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335节

  像是有人在山谷中桃树林里有什么人在絮絮聒聒。

  傍晚,余晖最后一次含情脉脉地注视山林。

  群鸟疲倦,拖着身躯回到返回了山林;只是那些永远躺在地上的人,再也回不去了。

  炊烟在山上四处飘荡着,就像是楚地士兵们的魂魄四处游荡,却最终只能渐渐地消失在山谷里。

  秦军的斥候则即便是夜晚了,仍然在山林里活跃着。

  他们背后有着英明睿智的军事统帅撑腰,以至于在别人的地盘上也能做到如鱼得水一般,在林子里肆意地穿梭。

  看到楚军原地休整后,他们立刻将消息报给了扶苏。

  这个时候的扶苏,他已经带着十多万士兵北上,往寝地走去。

  寝!

  这是当初楚王打算对行秦国来缓兵之计时答应要献出去的城池。

  从战国后期,强盛的秦国早就将目光瞄准了这块富庶之地。

  今年年初因为楚国要率兵攻打秦国,抽调了各城池的守军。

  城父是被抽调的最多的,相对而言,寝位居楚国东北角,毗邻秦国的疆域,守卫相对森严,这里有足足一万守军。

  听闻秦军大举兵攻楚,寝地守军一时间十分惊慌。

  结果秦军只是和大将军项燕在城父前对峙了起来,丝毫没有想要攻打寝地的想法。

  这寝地的守军,索性就装聋作哑起来,既不投降,也不主动和大将军项燕联系。

  上午时分,寝地临江而立,城墙高耸,城门紧闭,守军森严。

  虽然只有一万守军,可是寝地的百姓们也非常惧怕落在秦人手中。

  对于天下人来说,秦人是一个非常荒诞的国家。

  做错一点小事,就要被砍断手脚;秦国的统治者会使用各种办法不让百姓们过只用几袋米就可以养活全家人的日子,非得全家人没日没夜地给统治者干活才行。

  美其名曰奋斗!勤劳。

  【兄弟们,这年头写小说实在是不容易,卷死了。给点打赏吧。】

第476章 了不起的冯氏

  所以楚国的百姓们都害怕落到秦国人的手里。

  这就是为啥六国人明明知道双方实力悬殊,但是非要抵抗一下秦国不可;当然这也是六国人后来非要造反秦国的原因。

  

  言归正传,半日前,秦军将领冯毋择率领兵马来到寝地前,冯毋择一声令下,顿时万马齐喑,战鼓如雷。

  秦国的战士们身披铁甲,手持长剑,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犹如一支支利箭,直指楚国寝地。

  秦军眼中透露出的,是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敌人的蔑视。

  楚军虽然占据城墙这样的高地,可是望着汹涌而至犹如潮水的秦军,心中顿时涌现出深深的恐惧。

  他们的武器虽然精良,但在面对秦军铁血纪律的面前,却显得那么无力。

  箭矢如雨,从楚军手中射出,却无法阻止秦军的步伐,就如同沙子一样,在秦军的铁骑前不堪一击。

  秦军的将领一声令下,战士们迅速架起云梯,开始攀爬城墙。

  楚国的弓箭手和长枪手们急忙调整位置,试图阻止秦军的攻势,但是秦军的训练有素和作战的默契,他们的动作协调流畅,攻守转换自如。

  随着秦军攀上城墙,战斗进入到了最白热化的阶段。

  双方士兵的肉搏战、剑刀交击的声响在临江的城墙上回响,楚军士兵的战战兢兢与秦军的冷静无畏形成强烈对比。

  楚军士兵在恐惧中挣扎,但秦军却是步步紧逼,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无论楚军如何反抗,这胜利的天平已是向秦国倾斜。

  伴随着攻城弩机三箭齐发,一处城墙轰然倒塌。

  后来……楚人没有了后来。

  寝地变成了秦军的了。

  秦国的旗帜插在了楚国的城墙上。

  随后,冯毋择大摇大摆进入了寝地,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整个攻城的过程,没有超过一个时辰。

  等待战争结束时,城墙上挂着几百具楚人的尸体。

  冯劫也在现场,“把这些尸体都挪下去,挖几个坑,都给埋了吧。”

  冯劫知道,太子若是到来,见到城墙上到处挂着尸体,太子一定会不高兴。

  在太子看来,战败的楚人就不再是楚人了,他们都是秦国人了。

  太子希望下面的人能够和睦。

  果然,等待扶苏到来时,秦军正在打扫战场,他们早就清点完了人头,分配完了军功。

  之后就一直一面挖坑,一面找人抬尸体。

  扶苏到来时,斑驳杂乱的战场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有几个士兵,他们拿着简牍和笔,挨扒拉着楚卒的尸体,从其衣服领子上寻找着什么。

  看样子,并不像是搜寻财物。

  冯敬看扶苏的神色,便走上前去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我们这是在找这些士卒的名字,好给他们立坟头。”

  “名字?”

