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秦、张仪两个人知道陈野是这样的高洁之士的情况下,如何会隐瞒他们两个人内心最开始的那些许阴暗?
当即不管因为什么而接待的客人,聊着聊着的时候都会聊到陈野的高洁之名。
陈氏的高洁,再次为世人所见证了。
陈府
陈野丝毫不意外的看着自己面板上的属性变化,基于苏秦、张仪不遗余力的宣传,陈氏在政治信誉度这一点上,再次提升了近二十点!
此时已然是达到了八十点。
政治信誉度的划分与其他的属性值并不同,他的满值不是一百,而是近乎没有上限,只有几个区分而已。
0~30属于低等、30~70属于普通、80~200属于可信、200~500则是属于坚定的、无可怀疑的、至于500以上?
五百以上的政治信誉度,几乎可以说这个家族的一个人指着外面的普通河水、甚至只是空口一句【我x氏之言,绝无失信也】便能够令天下所有人相信。
这几乎是已经达到了一诺千金的顶峰、甚至可以说比一言九鼎还要令人相信了。
陈野所要图谋的,便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积攒陈氏的政治信誉度,加上陈氏不称王、不为皇、只求问心无愧、求天下安的坚定信念,后世所有想要成为天下共主的人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不会怀疑陈氏,也不会攻击陈氏。
这便是传承之道。
当然
前提是陈氏能够做到这样,这就需要一代代的人用鲜血、用生命、用一生去信守了。
惠文王元年,秋。
张仪、苏秦二人各自带着使者周游,没有人知道他们周游的目的,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但天下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这两个人。
惠文王二年,春。
张仪抵达巴蜀之地,游说驻扎在巴蜀之地的统治者,并且说服了他们与秦国结盟,而秦国不对其动用武力。
他与蜀王、巴国的国君分别达成了协定。
在达成了协定之后,张仪便离开了巴蜀之地,而恰在张仪离开了没多久的时候,蜀王封在汉中的苴侯不知为何与巴国较好,几乎是要同穿一条裤子了。
在这种情况下,蜀王十分愤怒,想要发动对于巴国的战争.
车辇上
张仪淡然自若的坐在车辇上,随着车辇的架势而摇摇晃晃身体。
身旁的侍者小心侍奉着,他可是见识到了这位的才华和能力,仅凭三尺不烂之舌,不废一兵一卒、不消耗丝毫的利益,便能与巴蜀签订盟约,且
还在最后离开的时候顺手挑拨了一下蜀王与苴侯的关系,令巴蜀之间关系破裂
这样的先生,如何能够不小心伺候呢?
若哪一天记恨了自己,只怕三言两语便能够让自己消失吧?
魏国
苏秦坐在魏王的对面,与之侃侃而谈,脸上全都是为了魏王好的神色,而他所说的内容也都是一刀一刀的插在了魏王的心口。
“魏王以为在下说的然否?”
“如今魏武卒天下闻名,可昔日瓜分晋国的时候,却因为兵卒之事而吃了大亏。”
他拍着胸脯道:“我秦国国君无有称霸之意,此事过往的十几年间魏王想必也是能够看出来的,否则岂不是一早称霸耶?”
“秦人留恋故土,若魏王想要拿回当时瓜分晋国时候失去的利益,秦国愿与魏国签订盟约,绝不插手战争,与魏国有秦魏之好。”
“不知魏王意下如何?”
PS:目前是要重走第三轮第四轮等三江啦宝宝们,追读有一千七多了,历史目前上三江就是两千,也就是说差了两百多三百左右了!!!希望大家能再忍耐两周的追读!!!千万不要前功尽弃啊!!!我更新时间现在十分确定,每天晚上十点半、十一点半!!!希望大家多多追读!!点到最后!!
能三江上架的话,一定让大家上架看爽!!!
这样!!!我再来个承诺,如果能三江上架,不仅上架之后日万,且!!上架当天爆更至少两万打底!!
决不食言!
第70章 世上最锋利的武器【一更,求收藏追读】
秦魏之好?
魏王神色思索中带着些许阴沉,对于魏王来说现在的秦国已经成了心腹大患,但在他的心里更大的祸患则是与自己同根同源的赵国以及韩。
他抬起头,看向苏秦,眯着眼睛:“不必在本王的面前说这些没用的东西,秦国怎么可能安然的看着我与赵韩争斗呢?”
魏王直接了当,没有丝毫含蓄的问道:“说吧,秦国的条件。”
苏秦当即坐直了身躯,看着魏王,身体慢慢的往前倾斜了些许:“秦国唯有一请。”
“卫、宋二国伐秦时候,魏国不要参与。”
卫宋二国伐秦?
魏王脸上带着茫然,这两个国家怎么可能攻伐秦国?不要命了?
再者说了,这么多年来即便是五国盟军秦国也没有惧怕过,今时今日怎么有了如此的说法?
他眉宇微微蹙起,眼珠子晃动,在思考着秦国的打算。
但无论如何魏王都想不出到一个事情,秦国接下来的打算到底有多么的疯狂。
片刻后,犹豫了半天的魏王终于开口了:“好。”
“本王答应你们,也愿意与秦国签订盟约!”
