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47节

  杨安守西平郡,而朱序则代替凉州主薄牛夷,镇守金城郡。

  与此同时,在乞伏鲜卑起事之后,位于武威郡与张掖郡之间的西郡同样发生了叛乱。

  西郡太守本是前凉旧臣,在武威沦陷之后,他也打起了迎回张曜灵的旗号,公然反叛。

  但也不是所有的前凉旧臣都是叛臣,张掖太守索孚、酒泉太守马岌等人已然在努力维持着治下的稳定,不使张掖、酒泉受到叛乱的波及。

  至于敦煌太守杜胄更是桓熙的亲信,至于西海郡,则路途遥远,暂未知道消息。

  桓熙是在出兵的第四天得知了乞伏鲜卑叛乱的消息。

  他立即改变了计划,不再直奔凉州,而是绕道前往银川。

  毕竟他宣称五万步骑西行,但那些州郡兵的战斗力实在拉胯,带着这五千枪骑,即使赶到了凉州,也无济于事。

  桓熙派遣一百亲骑护卫谢艾先行一步,快马加鞭前往银川,为他调集八千弓骑。

  临行前,桓熙对谢艾说道:

  “我知道索遐是你多年的好友,他的为人,想必要比我清楚。

  “对于索遐,究竟是杀、是抓,还是继续信任他,这些都由你来决定,我只有一个要求,当我抵达银川的时候,八千弓骑必须在大营待命!”

  谢艾正色道:

  “微臣以性命担保,索遐绝无二心!”

  正如桓熙所言,谢艾与索遐相交多年,对他很是了解。

  且不说一个凉州文士,是否能够得到匈奴弓骑们的效忠,单说桓熙对索遐委以重任,这一份知遇之恩,索遐就不可能辜负。

  更何况旧主的亲族都在长安,自己的家眷也被带去了长安为质,索遐怎么会为了乞伏鲜卑,铤而走险,枉害他们的性命。

  桓熙闻言,也终于放下了心,他不是信任索遐,而是信任谢艾。

  既然谢艾敢于拿性命担保,桓熙就敢笃定,索遐必然不会心生叛意。

  前方尘土飞扬,谢艾已经带着百骑疾驰而去,桓熙心道:

  ‘凉州乱上一场也好,也能让我看清楚,究竟谁才是人,谁才是鬼。’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只是赵俱的安危,一直是桓熙所挂念的。

  桓熙暗暗发誓,如果赵俱遭了毒手,他必灭乞伏司繁满门。

  乞伏鲜卑虽然号称拥众十万帐,但实际并没有这么多的人口,能有个六七万帐就已经顶天,否则,此番南下的就不只是三万骑兵了。

  下一章在晚上八点

第169章 桓温出兵

  谢艾自与桓熙分别后,星夜兼程,不敢懈怠。

  如今银川城就在眼前,疲惫不堪的谢艾也望见了正在城门处等候的好友索遐。

  “吁”

  谢艾拽住了缰绳,翻身下马。

  索遐已经迎了上来,他朗声笑道:

  “子秀!你可让我好等呀!”

  自有骑卒上前接过谢艾手中的缰绳,为他牵马。

  谢艾一把抓住索遐的手,急道:

  “法先(索遐字),没时间寒暄了,主公不久将至,你我必须尽快召集匈奴弓骑,听候差遣!”

  索遐早已听说了凉州的消息,知道情况紧急,他宽慰道:

  “子秀莫要着急,且随我上车,一同前往单于台。”

  谢艾欣然同意,二人坐上了回城的马车,直奔单于台。

  车厢内,没有了外人,索遐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子秀,还请与我说实话,梁公是否因为凉州之事,而迁怒我等?”

  实际上,自从知道凉州发生叛乱,索遐就感到内心难安,唯恐桓熙一棍子将前凉旧臣打死。

  谢艾明白他的心情,摇头道:

  “是非曲直,梁公心中早有定论,此事与我等并无关联,梁公甚至都不曾迁怒西平公(张曜灵)。”

  索遐闻言,终于放下了心。

  那些假借张曜灵的名义,而发动叛乱的人,包括乞伏鲜卑、宋澄、刘肃、易揣、张玲以及西海郡太守在内,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罢了,谁又在乎张曜灵的生死。

  反而是他们这些一心为梁公出力的人,才是真正在保护张重华的子嗣。

  就像谢艾在长安时所做的一样,与张曜灵、张玄靓断绝往来,就是对二人最好的关心。

  二人来到单于台,下达紧急征召令,让匈奴弓骑们在明天太阳落山之前,尽数赶到银川听用。

  但凡得令之人,无论是两次跟随桓熙出征的五千弓骑,还是初次受到征召的三千弓骑,无不积极响应,当天就与家人道别,牵着三匹马就往银川报到。

  与此同时,桓温也收到了桓熙的急件,得知凉州五月大霜,可能会因此发生叛乱。

  桓温深感忧虑道:

