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25节

  刘民只是笑着说道:“叔祖,您老了。”

  他招了招手,让刘备坐下,脸上满满的都是感慨。

  “当年我一直以为,是您想要抢夺我的这个位置,可是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想要这个位置的并不是你,但你却一定要坐上这个位置。”

  刘民此时像是解脱了一样,只是笑眯眯的、轻松的说道:“如今,叔祖终于坐上这个位置了,或许那些人也终于可以放心了。”

  刘备只是继续沉默着。

  刘民则是一点都不在意,继续说道:“这大汉的江山,也都交给您了。”

  他有些意味深长的说道:“我没有守住这江山社稷,但希望叔祖您能够守住,若是实在守不住的话”

  刘民突然一笑,他看着刘备:“若是实在守不住,便提前做一些准备吧。”

  刘备只是依旧沉默着,而刘民则是站起身子来,摇摇晃晃的朝着后宫中走去。

  正统二年,腊月十九。

  帝崩。

  正统二年,也就是历史中,大汉依旧使用“承泰”这个年号的最后一年的腊月二十五,天子刘备在匆忙之中登基。

  次年改元

  “奋烈”。

  在汉书中,称呼这一年为奋烈元年。

  这一年是奋烈元年,是正统三年,也是延康元年。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大虞

  在得知大汉的新天子刘备登基的时候,祖天师便告假回了家中,在后院中枯坐一夜。

  当年的故交,如今物是人非。

  都走上了他们并不想要走上的道路,这是何等的讽刺和悲哀。

  而大虞天子在知道天师在家中的消息后,也来到了丞相府中对天师进行安抚。

  后院

  秋风萧瑟的落下,天子张成只是笑着问道:“先生觉着,刘玄德是被迫登基?”

  

  他的眼睛中带着些不相信。

  在张成看来,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能够拒绝成为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主宰”,权力的滋味一旦品尝过,怎么可能会放下呢?

  而祖天师则是十分了解自己这位“朋友”,所以他断定刘备成为天子是“被迫”无奈之下的决定。

  “世上之人或许都会沉迷在权力的漩涡中,但是玄德并不会这样子做。”

  “天子与丞相的位置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不同的,他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匡扶汉室罢了。”

  “但是.”

  祖天师长叹一口气:“对于他手下的那些人来说,对于支持他的那些世家、势力来说,这其中的差别就大的多了。”

  “玄德登基,他们便是从龙之臣,便是开国功臣,一个个的都可以封侯拜相的。”

  “若是玄德不登基,他们便一辈子无法跨越那个阶级。”

  祖天师冷笑一声:“所以,哪怕是逼迫,他们也一定想要让玄德成为皇帝。”

  他长叹一声:“玄德登基这件事情,虽然并不能够算是什么好事,但终究不算是什么坏事。”

  “玄德登基之后,许多往日没有办法做的事情便可以开始去做了。”

  “而且,玄德成为大汉天子,许多对大汉依旧心存希望的人也会前往,借助这些人的力量,玄德或许可以继续完成他的愿望。”

  张成对于祖天师所说的话倒是并没有什么不满,毕竟他是知道祖天师身份的。

  他只是调侃儿似的说道:“丞相,您这话说的朕都要以为您放弃朕,要去投奔他刘玄德了。”

  祖天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玄德登基对于陛下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他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此事之后后,大汉的气数便真正的断绝了。”

  “大汉也好,魏国也罢,他们之中都有一个“顽疾”,那便是世家。”

  “大汉未曾从火焰中脱身而出,那些附在他身上的“腐臭”便可以借此机会金蝉脱壳,而这些腐肉会死死的拉着大汉一起走向灭亡。”

  “而大魏呢?”

  祖天师更是哈哈大笑着说道:“魏国的那个小天子啊,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借助世家拿到了这个天子的位置,等世家借着九品中正制发展到他控制不住的时候,魏国的天下还会是曹氏的么?”

