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91节

  同时,刘显虽然送上了人质,也接受了冉魏的官职,但并不代表占据襄国的他就是真心归附。

  邺城与襄国之间的战斗,并未就此结束,冀州,还有好一段时间的乱局。

  当然,冀州百姓的苦难,长安民众可感受不到。

  五月上旬,桓熙即将回师长安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街头巷尾。

  将士家属们无不期盼着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

  这一仗,晋军并没有遭受多少伤亡,因此,总体的氛围还是喜庆的,不会像褚裒北伐一般,弄得京口家家哭丧。

  王猛也显得很振奋,他高兴的不仅是桓熙收服铁弗匈奴,还有桓熙带回来的超过两万头牛。

  尽管不是所有的牛都能作为耕牛,但对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无疑也是巨大的提升,能够进一步解放劳动力。

  在北魏的均田令中,特意注明,每得一头牛,可以授田30亩,上限为每户四头牛,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土地休耕,保持肥力的原因,一般是加倍授田,也就是60亩,这也是北魏授田的特征。

  北齐的均田令中,就明确标注了每头牛授田60亩,同样是上限每户四头牛。

  给牛授田一直要到隋朝,因为户口滋生,才会废止。

  但桓熙不打算给牛授田,毕竟牛又不可能给自己缴纳租税。

  他计划鼓励这些战兵家属,自己的牛耕完地之后,可以出租给有需要的人群,此举,同样能够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

  让民众能够把时间出土地里腾出来,创造些别的价值。

  比如妇人在家织布,男子出门打些零工。

  当然了,就算不想增加收入,闭上房门造人,那也是对桓熙的贡献。

  桓熙此时,也是归心似箭。

  谢道韫是在去年九月下旬与他同房时,怀上的身孕,至今已经快要满八个月了,十月怀胎,他的第一个孩子也将在两个多月后的七月下旬降生。

  而李媛比谢道韫晚了大概一个多月受孕,预产期也在八月底。

  如今只是五月上旬,桓熙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五月十七,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远征河套的桓熙终于回到了他忠诚的长安。

  城门处,王猛带领长安大小官吏,皆在城门处相迎,他深鞠一礼,朗声道:

  “主公远却苻氏,使得匈奴归附,扬威塞外,下官为主公贺!”

  桓熙翻身下马,将王猛扶起,笑道:

  “若非先生为我看顾后方,我又怎能高枕无忧,专注前线战事。”

  说罢,桓熙打量着王猛,动容道:

  “先生憔悴了。”

  王猛摇头道:

  “我安坐衙署,怎及主公辛劳。”

  桓熙关心的问道:

  “先生每顿进食多少?”

  王猛笑道:

  “主公尽管放心,下官虽然公务繁忙,但从不耽误用食,每顿能吃两碗米,一斤肉,还有果蔬为食。”

  桓熙终于放心,旁人见了这一幕,无不羡慕王猛与桓熙的深厚感情。

  唯独权翼没有嫉妒之心,他与王猛惺惺相惜,但真要论及与桓熙的私人情谊,权翼觉得自己也不比王猛差。

  能给领导拉皮条的关系,当然是亲信中的亲信,心腹中的心腹。

  只是自己忙活了这么久,一无所获,反倒是邓羌,奉命袭扰河东,却抢回来一个美娇娘。

  偏偏还是主公最喜欢的尊贵孀妇,这让权翼感觉到了竞争带来的迫切感。

  他只恨晋室定都于建康,若能迁来长安,他怎么也得尝试撮合自己主公与太后。

  桓熙在与其余将佐寒暄的空当,王猛注意到权翼心不在焉,问道:

  “子良在想什么?”

  权翼回过神来,小声与王猛商量道:

  “景略,如今主公再获大捷,我们作为僚佐,自当为主公向朝廷请求封赏。

  “主公虽然嘴上不说,但依据我的观察,主公还是有心于王位的。

  “只是晋室自立国以来,就不曾有过汉人异姓王,若向朝廷讨封,只怕不许。

  “你我不如鼓动众人,恳请主公效仿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故事,自加王爵,以三州二十二郡作为封国。”

  雍、秦、梁三州实际只有二十一郡,但桓熙以蒲坂、高王城新设河东郡,故有三州二十二郡一说。

  王猛觉得不妥,他道:

  “此事还是要与主公事先商量。”

  权翼笑道:

  “这是当然。”

  这种事情,权翼哪敢自作主张,就连此前请求设置单于台时,桓熙厉声质问他是受了谁的指使。

  但也不过是贼喊捉贼罢了。

  桓熙与众人寒暄几句,见王猛、权翼在一起说悄悄话,他凑了过去,一左一右牵起二人的手,笑道:

  “该进城了,二位快随我上车吧。”

