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139节

  如果桓温真的是如他所说的那般为了北伐中兴晋室,绝对会移兵北上,经营洛阳,巩固且扩大自己的战果。

  同时伺机出动。

  但这些举动,桓温通通都没有做,他仅仅只是在建康安静的待着,直到殷浩北伐失败,洛阳周边被前燕侵占,如今只剩下洛阳这么一座孤城!

  在此期间,对于北方收复的领土,桓温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军事上的部署或者支援。

  但关键在于。

  如今桓温势大,朝野上下根本就不敢和桓温对抗,因此此事一出,根本就没人敢提出异议,也没人敢去阻止。

  想到这里,梁山伯不由说道:“在我看来,桓大司马此举,绝对难以施行!”

  梁山伯说的很的斩钉截铁,让谢安不由大为诧异,因此问道:“而今在朝野之中,桓大司马如此声威,他想迁都,又有何人能够阻止?”

  “之所以会有此说,主要有三点!”

  梁山伯说道:“其一,迁都非小事,而今北方一片萧条,大家都怕洛阳不安,损害到自身的利益。”

  “其二,桓大司马前几次出兵,都是擅自行动,这使得朝野上下对于桓温十分不信任,惊疑和不信任会使得双方之间很难融洽的坐下来沟通。”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桓温并非是真正的想要迁都洛阳,仅仅只是虚张声势罢了……目的便是借助迁都之事,巩固自己的地位,使得朝野上下咸服!”

  “同时也是为了看看自己朝野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声望和地位!”

  “实际上,哪怕朝廷什么都不做,也什么都不说,桓大司马打算迁都之事,恐怕最终也会不了了之!”

  听着梁山伯如此说,谢安却是来了兴趣,不由问道:“山伯何故会以为桓大司马迁都之时虚张声势?倘若真是假的,又为何会让我亲自去洛阳呢?”

  闻言,梁山伯笑了。

  他看着谢安,朗声说道:“若桓大司马真的想要迁都,那么当他收复洛阳后,又为何没有经营河洛之地?”

  “当时北方正值战乱,桓大司马若想迁都,定然会移兵洛阳率先经营,否则的话,等朝廷真的到了洛阳,桓大司马在那里也没有任何势力,其局面不过就是和在建康相差无二罢了!”

  “正因如此,可见桓大司马的迁都也好,北伐也罢,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威,以达到弄权的目的,最终取代晋室称帝!”

  “于他而言,北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而迁都……同样是桓大司马的手段!”

  梁山伯侃侃而谈。

  而谢安听完之后,不由愣在原地,足足凝神看了梁山伯许久,这才感慨道:“山伯此言,真是剖析见底之语!”

  “而今朝野上下,夸夸其谈者数不胜数,但能有如你这般见识之人,当真是少之又少!”

  “幸赖我陈郡谢氏与你交好,否则的话,若你我为敌,恐怕谢氏危矣!”

  听着这话,梁山伯不由拱手一笑。

  谢安也没有在这个事情继续说,而是话锋一转,继续道:“那依你之见,便是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用说?”

  “非也!”

  梁山伯道:“朝廷定然会阻止,反对桓温的举动,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支持桓温迁都!”

  “这是为何?”谢安顿生不解。

  梁山伯笑着说道:“桓大司马的迁都之举并非是目的,仅仅只是手段……那我们也完全可以借着此事,完成我们的目的!”

  “计将安出?”

  梁山伯道:“假设迁都之事不可能成功,而桓大司马必然震怒,甚至迁怒于阻止的人,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支持桓大司马!”

  “当然,这里所说的支持,并非是与朝廷为敌我料想桓大司马在进奏折之时,必然会邀请府中司马、参军议事,那时我们便进言一个折中之法!”

  “诸如告知桓大司马,而今洛阳乃是危险之地,迁都实不可能实现,但桓大司马既然想要迁都,或许可以先遣一员心腹上将镇守洛阳,扫平梁、许、河南之地,同时疏通漕运,用魏武屯田之法。”

  “如此,不消三年,则洛阳繁盛,迁都之事的阻力也就小了很多!”

  “如此一来,我们既不会恶了桓大司马,同时还没有与朝廷为敌,甚至两面都会承情,安石公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谢安登时动容。

  他再一次久久的凝视着梁山伯,许久之后,这才叹息道:“我谢氏能与你联姻,真乃幸事也!”

  ……

  商议完此事后,梁山伯便和谢安一起回到了大厅之内。

  谢安经过梁山伯解惑,心中依然轻松了不少。

  但梁山伯却因为此事,脑海中思绪纷飞。

  他在想着自己到底能够从这件事中,谋求到怎样的好处?

