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扶苏也不愿意。
但是当他真的动手从小事去做时,却发现反而是这些小事起大效果。
至少过去扶苏在带兵出行时,他感觉自己和军队之间有很大的隔阂,自己不能伸手进入军营,而军营里的人也不敢和自己接近。
但是现在不同了,扶苏明显感觉,随军将士对他比之过去亲善多了。
抵达邯郸的当天,扶苏也收到了宫里传出来的喜讯。
这倒是让扶苏不得不感慨,他都要当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可是眼下,他的事业才上了起步的道路。
嬴政同意自己给姚贾这个天大的功劳,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他犯了个天大的错误,可是对于扶苏来说,这就是巨大的机会。
他可以做他想做的那件事了。
自从做了太子,后又被封君,扶苏已经有了自己整编一定数量的军队的能力。
但是他一直没有由头去做。
“太子,我们已经到邯郸了。”
樊於期亲自来到扶苏的马车前,秦王和太子的决定,双双都在给樊於期机会,樊於期心中感激,自然对扶苏的事情更加上心。
扶苏撩开车帘,遥遥就望见了高高的阙楼,随后则是用秦国隶书篆刻在石匾上的邯郸二字。
扶苏非常想下车去看看这座城。
但见两条清澈的河流,环抱着一座古城矗立在原野之上,周遭都是绿水石山,几座桥梁横在城墙周围。
几十只参天大柳树,这树干足有十人手拉手连在一起那么壮,树冠极其高大,丝丝缕缕的柳纸还未褪去青色,像是十几个青色华盖。
只是扶苏肉眼也看到了,城门前高挂着告示,通缉一些犯下极大恶刑以及反抗秦国的通缉犯,其中不乏有赵国王室的人。
再就是悬挂在城墙上的几具尸体。
其双目眦地极大,死相十分惨烈,整个身体被悬挂在城墙上,头发倒吊着垂落下来,尸体上虽然盖着衣服,可是从外一眼就看得出,这具尸体被风吹快要干了。
吊住他们的,只是一根根麻绳而已。
大风一吹,总是让人担心,勒住脖颈的绳子就此断了,尸体会从高处落下来。
扶苏想要改变这个野蛮的时代。
但是现在,他说的话还不奏效。
在马车上观望了许久,始终不见邯郸庶众出来。为了迎接扶苏,他们提前三天就在清理这条道路,什么人都不许过来。
望着空荡荡的大门口,一股小旋风吹起落碎落一地的树叶,城门口除了穿着重甲,手持钺的秦军,扶苏再看不到其他的人。
“入城吧。”
“起驾。”
骏马在空中腾了几下马蹄,在道路上留下一串串显明的脚印,扬起一阵尘土。
浩浩荡荡的太子依仗队伍,就这么平缓地驶入邯郸。
荆轲他们早就抵达了邯郸城。
快接近寒冬了,他们只是穿着粗布鞋子,穿着一身厚棉袄,就这么并肩立在远处的山坡上,遥远地观望扶苏的豪华青铜马车一步步驶入邯郸城。
车上的銮铃叮叮作响的,以粉色纱绸为帘幕的,那就是熊柔的马车。
熊柔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场面,跟着太子总能见一些前所未见的事情。
一头青丝从车窗里探出来,顿时引得所有的士兵都侧目观望。
远在山头上,荆轲指着那架粉色的香车道,“那就是我们此行的目标。听说秦国的太子非常好色,每次出行必定带一个绝世美女。”
“但是秦国的太子也非常专情,每次出行也只宠幸那一个美女。只是这一次的美女,其身份和之前的女子都不太相同。她是秦国太子亲舅舅的女儿。”
“据说这两个人为了结盟,互通婚约。而秦国的昌平君也为了秦太子,甘愿舍弃自己的君侯之位。他们之间微妙的盟友关系,全靠这个女子维系。”
高渐离望着这些豪华的马车缓缓驶入城池,往邯郸城中驿馆处走去。
古代的城池,站在合适的山头上,稍微一望,就能把城中各处发生的事情一览无遗。
没办法,所有的城池都是依山傍水,建立在平原上。
高渐离望着这个马车,“我猜,这个君侯之女,她一定喜欢听琴曲。”
第342章 皇帝制度10版(求打赏月票全订!)
