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2节

  众臣闻言,齐齐对著华阳太后高呼。

  “太后英明。”

  扶苏环视了一圈,今日这个宴会,足足来了四十多号人物。

  可是偌大一个大殿,挤满了这个国家最位高权重,占据著整个国家生产资料百分之八十的人。

  而他们的数量,仅仅连国人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一个人对于国家生产资料的消耗量,相当于整个大秦国万人的消耗量。

  而更让扶苏感到秦国只是昙花一现的是,所有的这些人里,只有两个相对年轻的权臣,昌平君和昌文君,他们在真正的为朝堂做实事。

  虽然他们两做的并不怎么样,可是只有他们两个的职责是与民生有关的。

  至于其他的人,不是为王室服务的职务,就是给闲职虚职。

  就像是一群蠹虫,贪婪地想要吸乾秦国最后一滴血才肯罢休。

第29章 改革是主业

  扶苏坐在席位上,心中盘算著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穿越秦朝的日子,不能总是在宫里学一些根本看起来很好玩,实际上枯燥乏味、无聊至极的古书、礼仪。

  所谓政治,就是把敌人弄得少少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

  赵高这厮到现在都和自己没有任何冲突,比将闾养的小猎犬都要乖。

  李斯给他穿鞋子。

  这两个人,真是绝了啊!

  这两个人没动静,那眼下最要紧的无非是推行改革的事情。

  自己提了那么好的政策,怎么满朝文武只有议论,没有行动。

  他可不想做个十多年的太子,然后接手一个稀烂的帝国。

  到时候,刘邦会带著大小老婆,杀到咸阳城,在他的面上吐唾沫。

  这他妈不是有可能发生,而是一定会发生。

  所以他得在大秦帝国还没有创建之前,就开始改造秦国。这样可以将改革秦国的时间延长的更久一点。

  以后史书上,要记载他是秦朝二世皇帝扶苏。若是按照秦始皇的统治手段,那自己就要留千古骂名于世了。

  算算时日……

  自己改革秦国的时间事实上是相当紧迫的。

  眼下自己已经八岁了,嬴政正二十六岁。

  可是嬴政这个强悍如斯的男人,竟然在他三十九岁的时候,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大业。

  这个大业,这他妈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震撼性的大事,外国人也许不知道汉武唐宗,但是一定知道两个人物。

  一个是嬴政,另一个……在遥远的异时空永远地沉睡。

  不管是哪一个,都足以让扶苏敬仰。

  而如今,嬴政成为了他的父亲。

  嬴政在未来十三年内,就灭掉了六个国家。这速度太快了,他是创建了辉煌的统一大业,后来也占据了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整整一个篇目。

  可是代价是,嬴政几乎把六世余烈仅剩下的那点家产给败光了。

  六世,他们可不是什么善茬,他们只是让秦国强大起来了,并没有让秦国富裕起来。

  从一开始,商鞅变法,说的直白点,那就是通过榨取百姓来完成霸业。

  商鞅变法不仅仅是违背了贵族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将庶民全部纳入国家的体制,一个也跑不掉,全部为国家服务。

  而这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是唯一的。

  春秋时期的国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国,只是一种邦国形态。

  国原先只是一个范围划分,在国前面加个姓氏。通俗点理解,就是某姓的地盘。

  比如秦国,就是秦氏的地盘。赵国、就是赵氏的地盘。

  国家并没有严格的法律,将每一个自然人都纳入权力和义务的范围之中,人们活著,仅仅是只关乎自己的事情。

  什么国啊、家啊,那时的人们,不会被这些规矩束缚。

  他们自然的降生在世界上,像是天空落下雨滴一样自然。

  而这个时代的人,出生要被国家‘强制性鼓励’,活著必须得成家,因为要给国家生孩子继续做壮丁、做苦役。

  你若是完不成生孩子的大事,那你就要受罚。

  秦国的规矩,在六国之中,都是极其严苛的。

  为了战争取得胜利,不惜压迫十三岁的男丁,立刻与九岁的女子成婚生子,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很短暂的时间内,有大批量的人丁支持他们接连不断地发动战争。

  而这个人口生育政策,仅仅是秦国军功爵制下走向丧心病狂发展道路的冰山一角。

  秦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可是秦国的百姓是天底下过得最苦的百姓。

  而当其它国家还处在邦国形态缓慢发育的过程中,商鞅忽地加盟秦国,让秦国这个野蛮、缺乏中原文明厚实根基的邦国直接变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

