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105节

  等其走后,谢安还想询问,但梁山伯却是不言,只是说着等安石公品尝过后在说。

  一刻钟后,梁山伯和谢安在饭厅之中端坐。

  在谢安的面前,碟子中,放着两块红薯。

  清香扑鼻,沁人心扉。

  谢安闻了闻,不由有些意动,在看到梁山伯的示意后,他立刻就拿起一个,吃了起来。

  仅是第一口,轻软甜糯的口感便浮上心间。

  谢安登时眼前一亮,随后很快便将一整个红薯吃完。

  “安石公,如何?”

  梁山伯笑着问道。

  “清香软糯,颇为可口……此物何名?”谢安问道。

  “红薯!”

  梁山伯回答道。

  然后又问道:“若是以此充当食物,安石公觉得此物是否成为百姓的又一口粮?”

  听到这话,谢安摇了摇头:“百姓已然习惯五谷,若想大规模推行此物,恐怕颇为不易。”

  这话是中肯之言。

  虽说这红薯确实清香可口,但自从春秋以来,百姓便已经习惯了在春耕时节种植五谷,其他的物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这一点,梁山伯也清楚。

  但是……

  梁山伯笑语盈盈,轻声道:“可……若是我说此物一旦种植,每亩地能年产十石甚至是二十石……安石公觉得此物能不能大规模推行出去?”

  梁山伯这句话说的声音并不大。

  但在谢安听来,却恍若平地一声惊雷,瞬间响彻在耳边。

  他整个人一下子愣在原地,脸上也露出一抹难以置信之色:“.¨你说什么?!”

  因为太过震惊,他甚至一下子站起身来。

  将自己面前的案几都推倒。

  但此刻,他却完全顾不上。

  只是将目光落在梁山伯的身上,沉声问道:“山伯不是在戏言捉弄于我?”

  他想要从梁山伯的脸上看出一些开玩笑的表情。

  但结果显然让他失望了。

  只见梁山伯并未回答他的话,而是朗声问道:“安石公,你也是知农事的,应当知晓,而今一户,当至少有四至十口人,朝廷初立时,每户都分得田产百亩!”

  “但时至今日,因为兼并之故,许多百姓家中只有地十亩左右,这可谓是贫寒之家,难以为继。”

  谢安点了点头。

  虽然对于农田之事并不了解,但也明白,十亩地不过能产出十五至二十石左右的粮食。

  而若是自由民,每年的赋税徭役便需要上交至少三分之一,这还是往少了算,但即便如此,也只剩下十石到十三石。

  此外。

  尚且还有各种苛捐杂税以及斗食小吏的敲剥,最终能剩下五石粮食,已然算是邀天之幸。

  一家就算只有七口人,倘若有青壮两人,其余皆是老幼妇孺,但倘若想满足正常的活动和生命所需,每日耗粮至少两斤!

  如此下来。

 (吗李赵) 看似五石的粮食,好像坚持坚持也能满足一年的所需?

  其实不然!

  除粮之外,尚且需要盐和一应生活用品,这都需要购买。

  农家无其他收入,只有以粮食兑换。

  如此算来,十亩所收之粮,连半年都难以为继!

  而这还算是好收成的时候。

  若是遇上天灾,立刻便是难以为继的状况,稍有不慎便是家破人亡。

  而这时,便听着梁山伯继续说道:“但若是有了此物则是不同庆。”

  “此物名为番薯,适合各种土壤种植,哪怕是旱田、山田,也完全不影响收成!”

  “不瞒安石公,此物乃是我意外得来,然后便在家中的田地常识性种植,经过三年试验,发现此物可在每年的春夏之际种植,每亩可收获十五至二十五石!”

  “寻常百姓一户只有十亩左右之地,哪怕只在地头稍稍种一些,再加上自己院子墙角种些,每年足可增加数百斤粮……关键时刻,便可救命!”

  “而诸如山田、丘陵地带,百姓年入不好,完全可在山田、旱田地种植红薯,一来不会占用上好的水田,二来,那怕是遇到干旱,谷物枯萎,红薯也能很好的成长。”

  “安石公……”

  说到这里。

  梁山伯指着自己面前的红薯,沉声说道:“这样的东西,蕴含着怎样的意义,想必安石公比我清楚!”

  ……

  …….

