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93节

  “刘征南胃口未免太大了些吧?”

  朱桓倒是很理智,摇了摇头道:“兄长此言差矣,刘征南如今动兵当在五万以上,此时城外就有两万余众,南面由拳、乌程也都俱为征南光复。如此大动干戈,每日军粮兵杖的开支消耗必然是个天文数字。就以城外两万众计,我等所献之粮,恐只够其一月所用,更别提刘征南于吴郡征得一石粮草,胜于徐州转运两、三石。”

  说到这里,朱桓叹息了一声:“我之前就担心所献过于吝啬了。”

  之前四大姓商量的时候,朱桓就觉得三万石粮食太少了,大家又不缺粮,为什么只给三万石?

  粮食这个东西,在古代,乃至于近代的浮动是相当夸张的。

  它的定价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粮食充盈的情况下,与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它的定价天差地别。

  在粮食短缺时,它的最低价就是出价最高却买不到粮食那个人的所有钱财再多一点。

  可因为古代糟糕的交通环境、商贸的巨大风险,官员的横征暴敛,强大的地域排外机制以及庞大的运输损耗,使得粮食很难真正异地卖出天价。

  吴郡是有粮食,但它的粮食基本是不可能卖到河东去的,而粮食这种东西,大部分都是极难保存的,甚至一年之后即使没有变质,也变成陈粮了。

  别说眼下军阀混战了,就是桓灵时期也办不到这样的事情。

  这几年江东可谓是风调雨顺,粮食出产众多,吴中大姓们根本不缺粮食,因此这些粮食远远不如中原乃至边疆那么价值巨万。

  可顾家就是有股子小气的劲道,觉得三万粮食已经足够了,他们并不是要站队刘封,只是想表明中立罢了。

  顾雍认为只要他们没有把柄落到刘封的手里,刘封也不敢过于逼迫他们,江东诸事可还是要看他们的。

  这一点,包括朱桓、张允也是认同的,他们肯多出粮食,多给助力,也只是想把事情做的更加漂亮一些罢了,还真不是怕刘封。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顾雍为孙策暗中效力的事情已经被刘封所知,刘封手里肯定已经有顾家的把柄了。

  原本在岸上你自然可以故作姿态,可现在湿身了,再故作姿态可就是找死了。

  朱桓、张允商量之后,立刻找了机会,四家再度聚在了一起商谈事情。

  听到朱桓的话后,饶是顾雍性格沉稳,倜傥有权谋,此时也被这消息给吓到了。倘若刘封真下死手,把顾雍打进孙策集团,那就是灭了顾家满门都是事出有因。

  于是,顾雍很快就妥协了,决定听从朱桓和张允的意见,四家联手,先出粮食二十万石,同时可以将城中情报尽量传递给刘封。

  “姑父,议以为不妥。”

  就在顾雍、朱桓、张允以为四家商定的时候,从来不多话的陆议却是突然开口了,而且一开口就是唱了反调。

  顾雍、朱桓、张允三人的目光落到了陆议的身上,他们虽未有明显的不悦之色,但也给了陆议不小的压力。

  不过陆议神情依旧镇定自若,仿佛没有感受到压力似的泰然自处。

  顾雍微微皱眉,随即温声问道:“伯言有何高见?不妨尽述一番,也好让我等查遗补缺。”

  顾雍的话倒是挺客气的,这也和他温和的性格有关系。

  一旁的朱桓和张允都已经露出了明显的不悦之色,实在是因为陆议的年龄有些小了,翻过年也才刚满十六岁,而且他还差著辈分,是其他三人的晚辈。

  陆议平时几乎从不发言,凡事都以顾雍马首是瞻,此刻突然发言,还言出异议,不能不让其他人怀疑他的能力和用心。

  陆议在得到了顾雍的回应之后,开口说道:“姑父为保我吴中百姓,忍辱负重,为孙贼解惑释疑,此事本为机密,却为刘征南所知。如此,事重矣。”

  陆议先强调了,顾雍投效孙策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大家伙儿,我陆议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您的委屈和恩情,我认。

  随即又提醒了大家两点,第一点是这事情是机密,刘征南却知道了。

  第二点是,刘征南知道了这事,这事情可就不再是小事了,而是要命的大事了,否则你朱桓会急忙慌张的来找我们商议吗?

