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野微微一笑:“一两年后,孟轲与我有约,会来秦国学宫任职一段时间,你跟着他学习一年;之后,跟随另外两个人学习纵横之术一年,再之后,去找当时的道家先贤、墨家先贤等人求教。”
“我许你五年游历天下。”
“如今你十二岁,一年后你十三岁,之后再七年的学习你便已经二十岁了。”
“慎儿,父亲能为你做的,便是将你成长的道路铺到二十岁。”
“二十岁加冠之后前进的道路,便需要你自己去细细的思索、考量了。”
“若父亲届时还在,尚且能为你框量道路,若父亲已然不在,那便一切都要靠你了,陈氏,届时便会交到你的手中。”
这个小小的书房中,陈慎微微弯腰,脸上的神色不再有往日的青涩。
他低声而又有力的说道:“儿子谨遵父亲教诲!”
当陈慎离开了书房后,陈野一个人坐在屋子中,悄然的抚摸着自己腰间的玉佩。
他如今已然四十的不惑之龄了,在这个人们普遍活得并不是很长的先秦时期,正常人几乎都当上了爷爷,而他尚且是一个八岁孩童的父亲。
当然,早婚早育对于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一点陈野日后也会留在家规之中。
陈氏不需要有多么复杂繁多的族人,需要的是精而不是杂。
他放下手中的东西,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样的看向远处:“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苏秦、张仪二人来了秦国没有?”
秦宫
嬴驷眨了眨眼,看着手中的竹简:“你是说,老师他为寡人引荐了两位大才,还说秦国日后的将来便在他们的身上了?”
他有些狐疑:“这二人有这么大的本事么?”
“莫非是如同老师与商君一样的大才?”
“速速与二人定好进宫日期。”
“寡人倒是要看看,能够让老师都感慨的贤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第68章 纵横【一更,求收藏追读】
苏秦和张仪得到消息的时候还有些震惊,自己竟然刚才来到秦国求见国君,国君便宣召他们二人了?
这是何等的荣幸。
而等到身边的人为他们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后,两人的眼睛中带着些许唏嘘之色。
“陈君当真是心胸宽广之人也,竟能为我等二人引荐?”
张仪脸上带着些许不可思议之色:“仪本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曾想到世上有此真人。”
他回过头,看向身旁的苏秦道:“师兄,你我二人是否要拜见一下陈君?”
苏秦犹豫片刻后才说道:“按照礼节,你我自然是要前去拜访的,待到得国君召见后,便去拜访陈君吧!”
古朴的咸阳宫伫立在咸阳城中,苏秦、张仪二人此时尚且未曾周游列国寻找自己的机会,但他们看到这几乎凭空而起的咸阳宫时,不由得发出了赞叹。
“伟哉!这便是咸阳宫么?”
一旁的侍者一言不发,只是默默的在前方引路,两人像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一样,一边左右看着一边往前走着、
此时的章台宫中,嬴驷正听着身旁的内侍一点点汇报着关于苏秦、张仪二人的事情。
当听完了张仪与苏秦二人的生平时,他不由得有些诧异:“此二人并未看出什么雄伟之才,如何老师会推举他们二人呢?”
他有些犹豫,并不是不信任陈野,而是不信任苏秦、张仪。
等到听闻苏秦、张仪二人在宫殿外的表现时,就有些更加不信任了。
于是,当两人来到大殿的时候,见到的就是面容微微严峻、坐在那里显得更加雄伟霸道的嬴驷。
“小民张仪、苏秦,参见国君。”
嬴驷虽然心里对两人有所怀疑,但脸上的面容没有一丝一毫的显现,只是装作惊讶的说道:“二位先生竟然来的如此之快?真是令寡人惊叹!”
他十分热情的说道:“老师曾为二位先生引荐,说二位先生有当世大才,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苏秦、张仪二人对视一眼,而后都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到了那一抹升腾着的野心。
两个人谁会觉着自己比对方差呢?
张仪首先开口道:“启禀君上,张仪研究纵横之道,可以口舌之利,为君上轻而易举获得天下之城池也。”
苏秦微微一笑,同样不甘示弱:“苏秦可合纵天下诸国,令秦国的势力继续膨胀而不需被诸国忌惮,甚至可令诸国纷争不断,而秦国于其中暗自图强也。”
嬴驷微微挑眉:“二位先生竟都是有口舌之才耶?”
他有些坏心眼的说道:“只是不知二位先生谁的口舌更利乎?”
苏秦、张仪既然同一时间来了,自然知道国君一定会有此一问,当即张仪看向嬴驷,微微拱手:“启禀君上,张仪所长为离间、纵横之术,愿为君上取巴蜀之地、而合纵戎狄,以使秦国多出纵横天下之善战骑兵。”
苏秦则是开口道:“苏秦所长,为拉拢、合纵之术,愿为君上谋赵、齐、燕、楚四国之盟友,而伐魏、韩、卫、宋等地,而以使秦国有展望东出之势!”
嬴驷并不觉着这两人在说大话,毕竟就算说大话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只是笑着说道:“二位先生之才,竟是互补而成耶?此乃天之大幸也。”
“只是如何实现二位所说?”
张仪当先回答道:“君上,赵魏二国本就不睦,多年前分晋之时,赵国更是多占据了许多的土地,如今魏国强盛,身边且有小人得势,若以重金诱之,使魏赵而相互攻伐,岂不是妙哉?”