  张成咂了咂嘴:“经由天师这么一说后,朕对于一统天下的前景更加自信了。”

  祖天师只是叹了口气:“等着吧。”

  “时候会到的。”

  正统三年,在经过了天下的巨变之后,整个天下再度陷入了一种十分宁静的状态中,三方势力都在各自发展,一时之间,这九州大地之上竟然好似一统了一样。

  一些一直处于京都范围的百姓们甚至已经忘记了战乱,战争的威胁已经从明面上转到了暗中。

  人们的生活趋向于平静。

  从正统三年到正统十年的这七年时间,无论是对于大虞、还是大汉、亦或者是大魏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时间。

  只是有些事情终究会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正统四年,大虞上将军“董卓”董仲颖在凉州病逝,董仲颖的这一生可以说是十分神话的了,他也避免了成为历史中那个“董卓”的命运。

  在凉州病逝的时候,凉州已经变成了大虞最重要的州郡之一。

  人们提起来凉州不再是黄沙漫天,也不再是蛮夷,而是“豪迈”,“英杰”。

  西凉,上将军府

  董卓闭上眼睛后,嘴角带着的是淡淡的笑容,他对自己的这一生十分满意。

  董仲颖的死亡好像为这个时代的悲哀开了一个头。

  正统三年到正统十年的这七年时间内,一个接着一个的豪杰病逝。

  正统四年,夏七月。

  大汉上将军黄忠病逝,在同一年的腊月,与黄忠相交莫逆,但这个时候依旧十分年轻的魏延魏文和生了一场大病,终究是没有能够熬得过这个冬天。

  正统五年的春天刚刚到来,大汉便迎来了另外一位重要人物的死亡。

  大汉谋士的二把手被称之为天纵之才的“法正”病逝。

  同样是这个春天,大魏的谋士们也开始相继凋零。

  正统五年,春三月。

  郭嘉、戏志才、荀这三位来自颍川的大才相继病倒了,最开始倒下的是郭嘉,这没有让其他人意外,毕竟郭嘉一直喜欢喝酒,身体能好才怪,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出人意料了。

  然而郭嘉病倒之后,紧跟着戏志才和荀便病倒了。

  同年的四月,三位故交好友、大才,几乎是在同一天在府中病逝。

  故人相继凋零。

  如同风中落叶一般。

  他们是这个璀璨时代上的一抹珠光点缀。

  正统十年,冬。

  琅琊

  未央宫中

  天子曹丕面容疲惫而又沧桑,他看着垂垂老矣,但却十分健康的司马懿,脸上带着些许的无可奈何。

  “仲达啊,你的年岁.比我还要大上一些,可最后还是我要先去了。”

第398章 继任者

  司马懿低着头站在床榻前面,脸上的神色中全然是恭敬与谦卑之色。

  “陛下乃天子之躯,万圣之身,何出此言?”

  “定然能长岁万年。”

  曹丕只是笑了笑,身体随着他的笑声而颤抖,他慢慢的在身边人的搀扶下坐了起来,而后依靠在软垫上。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眼睛一直死死的盯着面前的司马懿。

  他开始后悔了。

  后悔当年为了想要尽快称帝而给了世家们太大、太多的权力,而如今,整个魏国除却不怎么管事的“陈英”之外,司马氏的权力已经膨胀到了某种不可言说的程度。

  就算是他这位天子都要忌惮三分的地步。

  这一切都是他促成的。

  而在这些年里,他也逐渐明白了陈氏到底想要做什么甚至明白了当初他父亲临终前告诉他的话,那句“不必担心朱楼、不必担心陈氏”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操临终前所说的不必担心朱楼是因为,陈朱楼已经死了,已经彻底的“死了”,活着的只剩下一个想要挽救天下苍生的“祖天师”。

  祖天师不会宣告自己陈氏的身份。

  而陈氏在中原内乱、但却又在某种程度上稳定的情况下,不会插手中原的事务。

  渐渐的,曹丕成为了天子之后,才明白过来为何这么多年间,陈氏能够一直被“天子”所信任,也明白了陈氏为何可以一直传承至今。

  陈氏就像是中原华夏大地、九州天下的守护者。

  也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践行者”。

  陈氏和陈氏子弟是两个概念。

  曹丕坐在那里,或许是人在临死之前都会想许多的缘故,他的思维发散的很远。

  他这些年翻遍史书,终于得出了这个结论。

  只要九州大地不出现“灾难”,比如蛮夷入侵、比如天灾人祸、比如有奸佞祸乱朝纲导致天下动荡,那么“陈氏”这个整体就不会出动。

  纵观历史,陈氏迄今五百余年,以“陈氏”整体而行动的次数屈指可数。

  “驱逐匈奴,封狼居胥”是其一。

  “以我之躯,散布天下,护国安民”是其一。

  “拨乱反正,镇压诸王”是其一。

  “铲除奸佞,清君之侧”是其一。

  “号令群雄,镇压西域”是其一。

  五百年的岁月长河中,陈氏整体的行动只有这几件事情。

首节上一节425/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