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70节

  王翦说著,“自古以来,人性就是不变的。你可一定不要贪婪,更加不要生出妄念。”

  王贲表面上佯装听著,心里却想的是今天的秋风怎么刮得这么大。

  王翦看到王贲这个样子,只是无奈地拿著鞭子抽了下自己的大腿。

  “竖子啊,不听我言。”

  王贲回到了车上,脸颊处微微有著一些擦伤,不过他全然不在意。

  王贲听著父亲的话,一边摩挲著拳掌,准备开弓射箭;一边又问王翦。

  “父亲,你是怎么能到面对大王时心中没有任何激动呢?我看父亲面见大王,就和平常面对阿母、面对我们一样,异常平静。虽然父亲面对大王时,有著作为臣子的恭顺,可是父亲却显得一点也不激动。”

  “我记得父亲第一次见到大王时,也表现得异常冷静。我当时数过了,父亲您一共才笑过三次,其余的时候,都是绷著脸的。明明大王对父亲非常喜欢,说了很多夸耀父亲的话。”

  “可是父亲你却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

  “这件事我观察了很久,很少有人能做到像父亲这样的。”

  “父亲,你告诉我吧。你是如何做到心如止水的?”

  王翦看向王贲,“你老父我都吓得尿裤子了,你竟然说老父我是心如止水。”

  “可是父亲看起来,真的和寻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我那是惧怕。权力是陷阱,是害人的东西。你们见到大王,好似见到了美女;我只当见到了猛虎豺狼。”

  王贲歪著脑袋,他想不通这件事。

  “大王看起来是那么的和善,父亲你怎么能把大王和豺狼虎豹联想到一块去呢。”

  王翦听不下去了。

  “我怎么生了这样的朽木。”

  很快,嬴政回来找王翦父子两个,一路上对这二人那是不断地嘉赏。

  方才和扶苏的对话,仿佛从来都没有过一般。

  扶苏一个人骑著小白马驹,在山野上乱逛。

  这上林苑里,有一片柿子林。

  秋天到了,山坡上自然挂满了红艳艳的大柿子。

  扶苏就这么一只白马,一袭黑袍,在山上逛著。

  身后跟著几十只猎犬,他们钻入林下草丛里,内里有许多腐败的落叶。

  偶尔遇到几只盘在树下的蛇。

  蛇,只要你不要主动地攻击它,它们一般是不会伤人的。

  信跟在扶苏的后面,他也不知道太子又在想什么。

  直到,昌平君的车驾也闯入柿子林。

  嬴政和他心爱的将军王翦一同打猎,按理说,这个时候,作为丞相的熊启更应该在一边陪同。

  但是熊启却被嬴政不小心遗落在了另一个山头。

  “叔公”

  扶苏骑著马驹走了过去。

  信见到这样的场景,他有些犹豫。即便是出来围猎,他还是随身带著笔、刀和牍。

  他有种感觉,这样的遇见,并不是单纯的巧合。

  信低头站在一边。

  “拜见太子。”

  昌平君还是下了马车。

  他很久没有这样单纯的接触扶苏了。

  王后似乎是下了决心,不让自己再有任何接触扶苏的机会。现在他连王后的面也很少见到。

  “叔公近来好吗?我已经很久都没有见过叔公了。”

  “太子竟然还没有忘记我。”

  “我怎么会忘记叔公呢。我一直都很想念叔公。”

  信很犹豫,他不知道要不要把这些话都记录下来。

  丞相和太子,身份尊贵倒是其次,重点是他们的身份太敏感了。

  昌平君道,“太子如今课业繁忙,你我不曾多见。难为太子还能在百忙之中想念我。”

  “什么时候,叔公可以做我的太傅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每天见到叔公。”

  熊启闻言,这才捋须笑了。

  “太子言笑了,启如何能做太傅。”

  “但是这是唯一的办法。”扶苏故意说著,他希望昌平君能领会。

  熊启看著扶苏的认真的眼神,自然把这个玩笑放在心上。

  二人又闲著说了一些话,扶苏问起两个叔叔昌平君的儿子。

  熊启脸上不大自然。熊启曾经和桓联姻,他的儿子没有被牵连进去,已经是大幸。

  “都在家中。”

  “真想念过去的时候。原来做了太子,有这般多的限制。”