“且巴蜀之地如今盘踞蛮夷,但蛮夷心中岂会没有对大国之向往?”
“戎狄与巴蜀之间的关系乃是族仇,若有戎狄之人攻伐巴蜀,巴蜀无法坚持的情况下,秦国伸出了援手,岂不是能够占据大义之名?”
“且巴国与蜀国之间的关系同样不是很好,稍加离间,便可使三地混战。”
“届时秦国仁义的名声更是传扬,天下之人更为赞叹秦国。”
此时的张仪比历史中的张仪更加如鱼得水,因为这个时候的秦国有秦孝公所打下来的仁义之名。
借助这样子的名声,张仪相想出了更为合适的计谋。
“而此时,若师兄之事已成,魏韩卫宋四国再次盟攻我大秦,秦国两线对战的情况下,只得派遣兵卒驻扎巴蜀之地而扶持他们,长久下去,岂不是可不废一兵一卒之势,巴蜀唾手可得也?”
嬴驷眼睛中忽然闪过一抹亮光。
借助戎狄、魏韩等国家的势力,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这的确是一个很妙的办法。
他看向张仪:“话能说出来是一回事,但能做出来却是另外一回事了,先生口舌之利寡人已然见识到了,但先生可是真有本事能挑拨戎狄、魏赵之间的关系耶?”
张仪微微一笑,十分自信的拍着胸脯:“仪愿前往巴蜀、戎狄之地,不出五个月,仪便可以令君上看到成果。”
嬴驷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张仪,气氛逐渐的紧张起来,片刻后他突然抚掌大笑:“好!”
“那寡人便给你三个月的时间!”
“若先生能令做出初步的结果,寡人愿拜先生为上卿之位!”
他偏过头,看向苏秦,在听了张仪的侃侃而谈之后,他对于这个与张仪一同前来的师兄更有信心了,于是态度也稍显温和:“张先生承诺三个月可以达成他所说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苏先生如何说?”
苏秦不紧不慢拢了一下袖子,整个人看起来更加淡然,他站在那里便如同青山上的一株松柏。
“君上,天下大势本就是分分合合,诸国之间哪里有什么永恒存在的利益?”
“天下便是一块肉,有些人吃的多了,另外的人便会吃的少。”
“苏秦愿为君上出使列国,以达成盟约之势。”
他伸出手,看向嬴驷摆出了一个手势:“请君上给苏秦同意三个月的时间,苏秦愿为君上带回一份盟约,以及魏赵之间的战争消息。”
“苏秦愿立下军令状,若事不成,任由君上处置!”
第69章 陈君之高洁也!【二更,求收藏追读】
嬴驷听了苏秦的话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张仪却突然再次开口了:“既然师兄立下了军令状,仪岂有空口白说之理?”
“仪同样立下军令状!”
“若事不成,则请君上治仪之罪!”
嬴驷当即起身,一只手拉着张仪,另外一只手拉着苏秦,脸上的笑容几乎遮掩不住了:“哈哈哈哈哈,两位先生说什么话?”
“你我之间何必如此客气,还要立下什么军令状?”
他的脸颊上笑容十分亲和,像是看到了多年未见的亲人一样。
空口白说的话自然是不能相信的,但张仪和苏秦所分析的内容十分有道理,且他刚才也已经见识到了这两位的口舌之利。
此等人才,不好好的拉拢到自己身边,难道还要推给别人么?
其他国家的国君不知道有没有这样子的癖好,但秦国的国君却绝对是没有这样子癖好的。
于是,入夜。
嬴驷不仅将两人留在了宫中,更是与之彻夜长谈。
之后的三日,张仪、苏秦竟然一直被嬴驷留在宫中商谈他们之间的计划,秦国的国君身边有了新的宠臣这个消息,几乎瞬间便传遍了咸阳城。
大街小巷中都在谈论着这个事情。
之前受到国君重用的乃是商君,然则先君已然逝去,此时新的国君要有自己信赖的臣子了么?
那么旧日的臣子又该如何呢?
不少之前受到商鞅打击、且在新法中受挫之人的脸上纷纷露出了一抹窃喜的笑容。
他们想要等到新人起势的时候,抓住机会搞死商鞅!
是的。
哪怕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国君都已经换了一个,如今的商鞅甚至依旧是秦国的大良造,甚至兼任了国相也是一样。
那些暗中窥探着的虫子们还没有消失。
等到苏秦和张仪各自在咸阳城中有了府邸之后,他们才得了空闲的时间,两人合计约莫着便一同向陈野的府邸投递了拜帖,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大名鼎鼎陈君的接待。
而陈野的回复却令两人都有些吃惊。
张仪看着手中的竹简,脸上带着近乎不可思议之色:“仪先前竟以为陈君举荐你我师兄弟二人,是为了施恩你我二人,结朋党之势,以独揽朝政。”
“不曾想到,世上竟然真有如此高洁之人?”
苏秦的神色同样复杂,他比张仪年长些,所以看到的功名利禄与世间尘土也比张仪更多一些。
此时见到陈野这种几乎无所求的真正高洁之士,不由得慨叹一声,下意识的想到了孔丘所说的:“君子。”
“陈君真乃君子也。”
陈野给两人回复的竹简上,皆有十二个大字。
【陈某无功,只图国强,何须见我?】
何须见我!
这便是陈野的高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