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52节

  “王叔,轵关陉道路难行,若能在紫金山上修筑关隘,可挡千军万马。”

  慕容恪认真道:

  “我正有此意。”

  慕容臧闻言一怔,他只是说说而已,可是看叔父这意思,好似真的准备着手实施,但问题是紫金山属于虞国的境内,并非燕国。

  慕容恪见侄儿面带疑惑,轻声道:

  “我从蓟县千里迢迢前来救援苻氏,总要有所收获。”

  一旦占据了整条轵关陉,等同于是打通了燕国进入河东的道路,从此河东对燕国门户大开,燕军可以出入自由。

  慕容臧当然明白这条通道的重要性,他迟疑道:

  “可是,虞人会同意吗?”

  慕容恪无所畏惧:

  “苻坚不同意又能如何,我不惧与他开战!”

  慕容恪的言语之间,可谓信心满满。

  此前为了能让慕容恪放心进入河东,苻氏已经撤走了轵关陉的所有守卫力量,整条山道,包括山道中的那些关隘,都被燕军所控制,从而保障了慕容恪的退路。

  否则一旦虞、燕交恶,前来救援河东的慕容恪随时都会被虞国断了后路,不仅粮草运不进来,甚至有全军陷于河东的危险。

  因此,虞国军队撤离轵关陉,也是慕容恪救援河东的先决条件之一。

  如今轵关陉已经被燕国所控制,慕容恪无论如何也不会再交出去。

  哪怕苻坚举兵前来讨要,慕容恪也绝不会退让半步,因为他清楚,苻坚不敢与自己撕破脸皮。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倘若苻坚为了轵关陉的控制权而与慕容恪交兵,无论胜负,必然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在虞国面临桓熙的威胁的情况下,最终让步的只可能是苻坚。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燕军在紫金山下安营,而有关河东郡战局的最新情况也已经送到了慕容恪的手中。

  李威早已率军离开了安邑城,向西南行军二十里,与桓熙相隔三十余里,在安邑盐池东端立寨,双方一直僵持着,谁也没有动作。

  桓熙自然是希望李威主动进攻自己的营寨,最不济也得在野外会战,而不是由他强攻虞军营寨,这样做,得便宜的只会是尚未抵达盐池战场的慕容恪。

  而李威则想要与慕容恪合兵一处,之所以离开安邑城,也是为了阻碍桓熙在安邑盐池的施工。

  目前王猛征调的关中民夫已经抵达了河东,而关陇突骑也同样在桓熙的帐前听候调遣。

  李威虽然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但是并不敢与桓熙正面交锋。

  封弈找到慕容恪,询问道:

  “太原王,我等何时南下?”

  燕军走出轵关陉,便来到了温县以北,如果想要赶赴盐池战场,自然得向南行军。

  慕容恪却道:

  “不必急于一时,封太尉,你派人与李威传话,就说我军远来疲惫,休要在紫金山下休整一段时间。”

  燕军从蓟县风尘仆仆的赶来,将士疲惫自然是真的,可按理来说,桓熙如今采取守势,燕军等抵达了安邑县,再作休整也不迟。

  如今慕容恪却止步于紫金山,这让封弈猜到了他的心思。

  “太原王按兵不动,是想要坐山观虎斗?”

  慕容恪叹息道:

  “并非是我有意逡巡不前,李威不过是一个幸进之辈,他能够作为虞军主帅,不过是仰仗与苻坚之母的私情罢了。

  “李威的才智不足以作为三军统帅,孤虽有智计,胸怀韬略,但是身为客将,李威安肯听命于我。

  “倘若与他合兵一处,联军只怕不能相互配合,反倒会弄巧成拙。”

  实际上,慕容恪对李威的看法有失偏颇。

  李威此前确实从未有过独领一军的经验,但决不能说是没有才能。

  原时空中,李威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留在长安辅佐太子苻宏,但也有过参与平定五公之乱的战绩。

  如果李威真的才智不足,苻坚也不可能忍受这个便宜老爹,对他委以留守的重任。

  当然了,有一点,慕容恪并没有说错,李威能够作为救援河东郡的虞军主帅,却是因为他与苟太后不足为外人道来的亲密关系。

  慕容恪厌恶李威,与慕容恪的性情有关,毕竟苻雄还是李威的结义兄弟,结果他照顾嫂嫂,给照顾到床上去了,素来以忠义自诩的慕容恪又如何能对李威存有什么好的观感。

  封弈知道了慕容恪的打算,连忙前去安排。

  慕容臧见他离开,又赶忙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王叔,如今李威正在等待我军南下,如果我们一直驻留在紫金山,岂不是说盐池一役迟迟不能打响?”

