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两卷的总结中提了一嘴。
今天正好是这本书开始写的一周年左右了,正好也是我的生日,人生到此二十六岁了,按照我们这边的传统,过完26岁生日,其实就可以说自己27了。
真正的奔三年纪。
所以我才想嗦着为自己申辩几句。
这本书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书了,哪怕只是到现在为止。
我写书也好多年了吧。
我开始写小说是初二,那会写的很拉胯,只是和一位朋友在本子上写的,我写,她画漫。中途夭折。
后来到了高二、高三,愈发的想要写小说,便又在本子上开始写,因为艺考+高考的双重压力,中途夭折。
到了大学的时候,大一的时候,也就是16年末,17年初。那会知道了网络小说,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想投稿实体来着被我一位同学拉到一个很小的网站,那会写的其实是女频,但是我又不会写感情戏,写成了那种大女主,以武则天为原型、或者说就是女帝重生到架空世界一步步称帝啊,那会真是单纯啊,每个月都吃800块钱的全勤.甚至因为连续两个月财务出问题少给我发一两百块钱跟那个编辑吵。
啊,真单纯啊。
再后来也就是17年的年末,我开始当枪手了.是的,想混口饭吃,所以去当枪手了,写千字12,写了几年来着,忘了,后来又接了一本也是当枪手。
再后来就是18年末了吧,
开始自己写书。
最开始的时候是扑街,那是我自己写的第一本书,是洪荒文,上架也就是个三百定来着,痛定思痛,切了。
之后开始反复切书、历练自己。
后来第一本成功上架了的书,八百定,写了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到了后面就放弃了。
再后来第二本上架的书,一千多订,写了一段时间。
第三本书,就是改变了我命运的一本书吧。
上架近两千订,第一次上新封、第一次上热门、第一次上横幅,第一次上天榜,第一次月入超过两万、三万。乃至于五万。
之后第四本书,上架一千多定,写了。
之后第五本书,这是我人生最高潮的时刻,也是最难熬的时候。
上架一千多定,但上了新封、上了横幅、拼了一把打赏,然后上了热门,之后天榜第三!之后连续在天榜呆了好多天。
第一次月稿费破八万!
那是21年的9月了,我品尝到了网文界的甘甜。
后来到了22年,开了“问斩”这本书,大精品。
如果不是中途脑子报废,下了地方,依照那会的情况来看,我万定是保底的,毕竟那会每个月一次畅销,一次畅销涨四五百到六七百均,之后如果没崩就是封推和导读,然后就顺利成章万定了。
可惜,我没有掌握长篇的能力.七十万崩了。
唏嘘过往。
而这本书,成绩虽然不是很行,但写到了如今,也算是长篇了。
一百六十万字,我还没有写过这么长的大长篇,上一本始皇是我写的第二长的,一百三十一万字;这本书最后应该会有个两百四五十万左右。破了我自己的记录了,而且追读还可以六百左右。
我是有在进步的。
其实有很多话想说但是说不出来。
这次的感言负面能量已经过多了,我就不再说了。
从十二月开始我会开始双更,每章5k,拿一下那个日常性爆发的徽章,基本上这本书到了二月份就要完结了吧大概,反正不是二月就是三月。
给这本书一个好一点的结束。
然后应该会无缝衔接新书,写点轻松快乐的,拯救一下我即将濒临崩溃的脑子。
我想用尽全力、再次创造一次辉煌。
我想,属于我的人生还没有过去。
最后祝我生日快乐
最后的最后,依旧是用我最喜欢的话送给大家。
如果我们不再相见,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第450章 功高难封
辽东诸郡的设置对于如今的大隋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华夏大地的疆土已经很久没有扩张过了。
朝廷对于辽东支郡的安排也很简单。
这里太过于贫瘠了,京都之中根本没有人愿意来这里,而这里既然已经成了大隋的领土就不能够不让大隋的人来管辖。
于是,朝廷商议了许久之后,终于决定了从这一次战功显赫的众人中寻找两三位来管辖辽东支郡。
御书房中
杨坚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奏疏。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一些“左右为难”的感觉,毕竟这一封奏疏是此次隋高之战中所立下功劳的人员名单,这其中的许多人员他根本不了解,但却能够简单的将他们进行一个分类。
“陈临安、李世民不行。”
杨坚嘟囔着说道:“这两个人的功劳太大了,而且还是陈氏以及李氏的人,若是让他们留在辽东支郡,等于是将辽东支郡送到了李氏的手中,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两大世家也不会同意的。”
李渊在这一场战争胜利之后,便气急败坏的上了一道奏疏表示,自己的儿子简直是太不懂事了,竟然瞒着他们去参军,这样的孩子他压根都不想要了,让杨坚惩戒。
话语中虽然全都是“嫌弃”,但杨坚却并不会真的这样认为。
这明显是“保护”。
相对于李渊的“嫌弃式保护”来说,陈氏那边的就没有什么动静但这也正是杨坚更加忌惮、更加愤怒的原因,李渊的势力虽然已经很庞大了,但却依旧害怕自己,因此要上一封奏疏,但陈氏显然就没有这个顾忌。
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显然是不在乎杨坚想做什么,或者说坚定的相信杨坚不敢做什么。
杨坚真的不敢做什么事情么?
