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89节

  “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主公可想好要以什么名义统率西套草原上的匈奴部落?”

  桓熙要的当然不只是西套平原的土地,还有西套平原上的部落,以及归属于西套平原部落的匈奴弓骑、匈奴步卒。

  永远不要低估了他对人口的渴望。

  刘务桓、刘阏陋头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毕竟桓熙此前还特意往荆州求要人口,怎么可能会放任他们带走西套平原上的匈奴部落。

  桓熙沉吟道:

  “权长史所言有理,这一点是我疏忽了,不知权长史有何良策?”

  刘务桓、刘阏陋头也将目光放在权翼的身上,想要看看他究竟能够拿出一个什么好办法。

  权翼从容道:

  “下官斗胆,恳请主公在银川设置单于台,用以管辖匈奴部落!”

  桓熙此前与刘阏陋头提过,要在西套平原新建一座银川城。

  权翼当然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刘务桓、刘阏陋头闻言瞠目结舌,桓熙更是勃然大怒。

  他愤而起身,一拳打在权翼的脸上,将权翼打翻在地。

  桓熙怒道:

  “我为晋臣,怎能设置单于台,我桓熙宁肯戳聋了自己的耳朵,也不愿听到别人称呼我为大单于!

  “权翼!我一向待不薄!你为何要说出这种话,陷我桓熙于不义!

  “说!你究竟是受了谁的指使!”

  目睹这场好戏的刘务桓、刘阏陋头哪怕心里跟明镜似的,也得出面为权翼求情。

  刘务桓拜求道:

  “大单于!权先生所言未尝没有道理,就连冉闵之子冉胤都能被册封大单于,桓公乃当世之英雄,关陇各族,铁弗匈奴无不仰慕,为何不能加此封号!

  “小王恳请大单于莫要推辞!”

  刘阏陋头也在一旁劝说道:

  “是呀,大单于!权先生所言,并非他一人的看法,这是众望所归的事情,大单于之位,舍桓公,又有何人能够当之!”

  二人一口一个大单于,仿佛没有听见方才桓熙说过,宁愿戳聋自己的耳朵,也不愿听到这三个字。

  当然,桓熙怎么可能因此拿刀去捅自己的耳朵,说说而已,不会有人当真吧。

  他见刘家兄弟苦苦哀求,无奈叹气道:

  “唉!我与父亲曾经发誓要扶保晋室,你们为何要这么逼迫我!”

  权翼从地上爬了起来,他的左侧脸颊已经有了淤青,但此时权翼也顾不得脸上的疼痛,继续口出大逆不道之言:

  “主公!晋祚已衰,天命难违!辅佐主公平定北方,开创盛世,再造功德,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夙愿,主公为何执迷不悟,偏要作晋室的忠臣。

  “司马氏有何德行,如今山河破碎,北方沉沦,就是他们司马氏带来的祸患!

  “即使主公将来平定天下,还政于司马氏,焉知不会再来一场八王之乱.”

  话未说完,却被桓熙打断:

  “够了,不要再说了,我答应你就是,但我事先说好,我只是设置单于台,用以管辖西套草原上的匈奴部落,你们万万不可称呼我为大单于!”

  刘家兄弟表现得很高兴,答应道:

  “谨遵大单于之命!”

  桓熙很不高兴,他埋怨刘务桓、刘阏陋头没有把自己的话当回事。

  但并没有因此责罚他们,反而是大度的表示会为刘务桓向朝廷请求左贤王的册封,为刘阏陋头请求右贤王的册封。

  刘务桓此前的左贤王,是后赵石虎所封,如今归降晋室,自然是不作数的。

  兄弟二人一个左贤王,一个右贤王,又全都听命于桓熙,好像他这个大单于,还真像这么回事。

  当然,桓熙自己是不会自称大单于的,但是别人私底下怎么称呼,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毕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自此,铁弗匈奴被一分为三,而桓熙也将借着单于台这一机构的设立,名正言顺的管辖西套平原上的匈奴部落。

  所谓单于台,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政策下的特有产物,由刘渊首创,以其子刘聪为大单于,专门管理胡汉分治政策下,不能摆脱游牧习性的胡人。

  实际上,大单于不同于曾经的匈奴单于,可以将单于台视作是胡人的尚书台,大单于这一官职也相当于是专管胡人的尚书令。

  所以后赵开国君主石勒称帝后,也会以其子石宏为大单于,石虎为尚书令,分管胡汉百姓。

  而石虎称帝后,也以其子石宣为大单于。

  这样的例子包括先前提到的刘渊之子刘聪,冉闵之子冉胤。

  大单于听起来显赫,但其实反倒不如单于这个头衔敏感,只是一个类似尚书令的官职罢了。

  退往晋阳的苻健此时正准备脱离东晋,他暂时还不敢称帝,打算暂时自称天王,也在准备设置单于台,给自己安上一个大单于的名头。

  在刘务桓、刘阏陋头兄弟离开后,桓熙满含歉意的看着权翼,伸手轻轻触摸他脸上的淤青,惭愧道:

  “又让子良为我受委屈了,桓某无以为报,只能赠以布绢千匹,聊表歉意。

  “若是子良觉得还不够,就请还我一拳。”

  权翼不以为意地说笑道:

  “主公不如再打我一拳,多赐我一千匹布。”

  桓熙闻言,忍不住笑道:

  “何必再打一拳,等回了长安,我便命人往子良府上送去两千匹布!”

