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临安利落的翻身下马,走到了关山的身旁。
他小心翼翼的藏着自己的身体,但最后却在抬起眼睛看人群的时候,与陈若瀚的目光对视了。
只是对视这一眼,陈临安下意识的觉着自己的手都在疼。
对于他来说,年少的时候父亲管的还是比较少的,一直以来都是陈若瀚管着他,都说长兄如父,对于陈临安来说,陈若瀚比他老爹还要可怕。
因为面对陈湛的时候,他只需要装个可怜,或许还能够逃过一劫,但陈若瀚可不吃这一套。
陈若瀚也并不会揍他什么的,但陈若瀚有更加巧妙的办法收拾他。
拙身楼的书籍很多,而拙身楼中的书籍却是时时更新的,有些时候一些太过于古旧的书籍原稿需要做一定的“保护措施”,所以就不能够摆出来了。
那么这些书籍怎么让现在的子弟看呢?
答案是手抄。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已经有了印刷术么?”
如果让陈临安听到这句话,一定会发出悲鸣的感慨,他会告诉这些人,印刷术只能够印刷一些有副本的书籍,但有些书籍他是没有副本的!
印章和模子想要做出来,就一定是要有“参照物”的。
参照物怎么来?
手抄。
抄完之后,有了副本了,就可以印刷了。
不过也没有多少人会将这些孤本印刷出去,哪怕是陈氏这种藏书大户也是一样。
这些“孤本”中就包括了许多陈氏先祖留下来的“手稿”以及“杂谈”、“杂记”,这些书籍不能够由下人小厮来抄,因为上面的内容很重要。
陈氏历来都有专门的子弟去抄录。
陈临安仰起头,他悄悄的给陈若瀚比了一个数字“十”,意思是将拙身楼中的孤本书籍抄录十本,这事儿能不能了结。
看着陈若瀚温和的笑容,陈临安下意识的抖了一下,继而一咬牙,用口型说了一个“二十”,这是他的极限了。
一本书要想抄录下来,那至少是需要小半个月的时间,而二十本书.恐怕陈临安这次手都要抄断了。
陈若瀚眉宇中的“危险”神色这才缓缓的消散,他看着陈临安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而在陈临安和自己的兄长讨价还价的时候,李世民也僵硬的看到了人群中站着的那个男人。
这个男人脸上带着“温和”而又“狰狞”的笑容,手还在下意识的比划着,像是拿着一根马鞭一样.
李世民下意识的觉着身上有些疼。
而前方,杨坚的“政治作秀”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他宣布明日朝会上会对此次战役中立下功劳的人进行封赏。
听到“封赏”两个字,陈若瀚与人群中的李渊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和疲惫,这也是他们最近这段时间疲惫的原因。
陈氏还好说,他们接受得了任何封赏,他们也受得起。
但李氏却不一样.
李氏如今已经到了“国公”这个位置上了,他还能够怎么继续更上一步呢?
再上一步便是“王”了。
自当年刘邦与天下英雄约定了“金刀之盟”后,大汉、大虞包括如今的大隋,都没有封赏除了陈氏之外的异姓王的举动。
李渊并不觉着自己能够突破这个“底线”。
那么迎接他的会是什么?
功高难封功高难封啊。
李渊第一次觉着,自己或许已经走到了当年那个温暖的下午里,自己老师所说的“人生转折点”。
与李渊有一样复杂心情的还有杨坚。
他的确是如同李渊所想的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封赏李氏,毕竟李氏如今的权势已经很大了。
李渊被封为节度使、加拜太原郡守,加上陇西的势力已经几乎成为了陇西实际上的掌控者,他甚至还兼任一个国公的位置!
这个国公的位置可是世袭传承的!
独孤伽罗出现在杨坚的身后,为他按着肩膀,脸上的笑容十分轻柔。
这年独孤氏的日子并不算太好过。
杨坚成为皇帝后没多久,就开始了对独孤氏的打压,而一个女人在深宫中的地位是和前朝“娘家”的地位相互关联的。
没有了强大的独孤氏,独孤伽罗自然不可能如同原本的历史轨迹一样,与杨坚并称二圣。
但以独孤氏的势力,也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后宫不可干政”这样的行为。
独孤伽罗的聪慧也让杨坚警惕的同时较为放心,他还是比较喜欢在某些事情上询问一下独孤伽罗关于朝政事务的意见的。
“陛下,您在烦恼什么呢?”
杨坚靠在椅子上,任由独孤伽罗为他拿捏着肩膀,将自己心中的“担忧”如数说出,之后才看着独孤伽罗问道:“你觉着,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独孤伽罗心中思绪转动。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说的是“李氏”的问题,实际上何尝不是杨坚对于独孤氏处理办法的一种思考?
李氏与独孤氏
处境何其相似。
她心中百转千回,最后笑了一声:“臣妾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不过么,臣妾倒是觉着,这二郎是二郎,李家是李家。”
“封赏二郎又不意味着封赏李氏。”
“陛下大可以封赏这二郎一个侯爵,之后顺理成章的让二郎开府令居不是么?”
“这也是一件好事。”
独孤伽罗神色转圜,低声道:“二郎这样的文武奇才,将他与李氏隔开,才是一件好事不是么?”