第98章 居草堂而知天下事,歃血为盟,永结同好!(第1更求订阅)

  话音落下,整个室内一片寂静。

  谢安当然清楚,并且比绝大部分人都清楚……一个足以亩产20石左右的粮食,一旦问世,所产生的意义,到底是何等的重大!

  但正是因为明白,所以他才深深的知道,这其中的可怖和难以置信。

  每亩年产20石!

  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匪夷所思!

  哪怕直到现在,谢安都感觉如在梦里,下意思的就想要否决。

  可梁山伯紧接着所说的话,却打破了他内心的不真实。

  “晚辈外出游历三年,让家中一直在种植,第一年百斤种子收获三千斤!

  “第二年种植两千斤,收获五万斤!”

  “第三年种植五倾之地,收获一万三千石!”

  “安石公可能不信,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梁山伯平静的说道。

  谢安深吸了一口气。

  他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正在开口之时,却回想起来,摆摆手让周围的仆从们都先离开。

  很快。

  整个屋内便只剩下他们两人。

  此时的谢安,竟是直接不顾仪态,来到了梁山伯的面前,面色肃然,沉声说道:“山伯贤侄,有什么打算?”

  他这话问的没头没尾,但梁山伯知道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般足以堪称是‘神物’的红薯,梁山伯突然拿出来,自然不仅仅只是让谢安见识一番,必然是有打算和筹谋。

  谢安聪颖,在震惊之后便明白了过来,因此才有此问。

  梁山伯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将此物献上去!”

  “献给朝廷?”

  谢安皱着眉头,问道。

  “安石公智谋过人,何必要如此试探……”

  听着谢安的话,梁山伯却笑了。

  但紧接着他就肃然了起来,郑重说道:“自然是献给桓大司马!”

  “而且……”

  “是以梁氏和谢氏我们两家的身份,一起献上去!”

  这句话一出,谢氏的眼眸中,顿时闪过一道精芒:“此言当真?”

  “这是自然!”

  梁山伯说道:“如今局势,安石公比晚辈看的清楚,永和五年时,朝廷欲乘石虎新死荡平关河,以殷浩任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统军进取中原。”

  “九年,殷浩趁前秦内乱457之际,自寿春率大军北伐前秦,以姚襄为前锋,结果却在许昌困阻,退回洛阳后却又遭逢大败,而桓大司马借机上疏指责浩连年北伐败绩,粮械尽失,反以资敌,帝遂废殷浩为庶人。”

  “其后,桓大司马亲率大军北伐,结果收复洛阳,自此声威大震,独揽朝政……原本还能与他争锋的殷浩也已经沉沦,建康满朝上下,何人能与其争锋?”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梁山伯目视谢安,沉声道:“升平二年,原本北伐收复的司隶、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再次失陷,大司马野心志在天下,定然会再度北伐,欲要收复失地,且据我估测,必然就在近些年间……届时一旦功成,桓大司马在天下的名望,谁人能及?”

  “下面,无外乎便是夺取帝位……今年朝廷封桓大司马为南郡公,并将其原有爵位临贺郡公降为县公,封授给其次子桓济,这显然不能满足桓大司马!”

  “所以,近三年内,桓大司马必然有所动作!”

  听着梁山伯的讲解,谢安点了点头。

  梁山伯所说的这些,他自然也是明白。

  事实上。

  升平二年司隶、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失陷,谢万也正是因此而兵败,被贬为庶人。

  只是让谢安惊讶的是,梁山伯居然对局势观望的如此清晰。

  谢安知道,那是因为他谢氏乃是顶尖门阀士族,人脉和消息网络通畅,这也使得他虽然在山阴隐居,但却能知天下事。

  可梁山伯却仅仅只是一个士子,此前又游历三年,不在朝中,居然也能推测中朝野之间的动向。

  在看此刻的梁山伯。

  气度轩昂,锋芒毕露,言语之言一副胸有成竹,智珠在握的神情。

  这与诸葛孔明当初在茅庐之中便知天下三分,何其相似?!

  他定定神,将这些震撼掩盖下去,说道:“所以,山伯欲要将红薯献给桓温,是认为大司马能胜?”

  “非也!”

  梁山伯摇了摇头。

  这个回答,就让谢安颇为不解了。

  红薯这等神物,一旦献出必然会得到丰厚奖赏,而梁山伯没有献给朝廷反而献给桓温,无非就是认为桓温能够功成,从而做从龙之臣。

  可他居然不认为桓温能胜?

首节上一节105/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