这个时期的盟约撕毁虽然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却并不像是日后的诺言那样轻飘飘,在这个时期为了招揽贤才,国君好歹还是要注重自己名声的。
毕竟一个国家的国君若是擅长撕毁诺言之人,怎么能够让贤才信任自己可以得到善终呢?
如今以来,诸多国家中做的最好的当是秦国了。
哪怕是秦国的上一位国君秦孝公去世了,当时的权臣如今依旧在新的朝代拥有足够的权利、且看样子是可以善终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秦国在天下的名声好、诸多人才愿意来投的缘故。
苏秦微微拱手,脸上带着笑意:“那我便替我国国君,感谢魏王了。”
巴蜀之地。
巴国和蜀国的战争并不是突然之间而起的,在蜀王与苴侯的关系破裂,并且发动了对巴国的进攻之前,两国之间就多有不满了。
毕竟大家都在这一块山区中难得平原之地,且粮食等收获颇丰,可到底都是农业的产品,是需要水源的。
水源便是这两个国家最大的问题。
两国之间的战争很快就开始了,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无论是巴国还是蜀国都没有很快的结束这一场战争。
战争一直在持续着。
一时之间,死伤惨重。
张仪将手中的帛书放下,而后轻轻的投掷在火炉之中,他叹了口气说道:“好啊。”
“将东西递给戎狄,让他们看到巴蜀之间的事情。”
“之后令人等待,中间则是继续挑拨巴蜀之间的关系。”
他的嘴角带着得意之色:“这一次,乃仪立功之机也!就算不能够让巴蜀之地落入我秦国之手,也要让他们伤筋动骨,在日后没有能力反抗我秦国的进攻!”
此时的秦国反而不能够像是在原本的历史中那样强攻巴蜀之地了。
为什么呢?
因为名声的制约。
商鞅变法、陈野约政、孝公仁义,这三个巨大的改变让秦国从“蛮夷”变成了“仁义”之国。
而得到了仁义之国的好处后,就一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这个时候强攻巴蜀不仅会让秦国的仁义之名破裂,更会让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白费。
所以张仪准备利用戎狄与巴蜀之间的关系,让三方进行混战。
而巴蜀无法抵挡戎狄,向秦国求救、并且请求归附秦国,秦国为了【尊王攘夷】,抵御蛮夷之辈,弘扬中原的仁名,则是愿意接受巴蜀之地,并且抵御戎狄。
将巴蜀之地纳入秦国领土后,秦国的版图就已经算是较为完整的了。
这个时候进攻戎狄,将戎狄收服后,还可以获得骑兵以及牛羊等畜牧,这对于秦国国内的经济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发展。
两个月后。
大梁
魏王端坐在高台上,神情中带着些许蔑视:“庞涓,本王令你率军十五万,伐赵!”
伐赵!
在这个风云汇聚的时候,魏王悍然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
他要拿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而此时,苏秦则是已然伪装后,出游到了卫国、宋国之地,他要挑拨卫国、宋国与魏国之间的关系,当这三国之间的关系破裂的时候,时代的序幕便会拉开了。
三个月,的的确确是三个月的时间。
章台宫
张仪站在台下,苦苦哀求:“启禀君上,我秦国乃仁义之国,如今巴蜀之地与戎狄发生战争,已然抵御不住了。”
“我秦国岂能够袖手旁观呢?”
他张望着周围的人,脸上带着义愤填膺之色,尽情的表演着自己的高洁:“巴王、蜀王请求君上的帮助。”
张仪看向站在一旁的商鞅、陈野,开口求助:“商君、陈君!你们二位都是仁义高洁之人,难道便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中原邦周兄弟之国,就这样被戎狄欺压么?”
陈野看着一动不动的商鞅,无奈的上前一步。
他抬起头,看着坐在高台上的嬴驷,嘴角带着些恭敬之色:“启禀君上,臣赞同张先生所说,帮助巴蜀之地,而伐戎狄之事。”
“先君在位时,曾多次言明,秦乃邦周之国,不可令戎狄而犯我华夏之地!”
“今巴蜀有难我秦国如何能够看着?”
陈野一开口,朝堂之上的其他人也都看出来了什么,当即纷纷开口附和。
就连商鞅都是睁开了自己的眼睛,一同上前附和。
嬴驷坐在台上,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笑意。
仅仅是三个月的时间,以口舌之利便真正的拿下了巴蜀之地,这是何等的功劳?
当即沉吟开口:“好!”
他看向站在一旁的司马错道:“传寡人之令,张仪封上卿,以张仪为使者、司马错为主帅,发兵巴蜀,抵御戎狄!”
朝后
商鞅看着陈野,笑着说道:“张仪、苏秦真乃神人也,竟真以口舌之利为秦获如此之功?”
明眼人都能看出,一旦秦国的军队进驻巴蜀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此时的巴蜀显然只能如此饮鸩止渴。
陈野笑着说道:“这世上最锋利的武器,不正是口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