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91节

  陈元明、郭振羽等人在惊恐之下,不约而同的逃离了长安,直到家人送来消息,官府并未派人搜捕他们,这才壮着胆子回家。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温式之在长安逗留了五天,看上去并没有受到在酒肆时,所发生的不愉快的影响,偶尔受邀去到未央宫时,也是与桓熙谈笑宴宴。

  当温式之离开时,桓熙在城门处与他执手告别,二人依依不舍。

  似乎在温式之出使梁国期间,桓熙与他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正月二十。

  阿满等人由桓虔护送回了长安,最高兴的自然要属谢道韫、李媛、韩嫣等人。

  母子重逢,又怎一个欣喜了得。

  “孩儿拜见阿爷。”

  阿满从母亲的怀抱中脱身,领着弟弟妹妹们向父亲见礼。

  “都起来吧。”

  桓熙揉了揉阿满的小脑袋,一把将洛娘抱起。

  阿满、洛娘两兄妹已经五岁了,再过几年,桓熙再想与女儿亲昵,可就要注意分寸了。

  正所谓儿大避母,女大避父,男女之防,自然也包括了父母与子女。

  桓熙抱着洛娘,询问阿满道:

  “在你祖父身边,可曾努力读书。”

  阿满嘿嘿直笑,避而不答。

  桓熙摇头不已,答案显而易见。

  他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毕竟桓温平日里公务繁忙,偶有闲暇,也是要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而司马兴男对教育并不重视,桓熙当初就是担心这一点,才态度坚决的拒绝将阿满送往江陵,将他留在自己身边教养。

  桓熙无奈道:

  “罢了,念在你平日读书用功,为父也不责怪你了,只是回了长安,不可再生懈怠。”

  阿满欢呼雀跃,一个劲地点头称是。

第223章 齐人之福

  桓熙的儿女们回到长安,椒房殿又响起了往日的读书声。

  谢道韫等人一扫此前的怏怏不乐,无需桓熙再去夜夜陪伴,嘘寒问暖。

  未央宫,漪兰殿内,慕容英看着许久不曾登门的桓熙,幽怨道:

  “桓郎许久不来,妾身以为桓郎已经厌倦了奴家。”

  桓、桓翰并未住在未央宫刚中,而是依旧生活在了那间别院。

  随着桓熙家中的女眷越来越多,他分身乏术,不可能每一个都顾得过来,别说是继子,就算是亲儿子,年纪大了,也得搬出去。

  此前桓济夫妇就已经离开了未央宫,在皇城附近买了一间大宅院。

  桓熙知道对方是埋怨自己,将她领进家门之后,便冷落了她,桓熙笑着将慕容英揽入怀中,说道:

  “王太后妖娆多姿,千娇百媚,值得桓某用余生仔细品味,恩爱缠绵岂在朝夕。”

  慕容英在给拓跋什冀犍作妻子的时候,何曾听过这般情话,看向桓熙的双眼,难掩情意流转。

  这副任君采撷的模样,看得桓熙淫心紊乱,色胆纵横。

  一番熬战过后,二人酣畅淋漓,桓熙说道:

  “不久我将北巡,到时候,你们母子与我同行,往河套走一趟。”

  桓熙巡视河套地区,主要是为了视察被他迁来的鲜卑部落的安置情况。

  同时,当桓熙出现在河套地区,也能吸引虞国的注意力,使苻建必须加强在北方的防备,无暇分身袭扰洛阳。

  当然了,带上慕容英母子,也是为了大张旗鼓的宣扬他们受到朝廷的册封,桓为代王,慕容英为王太后。

  晋室的册封,对于招揽代国部落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总得尝试过后才能知道。

  怎料慕容英却推辞道:

  “妾身就不去了,桓郎将儿带在身边即可,想来,也不会耽误桓郎的大事。”

  桓熙问道:

  “阿英可是担心抢了令姜的风头?”

  慕容英沉默以对,甭管她的身份多么尊贵,但在桓家,也只是侧室,并非嫡妻。

  桓熙此行,摆明了要拿她们母子作文章,慕容英担心自己太过风光,引得谢道韫不快。

  见她默认,桓熙笑道:

  “令姜并非小肚鸡肠的妇人,事情的原委,她已知晓,又怎会因此对你生有怨念。

  “况且,令姜并不与我同行,她得留下来教导阿满、洛娘,否则,路途遥远,阿满的学业又得耽误下来。”

  桓熙当然希望谢道韫能够与自己同行,但是谢道韫担心阿满太长时间不能沉下心来读书,心也跟着野了,因此,谢道韫选择留在长安,悉心教导儿女。

  慕容英闻言松了一口气,她展颜笑道:

  “如此,妾身恭敬不如从命,也正好带着儿、翰儿去见一见他们的姐姐。”

  慕容英所指,正是刘务桓的妻子,左贤王妃拓跋氏。

  拓跋氏闺名拓跋嫣,是拓跋什翼犍的女儿,慕容英自然也是她的嫡母。

  二人说话间,倦意来袭,沉沉睡去,直至日上三竿,桓熙这才醒来。

  与此同时,跟随桓温离开洛阳的司马兴男却是郁郁寡欢的模样。

  颠簸的马车内,正当桓温思索着应该怎样安慰妻子的时候,司马兴男突然道:

  “既然楚国迁都襄阳,你那外室可曾一同搬去?”