  “有些楚人在出征前,家中母亲或者妻子担心孩子丈夫回不来,就会在他们出征前在衣服领子上绣出名字,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冯敬听说之后,当场还很错愕。

  他看着这些士兵熟练地翻开他们的衣领,果然大多数人都把名字绣在了衣领内侧,有的则绣在了袖子上。

  扶苏见到之后,只是沉默地离开。

  原本气势昂扬的秦国军队,他们一整天都沉浸在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

  唯独在路过这些尸体之时,见到了衣袖上的这些名字之后,这些秦军低下了他们骄傲的头颅。

  他们倒不是为楚国的士卒低头,而是为那些永远也等不到儿子归家的老母亲低头,也是为那些永远也盼不到丈夫回家的妻子低头。

  扶苏只觉得奇怪,他不记得他们秦国的将官这么好心啊。

  “是何人下令收敛楚军将士尸体啊?”

  在过去,秦人基本是不做这种收敛尸骨的事情的。

  “报太子,这是将军劫下令让士兵们做的。”

  扶苏难得一笑,这冯家的人,还真的是长袖善舞。

  这个世界上,小有一部分人能够站在别人努力一辈子都站不到的舞台上。

  但是这很小的一部分人中,只有寥寥无几的人能够明白,借助这个舞台他们可以发挥多大的影响。

  而很大一部分人则经不住利益的诱惑,站到那个位置上,便成了只知恩情不知利益的人。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把财富和利益给谁。

  但是真正把权力交给他们的人是庶民,他们却忘记了这些人。

  所以说这样的人是知恩不知义。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但是却不明白权力来自于公也应当为公的义理。

  而要在这如山的富贵,滔天的权势中保持清醒,也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冯氏,实在是不一般啊。”

  众人听着,各自怀着心事。

  扶苏一到城中,并没有大肆明着赏赐冯劫。他非常清楚,在虎狼的秦国,盲目地宣扬仁义只会让臣子吏民反感。

  所以到达城中后,扶苏借着和将士们庆功的机会。给每个将士都送去十坛好酒,唯独给冯劫多送了四十坛。

  冯劫望着摆在眼前的五十坛酒,那是格外的兴奋。

  还真的被他赌对了。

  冯敬在见证了这一切经过后,自然对他的堂兄更加敬重。

  冯劫知道冯敬是怎么想的,在太子跟前当个执戟郎有多难捱,关键是他永远也得不到太子的绝对信任。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少府冯去疾派去陪在扶苏身边的种子。

  所以冯敬和扶苏只能是是合伙人的关系。

  冯敬想明白了这些道理,他知道未来他的前途是灿烂的,毕竟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世家,而太子又是那么万众瞩目,所有人都对他报以厚望。

  但是冯敬免不了为一些事情感到困惑和烦恼,“都说大丈夫应该上阵杀敌,我却只能待在帐子边上,有什么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

  冯毋择看到冯敬这样说,他清楚在宫里当差本来就不容易,陪着太子就是看着太子指点江山,自己只能从旁观望,这种日子对于冯家的世子来说那是相当煎熬的。

  冯劫安抚道,“要用心,不要贪心。”

  “用心?”

  冯毋择双目露出两点精光来,“你要去想太子的所想。只有穿上太子的鞋子,才能明白太子的想法,帮太子事先预想可能发生的后果,为太子排除做事可能发生的忧患,用自己的手去做太子不方便处置的事情。”

  “光跟在太子身边,去做一些谁都可以为太子做的事情,只会显得你的多余。不要想着去和陪伴了太子多年的人去争宠,这样只会让你落得下乘。”

  “而且你永远也比不上人家。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真诚。你要搞清楚你的身份,你永远没有办法和那些从小就跟在太子身边让太子知根知底的近侍比。”

  “不要想着去彰显是个怎样的人,把心思都放在做事上。发挥你的长处,掩饰你的短处,你要做到让太子离不开你,而不是你离不开太子。”

  “这些经验和智慧,非几代人的血泪和教训是完不成的。你作为我的儿子,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忍得住,下得了苦。”

  冯劫也拍着冯敬的肩膀,“敬,你得让太子离不开你。学会做一个能臣,宠臣只能是一时的,能臣才能永远不倒。”

第477章 说什么下下策

  作为一个强大的世家,冯家的人出则为将,入则为辅相,在秦国的影响力只差一点就算是首屈一指了。

  “我的祖辈、父辈都建立了不世的功勋,在朝堂上地位显赫,敬作为冯氏的子孙后辈,理当维持祖辈的功勋和荣耀,立下战功。敬不会让父亲和堂兄失望的。”

  立下战功?冯毋择不断捋须,没有说话。

  他的几个儿子里,属冯敬年纪最小,但是运气最好。竟然成了太子的执戟郎,但是冯敬这个差事当属太子给整个冯氏的定心丸。

  小崽子年纪轻轻,不懂什么叫政治。

  恒阳君这人,看着人畜无害的,其实城府颇深。别以为恒阳君比你年纪轻,实际上他有几百个心眼子。

  你自己都觉得太子没把你当在中心的位置,难道太子这个人不知道吗。

  你要做的是摸清楚太子的弱点,适当的弥补他的弱点,而不是傻乎乎的想着尽忠。

  要是想着尽忠就能够得到大位,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当丞相了。

首节上一节335/6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