  主臣二人,相顾大笑。

  就在桓熙议定设置单于台一事之时,冉魏大单于冉胤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正如桓熙与王猛断定的那样,冉闵将胡人调拨给其子,那些胡人苦大仇深,又哪是真心归附。

  当冉闵统率十万步骑进攻襄国的时候,投降的胡人趁着冉闵不在,发动叛乱,将冉胤擒送襄国。

  冉胤被石赵天子石祗所杀。

  而因为后方的动乱,导致冉闵麾下军心不稳。

  石祗又向前燕求来三万援兵,以及姚襄麾下三万八千名骑兵,众人合力在襄国大败冉闵。

  冉闵狼狈逃回邺城。

  冉魏重要官员,包括左仆射刘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人,或是在胡人作乱时被杀,或是死于襄国之战。

  去年还号称石氏未有之盛的冉魏,也走向了颓势。

  冉闵对于没有听从韦之言,可谓是悔之不及。

  此前被他灭了满门的韦也因此被追封为大司徒,而建议冉闵出战的僧人法饶,父子二人也都被冉闵肢解尸体。

  第三章带到,感谢大家的投票,谢谢。

  明天继续一万字更新。

第109章 桓熙班师

  在将铁弗匈奴一分为三后,最听不得别人称呼他为大单于的桓熙终于决定班师。

  “大单于,此行一路保重!”

  刘阏陋头不舍道。

  他被安排在前套平原,统率当地的匈奴部落,自然是最先与桓熙道别的。

  桓熙握着刘阏陋头的手,动容道:

  “右贤王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桓某期待与大王重逢。”

  刘阏陋头赶忙摇头道:

  “未受册封,刘某岂敢自号名王。”

  桓熙笑道:

  “早晚的事情罢了,莫非右贤王信不过我桓熙?”

  刘阏陋头欣喜道:

  “岂敢,小王多谢大单于。”

  桓熙无奈道:

  “你呀!都说了多少遍,不要称呼我为大单于,你说我一个晋人,怎么能当匈奴人的大单于。”

  一旁的刘务桓看不下去了,自己这兄弟实在太过谄媚,简直丢尽了匈奴人的脸。

  刘务桓带着妻儿走了过来,插话道:

  “大单于,小王的两个儿子仰慕大单于的威德,昨夜纠缠于我,想要拜大单于为义父,小王不敢自作主张,特来请示大单于。”

  刘悉勿祈与刘卫辰兄弟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己何时与父亲提过这事。

  实际上,刘务桓并不排斥如今臣服于桓熙的现状,他都已经依附代国十年,习惯了侍奉宗主国。

  如今能给桓熙当狗,也要比听命于拓跋什翼犍更为体面。

  至少铁弗匈奴遭受欺凌时,桓熙会出面主持公道,而拓跋什翼犍只会说着他的难处,希望刘务桓能够体谅。

  桓熙此前从未想过要收义子,刘务桓突然提出此事,让桓熙有些猝不及防,正犹豫是否要拒绝的时候,左贤王妃拓跋氏开口劝道:

  “我的两个儿子,都是情真意切的想要认大单于为父,还请大单于莫要推辞。”

  实际上,刘务桓的两个儿子都不是拓跋氏所生,但作为王妃、嫡母,这二人自然也是她的儿子。

  桓熙稍作考虑,点头道:

  “大王、王妃盛情难却,桓某答应就是。”

  刘悉勿祈与刘卫辰闻言,无需父母的催促,赶忙下拜,尊称桓熙为义父。

  桓熙自己其实也才二十岁,就收了两个义子。

  尤其是刘悉勿祈,如今都已十四岁,只是比他小了六岁而已。

  刘阏陋头见状,也连忙请求桓熙能收他的长子为义子。

  桓熙既然答应了刘务桓,又怎会拒绝刘阏陋头,自然是一视同仁。

  没曾想,此行还有额外的收获,得了三个义子。

  在与刘阏陋头道别后,桓熙骑上马背,越想越觉得晦气。

  此地名为五原,正是汉末猛将吕布的故乡。

  自己居然在这里收义子,还一收就是三人,只希望他们能是自己的小凤仙,而非小奉先。

  桓熙在临行前,已经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所有能够使用汉话沟通的匈奴将士赏赐一只羊、一匹布。

首节上一节89/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