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大魏合流之后,两方的势力并不是1+1那么简单,他们之间的强盛大过了2,而是相当于当年大汉全盛时期的四分之三了。
谁能够打得过当年的大汉?
谁都没有这样的信心。
于是,大虞内部对这件事情也产生了分歧。
是否要合流?
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选择。
大虞
勤政殿内
张成疲惫的坐在那里,他按着额头,只觉着脑子中好像有无数的火焰在灼烧着。
“祖天师,对于今日朝堂上的成端,您怎么看?”
这个时候张成没有再唤他“丞相”,而是唤他“祖天师”,也是想要勾起面前这位与当年先皇的情谊,继而让他继续支持自己。
毕竟
能当天子,谁愿意当王呢?
一人之下的位置固然很好,但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位置对于张成来说,则是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曹魏小天子为何会愿意合流?
那是因为他没办法了,所以才愿意合流。
大虞是没有办法了么?当然不是。
当年曹刘联盟不照样是败在他们大虞的手下?
但朝堂之上的声音复杂,已经不再是当年他张成一言堂的时候了。
如今祖天师的态度是关键。
因为朝堂上有许多陈氏的子弟以及陈氏门生在,这一群人就像是当年在大秦、在大汉的时候一样,低着头默默做声,一句话也不说,保持中立态度。
平时张成是很喜欢这群人态度的,毕竟这波人也没有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而因为双方都想为苍生做一些事情,所以他们往往是站在一起的。
而现在.
张成再次按了按额头,现在则是需要这群人表态的时候了。
而能让他们表态的人只有一个。
表面上的大虞丞相,实际上的陈氏家主。
祖天师略微沉默,之后叹了口气缓缓的说道:“不可合流。”
他闭上眼睛,艰难的做出了这个决定。
张成有些惊讶,他以为祖天师看顾天下苍生,应当是想要尽快完成一统,所以应该是会同意合流的,可如今的祖天师却是一点犹豫都没有直接拒绝了?
他好奇的问道:“丞相,为何不愿意合流?”
祖天师淡淡的笑了笑,他站了起来,朝着外面走去,张成跟在他的身后,两个加在一起快要快要超过一百五十岁的老人走在星空下。
“大汉与大魏合流之后,那些世家已经如同“蛀虫”一样,附在大汉的骨髓之中,准备继续将这个庞大古老的国家吸干。”
他轻声道:“大虞代表着的是百姓最根本的利益,大虞的太祖皇帝出身贫农,开创出了“太平道”,他所希望的天下并不是这些世家依旧高高在上的天下。”
祖天师的声音飘忽不定。
“如果合流,那么大虞将再也没有机会改变这一切。”
他回过头,看向张成:“合流之后,便是服用慢性毒药,会慢慢的将人杀死,但大虞如今不同意的合流的话,只是短暂的剧痛而已。”
“我不想让天师的努力沦为笑柄,更不想让那群世家成为国之蛀虫。”
“所以,不能合流。”
祖天师低着头:“当然,大虞一统天下也并不是那么的困难,或许只需要一场战争。”
他轻声的说道:“大虞建立之后,或许这些世家依旧会如同一个个无缝不钻的苍蝇一样,伪装成各色各样的好人,但陛下”
“您记住。”
“如果对这些人心软,那么这些人就会融入到大虞的骨髓之中,等到他们渐渐的壮大,他们就会再次变得高高在上。”
“我说的不仅仅是世家,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祖天师对这种人做出了最后的判决,他的脸上带着嘲讽:“这种人,无论怎么强大,对外都只敢怯懦的投降,但一旦面对的是自己人,他们就像是战无不胜的恶魔了。”
“一群又坏又蠢的蠢货。”
张成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些呢?
当即点了点头说道:“朕会记得的。”
片刻后他又说道:“但后世之人会不会改变,朕就不知道了。”
祖天师却也是轻松的笑了一下:“这又有什么呢?”
“你我哪里管得到那么多?”
