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87节

  灌夫叉著腰,又开始在殿里横著走。

  众属官见了,多有打心里羡慕灌夫。

  信问粱,“我真的不明白。他为什么生的如此身强体壮个子高,却能够做到不带一点脑子。”

  “这是他的长处,少内史不能这么看待少庶长。”粱温和笑道。

  灌夫大大咧咧道,“我都听到了。还是粱叔有眼光。”

  信不想搭理灌夫,这个人大大咧咧管不住嘴,迟早要给太子闯祸。

  还是让他来做点正事吧。

  “太子,您即将前往颍川郡。那里经常发生暴乱,太子打算靠著长久居住在颍川郡来镇压安抚当地贵族吗?”

  “长久的居住?君父尚且不愿意我前往遥远的蜀地,又怎么愿意我在颍川久居呢。我想君父只是想让我去韩国旧地看一看,恐怕君父还有其他用意。”

  扶苏看向粱,平日里数他见赵高跑的次数最多 。

  “粱,觉得君父何意啊?”

  粱似被晴天霹雳打了一遭似地,木在原地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来。

  他在去年的时候,被几个小人偷偷在太子面前告他的状,说他天天给赵高汇报行踪。

  结果太子知道了,装作不知道这件事。

  太子越是装作不知道,粱就越心慌。这件事就成了粱心里一个疙瘩,至今没有解开。

  所以后来慢慢地,他自己心生怯意。自己也不敢太跟著太子过不去,太子不主动带他出去,他也从来不张口。

  殿内忽地一片悄寂。

  灌夫望著粱,期待他能赶紧说出点什么来,好杀杀信的威风。

  扶苏本以为自己的王宫里到处都是眼线,自己被管的死死的,这种境况直到自己继位才能够结束。

  一想自己还要十几年才能继位,想想都觉得窒息。

  结果自己刚十五岁不到,就有宦侍趁著自己洗澡时偷偷告诉自己,粱经常把他的行踪汇报给赵高。

  扶苏这才发现,原来获取自由、独立、私密的空间,并不是什么难事。

  全看你怎么用人。

  自己好像过分地高估嬴政了。

  他只是人,不是神。

  扶苏坐在案前,双手环胸看著粱。

  “不急,你慢慢想。”

  粱早就急的满头大汗,扶苏这么一说,他更紧张。灌夫却在这个时候拍著粱的肩膀,“我看好你。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你可是中书舍人。”

  粱感激地望著灌夫,他迟疑一会慢慢道,“太子,臣愚钝。臣以为,太子在天下素有仁义之名,太子统一并且精简文字、发明推广曲辕犁、制造纺车,重视工匠,天下人多有敬仰太子者。”

  “大王派太子前去,正是想用太子的仁义之名,去安抚当地的庶民。臣以为太子此去韩地,可以带去曲辕犁,分给韩国的百姓,到时候再召见颍川郡的工匠,对他们一一给予封赏。到时候太子就可以获得名声,而韩国旧地的百姓也可以得到安抚。”

  粱说完了,小心翼翼地看向太子。

  灌夫先是拍掌,“说的好。我觉得比内史的主张可行多了。太子是太子,身份特殊,韩国那么危险,大王怎么会派太子长久住在韩地呢。再说了,太子不在宫里,大王还不得比谁都担心啊。”

  信望过来,恨不得在灌夫嘴里塞上一块布。

  “确实有道理。”其实扶苏自己心里也有一个答案。他父亲想要试试他,到底有没有能力应付地方大臣。

  “现在地方各处郡县,每个县府里都配有多少名秦吏啊?”

  扶苏问起。

  信和粱对视一眼,都没有答案。

  粱很犹豫,太子是在试探自己吗,这是在给自己机会吗?只要自己肯开口,就可以打听到这件事。

  他是内廷出来的,有很多眼线和人脉。

  信则不同,他对这件事完全没有多想。这不是他应该负责的事情。

  

  章台宫。

  赵高忽地被嬴政委派了一个威胁到他的任务。

  “你去告诉即将出使楚国的使臣,让他们到了楚国,带上礼物去拜见王后的生母楚国太后。向太后问好,同时打听清楚太后这些日子里的身体状况。”

  赵高先是一怔。

  “怎么了?”嬴政望向他。

  “臣遵命。只是大王都好久没有提到过王后了,臣是真的想念当初王后时不时前来看望大王的日子,王后对大王真是一片诚心。每次王后来了,章台宫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热闹起来了。”

  “只是臣不知道王后现在怎么了,都不愿意来章台宫了。臣这就去帮大王办妥这件事,希望王后能够高兴,到时候又能像以前一样,常来章台宫。”

