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96节

  “吃一堑,方能长一智。你年轻时没有比他好多少。”

  王贲脸色一窘,“话虽如此,可是我当初并没有做到阿离这个田地,当初我只是好冲动。”

  “你现在也还是有这样的毛病。”

  王翦慢条斯理说着,一句话呛得王贲喉头一哽。

  “父亲您不知道,阿离早就和世家子弟厮混在一起,整日研究琢磨未来能够继承家中多少田地财产,如何顺利继承爵位。他野心勃勃,只等着在未来秦国朝堂上崭露头角,能够得到大王的器重。”

276.第267章 齐王建?对,就是耳朵不好使的那个(求打赏月票全订支持!)

  276.

  “他自信,坚持认为未来他会比祖父你和我能够建立更多的功勋,赢得更多的荣耀。”

  “要我说,树大招风的道理,若是真的要领悟,可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王翦望着树上的叶子,对王贲道。

  “你说的好啊!可是说得好,又有什么用呢。你看这叶子,冬天到了就凋零,春天到了就长嫩芽,夏天开花,秋天变黄。能阻止的了吗?”

  王贲和王翦,都不是读书人。

  忽然听到父亲说这么深奥玄妙的道理,王贲自然陷入苦思。

  “这叶子生长,固然有它们的规律。可是阿离是我的儿子,我难道能眼睁睁看着他走上不好的道路?投机取巧,结朋伴友,不想着读兵法、练好武艺去谋取官爵,这样以后是给自己埋下祸根。”

  “他沉浸在我们建立的功勋之中,十分骄傲自满,时时目中无人。在咸阳城里,十分张扬,出门必定要坐豪华的马车,还要带很多仆人去随行。”

  “想想我当初随着父亲入军,初到咸阳时,也曾桀骜不凡,自以为有本事在身,未来可得到大王的重用,拜将封侯不在话下。可是刚到咸阳第一日,我们家的后院就起火了。”

  “我当时想要去报官,父亲阻拦下我,告诉我这是有人有意为之。这件事,我一直记得。不见得,十几年前有人敢放火,十年后就没有人敢放火。”

  “阿离就是吃的亏太少。”

  王翦则道,“没有用。他自己领悟不了,无论你怎么劝导,怎么教育,都是没有用的。你今天阻止他,不让他和那些人结交,他也只是能做到一时,一旦日后又有机会,他还会犯下相同的错误。你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悔改,反而和你对着干。”

  “日后我不在了,到时候就是你当家。这一大家子,你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兵打仗和治家,都是一个道理。你怎么只会带兵,不会治家呢。”

  王贲一默。

  “父亲这话说的,阿离是我的儿子,难道我还能不管他?”

  “就算你管了,他如果还是走上不归路,你又能如何呢?”

  王贲心里害怕,王离毕竟是他最宝贝的儿子。之所以又打又骂,那是因为对他寄予非常高的期望,同时又担心害怕他日后吃亏。

  可是照父亲的意思,他做的事情,终究是徒劳无益。

  王贲忍不住道,“父亲,我觉得您现在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像一个人了。”

  “谁啊?”

  “国尉。”

  

  秦国一举歼灭了楚国十万人马,还是在根本没有出城的情况下。

  一时间,扶苏的大名还有他奇谋,连同将军李信袭击楚国如入无人之境的事迹,开始广泛地在天下传播。

  很快,这样大的国际新闻,传到了齐国。

  可惜扶苏生得晚了,若是生在战国,这样的战事传到天下,要使得多少诸侯王闻风丧胆。

  现在,一个楚王已经被吓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想着要割地求苟安。

  而齐王,则是听到这则消息吓得连续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齐王建,当今天下继位时间最久,为人最昏庸的诸侯王。

  齐国的人对齐王早就失去了信心,天下的诸侯王也都不把齐王放在眼里。

  这种不放在眼里,不是说看不起齐王。

  而是知道齐王根本靠不住,谁也别想着能够和他合作干成什么事,干脆自动忽略了。

  战争后期,诸侯国没有能够再进行合纵,抵抗秦国。齐王建自身的问题也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这一提起齐王建这个人来,那是有着数不清的政治污点。

  而被天下人最诟病的一件事,就属于改变了天下格局的那场被人都说烂了的战争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失败,岂止是削弱了赵国,那是让秦国把天下最中心的位置给啃下来了,使得天下诸侯国都暴露在秦国的视野之内。

  这才给了嬴政机会,让他能够指挥军队想打哪里打哪里。

  在过去,历代秦王倒是很想打燕国、魏国、楚国,韩国,可是诸侯国地势互相倚靠,时不时还因为利益问题互相联合,弄得秦国根本无从下手。

  哪怕六个诸侯国都已经烂了,可是烂棉絮缝缝补补,拼拼凑凑,还是能够抵抗秦国的。

  而在当初秦国和赵国进行长平之战时,首先是韩国拱火,可是战争过程中,诸侯国并不是袖手旁观,原本赵国还能被保存下来。

  可是,上天降下齐王建这样的人,在千里之外帮助秦国。

  齐王建刚刚继位不久,也就是齐王建六年时,秦国派兵攻打赵国,齐国与楚国约定一同援救赵国。

  秦昭襄王知道这件事后就很明确地说:“齐、楚要援救赵国,如果他们能紧密协作我们就退兵,不然我们就攻打赵国。”