第451章 帝王心术
杨坚神情微微一动,好像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李二郎的才华从这一次的战争中已经可窥一二,若是将他留在唐国公府内,这才是最大的威胁。
而如现在这样,将他从“唐国公府”剥离出来,一来可以彰显他的仁德与大度,哪怕是连唐国公这种级别按照道理来说已经封无可封的人都可以继续封赏,起到一个“千金买马骨”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还可以防范李渊。
毕竟他自己就是以造反起家的,那个血色的夜晚他无法忘记,所以他就也同样无法释怀类似于与他当年一样的人。
他会害怕,会恐惧。
这也是这些年他拼命打压独孤氏的原因。
独孤信的如今与当年的他何其相似?
甚至独孤信都不需要另外一个大世家的支持,他自身就是一个大世家!
他点了点头:“以他们二人的功劳,封赏一个国公倒也是值的。”
毕竟是灭国之战,别看这一次的灭国并不算太大,但那也是灭国之战,自古以来战功之中便以“灭国”为最,除了后面唐朝时候国力鼎盛到一定程度的状况下,灭国之战所能封赏的功劳一直都是很大的。
“只是.”
杨坚又有些许犹豫了,他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原本是打算留着李二郎,然后让李渊府邸内乱起来的,毕竟只有一个国公的位置,那么这个“公爵”的位置给谁?是给李二郎还是给李大郎?还是给其他的孩子?
按照道理来讲,应该是给李大郎的,毕竟李大郎是嫡长子。
但那也只是“按照道理来讲”了。
到时候只需要稍微挑拨一下,李渊的两个、甚至是三个孩子便会内斗起来,李渊也就不成威胁了。
如今若是给了李二郎一个“国公”的位置,那岂不是.
一旁的独孤伽罗只是稍加思索就明白了杨坚的顾虑,当即低声道:“陛下,国公的位置是否不太合适?”
她看起来十分柔情惬意:“臣妾觉着,这二郎的父亲才是国公的位置了,我九州社稷一向是以仁孝治国,若是儿子的爵位高过父亲、甚至是与父亲一样高,这是不是有违孝道?”
杨坚的神色骤然之间缓和了下来,这些年他与独孤氏的关系之所以还能够维持,就是因为有一个聪慧的独孤伽罗在,总是能让他对独孤氏心软一些。
“那你说,应该如何?”
独孤伽罗笑了笑:“陛下,臣妾只是一个妇道人家,怎么知道这些?”
“不过我听闻,昔年不是有一个封号名为“君候”?昔年武将之巅、最高军事上的成就首推卫霍陈三人,而三人之中,霍去病为“冠军侯”,陈去虏为临安侯,这已经是年轻武将当中的最高成就了。”
“陛下何不效仿当年汉武旧事,在这两位尚且年轻的时候,封赏为君候?”
“这已经是荣耀的事情了。”
“毕竟以一灭国之功得封国公还是有些过了,哪怕是陛下仁慈也不能破了这样的规矩。”
她一边为杨坚按揉着肩膀,一边说着自己的解决办法:“七郎的封号可以直接用当年陈去虏将军的,封为“临安侯”又可以称之为“临安君”;而二郎的封号么.臣妾觉着不太适合直接用冠军侯的封号。”
“陛下觉着呢?”
她依靠在杨坚的身后,按揉的感觉让杨坚十分受用,他闭着眼睛轻轻的思考了一下后,开口道:“不如便为他封号为“天策”吧。”
天策?
独孤伽罗微微点头:“鹑之贲贲,天策,天策既是傅说星之代称,又是当年辅佐武丁大兴商朝的贤臣,陛下为他取这个名字当真是恰当,二郎定然能够辅佐陛下将大隋推崇到一个巅峰的状况啊。”
杨坚也是有些得意的笑了笑。
方才思考封号的时候,这个名字便从他的脑海中跳了出来,而仔细想了想之后,这个名字也的确合适。
他大笔一挥。
便定下了“天策候”与“临安侯”这两个封号。
开皇十五年,冬。
大军回拔,皇帝封赏诸多功臣,其中受到封赏之最的,是两个弱冠少年郎。
陈临安加封“临安侯”,许其继承当年汉武时期名将“陈去虏”的封号,再现当年陈氏先祖的荣光,准其另外开府,开“临安侯府”,加拜“威武将军”,为从三品。
李世民加封“天策候”,因为是侯爵封号,且因为李世民的父亲又有国公称号,所以特许其可以不受影响,若日后继承了“唐国公”的封号,那么便许其将“唐国公”更替为“天策公”,也可继续保留唐国公的封号若其没有继承公爵爵位,那么便准许其“天策候”的爵位世袭罔替。
此外,也同样是加拜“天策将军”,为从三品。
这一系列的封赏令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神色怪异,如果说陈临安的封赏还在他们的“意料之中”的话,那么这位的封赏可的确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了。
人群中,尤其是李渊的神色更加难看。
皇帝这几乎是挑明了要挑拨他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了,他下意识的看向了站在那里受封赏的次子,当看到李世民依旧是一副快乐表情的时候,他整个人都疲惫而又无奈的叹了口气。
二郎的确过于年幼,看不懂这些里面的弯弯绕绕很正常。
回去之后,好好的跟他讲一讲这其中的利弊关系,让他上书放弃这个事情吧。
他心里这般想着。
开皇十五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