  慕容恪摇头道:

  “不会,桓熙可以等,但是李威却等不了,他不可能坐视桓熙圈占解县盐池。

  “如今,关中的民夫正在解县紧锣密鼓的施工,如果李威继续拖延下去,梁国便能在解县盐池周边立起一圈高墙。

  “哪怕是桓熙最终放弃夺占安邑盐池,解县盐池也已经被桓熙收入囊中。

  “所以我料定,李威与桓熙僵持,最先沉不住气的肯定会是李威。”

  慕容恪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不愿与李威合兵一处。

  高手过招,有时候等的就是谁先耐不住寂寞,沉不住气。

  一旦慕容恪与李威组成了联军,李威急切想要收回解县盐池,必将影响到慕容恪的指挥作战。

  当然,李威兵甲虽多,但并非桓熙的对手,真要放任二人交手,虞军定会招致失败,而梁军一旦起势,也更加难以对付。

  这一点,慕容恪同样心知肚明,他自有打算。

第315章 静待消息

  安邑盐池东段,虞军大营。

  李威注视着前来报信的燕军使者,面色凝重,沉吟不语。

  所有人都知道,李威在知道燕军逡巡不前的消息后,心头正憋着怒火。

  毕竟是盼望许久的援军,如今都已经走出轵关陉,进入了河东,却突然告诉你,他要留在紫金山休整,不肯继续南下。

  这让李威不得不怀疑慕容恪就是想要让虞军与梁军先战一场,待两败俱伤之际,再由他来坐收渔翁之利。

  帐内的气氛让人感觉到窒息,虞国的将佐们面面相觑,皆默不作声,唯恐因为一时失言,惹恼了李威,成了他宣泄怒火的对象。

  至于慕容恪的使者,却是从容镇定的模样。

  如今是虞人有求于燕国,李威纵使恼怒,也不可能朝着燕使撒气。

  果然,李威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内心的愤怒,他沉声道:

  “燕军远来疲惫,急需休整也是常理,但如今桓贼猖獗,大肆圈占盐池,谋取利益,岂能放任不管。

  “既然太原王不远千里驰援河东,想必也不是专程前来考察河东的风土人情,不知燕军何时才能南下?”

  燕使回忆着临行前慕容恪、封弈对自己的叮嘱,正色道:

  “我家大王的计划,无需事先向建宁公汇报,但是也请建宁公放心,大燕与你们虞国有着共同的敌人。

  “虞国希望大燕伸以援手,大燕也想扶持苻氏,共御桓贼。

  “桓家父子怀有虎狼之心,觊觎邻国,贪而无言。

  “大燕目前正在经略中原,对待虞国并没有恶意,这一点,想必将军也清楚。

  “太原王之所以不愿南下与建宁公汇合,只不过是担心联军号令不一,自乱阵脚罢了。

  “建宁公尽管与桓贼交战,太原王自会选择合适时机南下,帮助建宁公将梁人驱逐出境。”

  李威闻言,沉吟不语。

  他可不信什么燕国对大虞没有恶意的鬼话,桓熙觊觎河东,莫非慕容家就不动心。

  但也正如燕使所言,如今燕国的重心都放在了消化青、兖、徐三州之上,根本没有精力与桓熙争夺河东。

  盐池带来的丰厚利益固然让人垂涎三尺,可慕容恪却对河东郡没什么想法,至少目前是没有想法的。

  毕竟就算慕容恪即使趁着梁虞两败俱伤的时候,趁机夺取了河东郡。

  河东郡北有虞国,西有梁国,南有楚国,三面强敌环视,要想守住河东郡,就必须得要投入重兵。

  而燕国新得中原三州之地,立足未稳,一旦桓熙再度出兵河东郡,而桓温进攻中原,到时候又该如何取舍。

  因此,燕国虽然对河东怀有野心,但李威其实也部分的认同燕使的说法,即,燕国目前正是想要扶持苻氏,共御强敌。

  只有虞国在河东挡住了桓熙东出的脚步,燕国才能放心的经略中原。

  既然清楚了这一点,李威也不再纠结慕容恪究竟是在作什么打算,他长叹道:

  “罢了,太原王不仅为燕国名王,品行更为时人所推崇,我相信他绝不会做出背盟这等丑恶之事。

  “盐池的重要性,想必太原王也清楚,若使桓贼得之,好似如虎添翼。

  “还请转告太原王,今朝被桓熙夺去的食盐,他日必会化为射向燕人的箭矢。”

  燕使应声告退。

  两国有着共同的敌人,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阻止桓熙夺取盐池,也是两家的共识。

  乱世之中,亲兄弟尚不可信,但有着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却是能够信任的对象。

  虞国知道燕国即使抢占了河东郡,也守不住,故而愿意放开道路,请他们入境驰援。

  而燕国则需要虞国作为阻止桓熙东出的拦路虎,盐池的归属,可谓至关重要,所以慕容才在向中原部署了重兵以后,依然挤出了五万精锐步骑与羌族的一万精骑救援河东。

  当然,燕军在河东的开销需得由虞国承担部分。

  燕使离开后,李威对众将说道:

  “桓贼掠取的不是燕国的利益,奴役的不是燕国的百姓,我们不能将希望全都寄托在燕人的身上。

  “我等蒙受国恩,如今也到了为王事而不惜性命的时候。

  “三日后,我欲向西移营二十里,与梁军相隔十余里下寨,寻找战机,尔等可愿同往?!”

  话是这么问,却根本没有给人回绝的余地,众将纷纷附议,其中就有河东太守吕婆楼的长子吕光。

  吕婆楼并未出现在军营中,他负责留守安邑,却将其子吕光派了过来。

  吕光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可李威却不会轻视他。

  在安邑城时,李威曾与吕光谈论兵法,最终被吕光的韬略所折服,又在军中见识过吕光的骁勇之后,李威清楚,假以时日,吕光必能在虞国军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这一战,吕光也将成为李威所倚重的大将。

  年轻又如何,桓熙当年跟随桓温伐蜀时,年仅十五岁。

  慕容恪同样是十五岁从军,而慕容垂更是只有十三岁就开始随父出征,并且立下战功。

  年岁的大小并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能力的标准。

首节上一节252/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