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阏陋头麾下的三千弓骑,三千步卒依依不舍的看着桓熙远去,也不知何时才能继续为大单于效力。
铁弗匈奴的军事力量,如今也被分成了三份,桓熙将会带走四千匈奴弓骑,四千匈奴步卒。
而刘务桓则会留下三千匈奴弓骑,三千匈奴步卒。
后续自然会有一些将士的家属被迁移,分别安置在三处平原上。
桓熙没打算留下匈奴步卒的编制,而是计划将他们尽数划为弓骑。
虽然说,不是所有的湖南、四川人都能吃辣,也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会骑马。
但这样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匈奴步卒之所以被划归为步卒,只不过是缺少军马罢了,铁弗匈奴在刘务桓继位后,主打一个和平外交,轻视了武备。
桓熙如今是不缺马的,在狼山之战中,他击溃氐族精骑,留下邓遐打扫战场,得了不少的战马,而收复沃野县时,也缴获了部分用于代步的军马。
相信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麾下的四千匈奴步卒必能转化为匈奴弓骑。
桓熙驰援铁弗匈奴一战,可谓满载而归,不仅收复铁弗匈奴,得到了西套平原,更带回了超过两万头牛,对于关陇地区的农业来说,也将是巨大的提升。
而新增加的八千匈奴将士,也极大的提升了桓熙的军事力量。
这些匈奴弓骑,并非脱产战兵,无需发放军饷,不会带来太大的财政压力。
只要运用得当,在战场上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
不像州郡兵,由于缺乏足够的训练量,即使带出来,也只能作为战场气氛组。
屯田屯不出来精兵,而游牧不同于农耕,牧民骑马放牧,用箭矢驱赶野兽,这本就是在锻炼他们的骑射能力。
在桓熙的设想里,匈奴弓骑将会继续专注于远程打击。
而不需要他们像晋军的两千弓骑一样,兼顾远程打击与近身肉搏的能力。
这些匈奴弓骑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平时还是以放牧为主,只是在战时响应号召,往银川聚集,听候调用。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桓熙又何尝不希望匈奴弓骑能具备不俗的近战能力。
可没有相应的训练量,实在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
况且关陇地区的财政也不足以支持桓熙再养八千脱产战兵。
西套平原上的匈奴人自然也是要缴纳赋税的。
与关陇百姓缴纳谷物、布匹不同,桓熙参照汉成帝时的制度,拟定牲畜税为百分之二,不分牛、马、羊,一律按数量折价,每千钱交税二十。
为了能让匈奴牧民有钱纳税,单于台每年都会在银川派出官吏,以合理的市价收购牲畜。
而户调同样是不能免的,只不过不是征收布绢,而是收取皮革。
游牧民族也有缴纳赋税的传统。
对于西套平原上的匈奴人而言,区别只是过去给刘务桓纳税,如今是在给桓熙奉献。
与刘务桓等人同行十余日,桓熙也即将离开后套平原。
眼看已经走到了后套草原的边界,桓熙站住脚,对刘务桓道: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大王莫要再相送了。”
刘务桓很是惆怅:
“今日别过,不知何时才能聆听大单于的教诲。”
桓熙笑道:
“大王若是有兴致,往后亦可来长安小住,桓某必当扫榻相迎。”
刘务桓强笑着说道: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他虽然臣服于桓熙,可还是不愿意离开部落,去往长安。
一旁的左贤王妃拓跋氏出来打圆场,招呼两个儿子向他们的义父拜别。
刘悉勿祈与刘卫辰这对兄弟含泪与桓熙道别,旁人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之间父子情深。
在与刘务桓部分开后,桓熙率众南下,同行的除了随他出征的晋军步骑,还有八千匈奴将士,以及部分被迁往西套平原的将士家眷。
来到西套草原时,银川城已经在修筑之中,如今已是夏季,春耕早就结束,正是农闲的时候。
此前,王猛得到桓熙的指示,便着手征发民夫,北上筑城。
桓熙看着正在如火如荼建造的银川城,询问权翼道:
“子良以为,何人能坐镇此地,为我管辖周边部落。”
桓熙不可能长期留在银川,毕竟长安才是他的老巢,只要委派心腹,主持单于台的运转。
实际上,权翼自己就是最好的人选,但桓熙可不会让他留下来。
倒不是信不过权翼,而是这么一个贴心的下属,甚至愿意放下身段为他寻访美女,桓熙又怎么舍得让他离开自己身边。
往后需要演戏的时候,权翼不在,自己总不能举起拳头,朝着王猛的脸上招呼吧。
权翼举荐道:
“主薄赵俱,忠厚纯良,有施政治民之能,主公若以赵俱治理西套,必能大治。”
桓熙微微颔首,他也觉得赵俱是个不错的人选。
回到西套草原,桓熙也得知了中原的一些消息,包括冉闵大败,以及张遇叛晋。
桓熙问起权翼对于张遇的看法。
权翼沉吟道:
“张遇能够抢占仓垣,致使谢尚不能北进,说明此人颇有眼光。