可是扶苏抵达邯郸,不过是驻足而已。
邯郸和长平不一样。
长平那是战场遗址,危险系数哪比得了邯郸的一半。
这里是赵国老旧贵族的老巢。
扶苏的身边围得铁皮桶一般,严严实实的,一丝风都透不进来。
嬴政灭掉了赵国以后,自然把那些位高权重,在赵国影响力极大的一些人物统统剪除了。
但是赵国的历史虽然比秦国短,可他是最正统的中原文明。这里的百姓,那都是受河洛文化影响极其大的。
而秦国的国家体制和赵国的政治文化制度上差异极大,这自然导致两国国民的思想态度完全不一样。
赵国人虽然进行过胡服骑射的改革,但那只是军队装备上的,骨子里始终是个诸侯分封制的国家。在赵国灭亡前的半年,贵族们还是在讨论下一任公子王嗣将要继承为数不多的那一块土地。
而秦国人早就把那些没有尺寸之功的贵族给撵得远远的了。
这种天然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也存在于秦国,但是很明显,秦国的规则对于庶民来说是最友好的。
这在赵国,一个庶民是怎么可能有机会成为上卿、王侯呢。尤其是到了战国后期,贵族越发堕落,腐朽,无用无能之辈贪婪地占据国家的权位,接连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不仅仅损伤自己的利益,而且让无辜的赵国民众跟着遭殃。
可是赵国的百姓们,即便有着糟糕的统治者,也不愿意去选择秦国那样的模式。
一言以蔽之,秦国管的太多了,管的太过度了。
生了儿子必须十七岁就要让他出去结婚,分家,另开一户。
生了女儿十五岁就要让她出去结婚,给人家生孩子,然后孝顺公婆。
这孝顺公婆,也是被秦国法律规定的。
这就是秦国最大的问题所在,把一个原本是个人从道德层面出发应该做的事情变成法律。
这就同时得罪了六国民众中仅且仅有两类的两类人。
一类是原本心甘情愿做这些事的人,他们自然对这些事的发生感到不高兴了。
另一类则是原本就不想这样做的人,他们自然也更加不高兴。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说东,我偏往西。
所以当六国的民众被迫套上秦国的法治道德缰绳,顿时感觉气都喘不过来。
秦国的制度,让六国的民众感到国家不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畜生牛马一样的东西。君王不抚恤民众,不仁爱百姓。他们自然对秦国非常反感,非常恼火。
可是,秦国是经历了几乎几十年的改革,这才到了今天的地步。温水煮青蛙,秦国用他们的制度一点点驯化了庶民。
赵国人见到秦国人,自然奚落秦国人,你们的君王把你们当牛马一样使唤,们愿意?
秦国人回答,人活着本来就是为了一口饭,谁讲情情爱爱的。现实点。而且你们赵国的君王,口口声声说着仁义,难道说赵王对你们很好吗?
赵国人不说话了,扭头就走。
所以秦国的犯罪历史记录之中,经常有一些齐国的案件被记录下来。
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件,那是在楚国被灭亡之后。一个秦国人和一个楚国人相遇,二人相谈甚欢,最终决定一起走上犯罪的道路,虽然最后被伏诛。
可是这个案件却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秦赵两国的民众本来就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那到底又是什么东西在其中作祟,让已经大一统的国家反而走向分崩离析。
但是实际上,也许秦王朝的分崩离析才是皇帝制度逐渐健全、走向完善的开始。而帝国的灭亡,才是嬴政伟大政治梦想的开端。
事实也多次证明,他的政治构想实在是具有前瞻性,他用这个制度,将一片庞大疆域上的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就像是用一套机器,联动了整个庞大的机器。这个机器,一单开始启动运转,就延续了两千年。
期间虽然坏掉过很多次,但是它却始终在运转。
土生土长的赵地百姓、韩国百姓、燕国百姓、楚国百姓,他们的道德观念始终处在一个自然的状态。这六个国家始终没有把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于是,当秦国的制度文化和赵国的民众相遇,众人都以为,秦国将要靠着强权,让天下人都膺服于这种制度。
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是六国人遇到了秦国的制度文化,他们内心的自然法则,礼仪规矩,伦理秩序和秦国的制度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这给秦国的制度新的生机,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从这里才开始。而文明上的交融、汇合,也是在这里开始的。
对于古老的中原来说,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那一年,称得上是古今未有之大变局。
秦国的文化,过去是自成一家的。
可是当秦国吸纳了一个民众容量远远超出他们想象的群体时,秦国的政治制度的弊端开始被成倍的放大,与此同时,这个制度也在被六国人的反抗进行一种纠正。
很多人都觉得,秦国灭亡是因为秦国的军功爵制。
可是为什么秦国在兼并六国之前乃至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这个制度让秦国越来越强大;但是当秦国一统天下后,秦国继续对外扩张却导致了失败呢。
当一杯淡的水和一小勺盐混合在一起,水变得咸了,可是盐也分解了。
抛开其他的不谈,秦国的军功爵制并没有错。在任何时代,一个国家如果不想在战争中取得失败,都会首选这个模式。
而处在这样一个冷兵器时代,一个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度占据主流的时代,一个国家想要变得强大,会有比军功爵制更好的办法吗?
只有军功爵制可以给庶民留有一条可以晋升的通道,只有军功爵制能够源源不断地保证秦国的中层、上层始终的活跃的,只要有强者可以闯入这个权力高层的决斗场,就能够给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创造巨大的利益。
可是为什么,秦国却在按理说最辉煌的时候,走向了衰落。
而嬴政创建的皇帝制度,也在刚刚诞生之后立刻就走向灭亡。
因为这个皇帝制度,本身就是嬴政的天才设想。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实践过。
嬴政的皇帝制度,只适合秦国的版图。
于是当天下一统后,真正的文明交融汇合才真正开始,秦国的政治文明和六国的思想文化这才开始融合贯通。
混乱往往意味着秩序的开始。
某种意义上,秦始皇的皇帝制度其实是1.0版本,而汉朝初期的郡国并行制那是1.0.1版本。
只是可惜,版本的升级,是以牺牲人的血、肉、泪为代价。
第343章 扶苏,众望所归(2更求打赏月票全订)
而秦始皇的伟大梦想,是在他驾崩之后,整整两千年,数百位帝王乃至世家所延续下来的。
把握这一政治方向,很多事情就变得明朗了很多。
那么大秦帝国的建立,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嬴政已经在确立皇帝制度。
虽然自己这个太子对于他来说,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威胁。在政治上,不讲你有没有僭越的心思,只讲你有没有僭越的能力。此为后话,姑且不详叙。
但是有些问题,这是扶苏接下来必须要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