐江就元气大伤,至今都没能恢复过来。

  再加上其他几家要避孙家的讳,也将不少部曲安排去了城外,以表现服从的姿态。

  故此,这一千人已经是四大姓在吴县城中能动员的最大数字了。

  “伯言如此优异,可称陆庭兰玉。”

  刘封赞叹道:“陆康公后继有人了。”

  听到刘封的称赞,陆议自然谦虚连连,而朱相却是一脸的艳羡,没想到陆家这小子居然如此得征南欢心。

  朱相算是看出来了,刘封对陆议的态度明显不同,不过朱相却把这一切归功于了陆康,觉得刘封是爱屋及乌,而并没有想到其他的上面。

  称赞完后,刘封并没有当即做出决定,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摆在刘封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自然是朱相、陆议所言的,有一定的风险,但成功概率也不低。

  第二条路就是等吴景被送到后,让吴景去劝降徐琨。

  徐琨如今的表现和无锡时已经截然不同,可谓是被征南军给打掉了胆气。这时候他又看见刚刚南下的吴景被生擒活捉,是有概率会动摇到束手投降的。

  但这条路的成功概率,可要比第一条路小多了。

  风险大的,成功率也大,风险小的,成功率也小。

  更让刘封感到头疼的是,这两个路线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第一条路,显然是给了吴县大姓们立功自保的机会,如果后续刘封还想折腾他们,那无疑会麻烦上不少。

  第二条路,则是给了徐琨机会,举吴郡郡治,近万兵马投降,于情于理,刘封都要厚待恩裳徐琨,而整整近万的兵马放在徐琨手里,刘封又如何能安心?

  一时之间,刘封竟然还真拿不定主意了。

  就在刘封难得犹豫不决的时候,两个意外到来的人物却是帮著刘封做出了决定。

  王朗和虞翻来了。

  原来历史上,王朗和虞翻是继续往南逃的,先去了东冶县,后来还想去交趾。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刘封都打到吴郡城下了,王朗和虞翻自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上。

  刘封接见他们的时候发现,王朗和虞翻可谓是狼狈之极,身边只剩下了士卒九百余人,水手六百余,大小战船四十多艘。

  这就是王朗和虞翻的全部家底了。

  他们从镜若湖出逃时,险些还被上虞郡的林家和焦家给扣留了下来。

  好在虞翻打起了征南军的旗号,林、焦两家还是畏惧刘封的威势,最终选择了放行。

  出海之后,船队一路北上,停靠在了娄县沿岸,然后往吴县城下而来。

  可怜虞翻还不知道,他家在山阴城中的分支已经被孙策给屠戮殆尽了,所幸他们在老家余姚还有分支,否则可就要像周家一样被灭门了。

  王朗、虞翻带来了山阴城沦陷,北会稽危在旦夕的消息,王朗更是痛哭流涕,泣血陈述孙策叛逆之行,请求刘封为其做主。

  这让刘封做出了决定,不再等待了。

  之前的等待,是给孙策时间攻占山阴,帮自己洗一遍北会。

  如今孙策已经完成了任务,那自己再等下去,可就是给孙策秣兵历马,聚集力量反抗自己的时间了。

  当然,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原因,刘封是怎么都不会说出口的。

  那就是刘封给孙策的压力越大,孙策在北会的屠刀就会越锋利,搜刮起物资粮草来就会更狠辣。

  等到孙策把会稽的士族豪强都给篦过了一遍之后,

  当即,刘封令朱相,陆议返回吴县准备,动手之期定在三日之后。

  朱相,陆议领命而归,趁夜返回吴县。

  刘封将王朗,虞翻留在军中,并借调他们手中的船只一并参与行动。

  吴县水门不开也就罢了,若是真打开了,那输送兵力的船只自然是多多益善。

  一旦船只达到一个数量级别,刘封甚至可以毫不停歇的往吴县输送兵力。

  王朗、虞翻寄人篱下,既不敢,也不能拒绝刘封的请求,当即将大小船只四十余艘并六百余水手全部交了出来,甚至连剩余的部曲也愿意拿出来。

  不过刘封却是看不上这些败军,这些士卒如今已是惊弓之鸟,而且对孙军有畏惧心理,带上这些士卒完全是有害无益之举,说不定还会起负面作用。

  谢绝了王朗,虞翻之后,刘封开始召集诸将,布置任务。

  一个时辰之后,徐盛、贾逵、高顺、赵凡、于兹、董袭、甘宁等将领悉数到场,等候刘封的命令。

  刘封心意已定,自然不会再同他们讨论是否出兵的问题,而是乾纲独断。

  诸将一听终于要对吴县动手了,一个个喜不自禁,尤其是董袭、甘宁,听说此战以水师为主力,要从水门进军城内,更是高兴的险些跳起来。

第343章 轻松入城

  三日之后的午夜,邗沟岸边人影浮动,其中为首的就是董袭、甘宁二人。

  在刘封的计划之中,董袭、甘宁将作为先锋入城。

  一旦进得水门,二人分工明确,董袭掌总,甘宁夺门,首要任务是务必将水门掌握在征南军的控制之中。

  为了此次任务,不但动员了所有船只,刘封还特地调拨了五百铁甲士给甘宁,布置在第一批入城的艨艟之中。

  甘宁等人最为重要的任务,即是控制住水门的进出。而跟在后面第二批入城的征南军的目标将会是城北,他们的任务就是打开北门,迎接征南军城北主力入城。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的时候,董袭、甘宁分坐上了两艘船只,开始悄悄的朝吴县水门靠近。

