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聚势【二更,求收藏追读】
最锋利的武器是口舌?
商鞅有些感慨的走在街道上,脸上的神情看起来有些复杂:“是啊,这个时代最锋利的武器已经是口舌啦。”
“我之变法已经在秦国这么多年了,也已然成型。”
他有些犹豫的说道:“那我的存在,还有什么作用呢?”
或许是看出来了商鞅的心绪,陈野脚下的步伐走快了两三刻,走到了他的身边,笑着说道:“老师,您的存在,便是秦国的柱石啊!有您在,秦国便能继续这样安然的前行。”
“更何况,即便是不说秦国,单单说起来我,对于弟子来说,还想着请您为我家那一群小子们启蒙呢。”
陈野颇为感慨的说道:“都说为人父之后才能够体会到父亲的不容易,如今的我方才能够理解这样的道理啊,我身为父亲的时候,看着他们犯错、却总是狠不下心去教训。”
“若老师不帮我,这秦国上下还有什么人能帮助我呢?”
“也唯有您会真心对待我的这群孩子了。”
他的神色逐渐的严肃了起来,看着商鞅,声音中甚至有些恳求之色:“还请老师万万不要推辞啊。”
商鞅看着陈野的表情,颇为有些无奈。
自从秦孝公去世之后,他们私下的见面就多了起来,毕竟此时的商鞅虽然担任大良造和国相的位置,但却已经将权力都放手了,因此不必忌讳嬴驷。
更何况,他这样子做,其实也有想让嬴驷忌惮他,然后让他尽早离去的想法。
“行。”
他笑着回忆起来了陈野家中的那几个儿子,不由得哑然失笑道:“那几个稚子倒是还好说,但慎儿如今已然八九岁的年纪了,你想让他前路如何走?”
“是跟着老夫学法、还是跟着孟轲那个匹夫学儒啊?”
陈野笑着,这个时候的他虽然已经成了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但时光和岁月却对他格外的宽容,看起来倒像是个二三十岁的人了。
此时他的脸上难得出现了些许顽皮:“为何要选择一个呢?”
“陈氏的立足之道,从来就不是某一家,而是杂糅与包容,我准备让慎儿也如此。”
他看着商鞅,有些犹豫的说道:“倒是另外的几个儿子,我准备让他们打好基础后,各自选择一个去精学,而非自学之路。”
商鞅瞥了一眼陈野,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陈野在做什么。
不过是精心培养嫡长,日后想让嫡长子当家做主,至于其他的也不算亏待,只是稍微限制了一些而已。
这是人之常情。
“也好。”
他看着陈野又是问道:“那你准备给慎儿多长时间?”
陈野这一次没有丝毫犹豫:“老师,我给了慎儿一年的时间,让他将我的著作精读、学习、研究,若一年后他可以从中窥得一二,便是可以为其择名师了。”
商鞅颇为有些自傲的说道:“那慎儿之后的第一位老师,你准备找何人?”
陈野看着商鞅的神色,听着商鞅的话语,哪里能不知道商鞅的意思?
当即大笑一声:“难得老师有如此之愿,慎儿的第一位老师当然是他的师公您了!”
商鞅这才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脸上的笑容也真心了起来。
其实他并不介意陈慎和陈野一样,是一个杂糅包容的【陈家】,是的,这是商鞅在心里为陈野的【流派】起的名字,直接以其姓氏命名。
只要他的所学后继有人,只要他的思想能够被传承下去,那些繁文缛节商鞅都可以忽略。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人们的包容性前所未有的大,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也扩容到了一个时代的巅峰。
甚至是整个华夏两千年来的一大高峰。
伐不义!抵御戎狄!
当秦国打出这个旗号而出兵巴蜀,帮助巴蜀对抗戎狄的时候,天下诸国再次震惊了。
他们没有想到秦国竟然真的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趁着这个时候削弱巴蜀,之后攻占巴蜀才是正常的套路么?
怎么就出兵帮助巴蜀了?
这难道不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有中原称霸之人才会做出来的事情么?
这个时代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高洁之国么?
于是,秦国的声名再次远播。
大梁
魏王听闻消息后冷笑一声,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秦国的意图。
只怕帮助是假,之后慢慢的侵占巴蜀之地才是真的吧?
他看向面前的堪舆图,眉宇中带着思索,他当然知道秦国占据巴蜀后会彻底成了气候,并且势力暴涨,但这也证明了另外一件事情不是么?
秦国暂时没有东出的打算!
这对于魏王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安然的继续发动与赵国的战争,当然了。
这一次的战争已经波及到了韩,韩身为当初瓜分晋国的三家之一,如何能够逃得掉呢?