  首先,桓温迁都,这涉及到桓温的西府和朝廷以及士子时间的交锋和博弈。

  朝廷不愿迁都是因为如今的条件尚且并不成熟。

  在南北对峙局面既成以后,在阻碍统一的原因没有消除、促成统一的原因没有出现以前,靠一两次北伐战役以克服神州,完成统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迁都洛阳就是一个笑话。

  而对于士子而言,他们在江东精英数十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积攒到这样的地位,获得了如此高的地位,若是迁都之后,万一我的士族地位被削去了呢?

  万一我们的基业保不住了呢?

  这些都是问题。

  桓温虽然势大,但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完成迁都,这几乎便等同于抗衡整个士族阶层,这如何能成功?

  但话又说回来。

  虽然迁都之事很难办到,但经由此事,却让梁山伯看到了一个拥有自己地盘和势力的希望!

  首先。

  朝廷不愿意迁都,而桓温想要迁都。

  按照梁山伯给出的折中之法,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两者必然都会答应。

  那么如此一来,就应该派遣一员大将前去经营。

  而这个位置,梁山伯盯上了!

  尽管天下大势和围棋一样讲究一个金边银角草肚窝。

  但实际上这也要分情况。

  洛阳看起来是四战之地,位于前秦、前燕、晋三国夹缝之下。

  但实际上。

  而今三国并立,几乎无人能够擅自开启战端,相互都在制衡着,那么这就给了洛阳发展的机会。

  若是能够占据洛阳,以洛阳为根基,高筑墙、广积粮,一点一滴积蓄自己的实力,未必没有发展之机。

  其次。

  北方百姓尽管被前燕和前秦统治了这么多年,但仍旧还思念着官兵。

  永和十年时,也就是六年前,桓温第一次提兵北上。

  此次北伐进行的颇为顺利,不久就攻入了关中。

  当时氐族人立足未稳,桓温走刘邦当年的老路,取道从武关进入关中。

  在大胜前秦军队后,桓温大军进至灞上,关中的州县纷纷纳降,无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围观,其中有耆老痛哭不已,哭喊着“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须知。

  此时距离晋愍帝于建兴四年在长安被匈奴俘虏后,晋朝势力退出关中已经快四十年的时间了!

  而四十年的时间内,百姓仍旧南望王师!

  这说明什么?

  说明民心仍旧依附于中原正统!

  而今才六年过去,百姓们又怎可能就真的心思彻底转变,再也不对汉室正统有服从之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

  若是梁山伯能够被派驻前往洛阳,虽失去地理,但天时、人和却都具备。

  三者占据其二,必能有所成就!

  想到这里,梁山伯不由下定了决心此次迁都,若有机会,定要拿下此地!

  就在梁山伯心中这样想着的时候,身旁有士子前来和梁山伯攀谈。

  梁山伯也将这些心思掩藏在心底,和他们闲聊了起来。503

  转眼间,已经是快要到了半夜。

  谢安便想要结束今日的宴饮,但就在这个时候,范汪则是走了过来,笑着说道:“安石公,莫急……我和山伯尚且还有一场棋局未曾完成。”

  闻言,谢安先是一愣,随后陡然想起梁山伯刚来时,范汪的请求,当下便洒然一笑,询问了一番梁山伯,是否还想下棋。

  梁山伯自是答应。

  他知范汪棋力不弱,虽不是圣手,但也能位列一品,梁山伯自然也想与这样的高手对弈一番。

  两人都同意,当下便有两名士子让出棋盘。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

  东晋士子,几乎个个都是喜爱下棋之人。

  当然,比起自己下棋,他们更喜欢观看棋力精深之人对弈。

  因此。

  当梁山伯和范汪坐在棋盘前时,几乎所有人都凑了过来,三十多位士子将棋盘周围几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一脸好奇的观看着。

  这两者。

  一位是编撰《棋品》的范汪范东阳。

  而另一位则是近来名声大噪,被世人称之为‘棋艺已然入圣’的梁山伯。

  两人对弈,究竟会谁获胜?

  所有人带着这个好奇,就见此刻他们两人已经分出了黑白归属。

  最终的结果是范汪执黑先行,而梁山伯则是执白。

  范汪棋力不弱,而且与不少棋力精湛的高手对弈过,有着很强的经验,因此他落子如飞,每次落子时,几乎都不加以思索,便能落定。

  而梁山伯的速度则是稍慢。

  但每一次落子都十分稳定,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时间内。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两人都已经进入了围棋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入神坐照之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转眼间便已经下了三十余手。

  而到了第五十手时,范汪的下棋速度则是稍稍放缓,而梁山伯依旧如常。

  到了一百手时,范汪则开始眉头微微皱起,每次落子前,也都需要思忖稍刻时间。

首节上一节139/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