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64节

  实际上,五千关陇突骑之所以能够压制住燕军一万精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装备上的优势。

  燕军精骑固然称得上是装备精良,可桓熙在装备生产上普及灌钢法,一般将士的甲胄、刀枪,虽不曾千锤百炼,但其品质也要远超同等级的燕军。

  正在坡下远远观望的慕容恪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由皱起了眉头,暗自寻思道:

  ‘我听闻桓熙早些年从一名匠人手中获得一道新法,可以缩减制钢的成本,如今观其将士甲仗之坚利,足以见得此言非虚。’

  桓熙在装备生产上,废弃炒钢法,改为采用新法,也就是灌钢法,这一消息并非秘闻。

  将士们上手新装备后,便能很快察觉到与老旧装备的区别,梁军战兵足有五万五千人,这么多张嘴,怎么可能不会走漏消息。

  只不过灌钢法的工序却被桓熙严格保密,慕容恪甚至只知道桓熙采用了新法炼钢,却不知道灌钢法的名字。

  桓温曾经也向桓熙索求过灌钢法,他曾与梁国的重甲步兵一同作战,深知梁国将士装备之精。

  哪怕桓熙南下为祖母孔宪奔丧时,桓温也曾旧事重提,但是都被桓熙敷衍过去,就是担心泄密。

  当然,为了应付桓温,桓熙转而提出了另一个法子,便是桓熙在关中的兵器坊生产甲仗,而后贩卖给楚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桓熙也没想着靠这个法子盈利,只是收了一个成本价。

  楚国的财政也不富裕,而他与桓温说到底也是休戚与共,楚国将士利用新的装备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这本就是符合桓熙利益的事情。

  毕竟桓温的楚国,将来还是要留给他来继承。

  桓温多打几场胜仗,今后桓熙要做的事情也就能少上一些。

  慕容恪还在思索,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将桓熙炼钢的新法弄到手。

  以桓熙对灌钢法的重视,以及严格的保密工作,很显然,慕容恪很难直接从关中取得。

  ‘罢了,待班师以后,我再向陛下进言,效仿桓熙,广募工匠,悬以重赏,向民间征求新的炼钢之法。’

  这也不是慕容恪第一次效仿桓熙了,无论是均田制,还是曲辕犁,都对燕国稳定在河北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就在慕容恪沉思的时候,身后传来了马蹄声,他回头看去,原来是此前回营的慕容臧赶了回来,身后还跟着黑压压的人群,只见旗帜招展,无边无沿。

  慕容臧减缓马速,行至慕容恪的身旁,勒住缰绳道:

  “王叔,封太尉与吕府君的援兵已经到了。”

  慕容恪笑着点点头:

  “来得倒也及时。”

  说罢,他吩咐身边的亲信道:

  “鸣锣,让鲜于亮暂时先退回来。”

  亲信领命,片刻后,铜锣被敲响,鲜于亮见慕容恪鸣金收兵,也不恋战,当即呼喊着骑卒们后撤。

  杨安见状没有第一时间展开追击,坡下的燕军严阵以待,虽然距离坡道还有一段距离,可一旦在坡下被鲜于亮回身缠住,再想要脱身可就难了。

  果不其然,桓熙也是同样的想法,在燕军鸣金收兵以后,桓熙也命身边的人敲响铜锣,让杨安麾下的骑卒暂且退回来休息。

  他知道,今天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桓熙注视着远处的燕军援兵,眺望其规模,暗自估算,来人只怕不下三万。

  他不由回头看向西侧,心道:

  ‘破胡(邓羌),你何时才能赶来。’

第334章 增援前线

  实际上,早在封奕、吕婆楼率军出营的时候,邓羌刚刚回到梁军大营,就被权翼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

  “你怎可自己回来,而让梁公留在前线,以身犯险!”

  权翼怒目圆睁,要是眼神能杀人,这一刻,邓羌只怕已经尸骨无存。

  邓羌没有时间与权翼慢慢解释,他着急说道:

  “我的罪责,待梁公归营,再议不迟。

  “权中书,劳烦你速速为我调集营中军马,梁公有命,留步卒一万守卫营寨,其余将士,速速随我赶赴前线!”

  此前桓熙率军出营,因为怕动静太大,只是携带了战马,而将三万匹代步的军马留在了营寨中。

  权翼知道情况紧急,不敢耽搁,急忙下去处置。

  待邓羌召集了两万重甲步兵的同时,权翼也带来了四万匹马,其中除了关陇突骑、近卫义从的代步马以外,还有一万匹是平日里拉拽重甲步兵装备的驮马。

  权翼阴沉着脸,威胁道:

  “邓羌!你放任主公身陷危局,而独自脱身,这笔账我日后再与你算。

  “今日,你就算把这些军马全都跑死!也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战场,护梁公之周全。

  “否则,你必将获罪于关西亿兆生灵!辱及宗族!

  “我权翼虽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可拼着性命不要,也得将你斩杀!”

  权翼可不管邓羌是奉桓熙之命,赶回来搬救兵。

  在他看来,邓羌没有将桓熙劝回来,便是邓羌的罪过。

  邓羌此时也是心急如焚,以桓熙性命的性子,能够自己留在前线稳住阵脚,而让邓羌回营,这份信任可谓是沉甸甸的,有千钧之重。

  “羌为梁臣,受主隆恩,所行不过是听命行事。

  “今日出营,必定迎回梁公,梁公千金之躯,若有损伤,羌甘当军法从事!”