盼同二年,春。
大虞天子明确拒绝了“合流”之说。
第408章 “伐天之战”
盼同二年,夏。
在大虞的天子明确表示了拒绝“合流”之说,非常坚定的表示,要坚持走大虞自己的道路,一定要将腐朽没落的大汉王朝推翻之后,大汉天子表示“委婉叹息”。
他连续派出十几位使者前往大虞,试图再次劝诫大虞天子,都被大虞天子拒绝了。
盼同二年,秋。
大汉天子明喻天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高祖创业于沛县,终以仁德治理天下,待到文景二帝,天下太平,盛世天下。
及武帝时期,荡尽天下何处非汉土,世上之地皆为汉臣,远征匈奴,外辟西域,以成大汉王朝之盛世,得天下之九州。
康、成皇帝时期,大汉已然鼎盛,大汉百姓数百年不知何为战也。
而至光武,汉贼王莽篡政,上苍降光武,而助大汉恢复正统。
迩来又两百年矣。
及至怀帝,天下动荡,汉贼频出,乃有大虞、大魏而立,时先帝昭烈问世,乃为苍天三兴大汉之志,此之为天命不可违背。
而今,大虞逆贼,立国之乱,或贼天下。
天子仁德,数次诏令,愿尊为王,俱都拒之,此之谓不感大汉天子仁德而为贼子。
盼同二年,大汉天子诏令。
曰:“以令丞相诸葛、马超、马岱等众将,兴兵伐之。”
这是一封出自大汉天子之手的讨贼械文,写的十分漂亮,而且拥有大义的名头,把大汉的历代皇帝都给搬了出来,以此来打了一手感情牌。
有效果么?
有。
毕竟哪怕是到了现在,天下百姓们心中还是有人感念当年文皇帝留下来的恩德,从而愿意报效大汉的。
不得不说,文皇帝的名头简直是太好用了。
文皇帝逝世已经三百多年快四百年了,提起来文皇帝,长安附近的百姓还是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仿佛他们也亲身感受到了文皇帝当年的“仁慈”。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文皇帝留下来的最大的遗产了。
大虞
勤政殿中
张成看着这檄文脸上闪过一抹笑意:“老师,这檄文写的端的是一个雄伟壮丽、让人读着便能够感觉到其中所蕴藏着的深刻感情啊。”
他有些感慨的说道:“此人才华,当真是令人艳羡。”
“老师可是知道,此文出自何人之手?”
张成当然不相信这是大汉那个小天子亲手写的檄文,毕竟刘禅真的没有这个本事,如果刘禅有这个本事,那刘禅真的也就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了。
祖天师则是拿着那檄文,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最后才感慨的说道:“这檄文,怕是出自曹植之手啊。”
曹植?
张成略微有些惊讶的说道:“你说的是写出“洛神赋”的那位曹植、曹子建?”
他颇为好奇:“那个家伙竟然还没死么?”
祖天师苍老的眼神瞥了一眼张成,冷笑一声:“当然还没死。”
“当年曹丕想要杀他,而他则是悄默默的躲到了长安去。”
“不过么,他估计也没有多少天好活了。”
他指着面前的檄文说道:“虽然是一篇檄文,但依然能够从这篇檄文之中看出来一些什么东西。”
祖天师轻轻的叹了口气。
“这篇檄文中,带着强烈的不甘。”
“曹植不想死去,但他却已经没有寿数可以继续活下去了。”
“这应当也是他为曹髦所交出的“状书”吧,以自己的才华为大汉写出这样一篇可以说传承千年的檄文,以此来给曹髦铺路。”
张成两人都看着这檄文感慨着檄文中的文采,竟然完全没有理会这檄文的真正“重要之事”。
末了末了,等到两人都感慨了一遍之后,张成才笑着说道:“朕本来都想着要怎么才能发起一场战争了,这下子连理由都不用想了。”
“我们只是抵抗大汉的战争而已,至于反击到最后占据了长安城、推翻了大汉?”
“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他站在那里,微微侧身,头顶的“勤政爱民”四个大字闪烁着些许光亮。
“既然大汉天子说大汉是奉承了天命所归,那么大虞也不能不做一个回答。”
“大汉承袭天命,而大虞则是承袭数万万黎民之命。”
“大虞当代替百姓。”
“此战不为大虞、大汉之争。”
张成灿烂的笑了出来,脸颊上映照无数的光。
“此战。”
“伐天。”
盼同二年秋,在大汉天子下达诏书要伐天之后,大虞天子同样下达了一封诏书。
这封诏书更加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