  此时,董袭坐上了一艘艨艟,位居船队之中,有利于他号令前军。而甘宁则坐在一艘走舸上,一船当先,为全军锋矢。

  掐著时间点,甘宁在午夜时分,已经来到了水门外。

  甘宁此时外松内紧,看起来似乎很是轻松,实际上内心里却是相当的紧张,从他游移不定的目光之中,就能看出几分来。

  就在甘宁紧张等待的时候,突然在吴县的城头上多出了一支火把。

  随后有人持著火把伸出城头,朝著下面的水面连摇三下。

  甘宁顿时大喜,连忙点燃火把朝著城头,在空中连画了三个圈。

  随即,城头火把熄灭,甘宁也赶紧将手头的火把给灭了。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水门发出了轻微的,有些刺耳的声响,水门中的铁栅开始缓缓升起。

  甘宁见此情景,随即摆了摆手,两艘艨艟应命而出,停靠在了水门两旁,扔下巨石定位。

  如果此时铁栅再重新放下,会被这两艘艨艟顶住,使得小船和士卒可以撤回城外。

  等到这一步完成之后,甘宁随即一马当先,朝著城内驶去。

  入了城后,码头上站著十几个人,当先一个身材略微单薄,正是陆议本人。

  另有一人身材高瘦,臂膀细长,满脸风霜的男子站在陆议身后,正是陆家在震泽水贼中的暗手。

  很快,第一批走舸悄无声息的靠了岸,甘宁带著一众甲士跳上了岸。

  这一批两百余人,俱是全身皮甲,手持短兵利刃,目标就是控制住水门安全。

  在放下甘宁等人之后,走舸立刻离开岸边,掉头往城外驰去,而后续则有一批十二艘艨艟正等待入城,上面俱是铁甲甲士。

  “将军高姓大名?”

  甘宁一登岸,陆议就迎了上来。

  对于刘封军麾下将领,吴县大姓已经收集到了不少情报,其中就有甘宁的一份。

  吴地河流众多,湖泊多如星辰,对于水军将领自然是极为重视的。

  甘宁对陆议态度很好,因为对方给自己带来了先登头功的机会。

  当即拱手回道:“末将甘宁,见过陆小先生。”

  陆议也不多话,赶忙给甘宁介绍起来:“水门有一个闸机,就在右侧门楼之内,已经为我所取,左侧门楼连通水门上的城楼之中,还有一曲两百人,负责每半个时辰巡视一遍城楼和城门。”

  甘宁点点头,笑曰:“不过两百人,吾反手可屠。”

  随即,甘宁安排了一百人前往闸机室严防死守,领头的乃是甘宁麾下悍将族子甘茂。而甘宁本人,则是亲自走左门楼,打算先灭了这一曲两百守军。

  陆议一听,心中一沉,还想要劝说甘宁。

  可甘宁哪能听得进陆议的劝说,打了个哈哈直接带队离去,留下五十人防守码头。

  甘宁和陆议的分歧从表面上看,其实谁都没错,甘宁觉得这两百人耗费不了多少时间即可全部平灭,如此一来,闸机室就完全没有威胁了。

  陆议则是希望甘宁稳重一点,反正现在还没被发现,正可以等第二批部队入城之后再做行动。

  如果甘宁不能迅速平灭这一曲孙策军,那自然就是甘宁错了。

  反之,则是陆议错了。

  陆议沉思片刻后,当即跟水匪高汉道:“今日之计,或为富贵,或为族灭,进则生,退则死。甘将军悍锐骁勇,我等当为其扫清后顾之忧。”

  陆议的意思很简单,甘宁这会儿主动出击了,那我们就要帮他守好码头。

  高汉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当即应命。

  就在陆议紧张的心情中,水门外驶来了一队艨艟,朝著码头缓缓靠近。

  艨艟靠上码头,放下跳板,一队队身披铁甲的铁甲士小心翼翼的登上岸来,稍一整队之后,开始接管码头防御。

  陆议粗粗一数,就得出了结果,这一波登陆足有三百铁甲士之多。

  就在陆议长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甘宁又出现在了码头上。

  此时的甘宁满身鲜血,身上皮甲外罩著的锦袍几乎被染成了红色,搭配著他脸上灿烂的笑容,简直像是一个杀人狂魔。

  看见陆议后,甘宁笑著说了一句:“城楼已清,后路无忧也。”

  陆议虽然人小,却有一颗大心脏。

  半夜三更的看见一身鲜血,还笑容灿烂的甘宁居然还能稳得住,著实是与众不同。他身边的高汉都已经双股颤颤,都快站不住脚了。

  甘宁了一眼高汉,眼中闪过一丝不屑,随后又看看陆议,忍不住称赞道:“小先生倒是挺大胆的。”

  陆议谦逊道:“将军过誉了。”

  甘宁嘿嘿一笑,转而继续望向码头。

  直到此时,孙军都没有被惊动。

  说起来不可思议,其实也是合乎常理。

  徐琨所部在无锡的时候,就已经被征南军给打掉了士气,再加上刘封南下围城吴县之后,给了徐琨一个错觉,那就是对方会继续复刻无锡之战,从而使得徐琨所部麻痹大意了起来。

  前阵子的偷袭不成,征南军竟然没有半点趁势攻城的念头,更加重了徐琨军上下的想法。

  一时之间,徐琨军上下距居然都在等一个月后,刘封军以投石机开路攻城呢。

首节上一节394/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