在张仪拜上卿之后,回到了秦国的苏秦同样也官拜上卿。
对于苏秦的功劳众人并不是很清楚,但却知道不管是张仪、还是国相陈野、商鞅都认可了苏秦的能力。
于是苏秦成为上卿的事情,也确定了下来。
一时之间,秦国朝堂人才济济。
前有上一代的双子,今似乎又有双子并立。
陈野与商鞅、苏秦与张仪,似乎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循环。
惠文王三年,冬。
陈府,书房。
如今的陈慎已经有了自己的书房了,他端坐在书房中,已经抽条了的少年长成了俊秀的样子。
整个咸阳城中谁人不知道君子陈慎的大名呢?
十三岁的少年郎身体再次发育,前些日子丈量身躯已然有了七尺七、七尺八左右,若是按照后世的身高来算,已然有一米八要多一些了。
看起来倒像是个成年男子。
院落中飘荡着雪花,陈慎放下手中的竹简,这三年来他日日钻研父亲的著作,越看越觉着心惊,越觉着他的父亲学究天人。
“父亲之能,我穷就此生能够追上些许么?”
他抚摸着桌子上的书籍,不由得感叹。
此时,屋外响起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走了进来,探头探脑的:“兄长?兄长?”
PS:之前疏忽记错了陈慎的年纪,现在已经修改,还请原谅!那一段时间的确是精力不足呜呜呜。
第72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了的年纪【一更,求收藏追读】
陈慎回过头,看着调皮的幼弟颇为有些无奈。
“进来吧。”
他看着陈瞻说道:“怎么了?往日里不是最怕来我这书房了么?怎么今日倒是有时间来了?”
陈瞻嘿嘿一笑:“父亲叫你呢,好像是和师公有什么事情找你?”
父亲?师公?
陈慎微微一怔,而后在心里默默的算了算时间,这才恍然明白了过来。
去岁的时候父亲曾经说给他一年的时间去学习这些东西,或者说不是学习,而是通读、诵研,之后会为他选择第一位老师,难道第一位老师便是自己的师公么?
陈慎的心里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其实并不是很想第一位老师是秦国之外的人,尤其是儒家的那位名扬天下的孟子。
孟子的许多政见陈慎并不赞同,也不支持。
但第一位老师如果是孟子的话,他一定会或多或少受到那位的影响,届时恐怕是对他的前路有所不好。
而商鞅就不一样了。
师公教导过父亲,自然知道如何用最正确的办法教导自己,且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师公也绝对不会害他,定会一心一意的教导于他。
陈慎当即站了起来,眼眸中带着惊喜的神色:“好!”
“我这就去!”
说着步履匆匆的朝着屋外而去,竟是连门外的大雪都顾不上了。
陈瞻看着脚步匆匆的陈慎,一时之间有些傻眼了:“大兄今日怎么如此匆忙和急切?竟是全然没了往日的半点风范!”
他挠了挠头说道:“难道父亲和师公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寻找大兄?”
陈瞻眉目一转,悄然的跟了上去。
院落中
此时已然古稀之龄的商鞅一头白发坐在雪中,脸上带着些平和之色,当年那位意气风发变法的商君,如今也是成了这一幅垂垂老矣的年纪。
见着跑过来的陈慎,商鞅嘴角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因为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
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在抵达商鞅面前的时候,陈慎放缓了脚步,调整了自己的呼吸,而后走到商鞅和正一脸笑意的陈野面前:“慎儿见过师公、见过父亲。”
商鞅不由得感慨道:“慎儿已经成了懂礼的大人啦。”
他瞥了一眼陈野,颇为有些不客气的说道:“怎么样,你觉着如今的慎儿可是通过了那一年的考验,可以拜师学习了?”
陈野摸了摸鼻子。
自从去年他开始让商鞅当自己几个儿子的启蒙老师后,自己这位老师就怎么看自己怎么不顺眼。
陈野本来请商鞅是为了让那群屁孩子害怕的,但他显然忘记了隔代亲这回事,于是最后只能被迫自己站出来当了坏人,而这个“坏人”自然经常被那群小孩告状。
往日里严肃的商君,竟也成了会无理取闹偏袒孩童的老人了。
陈野在商鞅的目光威胁下,不由得告饶道:“老师,您说了算,您说的算,哪里是我能够决定的呢?”
而陈慎则是十分严肃,他看着商鞅,微微躬身:“师公,父亲对待弟弟和我严谨是应当的,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慎儿以及诸位兄弟姐妹都懂的。”
“对待慎儿严格,也是慎儿要求的,还请师公不要怪罪父亲。”
商鞅摸着陈慎的头发,脸上带着慈祥与和善,他如同最寻常的老人一样说道:“好好好,都听慎儿的。”
紧接着就没好气的看着陈野说道:“怎么?还不跟慎儿说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