  桓熙入城从来是不骑马的,他还是这么的稳健。

  坐进车厢里,王猛、权翼与他说起了称王一事。

  二人都是北方士人,在桓氏篡位这件事上,自然属于积极分子,唯恐桓熙的官爵不够高。

  但桓熙却摇头谢绝了二人的好意:

  “时机尚不成熟,莫行此事。”

  下一章在晚上十二点之前。

  往后时间会定下来,第一章在下午一点之前,第二章在下午六点之前,第三章在晚上十二点之前,如果有事情影响更新时间,会提前通知。

第111章 娇妻美妾

  桓熙何尝又不希望被人称呼一声桓王,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不敢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但就目前来说,时机的确不太成熟。

  自刘邦白马之盟以来,尤其是魏王曹操、曹丕,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之后,异姓为王,几乎等同于篡国。

  这种恶劣影响,不是桓熙占据未央宫为府邸,桓温接待宾客时随意口嗨,说什么要遗臭万年,能够相提并论。

  如果桓熙是自己赤手空拳在北方开创一番基业,自然可以对此置之不顾,别说称王,他在占据雍、秦、梁三州二十二郡之后,甚至都有了称帝的资本。

  毕竟司马氏在北方实在不得人心。

  但他不能只图自己快活,还得顾及桓温的处境。

  桓温如今与东晋朝廷正处在斗而不破的状态,如果桓熙冒然称王,江南舆论自然伤不了桓熙分毫,可桓温就得直面那些指责。

  不管怎么说,桓熙北上创业的时候,桓温还是给了他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比如将梁州八郡交给了桓熙,还附带赠送了五千精兵随他赴任。

  对于桓熙来说,时机成熟,或许还得借助殷浩北伐的东风,但至少不是现在。

  王猛、权翼二人虽然都有主见,但也不会为了桓熙是否称王一事,在桓熙明确反对的情况下,自作主张。

  原时空中,是否留下慕容垂,在二人看来,是关系到前秦基业安危的事情,所以他们才会不顾苻坚的反对,擅自行事,或是设计暗害,或是直接派出刺客。

  如今桓熙决定暂不称王,固然让二人的空欢喜一场,但也不会坚持要为他加上王号。

  马车最先在权翼的府前停下,权翼离开后,车厢里只剩了桓熙与王猛,二人没说几句话,马车便来到了未央宫前。

  桓熙走下马车,与王猛告辞,王猛自然得回去征东大将军府,而按照桓熙过去的习惯,非得在家玩乐几天,才会出面主持军国大事。

  实在是出征在外的日子太枯燥,好不容易回来了,总得给自己放个三五天的小长假。

  谢道韫怀胎八月,挺着一个大肚子,出行不便,也怕磕了碰了,故而没有去迎桓熙。

  这也是桓熙在派人通报行程时,特意叮嘱的。

  桓熙回到未央宫,并没有直奔椒房殿,而是去了清凉殿。

  清凉殿是西汉时,皇帝夏居之殿,用以消暑,桓熙在清凉殿下又置冰井台,盖上凿孔,使冷气上涌,即使在盛夏,殿内也仍然感到清凉无比。

  桓熙离开前就曾叮嘱,天气若是炎热了,便让谢道韫搬去清凉殿。

  如今桓熙直奔清凉殿,果然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妻子。

  谢道韫慵懒的坐在胡床上,旁边的桌子还盛了一碗冰镇酸梅汤。

  冷饮自古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会在酒中添加冰块。

  当然,冷饮真正要在古代走进千家万户,还得是唐代发明硝石制冰的技术之后。

  如今要想喝上冷饮,必须要挖上一处冰窖,用以贮藏大量天然冰雪。

  看见桓熙进门,谢道韫的脸上没有了慵懒的神情,一双美目中,满是光彩流转:

  “夫君回来了!”

  如今是五月中旬,正值盛夏,外头酷热,但一进清凉殿,就感觉来到了另一个季节,清凉无比。

  “有孕在身,就该少喝冷饮。”

  桓熙看着桌上的酸梅汤,忍不住说教道。

  谢道韫闻言,眼睛里露出了笑意:

  “医官早就与我说过了,这是妾身特意为夫君准备的。”

  桓熙转怒为喜:

  “我正觉干渴,夫人有心了。”

  说着,便端起酸梅汤,一饮而尽。

  放下碗,桓熙疑惑道:

  “阿媛今日怎么不在清凉殿里避暑。”

  谢道韫解释道:

  “阿媛平时都在的,与妾身一起住在清凉殿作伴,只是知道夫君今日回来,又临时搬了回去,妾身留都留不住。”

  桓熙点点头,说道:

  “也得给阿媛准备一间避暑的屋舍,否则酷暑实在难熬。”

  谢道韫闻言笑道:

首节上一节91/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