  扶苏说著,还唉声叹气起来。

  “惟愿太子不忘志而已。”昌平君只留下这一句话,随后告辞驱车离去。

  听著二人的对话,信虽然察觉出二人之间的关系不寻常,可是他找不出这些话到底有什么不得体之处。

  他不能将这些琐碎的话语都记录在纸上,只好记了今天发生的事情。写太子在柿林里遇到了丞相。

  当这个消息在夜间传给嬴政,嬴政只是闭目了一会儿,也没有多说什么。

  此后秋猎的日子里,扶苏和熊启之间也没有其他意外的相遇,更不要说是私下说话。

  日子继续飞快地过著。

  扶苏这边也难得的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嬴政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间谍计上。

  不知道是谁不小心,竟然将腾攻打韩国的事情传到了羽阳宫中韩非的耳朵里。

  虽然明显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刻意隐瞒他什么,但是知道真相的韩非再也坐不住了。

  韩非再次献上他新作的文章,《难势》、《问辩》等文也是这个时候被呈现在嬴政的面前。

  读韩非的文章,总是能够让嬴政醍醐灌顶。

  专业的人,就做专业的事情。

  韩非就像是政治制度专业研究员一样,用他的博学广见以及庶公子所见所闻,将君主集权的方式方法一一整理罗列、论证。

  嬴政见到韩非的文章,自然大喜。

  时正在攻韩,嬴政很清楚韩非这么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但是他还是召见了韩非。

  因为已经快要一年了,韩非还是没有改变他的心志。

  秦王想和韩非说话。

  “大王在上。大夫贾此人乃是大梁看门人之子,而且又是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本就不配参议国家大计。大夫贾借出使各国之机,用秦国的的珍宝为自己结交诸侯,只顾著充实自己的囊袋,并不顾秦国利益。”

第100章 大王明察(求打赏月票!)

  在韩非递上他新的文章前,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整个咸阳城内,上上下下,早就刮起了一阵流行韩非学说的风气。

  而这种风气,因为秦国国力的影响,也遍传六国。

  这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毕竟韩非是能够在史料严重匮乏的秦朝历史中被记录一笔的人。

  但是韩非的文章流传甚广,不代表他会像他的老师荀卿一样名满天下、得到世人的尊重。恰恰相反,韩非成了臭名昭著的人物。

  就像在秦国百年前的商鞅一样。

  当韩非来到嬴政的宫殿里,嬴政眼里甚至带著看娇弱美人一般的疼惜之色。

  赵高见了,眼底也埋了一把刀子。

  当初大王见韩非写的《孤愤》、《五蠹》之书,拍著大腿感慨,“写得真好啊!寡人若是能够见到这个人,与之同游畅谈,就是死了也值。”

  这番话传出去,是真的引得无数士人伸长脖颈、侧目不已,他们纷纷对这个韩非感到不满。

  就因为他的一篇文章,这是嬴政第一次显露出他昏君的潜质。他竟然急切地发兵攻打韩国。韩王一开始也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况紧急,于是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虽然大王一直都很喜欢韩非,但是从来没有重用过他。

  但是这种让他住在宫中,还与太子同宫的殊荣和待遇,更是让所有人羡慕不已。

  但是即便嬴政有意保护这个人,不重用他,不将他暴露在群臣的视野之下。

  韩非还是惹起众怒。

  因为他写的书,字字诛心。

  朝中群臣读了,多有唾骂此人不识时务、不识抬举。

  韩非的文章取悦了秦王,但是却得罪了秦国的群臣。

  时隔一年,秦国攻打韩国,在这种时候,韩非来上谏了。

  

  赵高知道大王和韩非私下又有话说,于是主动请辞出去。

  嬴政越来越喜欢赵高了,因为他总是能够猜对自己的心思。

  嬴政刚刚才得到消息,姚贾已经贿赂到了赵国的丞相,赵相正在拿著成箱成箱的珠宝去取悦、说服赵太后。

  因为赵王信任重用李牧,李牧大破秦军,此举威胁到了赵相在朝野中的地位,而且李牧赢得赵国军心大振,赵王本人也对李牧稍有害怕。

  赵王本来不对李牧抱有信心,何况赵国连年丢失城池。赵王几乎相信,不久赵国将要败亡在他的手上。

  但是李牧却像是天降救星,奇迹般地扭转了战局。

  赵王因此很信任李牧,继续给他重任,但是秦军来打赵国时,赵王将李牧当做救星。

  一旦秦国撤军去攻打韩国,赵国暂时性地没有了危机,很快赵王就不喜欢李牧了。

  赵王觉得李牧太厉害了,要是继续让他带兵,他的部下就会把旗帜换成‘李’、而不是‘赵’。

  于是乎,没过多久,李牧就被换下去了。

  嬴政得到这个消息,自然兴奋不已。

首节上一节70/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