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1节

  刘皇后见状,再度矫诏,命张豺之弟张雄,领五百禁卫,前往襄国,捉拿石斌,历数其罪名,称他在其父病重之际,终日饮酒打猎,毫无忠孝之心。

  石斌直到此时,才明白自己中了刘皇后的奸计,他愤愤不平的高喊着要面见父皇,却被软禁在其王府,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而此时的石虎,对此全然不知,他在病重之际下诏,为丞相石斌,加录尚书事,命其总领朝政。

  又急召镇守幽州的彭城王石遵为大将军,出镇关中。

  张豺为镇卫大将军、领军将军、吏部尚书。

  三人并受遗诏,共同辅政。

  然而,石斌深陷囚笼,莫说辅政,已经不得自由。

  而石遵匆匆南下,来到邺城,请求面见君父,却为刘皇后所拒,只是拨给石遵三万禁军,命其立即去往长安。

  石遵拜泣而去,而石虎还在病床上,眼巴巴地盼着与石遵父子相见。

  左右等不来石遵,石虎虚弱地问道:

  “遵儿来了吗?”

  左右近臣回答道:

  “大将军领了告身,已经离开有些时日。”

  石虎满怀遗憾道:

  “只恨不能再见遵儿一面。”

  又过数日,石虎病情稍有好转,但众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他登临西阁,有禁军将士二百人拜于阁下,石虎问他们有何请求,众人皆道:

  “圣躬不和,请令燕王(石斌)入宫宿卫,典兵马。”

  更有人请立石斌为太子。

  石虎大惊,他看向左右,恼怒道:

  “燕王怎么不在宫中!快快将他唤来!”

  然而石斌早已被张豺所囚禁,又如何能够入宫面圣。

  近臣谎称道:

  “燕王醉酒,只怕不能前来。”

  石虎大怒:

  “哪怕是用马车,也得将他拉来!”

  然而近臣们没有一人应声,石虎见到这一幕,终于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向他戎马一生,威势之重,国内无人敢捋其虎须,今日,却遭近臣相欺,石虎气血上涌,只觉得头脑一阵昏厥,居然当众栽倒在地,不醒人事。

  刘皇后听闻此事,当即命人捕杀此前为石斌请愿的两百名禁军将士。

  又担心石斌不死,终究是个祸患,于是刘皇后再度矫诏,命张豺将石斌处死。

  可怜石斌,放弃军队匆匆赶回邺城,却被一个妇人玩弄于鼓掌之间,临死前,他大声咒骂刘皇后与张豺,却终究不能改变自己的结局,被赐死在燕王宅中。

  四月二十二日,刘皇后第三次矫诏,以张豺为太保、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辅政如西汉霍光故事。

  曾经在王猛被邺城权贵奚落之际,看出他有经世之才,试图征辟王猛的侍中徐统眼见朝中乱局,与同僚哀叹道:

  “祸乱将至,我已年迈,又何必再参与其中,不如一死保留名节。”

  回到家中之后,徐统服毒自杀。

  四月二十三日,暴虐不仁的石虎满含悔恨与不甘,病逝于邺城。

  太子石世即位,尊其母刘皇后为太后,临朝称制。

  刘太后又以张豺为丞相。

  张豺固辞不受,请求册立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为左右丞相,以慰二人之心。

  刘太后许之,如今石斌已死,但朝中还有一人,是张豺的心腹大患,正是此前在平定高力叛乱时,屡战屡败,被召回邺城的李农。

  李农是石虎的亲信大臣,在石虎于公元335年第一次称帝时,就被拜为三公之一的司空。

  此人虽然在前线吃了败仗,但在朝中的人望,并非张豺所能比拟。

  张豺心生忌惮,于是以太尉张举密谋诛杀李农。

  然而张举却与李农私交甚笃,暗中告密,李农得知消息,当即逃出邺城,前往广宗(今河北邢台广宗县),得乞活军数万,占据广宗城。

  所谓乞活军,顾名思义,便是要在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是五胡十六国期间,活跃于黄河两岸的汉族武装流民集团。

  李农本是汉人,素来名望又高,他来到广宗,立即被当地数万乞活军推举为首领。

  而后赵大将石闵,同样是出自乞活部。

  张豺得知消息,大为震惊,立即派遣邺城军士前往广宗,围困李农。

  却不知,所谓左丞相,根本就不能安抚彭城王石遵,一场远胜于高力叛军的大乱即将发生。

第38章 夷灭权奸

  石遵在得知石虎死讯的时候,已经行至河内,正欲入关。

  突闻噩耗,石遵继而拥兵不前,带着三万禁军止步于河内,同时向车骑大将军符洪、征西大将军姚弋仲、征虏将军石闵、安西将军刘宁等人去信,邀他们前来与自己共商国事。

  此时,关中残余叛乱皆以平定,各军奉石虎之命,已然班师,由潼关东出。

  得知石虎驾崩,张豺专权,又得石遵号召,众将纷纷前往河内听命。

  石遵于河内李城(今河南温县)会见诸将。

  早在来时,众人已经合计,这世上,以定策之功为最,如今石世母子偏信张豺,他们若是俯首听命,必将为张豺所驱使。

  倒不如拥立石遵继位,杀回邺城,共享富贵。

  因而,众人刚一相见,苻洪、姚弋仲、石闵这些将来的仇敌,就迫不及待的进言道:

  “殿下是国中长君,又德才兼备,先帝曾有意以殿下继承大统。

  “然而先帝年老智昏,被张豺等人所欺误,以幼主传国。

  “古语有云,牝鸡司晨,其家必败,何况社稷。

  “如今女主当政,奸臣弄权,与司空李农僵持于广宗,京师守卫空虚。

  “殿下若能公诸张豺之罪,以清君侧为名,击鼓进军,各地守臣必将大开城门,以迎殿下,如此,可成不世之功!”