  直到秦始皇创建秦朝,他在灭掉六国的同时,作为一个政治上极其敏锐、智慧、有远见的帝王,他发现了邦国制度中存在著国家与国家之间动乱不安的因素。

  在一统六国的期间,他已经在领悟,钻研一种崭新的政治体制,试图结束战争。

  史书上都说他是千古一帝。史学家才说他是‘阎罗手段,菩萨心肠’。

  大概也只有能站在最高处的人,才能够理解嬴政。

  而这种新的政治体制,就是影响了中国后世两千年之久的皇帝制度。

  而秦国,在把自己从邦国改造成帝国后,运用武力迫使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这个政治体制之下。

  帝国来自邦国。邦国制度是帝国的前史,春秋战国则是帝国的前夜。

  嬴政完成了这样奠定中国历史基本盘的大事,代价却是葬送了秦国。

  本在帝国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历代君王,就已经在邦国体制下,展开了对本国子民的疯狂榨取。

  而嬴政,则榨干了秦国的最后一点。

  但是,对于嬴政的这种“天命式”的完成帝国一统大业的任务。即便知道会损耗秦国的元气,扶苏也绝对不会阻止。

  某种意义上,嬴政是东方文明的缔造者啊。

  可是他也不能坐著等嬴政给他把六国打下来。

  即便自己自认为比胡亥强上百倍,可是秦国的国力是摆在那里的。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吃草。

  马早晚要累死。

  不改革,秦帝国的崩溃是必然的。

  以后,改革秦国就是他的主业。

  嬴政攻打六国,那是他的“天命”;而自己的“主业”就是改革秦国的弊政,也或许,自己能引领未来的秦朝,走向新的道路。

  再说了,有嬴政这样的父亲。

  只要自己太子的身份定下来了,这做太子的十六年,吃喝玩乐,酒色美人,哪能和自己沾上一点边?

  他可不是刘邦这类皇帝的儿子,作为一个数代贵族之后,自己可是要做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否则怎么配得上扶苏这个名字。

  宴会没有结束。

  就在众人都酒爵相接,聆听妙音时。

  公子子婴儿子的哭闹声音从后堂传来。

  扶苏听著这混杂的声音,正想要跑去看看小婴儿。毕竟那襁褓之中的孩子,在历史上可是诛杀了混帐赵高的人。

  扶苏想要见见自己素未谋面的小叔,只是当他刚走到帘幕后,却听到身后一声巨响。

  “砰”

  先是案被打翻在地,随后被人一脚踏断木案,大殿里响起清脆的木板撕裂声。

  “哼欺我秦氏无人乎!?”

  华阳太后在宣布完诏令之后,就借故离开了。

  王后便将宴会交给昌平君、昌文君来主持,她自己陪著云阳公主与一些贵妃在后堂交谈。

  一众楚国贵戚围著聚在一起,高兴地对饮,子婴一个人坐在宴席上,走也不是,离开也不是。

  在这个王族之苑,一旦失去了权力,下场就是这样。

  这下,宴会上安静了下来。

  弹弄丝竹之音的乐师们都停了下来。

  所有人都瞪眼看著列在席位上的一个高官。

  今天这章来晚了。因为晚上一直在查资料。

  《帝国的终结》,这本书挺好的。大家可以看看,

  还有就是,新书期求打赏,月票没啥用。求打赏,我需要爬新书榜。谢谢大家支持。

第30章 谁敢动我?(求打赏!)

  扶苏睁大眼睛,看著眼前这个体格雄壮,孔武有力的男人。

  方才自己就注意到他了,身长七尺有余,别人都是穿著正色华贵丝绸深衣而来,而他和秦国宗室大臣独独穿著纺织深衣。

  今日是宴会,不是朝会,大家穿的都很随意,但也都是以正色为主。

  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这五种颜色的薄绸深衣,在殿中来回大放异彩。

  绸衣上流淌著丝丝缕缕的光,每一件丝衣,都足足抵万钱。

  而他独独穿著青色的纺制深衣。

  所谓青色,在古代时就是指靛蓝色。

  这身衣服无声地诉说著他的财产多寡,地位高低。

  是以在大殿中显得异常突兀。

  这个时代,炫富开跑车最多只能选两匹高大的白马,像四驾、六架、八驾,这只能是天子诸侯使用的。

  好在周王室用他们的仁爱给了天下诸侯都用八驾的资格。

  可是在自己的国家中,车马却被要求的很严格。周天子管不了诸侯封地以内的官,但是诸侯能管。

  尤其是秦国,君主权力相对七国而言最高的国家。

  这种车马、礼服等级,相对非常严格。

  秦人不学习诸侯国,只学习周天子。

首节上一节22/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