  这话一出,立时吓得桓温魂不附体,慌张解释道:

  “夫人莫要多想,我之所以收下那名女子,只是为了让乐弘安心。”

  说着,桓温拍着胸脯道:

  “如今大事已定,老奴与她,自当不复相见。”

  司马兴男哼道:

  “罢了,就让她给你做个外室吧,只要别往家里领,老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看不见。”

  桓温以为这是司马兴男给自己下套,要试探自己,连连摆手道:

  “老奴能得公主一人,心愿足矣,哪敢痴心妄想,欲求齐人之福。”

  哪知司马兴男却是认真的,她道:

  “我今日退让,诚非本意,不过是为了你们父子的大计着想罢了。

  “倘若是寻常女子,我早就派人将她送走,只是乐弘身为襄城太守,对于拱卫洛阳,至关重要。

  “既然你是为了使他安心,才收下了他的女儿,也只得将错就错,总不能真的将人赶走,使乐弘自觉受到羞辱。”

  经略洛阳,事关司马兴男能否与儿孙们朝夕相处,她当然不愿意因为一个外室,而节外生枝。

  桓温听了妻子的肺腑之言,在确认对方是认真,而非玩笑之后,也不敢流露出欣喜之情,反而还在忸怩着推辞。

  司马兴男瞪他一眼,恼道:

  “莫非你还要三辞三让不成!”

  桓温见她生气,赶忙应下。

  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凡事循序渐进,今日司马兴男破例许他留下外室,今后说不定就能光明正大的迎娶侧室进门。

  然而,司马兴男却打破了桓温的幻想: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今后再有地方诸侯向你进献女子,尽数送往长安,留给熙儿作妾,但凡让我知道你敢偷偷摸摸的染指她们.”

  说着,司马兴男重重哼道:

  “老奴,你知道后果!”

  桓温微微应诺,连声答应,心里却在叫苦连天。

  他们父子之间的待遇,实在天差地别。

  司马兴男见状,这才心满意足。

  如果不是乐氏已经受到了桓温的宠幸,她老早就把对方送去了未央宫,怎会任由对方留在荆州。

  当楚国军队护卫着桓温夫妻行至南阳郡时,桓温在郡城遇见一位旧友,正是带着一家老小前往关中安家的谢弈。

  二人当年交恶,谁对谁错已经难以分说,谢弈有意悔婚,固然让桓温脸面无光,而桓温无视谢弈这位好友,选择庾氏旧臣范汪留守荆州,也让谢弈感觉被人轻视。

  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谢弈的女儿谢道韫给桓温做了多年的儿媳,为他生养了两个孙儿,如今谢弈主动举家迁往关中,愿意主动放出冰释前嫌的信号,桓温自然乐意与他重归于好。

  毕竟陈郡谢氏作为一方诸侯,其能量同样不可小觑。

  当然,对于谢安,桓温倒是颇有微词。

第224章 桓谢对谈

  桓温曾经派人征辟谢安,只是被谢安委婉谢绝,如今谢安接受桓熙的邀请而出山,自然是让桓温心生不悦。

  他没有在酒宴上明言,而是等到酒过三巡,宾客们纷纷告辞后,独自留下了谢安。

  桓温强忍内心的恼怒,问道:

  “此前,老夫使人征辟安石出山,安石以志在山水为由相推辞,今日又怎生前往长安,是嫌老夫没有诚意,还是认为我并非明主,不值得你谢安石辅佐!”

  虽然桓温将事情说得严重,但谢安并不惊慌,他只是看了一眼厅中的随从,好似有难言之隐。

  桓温见状,屏退左右,随后道:

  “此间只有你我二人,无需有所顾虑,凡事尽管直言。”

  谢安这才道:

  “回禀楚公,谢某之所以不曾拒绝梁公,非不愿,实不敢也。”

  桓温闻言挑眉,好奇道:

  “安石此话何意?”

  谢安于是向桓温解释起了桓熙是如何逼迫自己,面对前往长安为官与服毒自尽两个选择,他只能接受桓熙的征辟,而并非是轻视桓温。

  桓温哑然,许久,他才叹息道:

  “熙儿行事,不甚讲究。”

首节上一节191/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