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2节

  即便他已经是「君」了。

  这也是新法施行以来第一位彻候,所有人都在侧目。

  商府

  商鞅一头白发,有些疲惫的看着面前的陈野:“你我有多久未曾像现在这样,私下面对面坐在一起了?”

第66章 老旧的臣子和新的台子【一更,求收藏追读】

  陈野抬起头,看着已然青春不再的商鞅,声音中带着怀念。

  “有多久了?”

  “大概有十几年了吧。”

  他的眼神中带着些许落寞:“自从孝公八九年的时候,老师就不愿意与我在私下见面了,我已经从一个方才加冠的少年人,成了如今的不惑之年。”

  商鞅倒也是笑着:“是啊,依稀记得那个时候你一身潦倒,一眼看去就能够看出来是来秦国谋生的,如今也是成了司寇、已然封君,有了一片家业了。”

  说到这里,商鞅又是说道:“前两日听闻慎儿驾车在街上横扫那些流窜的逃兵?”

  他指着陈野说道:“倒是比你这个当父亲的勇猛些。”

  陈野的脸上带着些许得意之色:“一代人总是要比一代人强一些的不是么?”

  “不然的话,日后怎么撑得起来陈氏的门楣呢?”

  商鞅斜了一眼陈野,不屑一顾的说道:“你们这帮子人总是想的太多,儿孙自有儿孙福,们这个时候操那么多心有什么用?”

  陈野耸了耸肩膀:“可能就是我放不下心吧。”

  商鞅放下手中的书卷,这个年岁了他的头发已然苍白一片,披散在身后:“今日喊你来倒也是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只是想要见一见你。”

  他有些沉默的说道:“这些年的变法也是多亏了有你在,否则其中有几次我都要踏错路了。”

  这话说的的确是真的,商鞅的变法与最初历史上的变法看起来几乎已经完全不同了,唯有最核心最本质的地方依旧一样。

  变法是为了图强。

  原本历史中商鞅的变法有许多严苛的地方,这也是日后秦国覆灭的根源之一。

  而如今有陈野在,却是悄然将这种隐患给埋藏了。

  陈野并不知道自己改变的这种小小的细节会给秦国带来什么样子的变化,但他想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些事情,哪怕历史的最后结局并没有能够被完全改变那又如何呢?

  陈野看着有些记挂这些事情的商鞅,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老师何必整日想这些东西呢?”

  “你我都是秦国的臣子,自然是要为了秦国强盛而共同奋斗的,何分你我呢?”

  他指着远处的院落说道:“如今君上故去,老师难道就心甘情愿的蜗居在这院子里面不出来了么?”

  “朝堂之上又该如何呢?”

  这是陈野今日来赴约的另外一个原因。

  他不想让商鞅就这样呆在院子里迎来自己最后的结局,哪怕这个结局比起来之前已经好了不少。

  毕竟今时今日的商鞅肯定能够得到善终。

  他想让商鞅在辉煌中故去,这是应当属于商鞅的荣耀。

  商鞅扭过头,看着陈野,笑骂一声:“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但是的确没有必要,谁说这样子的生活不是好的生活呢?”

  “陈小子啊人要懂得知足,一朝国君一朝臣的道理你难道不明白么?”

  “如今君上已经故去,太子已然成了新的国君,难道他不需要一个忠心于他的臣子么?”

  “你我已经是老旧的臣子了,如何能够在全新的戏台上呢?”

  商鞅看着陈野的眼睛,他知道陈野的意思,陈野也知道他的意思,甚至他们都明白嬴驷不会怀疑他们、依旧会信任他们,因为嬴驷是一个优秀的君王。

  只是,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然过去了。

  在过往的时代,他们两个是时代的主角,与秦孝公一同获得了天下风云汇聚的赞赏,而如今随着先君的故去他们也应当离开这个舞台,让新的人来了。

  陈野坐在院落中,看着远处的落叶一瓣瓣的掉落凋零:“或许老师说的对。”

  他笑了笑:“我总是想着老师的落幕应当更恢弘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可我却忘了,老师的性格或许本就不是那样喜欢热闹的。”

  商鞅看着陈野,眉宇中带着几分温和:“其实我是那样的人,只是如今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了。”

  他反问道:“难道一个甘心平凡的人会自荐于秦国国君,且主持了十几年轰轰烈烈的、改变了整个秦国的变法么?”

  商鞅笑着说道:“只是如今岁月无情罢了。”

  他略微有些落寞的看向手中的书卷,这是秦孝公尚且在世的时候送给他的:“况且,我找不到比先君更适合我的君上了。”

  “贤臣择君,选择了自己的君主便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够改变。”

  “这是我的抉择。”

  

  “先君故去,我便如同失去了栖息之地的谷鸟,随意落在荒野上等待结局便好了。”

  商鞅的话很决绝,陈野也听出来了其中的含义颇为有些无奈。

  “也罢。”

  “老师说的对,一个时代的故去,终究象征着新旧的交替。”

  苏秦、张仪二人此时在城门口,看着比往日更加繁荣的咸阳城,脸上不由得带着赞叹。

  这两人乃是同窗,共同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也算是师兄弟的关系,如今倒是一同选择了秦国这一片“沃土”。

  是的,对于这两个人来说,秦国是一片可以尽情施展他们才华的“沃土”。

  张仪笑着看向身旁的苏秦说道:“没想到师兄竟然也选择了秦国辅佐,这倒是与师弟想到一起去了。”

  苏秦此时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他看着张仪道:“你我研究的都是纵横天下之术,而如今天下间能够有鲸吞天下之势的,只怕也就是秦国了吧?”