“下官与他不曾有过接触,但想来,也是厉害得紧,主公不可小觑。”
桓熙心道:
‘紧不紧,别人说了不算,要试过才知道。’
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张遇家的年轻继母韩氏。
他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妇人,才使苻健不顾一切,也要将她纳为昭仪。
桓熙当然知道邓羌将韩氏带回了长安,准备进献给自己。
王猛早就在与他的来往书信中通报了此事,韩氏也在王猛的安排下,住进了一间别院,只有婢女侍奉,严禁男子登门,就连王猛、邓羌,也不曾踏入别院一步。
桓熙摇摇头,将对韩氏的好奇从头脑中赶走。
等到回了长安,有的是机会让自己好好结识那位年轻的继母,又何必急于一时。
桓熙的心思回到了张遇的身上。
他并不重视张遇,但张遇治下,洛阳、许昌等地五万户百姓,却让桓熙垂涎三尺。
如果能够打败张遇,将许、洛地区的百姓迁入关中,无疑会为关陇的复兴注入一针强心剂。
当然,时间不是现在。
一场长途跋涉的大战之后,麾下将士必须要休养一阵,也得给出时间,让军马多养些膘。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第三章还是晚上十二点。
第110章 重返长安
无论人畜,在运动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和酮体等物质,尤其是在冷、热环境中,机体需要维持体温,同时代谢加速,也会加快脂肪的消耗。
桓熙是在正月出兵,彼时塞外寒气未消,又是在夏季班师,气候已经转热。
这一趟下来,不仅是军马掉膘,就连桓熙自己也消瘦了许多。
好在军马掉膘的问题容易解决,西套平原牧草丰美,桓熙将大部分的军马都留在了这里养膘,只携带少量掉膘不算严重的军马返程,用以进行骑卒的日常训练。
部将石越奉命率两千骑卒留守西套平原,看顾战马,等待赵俱前来接管方兴未艾的银川城,再带着被养肥的军马以及两千骑卒返回长安。
桓熙在离开前,也为追随他的四千匈奴步卒分配了军马。
依然是一人三马的配置,交由他们自己牧养,战时则牵马背弓,前来银川听用。
而另外的四千匈奴弓骑也同样如此,匈奴弓骑本身就有战马与代步马,无需桓熙再作分配,否则,仅凭他从苻雄手中缴获而来的那些军马,只怕还不够分配。
回头再看一眼初具雏形的银川城,桓熙下令道:
“出发吧。”
大军再度南下,至于此前俘虏的数百名氐族精骑,桓熙可不敢用,他们都是跟随苻苌战斗到最后一刻,不离不弃的死忠,难以驯服。
家人又都在并州,倘若执意将他们编入军中,保不准哪天上了战场,就会给自己添乱。
然而,杀俘这种事,自然是不能干的。
桓熙计划将他们作为奴隶,这些战俘哪怕干不了别的事情,当个厨子总是好的。
不会做饭可以学,毕竟就连南梁名将兰钦的儿子兰京在战败被俘后,也在给人颠勺做饭,兰京的手艺,肯定是现学的。
当然了,这样的厨子,桓熙自己可不敢用,不说送饭时拿刀捅你,就是往饭菜里吐一口唾沫,也够恶心人的。
倒是可以送给江南士人,借此与他们缓和关系。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四月下旬,后赵天子石祗在各方势力的帮助下,击败冉闵之后,信心大增,派遣大将刘显领军七万进攻邺城。
但此时前燕与姚襄的援兵都已经离开,刘显又哪是冉闵的对手。
冉闵重整兵马,大败刘显,一路追击到阳平(今山东莘县),杀敌三万。
刘显大惧,向冉闵求和,表示愿意回去襄国,为冉闵送来石祗的首级。
冉闵欣然应允,刘显回到襄国,果然信守承诺,杀死后赵天子石祗、丞相石炳、太宰赵鹿等人,并送家人往邺城为质。
后赵就此灭亡,享国三十三年。
冉闵获得石祗等人的首级,自然大喜,册封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然而,终于消灭了心腹大患的冉闵,再回看河北,已经是满目疮痍。
当初石虎将各地百姓强行迁来河北,已稳固根本,但随着后赵末年,尤其是冉魏与后赵交战所带来的兵祸,致使许多百姓逃离。
石虎迁徙而来的青、雍、幽、荆四州汉民、胡人,总计数百万人,各还本土,沿途互相杀掠,又逢饥疫,能够活着回去的,不足十之二、三。
荆州百姓被迁走的大部分来自南阳、义阳、顺阳等原先被后赵占据的地区,人数并不算太多。
但他们与雍州百姓的回乡路太过漫长,又得穿过姚弋仲、张遇等人的势力范围,真正能够回到故土的,寥寥无几。
要么被这些人截住,要么死在了归途。
数百万人中,能够回去的十之二、三,大部分都是来自幽州、青州这些与冀州相距不远的地区。
而这些人归乡之后,对于占据幽州的慕容鲜卑与占据青州的段部鲜卑来说,都是极大的补充。
冉闵杀胡,固然值得称赞,但因他而死的汉人,只怕还是要多于他所杀死的胡人。
毕竟这数百万返乡百姓中,汉人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
冉闵灭亡了石赵,但丧失了数百万人口的他,也在逐步滑向深渊,反而是北方的大敌慕容鲜卑,在得到大量返乡人口的补充后,越发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