  说罢,邓羌翻身上马,带着二万重甲步兵,一人双骑,疾驰出营。

  梁国的重步兵也是会骑马的,尤其是桓熙在得知洛阳争夺战时,重步兵的初次实战表现后,为其机动力深深感到忧虑,便也在他们的训练科目中新增了骑术练习。

  倒不是奢望重步兵跟骑兵一样,能够熟练地在马背上战斗,但也得能够骑马赶路。

  当然,梁军的优质军马都是优先提供骑兵,因此这三万重步兵目前并没有完全建设成一支具备机动力的骑马步兵。

  若不是骑兵们将代步马都给留了下来,邓羌带着两万重甲步兵徒步行走,且不说能否及时赶到战场,就算到了地方,只怕也没了余力作战。

  权翼注视着邓羌领着将士们离开,不等邓羌走远,便转头看向身旁的石越:

  “石将军,梁公命你严守营寨,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石越朗声应道:

  “末将铭记在心。”

  营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辎重,一旦营寨有失,即使桓熙在邓羌的接应下,安然无恙的退了回来,失去了粮草的梁军,也只能狼狈退出河东。

  权翼微微颔首,随即便要离营。

  石越见状,赶忙拦下他:

  “前线危险,权中书若有闪失,末将又如何向梁公复命。”

  权翼摇头解释道:

  “我若是赶赴前线,自当与邓羌同往,此行,不过是要与朱序汇合,催促他驰援前线。”

  朱序昨夜就已经遣使来报,河西鲜卑距离营寨仅有三十余里,今日三更生火,五更造饭,黎明出发,即使走得再慢,此时距离梁军大营也只有二十余里了。

  如今局势有变,权翼此时也猜到了慕容恪此战的计划,朱序自然不需要再按照原定计划的那样谨慎小心地缓慢行军。

  石越闻言恍然,便也不再阻拦。

  权翼带着数十名骑士驱马出营,向着西侧行去。

  当封奕、吕婆楼带着步卒与慕容恪汇合的时候,策马疾驰的权翼也找到了朱序。

  “权中书,你怎么来了?”

  朱序很惊讶。

  按照桓熙的预测,必定是有敌军埋伏在朱序前往梁营的道路上,权翼怎么会带着区区数十名骑兵,冒险行至此地。

  权翼叹气道:

  “我若派遣使者报信,只怕次伦(朱序字)不信,只得亲自前来。”

  说着,权翼三言两语简洁的向朱序介绍了如今的局势。

  朱序得知事情经过,哪还需要权翼来催促。

  “传我军令,全军抛弃辎重,随我急行军!”

  虽说三万河西鲜卑已经不剩多少粮草,但那些锅碗瓢盆都还在。

  随着朱序一声令下,将士们不得不将所有的器具全部丢弃,一人双骑,向东疾行,权翼也跟在队伍当中。

  距离土丘坡道大概四十余步的距离,便是燕军的方阵。

  封奕与吕婆楼的援兵先于梁军抵达,这固然是一件喜事,但慕容恪也清楚,距离梁军援兵抵达,已经不剩多少时间。

  诚然,土丘距离梁军营寨较远,但三座营寨之间,其实也就只有三十里的距离。

  况且,如今被拖在土丘上的是桓熙,不可能出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局面。

  可哪怕知道梁军必然急于救援,慕容恪也没有试图派遣军队绕过土丘,前往伏击桓熙的援兵。

  且不说桓熙占据高地,视野开阔,而如今正是白昼,天色大亮,燕军能否避过梁军的观察,悄无声息的绕到土丘后方。

  还得考虑到土丘上的梁军骑卒,随时可以向着绕行至西侧的燕军发动冲锋。

  因此,慕容恪在鲜于亮退下来之后,重新布置攻势,也只是准备在东、南、北三面进攻,放开了西侧的道路。

  就是担心西面的攻山部队,遭遇梁军援兵于土丘上的骑卒的前后夹击。

  其实慕容恪在见识到关陇突骑精良的实力与装备之后,已经明白,自己很难能将桓熙留下。

  慕容恪围三阙一,放开西侧的道路,就是想要让桓熙主动撤离土丘,燕军便可在身后追击,斩杀落后的骑卒。

  别的部队且不说,杨安麾下刚刚经历一场激战,正人困马乏的五千关陇突骑必然要遭受重创。

  而这也是桓熙在燕军援兵抵达后,依旧留在土丘,没有及时撤走的原因。

  ,

第335章 激励死战

  骑兵来去如风,桓熙坐拥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精锐的一批骑兵,却被困在了一座土丘之上。

  沈赤黔可不管一旦撤军,此前奋战至力竭的五千关陇突骑,能否全身而退,他作为桓熙的左郎将,只在乎桓熙一人的安危。

  “梁公,敌军增援已至,慕容恪围三阙一,西侧并无援军,还请梁公率军突围。”

  沈赤黔哀求道。

  杨安正由军医处置左臂上的伤口,他闻言,也顾不得疼痛,出言附和道:

  “梁公身负天下黎庶之望,岂能以身涉险,末将愿与麾下将士为梁公断后!”

  其余将领见状,也纷纷劝说桓熙离开,唯恐落于人后。

  桓熙的目光扫过众人,他知道,这其中有人是真心实意为自己的安危考虑,有人只是想要借此机会像自己表忠。

  当然,这些人的无论目的是否单纯,都是他桓熙的好部下,毕竟在危急时刻想着的是表忠,而不是卖主求荣,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首节上一节26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