  其实还有一个隐晦的点,那就是从第二点引申出来的,都是要命的大事了,你们还觉得这是蝇头小利能够解决得了的吗?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张允仗义疏财之名遍传江东,顾雍有宰执之才,朱桓更是允文允武。

  陆议话的好坏,有没有道理,三人还是相当明白的。

  尤其是顾雍,眼睛更是闪过赞许之色,陆议这是在给他说话啊。

  这要命的大事里,首当其冲的可不就是他顾雍和顾家吗?

  “伯言所言,甚为有理。”

  顾雍当机立断,给陆议站台,并且搭架子道:“那依伯言之见,我等该如何去做?”

  “当立功以自赎!”

  陆议的回答斩钉截铁:“功即在吴县。”

  陆议的回答相当大胆,这是要密谋献城啊。

  顾雍三人的反应也是很有意思。

  顾雍是沉思不语,张允是患得患失,而朱桓却是眼睛一亮,跃跃欲试。

  “姑父,两位叔父,姑父所犯之事乃是大事,既是大事,则必当以大功赎之。”

  陆议正色道:“况徐琨于城内死守,并无退敌之策,其人不过苟延残喘,妄图拖延时日。眼下就连贼首都如此气短志弱,可见孙贼之势已颓唐至此,此正是我等奋发建功之时。”

  说到这里,陆议停顿了一下,继而说道:“事成,则姑父无忧也,事败,也能留名青史,好过为征南所诛。”

  “壮哉!”

  陆议言罢,朱桓第一个跳了起来,大声赞叹道:“伯言有此雄心壮志,季宁公后继有人也。”

第342章 吴姓俯首

  吴县城下的刘封收到了南方的来信,太史慈不但光复了余杭,还活捉了吴景,并且已经将其往吴县城下送来。

  这可是一个非常棒的好消息。

  刘封看了眼远处的吴县城墙,或许这座坚固的城市并不需要自己用人命去堆了。

  城中的徐琨军显然已经有些惶惶不安了,围城之后的第五天晚上曾集结了数千精锐出城偷袭,企图击破部署在城南的贾逵所部。

  可贾逵性格沉稳,治军有方,没有因为占据优势而轻敌,不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营寨修的坚固完善,还布下了不少陷阱。

  面对贾逵戒备森严的营地,徐琨所部不但无功而返,还吃了一个小亏,损失了两百多人。

  这一战虽然规模不大,也远不算激烈,但对于双方士气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

  刘封一方不但提振了士气,同时也让赵云、于麋万余人离开的疑虑一扫而空。而吴县城内的徐琨所部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们可是特地等了五天,明知道等五天会让贾逵所部的工事修的更好,可徐琨他们为什么会等?

  还不是担心刘封猜到自己一方会击敌不稳,从而故意拿城南的贾逵所部做诱饵,布下陷阱来谋算自己一方的主力吗?

  事实上徐琨他们担心的还真没错,城东的徐盛所部还真就做好了随时援救城南,合击徐琨出城部队的准备。

  同时,董袭、甘宁所带的水军,也潜伏在吴郡城西,随时能登岸从西面侧击徐琨出城南所部。

  也就是徐琨败的太快了,胆子也小,小败之后居然就直接退回城中了,否则三路合击还真够徐琨所部喝上一壶的。

  “少主,朱相又来了。”

  许褚悄悄的走到刘封的身后,沉著声音说道:“这次还带了个小家伙过来,褚将他们暂时安排在了帐中,您要见他们吗?”

  刘封惊醒,随即轻笑出声:“见见吧,见他一面,能节省数十万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许褚没有回答,而是转到了刘封身后。

  很快,刘封回到了大帐,里面正坐著两个人,一个是老熟人朱相,另外一个是容貌英俊,但神情有些憨实的少年,自然是陆议陆伯言了。

  刘封有些疑惑,他还真猜不到这少年是何人。

  看见刘封的目光在陆议的身上打量,朱相赔笑著开口道:“将军,相身边这少年,乃是昔日庐江太守陆康公的侄孙,如今陆家主事之人陆议路伯言。”

  原来是陆逊啊。

  刘封恍然,心中生出不少好感。

  平心而论,江东大姓之中,对大汉最为忠心的就是陆家了。

  陆康在庐江的表现,完全对得起东汉朝廷对他的任命和信任。

  陆康在庐江干的是安抚百姓,鼓励桑农,收容分化蛮族,镇压叛乱等事情,身为庐江太守,为官极其本分,明明在扬州本地有著极高的声望和号召力,却从来没有向外有过半点扩张的举动。