  赵高说著,竟然流下了眼泪。

  他一面揩著泪,一面侧身对嬴政说著这样的话。

  嬴政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高,你怎么像个女人呐!竟然为这种事哭泣,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快去给寡人传话。”

  嬴政大笑著,虽然觉得赵高在这件事上反应有些夸张,但是嬴政没有多想。

  赵高领了命,出去之后走起路来,那是六神无主。

  他已经数次撞到了宫殿里的柱子。

  平日里围著赵高转的那些宦侍们见了,纷纷贴心地上前搀扶,询问缘故。

  赵高只是不耐烦,撒丫子快步跑回了家。

  他需要找个安全的地方静一静。

  大王怎么突然间回心转意,要和王后和好了。

  王后一旦再次取得大王的信任,到时候一定又会因为过去的事情在大王面前参自己一本,把过去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全部都抖落出来。

  是谁给大王通风报信,让大王去询问王后生母近况的啊。

  王后那样的心肠,大王稍微为她做点事,她一定会和大王和好的。

  况且这种事,事关王后,他也不能随意地问那些宦侍,稍微走漏风声,那他就前功尽弃了。

  赵高坐在自己家里,望著院子里的狗正对著自己吐舌头。

  赵高不由得想到太子。

  “对呀!大王常常说,思考问题,要从利害关系上入手。那个告诉大王这件事的人,一定能从大王和王后和好这件事上获取巨大的利益。否则他不会冒著触怒大王的风险去进言,掺和大王的家事。”

  “再说了,宫里就算是内廷长官,也不够资格进言,更加没有机会接触王后。只有太子了。”

  “如果大王和王后重归旧好了,太子确实地位越发稳固了。就是太子做的呀!”

  “原来那天太子突然来看大王是为了这件事。”

  “好啊,大王一家快要其乐融融了,太子地位越发稳固了。到时候倒霉的只有我一个。”

  “我为大王出生入死,风里来雨里去,活的像条狗一样。王后竟然说我是宵小之徒。”

  “实在是可恶,可恨!”

  “可怜我至今膝下没有儿子,难道真的是因为我做了太多的亏心事?”

  赵高不断地想著,双手抓挠著自己的面。

  “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122章 一对好孩子(求打赏月票!)

  赵高琢磨了一通。

  可是这件事,他只能拖延,尽量拖延,另觅机会。

  原本只有王后和大王,他夹在中间做点手脚倒也方便。

  可是太子这个人,虽然年纪轻轻的,从小就心思缜密,识大体,明白事理。

  如果他见不到自己的计策成功,到时候一定会顺藤摸瓜发现自己的。

  赵高这下战战兢兢的。

  他佯装忙于其他事务,反复折腾,日夜操劳,在嬴政面前露面的时间都少了。

  就这么耽搁推阻了三日,终于等到了太子出发前往韩国的确切日子,太子后日就要出发。

  随行的有蒙恬和上卿郑国。

  等到太子成功凯旋,要是自己还是解决不了这件事,以太子的个性,燕太子辱骂了他几句,他感觉在一众郎卫宦侍面前备受侮辱,直接砍死了他。

  等到发现自己做了离间大王和王后的事情,他八成会把自己挫骨扬灰。

  赵高想了想,只觉得头皮一紧。

  太子这个人,惹不起。

  那他就只能把太子先支开。

  

  扶苏在羽阳宫里,等著昌平君的答复、嬴政那边关于楚国太后的消息。

  他估摸著,在他出发之前,这两件事情,总该有一个先出结果吧。

  可是都这么久了,他啥都没等到。

  扶苏坐在乐师前面,听乐师弹奏曲子。

  作为贵族,他可以不会弹琴,但是不能分不清五音和乐曲。至今他还每隔一个月要上大概两次乐音课。

  现在乐正正在前方奏曲,扶苏早就心不在焉起来。

  这个时候,已经接近夏天,天气热了起来。园子里的树木已经长得一片青郁,翠色华盖连接,叶子上爬著数条白色、青色、花色的虫。

  扶苏就坐在园子里的凉亭中听乐师授课,他在座椅上瘫坐著,双腿伸出去,目光望向远处宫殿高大的阙门。

  王后在远处看著,问羽阳宫里的侍卫和婢女,“你们说,太子是每天上课都是这样心不在焉,还是只有我来看他时心不在焉。”

  这些宫人都低下头。

  王后身后,穿著青色今淑则是一脸愤怒地看著扶苏。

  全宫里上下都希望太子能够好好读书,可是他就是不好好读书。他不好好读书,王后就要为他担心。

  再说了,太子这个年纪,不待在宫里,成天想著往外跑,就他这个不正经的样子,出去也是被打的那个。

  “太子,这首曲子,您还记得是什么吗?”

  这曲子肯定不是《高山流水》。

  “《幽兰》。”扶苏一口答道。

首节上一节87/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