  “凉州人心未附,熙儿恩义未施,却突逢天灾,也不知道凉州局势究竟怎样。”

  郗超却信心满满道:

  “楚公无需为此担忧,既然世子已经出兵,定可马到功成。”

  桓温颔首道:

  “希望如此。”

  说着,他又叮嘱郗超道:

  “此事不得外传,尤其是不能让公主知道,我明日就将移师襄阳,准备北伐,要是再让公主知道熙儿出兵凉州,只怕是要牵挂我们父子的安危,为此寝食难安。”

  江陵城中,知道凉州可能发生叛乱的,目前还只有桓温与郗超二人。

  至于送信的驿卒,由于是沿途换人换马,因此,驿卒只知道北方有紧急军情,却并不清楚信中的内容。

  郗超一口答应下来,但也不忘提醒道:

  “世子不能出兵策应,还请主公务必小心。”

  郗超不能与桓温一同北上,他被委以留后的重任。

  至于当年桓温伐蜀,曾经担当留后的幕府长史范汪,则在桓温野心逐渐暴露之后,离开了桓温,自请还京担任扬州东阳太守。

  而当时正是王羲之离职,桓温正在为范汪力争江州刺史一职的关键时刻。

  范汪不愿做桓温的江州刺史,却甘愿给朝廷当一郡太守。

  过去,桓温因为重用范汪,而与谢奕关系破裂,如今桓温也因为范汪的选择,对他心怀不满。

  当然,这些都是往事了。

  在桓温看来,有能力在自己北伐期间,稳住荆州,又对他忠心无二的,只有郗超一人。

  桓温见郗超提醒自己,他朗声笑道:

  “老夫原本就没想让熙儿参与其中。”

  在桓温看来,凉州生乱对于自己的北伐计划影响并不大。

  他只是进攻周成,守卫洛阳,而非渡过黄河,深入河东、河北,并不会有危险。

  黄昏时,桓温回到家中,就见司马兴男已经收拾好了行装,连同她自己的那份。

  桓温无奈说道:

  “公主,老奴不是说过了吗,我是要北伐中原,光复旧都,不方便带着你同行。”

  哪知司马兴男白他一眼,没好气道:

  “谁说我要与同行,休要自作多情,我是要前往长安,去看一看我的儿孙。”

  她与桓熙、桓济、阿满已经数年不曾见面。

  而桓熙的嫡次子香孩儿与桓济的庶长子阿驹,司马兴男甚至都不曾亲眼瞧过。

  如今桓温北伐,司马兴男又如何肯留在江陵,当然是要趁此机会去一趟长安。

  桓温并没有阻拦,司马兴男拖家带口,路程走不快,等她到了长安,只怕凉州的事情也有了结果。

  “公主回来的时候,不如把孙儿们一同带回来,让老奴也能含饴弄孙,等他们在江陵住上一段时日,再送回长安也不迟。”

  司马兴男闻言笑道:

  “且看你北伐时的表现,若是真的能够光复旧都,我再带着孙儿们与你相见,若是功败垂成,遭人耻笑,老奴,你可别想见着他们。”

  虽然知道司马兴男只是在说笑,但桓温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个非赢不可的理由。

  翌日,桓温统率五万步骑离开江陵,将士家属纷纷前来送行,郗超还在聆听桓温的叮嘱,马车里的司马兴男已经等得焦急。

  她没有走水路,而是要与桓温结伴走一段路,等到了襄阳再分开。

  谢艾来到银川的第三天,桓熙已经提前派出信使,告知他们,自己将在正午入城。

  清晨时分,朝阳初升,谢艾与索遐结伴出城十里,在官道旁静候桓熙大驾。

  此时,距离正午还有一个时辰,五千骑兵护卫着桓熙出现在遥远的官道旁。

  军队靠近之后,谢艾、索遐赶忙迎了上去。

  不等二人行礼,桓熙便当先问道:

  “匈奴弓骑是否集结?城中武库是否充足?”

  桓熙麾下的五千枪骑都是轻装上阵,没带甲仗,而匈奴弓骑也需要官府提供制式的骑弓、步弓。

  索遐作为银川城的主事之人,回答道:

  “回禀梁公,一切都已备妥,只等梁公调用。”

  感冒了,八点四十多才从医院输了液回来,昨天好不容易还了一千字,今天更新又开始拉胯了,欠的更新是越还越多,我也实在不好意思,我明天建个书群,12号给大家发个红包表示歉意。

  也希望书友们能够注意保暖。

第170章 军心可用

  索遐的回答让桓熙很是满意,他并不急于入城,而是在谢艾与索遐的指引之下,前去视察匈奴弓骑。

  至于跟随他前来的五千骑卒,则由单于台的官员带去另一座大营休息。

  索遐早已为他们搭建好了营地,准备了肉食。

  银川大营,匈奴骑卒们听说桓熙将要前来视察,无不热情高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首节上一节147/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