  “有这样的选择在,我如何会选择次一等的地方呢?”

  张仪一边走,一边好奇的问道:“师兄看不上魏国?魏王似乎也不算差劲吧。”

  苏秦微微撇嘴说道:“魏王?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而已。”

  “你且看他还能够张狂几年吧。”

  “若是没有秦国、没有秦孝公、没有陈野、商鞅二人在,或许我还会考虑魏国,如今么?”

  他自信的笑着:“我自荐的第一件功劳,便落在魏国身上吧!”

  张仪微微一笑:“那与师弟倒是不同了。”

  他看向遥远的地方:“我的选择,乃为巴蜀!”

第67章 陈氏家主的前路【二更,求收藏追读】

  巴蜀?

  苏秦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旁的张仪,脸上带着些许思考。

  巴蜀的确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尤其是一个适合秦国的机会,若是能够说动秦国国君攻占巴蜀之地,那么日后的大秦东出便有了基础。

  此时的两个人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因此气氛也稍微比较和谐。

  “原来如此。”

  他微微一笑:“你我要发展的方向不同,自然不会有什么利益之争。”

  “希望日后你我师兄弟二人能传出一段佳话吧。”

  张仪此时显得意气风发,他的双手拢在袖子里,站在这古朴的城门前,优哉游哉的说道:“这是自然!”

  “张仪入秦,不过为名利而来!”

  司寇府

  陈慎坐在书房中,一只手拿着手中的书卷,一边看着自己正在忙碌的父亲。

  陈野正在整理这些年他所记载下来的一部分关于自己的学说心得,他并没有干脆利落的做一个【文抄公】,将后世的精华全部誊抄下来。

  而是用自己这十几年的光阴,将后世的东西拿出一些适合现在这个阶段使用的、以及一些不会让秦国跨越太大导致扯到蛋的东西整理出来。

  当然了,仅仅是这些就已经足够天下人震惊了。

  毕竟陈野的学说复杂而又具有一种万象包容的惊心动魄的美,这是所有知识的通用性,那就是【美】。

  “父亲。”

  陈慎有些迷惑:“您这个时候整理这些做什么?”

  陈野擦了一把自己额头上的汗水,他低下头看着陈慎说道:“慎儿,你知道为何今日我要将叫到这里来么?”

  他的声音中带着感慨:“因为我想为你找一位正儿八经的老师。”

  “但在你拜师之前,我首先要将自己身上的所学、以及我的思想传授给你。”

  陈慎一脸疑惑:“那为什么父亲不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陈野微微摇头:“为父的路不适合你,但为父的【路】适合你、适合陈家日后所有家主前路的基础。”

  “慎儿,你知道为何天下间贤才那么多,但能够搏出【子】这个称号,成为诸子百家的人却并不多么?”

  陈慎微微思考片刻后说道:“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陈野点头:“是的。”

  “孔丘的路是【仁】、孟轲的路则是【仁政】、【君舟民水】;老聃主张无为;墨翟觉着这个世界应当没有不正义的战争,他的思想是【兼相爱】【正义】。”

  “不管他们的思想是什么,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

  陈野低下头:“我知道,你天生聪慧,所以也并不想隐瞒你什么。”

  “父亲这一生没有太大的野心,只希望陈氏能够绵延不断。”

  说到这里,陈野又是笑了一声:“当然了,在能够传承绵延的情况下,为父希望日后陈氏出来的人都能够坚持四个字【问心无愧】。”

  “无愧于天太难,无愧于地不简单,无愧于国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所以父亲并不为难你们。”

  “但无愧于自己的心,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日后陈氏最重要的家规。”

  陈野的声音中带着感慨,他将书卷收拾好了之后,背着手站在门前,看着屋外的飞檐以及那顺着屋檐落在地上的雨:“你应当知道,你是陈氏的嫡长子,日后陈氏的家主便是你。”

  “这一点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陈野转头:“我会给你一年的时间,一年里,你将为父整理出来的书籍全部细读一遍、且将其牢牢的记载心里。”

  “这些内容或许你日后能够明白、理解,也或许你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看懂,更甚至你可能一辈子都看不懂这些东西,但是这会成为你启蒙的最开始。”

  陈野拍了拍陈慎的肩膀:“希望你能够牢记。”

  陈慎只觉心中压力有些巨大,但这些压力转瞬间就变成了前进的动力,对于一个好学、且各项属性都已经达到人中龙凤这个指标的人来说,压力往往代表着动力。

  他不由得抬起头看向陈野,好奇的问道:“那么一年后呢?”

  “一年后父亲准备如何安排我?”

首节上一节42/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