是的,他真的不敢。
所以杨坚将陈临安以及李世民的名字都在名单上划掉了,之后的名字也让他一个个的划去。
其余的人不是关山的人,就是当地一些豪强世家的人,这些人若是成功上位辽东支郡,那么乐子就真的大了,他将彻底失去对于辽东五郡的支配。
最后,千挑万选的。
杨坚终于选择出来了三个人。
“仲长孙、禄临、诸葛云”
他看着身旁的人开口道:“去让黑衣卫的人好好查一查这三个人看看他们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党派势力、与当地有没有什么纠缠。”
新的辽东支郡郡守便从这三个人中选择一个了。
而剩下的两人便会成为“辽东支郡郡丞”以及“辽东支郡刺史”。
辽东支郡
胜利的喜悦阳光洒满了整个辽东,无数的人开始欢呼雀跃,其中以那些无辜的高句丽百姓为主,他们庆祝着高句丽王的死去,也庆祝着自己的新生。
辽东支郡暂时的首领“关山”派遣士卒、衙门的官差等给这些可怜的高句丽百姓讲述着大隋对待百姓的政策,这些高句丽的百姓们听得很认真,且听完之后都感慨着大隋的“好”。
是的。
高句丽王统治时期,对待这些百姓的措施比现在更加残忍与恐怖。
辽东支郡,某处高山之上。
仲孙谢、禄维宏、云长歌三人站在山上,看着远处浮现出来的无数雾霭,眉宇中都带着些沉静。
“大哥,我们留下的人手收到消息,那位正在调查你我三人的背景,显然是那位陛下想要用我们了。”
云长歌咧开嘴一笑,他的脸上带着些许肆意的笑容。
“他显然是查不出来什么的,毕竟咱们“从小到大”的生长痕迹大多数都是真的,后面的一些“虚假”也是真真假假的掺和在一起。”
“等到黑衣卫的审查结束,咱们便真的有落脚的地方了。”
仲孙谢微微点头。
“辽东支郡这里虽然看似贫瘠,但却也正是因此,没有人会跟我们争夺。”
“在这一场战争中,你我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
“辽东支郡这种地方想要设立,他的掌管必须是一位武将出身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宵小,陛下必然会从有功之人中选择。”
“除了那些陛下不能用、不敢用的人之外,咱们便是最好的选择。”
他低着头,看向脚下无尽烟雾的悬崖,轻声道:“咱们可以在这里积蓄力量,然后给大隋、给杨坚致命一击。”
仲孙谢眉宇中闪烁着强大而又冷冽的光芒。
“待到时机一至,咱们便可以动手了。”
他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也没有忘记躺在地上的那具万岁帝的尸体。
既然杨坚可以杀死万岁帝,那么他们就也可以杀死杨坚。
那个夜晚,无数的护卫脑海中都激荡着一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开皇十五年。
春。
朝廷于原高句丽之地设立“辽东支郡”,辽东支郡归属于辽州行省管辖。
又因为辽东支郡的复杂性与独特性,所以朝廷没有选择从别的地方调拨官员前来,反而是选择从在这一场战役中立下功劳的人当中选择这个郡的长官。
而辽东支郡下属的诸多府县官员,便由辽东支郡统一进行“恩科”考试,继而选拔,当然了今岁大隋的官员若是有想要前来这里当县府长官的也同样可以申请。
最后,朝廷任命了辽东支郡的长官郡守仲长孙、郡丞禄临、刺史诸葛云。
而对于在这一次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其他诸多功臣们,则是等到他们回了京都之后在进行封赏。
行军路上
李世民骑在马背上,慢悠悠的跟着大军缓缓朝着京都的方向走去,他看着身旁的陈临安说道:“七郎,你做什么这样一副表情?”
“咱们现在立了功,回去之后,老爹他们应该不会拿我们怎么样吧?”
陈临安则是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十分怜悯的看了一眼什么心理准备都没有的李世民说道:“你啊,就是太年轻。”
明明两个人都是差不错的年纪,但陈临安却总是看起来带着些“老持稳重”。
他看了一眼远处已经开始隐隐约约能够看到模样的京都,凑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不知道你家里是个什么样子,但我兄长么.呵呵。”
“这次回去之后,在城外大多数人都看到的地方,我兄长一定不会对我怎么样,但一旦回到府中.”
陈临安痛苦的闭上眼睛:“要我说,还不如留在辽东支郡呢,那里虽然贫瘠而且冷了点,但总归是能好好活着的,也自由自在的。”
“唉”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
李世民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远处的洛阳城已经露出了他恢弘的真面目,在城门口,皇帝、群臣都已经在那里准备好迎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