  石遵暗自欣喜,他召集诸将前来,就是想要与他们同举大事,如今众人劝说他挥师东进,石遵又怎会拒绝,当即派遣亲信前往长安,接管关中。

  而他自己则亲率苻洪、姚弋仲、石闵、刘宁等一众将领,杀奔邺城而去。

  起兵之初,石遵把大将石闵唤到跟前,勉励道:

  “我膝下无子,你好生努力,若能成功,我以你为太子。”

  石闵本姓冉,其家为魏郡豪强,早年间,石勒攻破乞活军,俘获年仅十二岁的冉良,命石虎收冉良为养子,改名石瞻。

  而石瞻正是石闵之父,换而言之,石闵便是石虎的养孙。

  石闵自小展露不凡,深受石虎的宠爱,将他与其余孙儿一同抚养,成年后,石闵骁勇善战,勇冠三军,虽是汉人出身,亦为胡人所钦佩。

  石遵只是为石闵画了一个大饼,没想到石闵却当了真,并将在未来引出一场祸事。

  实际上,正如先前所言,石遵麾下诸将并不和睦,石闵就曾进言石虎,认为苻洪才智出众,其子如苻健、苻雄等人,皆是有才之士,苻氏在邺城周边,有部曲五万,应当及早除之。

  但石虎却想驱使苻洪进攻成汉与东晋,因而并没有听从石闵的建言,反而厚待符氏一门。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石闵与苻洪的梁子就此结下。

  如今之所以能够并力向东,不过是贪图定策之功,暂时抛下仇怨罢了。

  与此同时,得知石遵挥师驱往邺城,张豺大惊失色,又听闻镇守洛阳的洛州刺史刘国等人纷纷归附石遵,更是惶恐不安,当即召还正在围困李农的邺城将士。

  五月十一日,石遵率军九万,进抵河内荡阴(今河南汤阴)。

  又以石闵为先锋,领军攻打邺城,张豺闻讯,急令邺城守军出城抵御。

  然而后赵本就是羯族政权,而张豺并非羯人,不能服众,羯兵将士不愿为其死战,而张豺与李农的恶劣关系,也使得李农麾下的数万乞活军不可能向他施以援手。

  邺城守军之中,一种说法甚嚣尘上,认为彭城王石遵是来为父奔丧,怎可阻止,众人应该出城相迎,而不是协助张豺守城。

  因而,邺城守军大量逃往,张豺连杀数十人,依旧不能阻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连刘太后也慌了神,她急忙召来张豺,哭诉道:

  “如今先帝尚未入土,石遵就要束甲相攻,天子年幼,我是一个妇人,只能仰仗将军您了,我如果给石遵加封官职,能否安抚住他?”

  张豺情急之下,也拿不出一个主意,只得唯唯称是。

  刘太后当即下诏,一股脑地赐予官职,拜石遵为丞相、大都督、大司马、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赐黄钺、加九锡、许其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为石遵增封十郡作为食邑。

  基本上,除了皇帝之位,刘氏将能给的全数扔给了石遵。

  但自古以来,清君侧本就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况且,刘太后虽然出手阔绰,但石遵想要做的,却是皇帝。

  五月十四日,石遵领兵抵达邺城外的安阳亭(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张豺惶恐,眼见城中守军散尽,只得出城相迎。

  “下官张豺,奉太后之命,前来拜见殿下。”

  张豺颤抖着声音,俯首拜道。

  马背上的石遵却根本就不领情,他冷哼道:

  “我此番兴兵犯阙,就是为了清君侧,斩杀奸佞,如今你张豺来得正好,省得我再去搜捕。”

  当即,在张豺的惊恐求饶声中,命左右将他拿下。

  刘太后听说张豺被捕,更是惶恐。

  翌日,即五月十五日,石遵由凤阳门进入邺城,在石虎棺前捶胸哭泣,以缅怀亡父之灵,随即下令夷灭张豺三族。

  同时,石遵又命人假称刘太后诏令,认为天子石世年幼,不足以堪当大任,之所以被立为太子,只是先帝的私情所致,然而江山社稷,至关重要,当立长君,应该废黜石世,改立石遵为帝。

  刘太后万万想不到,自己曾经三次矫诏,如今全被石遵给学了去,可此时的她,已成石遵阶下之囚,亦如当初的石斌,即使满腔愤慨,亦难以宣泄。

  石遵面对自己授意的诏书,假装推辞,经过三辞三让,在群臣的劝谏下,五月十六日,石遵终于勉为其难的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封石世为谯王,食邑一万户,刘太后为太妃。

  石虎于四月二十三日病逝,石遵于五月十六日在邺城即位,期间仅仅相隔二十余日,不等各方势力作出反应,似乎后赵的内乱已经平息。

第39章 再生战乱

  石遵即位之后,不久就将刘太后、石世母子杀害,又派遣使者前往招抚李农,赦免其罪,官复原职。

  李农于是领数万乞活军重新归附后赵。

  石虎病逝,以及石遵起兵的消息陆续传至各方。

  莫说是桓熙的征虏幕府,就连桓温的征西大将军府,一众将佐都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摩拳擦掌,意欲北伐。

  然而,石遵在邺城称帝的消息接踵而来,众人大失所望。

首节上一节31/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