  在面对袁术的威胁和招揽时,陆康义正辞严的拒绝了对方,只忠诚于大汉朝廷。

  这份忠诚,不但值得肯定,也值得奖赏。

  “陆康公方凭积善,在庐江每慰人心,安抚百姓,又受逆贼袁、孙相攻,陆康公竭诚以抗,孤城难守,终至城陷身死,族人亡故过半,实乃天子、朝廷之忠臣也。”

  刘封坐下之后,开口就先夸赞了陆康一番,并且肯定了陆康的功绩和忠诚。

  陆议很是感动,当即离席拜倒,虽然面露谦虚之色,但口中却没有半点推辞,照单全收,认可了刘封的肯定。

  因为陆康是陆议的长辈,而且还是陆议的抚养人,所以刘封对陆康的夸赞,陆议是不能有半点谦虚的,否则就是不孝。

  东汉对孝是极其礼拜推崇的,甚至到了光是孝顺就能当高官的地步,虽然并没有唯以孝治天下,可谁都知道嘴上喊著唯以孝治天下的那个朝代,出身不行,就是孝死了也当不了高官。

  朱相坐在一旁,把这些全部看在眼里,脸色有些微妙。

  这其实不能怪朱相,因为刘封对待朱家和陆家的态度未免有些太过明显了。再考虑到陆议这小子之前的提议,朱相都要怀疑陆家是不是早就搭上刘征南这条线了。

  不过仔细想想,应该不至于。

  陆家现在不但失去了领头羊,而且还元气大伤,光是族人减半就是一记重创,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都恢复不了元气。

  况且陆家之前可是被孙家严重盯防的,要不是眼下战事吃紧,孙家又居于下风,再加上陆议不像陆绩那样显眼,他想要跟著朱相一起出来还真会很麻烦。

  “朱先生这次前来,又有何赐教?”

  刘封坐了下来,转头询问起朱相来。

  朱相闻言,赶忙精神一振,收回胡思乱想,郑重回答道:“蒙征南恩典,予我吴县士民报效之机,县中诸家喜不自禁,故而遣相出城,来报征南。”

  刘封露出感兴趣的神态:“哦!?”

  朱相自然不敢摆什么架子,赶紧将条件托盘而出。

  这一次吴县大姓们算是被吓到了,竟然直接凑出了二十五万石粮食,四大姓一家就出了五万石,其他大小士族豪强联手贡献了五万石。

  除此以外,还有数千把军械,三千匹各色绢帛,三百双布靴等各色物资大量。

  刘封的神色柔和了不少,只从粮食的数量来看,吴县大姓们这一次总算是脑子清醒了。

  看来上次的恐吓没有白干。

  只是朱相的面呈还未结束,他继续说道:“……城中徐贼对陆路三门把控极为严密,我等也只能找机会从城墙出入。只是我等发现,徐贼对水门的把控要疏忽不少,除了五百部曲以外,剩下的就是剩下不过三四百人的震泽水贼了。”

  孙策军中的震泽水贼原先有一千多人,可被征南军水军大破了之后,就只剩下数百人了。

  退回吴县之后,又得不到多少补充,不少贼头心灰意冷,偷偷离开跑路了,只剩下了现在三四百人的规模。

  听到这里,刘封自然觉察出了对方隐藏在话里的意思,但他就是不说话。

  无奈之下,朱相只能站起身大拜道:“我等愿为将军效力,迎奉王师入吴县!”

  陆议也跟在朱相身边一同参拜,神情恭敬,动作自然。

  刘封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心中还在吐槽真不愧是吴郡大姓们,典型的吃硬不吃软。

  对他们客气,就蹬鼻子上脸,对他们硬气,就老老实实的了。

  “不想吴县士民竟如此奋勉,想必天子、朝廷知道此事,定会下旨嘉奖诸位。”

  刘封在给了一棒子之后,也掏出了糖果:“君等之功劳,封必上奏朝廷,为诸君请功。”

  朱相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而陆议却依旧神情恬然。

  刘封的目光在陆议脸上扫过,他可清楚的很,陆议这老小子虽然有能力,也忠心,外表看起来谦逊有礼,忍让谦退,可一旦切开来,里面全是黑的。

首节上一节393/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