  在战争过程中,赵国没有了粮食,于是向齐国借粮,齐王建不同意借粮给赵国。

  齐国一位忠心耿耿,但估计是也是齐国最后一个忠臣的大臣周子劝告齐王建说:“大王不如答应借粮给赵国以使秦国退兵,不借粮秦军就不会退,这样秦国的计谋就能实现,而齐、楚的计谋就失败。”

  “而且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犹如屏障,就像牙齿没有嘴唇就寒冷。”

  “今日赵国灭亡,明日祸患就轮到齐国和楚国。再说救赵的事情,就像捧着漏水的缸去救烧焦的锅一样急切。”

  “救援赵国,是高扬道义,打退秦军,是显明声威。以道义解救将亡的国家,以声威打退强大的秦军,不致力于此种大事而斤斤计较粮食,这样为国家作打算可就错了。”

  周子举例说明,言辞恳切,陈明利害,贡献了一个流芳百世的经典成语唇亡齿寒。

  然而这么好的建议,这么中听的谏言,齐王建却听不进去。

  于是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四十多万,继而包围赵国都城邯郸。

  结果秦军包围邯郸了,这昭襄王又开始耳朵发昏,听了秦国丞相的建议,下令让白起回来,随后还赐杀了白起。

  因为放弃攻打邯郸,这又连累了在赵国出生的秦王政,害得他在赵国遭受各种磨难。如果当初白起灭了邯郸,一切事情都会不一样。

  这就是长平之战的来龙去脉。

  言归正传,就是不给赵国借粮食这件事,让众人开始怀疑齐王的耳朵不好使。

  诸侯王听到齐王的骚操作后,也恨不得打死他。

  可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使得他再度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拉低了天下诸侯王的下限,也坐实了他耳朵不好使的名声。

  齐王建的母亲,也就是齐国的君王后,当她病危快死时,告诫儿子齐王建说,群臣中某人可以任用。

  齐王建表示没有听清,向君王后请求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君王后同意,于是齐王建取笔和木简要她写下遗言。

  君王后却说她已忘记。

277.第268章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更4000字)

  277.

  在平常生活中,老母亲讲话,儿子不听,本来就是寻常之事。尤其是放在庶民寻常百姓家里,连根鸡毛都算不上。

  就是在齐王本人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

  他只觉得,自己老母记性不好。

  而且史家记录这件事时,指明是齐王自己说没有听清楚。

  可是,一个国家,君王重用哪个臣子,决定的是国家的兴衰荣辱和成败!

  堂堂一个君王,居然在这种大事上,闹出这样的笑话来,自然是拉低了天下诸侯王的下限。

  甚至于齐王建当初到底是压根不上心没有听进去,还是君王后气若游丝,说话声音太小,所以齐王建没有听进去。这两种情况看着没啥区别,性质却截然不同。

  作为背负着一个国家兴衰的人,承担着国内百万民众生计的王,田建在面对这样关系到国家兴衰的事情时,他的表现简直是拉低了整个战国末期诸侯王的下限。

  这段时期,诸侯国因为国中内部腐败,国势都已经走上下坡路。除了秦国蒸蒸日上,其他的国家内部都是一片乌烟瘴气。

  只是其他国家的诸侯王,虽然知道国中情况江河日下,但是也愿意奋力一搏。远离奸臣,重用能人,亲近贤士,知道自己不行,还是努力动脑想办法。

  可是齐王,他好像是完全不了解当时天下的情况,对国际局势一无所知。

  像臣子任用这种事情,他表现得如此轻慢。

  没有把君王后的告诫记下来的齐王,从这以后,就开始充分发挥那双大耳朵不好使的用处。

  忠臣劝谏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奸臣只要说几句,立刻屁颠屁颠跟着去执行。

  久而久之,整个齐国上下都乌烟瘴气的。

  直到现在,齐国的朝堂之上,群奸林立。干正事的没有几个,都是忙着敛财的。

  可是,这样一个昏庸无能之主治理下的国家,按道理来说,齐国内部应该乱得不得了。

  可是眼前看到的景象,却让张良感到吃惊。

  整个齐国境内呢,那是一片繁华景象。

  临淄城

  大街上,那真的是鼓锣喧天,人声不绝。车马如流水,前后相接,从早到晚不间断。马车和马车互相追尾,共同排在街道上。

  到处都是娱乐场所,男男女女,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东走几步,是卖布、贩席、织履者;西走几步,是牵着羊、鸡贩卖者;北走几步,又是杂耍戏表演。

  这些表演边上,聚满了人。

  他们表演的东西非常多,滑稽表演、斗鸡、摔跤、杂技、舞蹈等。

  当然这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是俳优表演。

  这个时期,王公贵族常蓄养俳优进行说唱逗乐表演。

  俳优一般是男性,特别是体型矮小的侏儒,他们更容易引人发笑。

  除此之外,就是杂技表演。

  就是张良他看到这些,也忍不住停留下来看乐子。

  这些行走江湖卖艺的人把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一边快步走一边依次将七把剑抛到空中,接住落下的宝剑后继续往上抛,七把剑在空中形成一个绚丽的椭圆。

  他们一边表演,一边赚钱。有时候还会和同行互相比试一下,哪家的技术更加精湛。

  往南走走,那就是女闾妓院。

  成排成排的二层阁楼,上面站着姿容俗气的女子。登高而呼,只为城楼下男子兜中金币。

  除了繁荣的商业活动,齐国的百姓们似乎整个国家都在没日没夜举行娱乐活动。

  他们晚上也不熄灯,夜市延续到很晚。

首节上一节196/6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