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59节

  “因此猜测,小公子当是随着长辈来长安城长见识的。”

  陈朱楼点头嘿嘿一笑:“的确如此。”

  他十分坦然,因为他没有说话。

  他说自己叫朱楼,因为他的确叫朱楼,只是没有说自己姓陈。

  他说随长辈来长安长见识,也的确如此,只是没有说自己的长辈就是自己的父亲,便是那位他们口中的安国王。

  陈朱楼笑着说道:“两位兄台,小生实在是不解。”

  他好奇的说道:“在下也去过官渡城,陈氏的家风一向清名,安国王即便是知道了这件事情,也会觉着曹都尉做得对,怎么就得罪了安国王了?”

  曹操与刘备对视一眼,都是摇头苦笑,将其中的厉害关系为陈朱楼一一解释。

  最后曹操更是说道:“这便是权贵们的面子啊。”

  “即便我没有做错什么,即便我做的是对的,但我在安国王来到长安的第一日便做这样的事情,若是不处置了我,安国王的面子、陈氏的面子、天下第一世家的面子往哪搁?”

  陈朱楼听了之后,默然无语。

  如果总结一下他的心情,那么便是四个很简单的字。

  还能这样?

  这便是思维的偏差了。

  陈氏的人、陈氏的家主从来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面子是自己挣的。

  陈氏就算自己把面子踩在地上,其他人也得说踩得好啊,安国王当真是好脚力,如此做一定是想要让我们知道,陈氏的高贵啊!

  哪怕沾满了尘埃,这尘埃也是陈氏亲近百姓、没有架子的代表。

  而其余的天下人则是觉着,陈氏的面子十分重要,陈氏的人也一定会很在乎。

  这便是二者之间的偏差了。

  陈朱楼摇头,肆意的笑着:“我倒是有幸在官渡城见过安国王几面,他不像是那种在乎面子的人,更何况,这与所谓的面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啊。”

  “我想曹兄还是不必太过于担忧了。”

  曹操则是摆手,与刘备是一样的看法:“朱兄不懂,虽然都传言说安国王是一个十分谦和的人,但这些事情不用他们做,陈氏门生自然会去做的。”

  “毕竟“主辱臣死”嘛。”

  他端起碗,将其中的酒饮尽,而后一甩袖子:“在下还有公务在身,便先走了。”

  “两位,改日曹某卸了身上这一身的职务,再与二位畅饮。”

  曹操从袖子中抽出名帖,递给二人,而后潇洒离去。

  刘备则是感慨了一声:“如曹都尉这般的人,才能够算是天下英雄啊。”

  陈朱楼同样暗自感慨。

  多年后的三个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三个人依旧记得多年前这一日的相遇。

  那个时候的陈朱楼同样在感慨着这一生的相遇,或许早就已经命中注定。

  长安三雄的称呼,早已经消逝在云海之中。

  安国王府

  陈朱楼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详细的告诉了陈成己,而后有些感慨。

  陈成己则是摇头轻笑。

  “除了那曹都尉所说的事情之外,楼儿可是还看出了什么?”

  陈朱楼轻声道:“这是世家的试探,其中应当有袁家的手笔,或许还有大将军、以及宫内的那几位的手笔。”

  他将棋子一一摆正,轻笑一声。

  “天子、十常侍、大将军、袁氏、各大世家豪族,所有人都在下这一手棋,以此来试探父亲的态度。”

  “大汉之乱,已然根深至此么?”

  陈成己没有回答,只是抬起头。

  院落外,一小厮急匆匆的走来,低声开口说道:“先生,西凉都尉将军董卓求见。”

  安国王府外

  董卓、贾诩、牛辅三人只身前来。

  一个士卒都没带。

  谦虚恭谨。

第346章 轰轰烈烈的故事前奏

  董卓是否真的谦虚恭谨,陈成己不知道。

  但陈成己知道,这个时候董卓来找自己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按照时间推算,这个时候的董卓应当方才进城而已,进城之后不先去找袁太傅,先来找我?”

  陈成己将棋子放在棋盘上笑着:“看来,这大汉的天下还没有糟糕透顶嘛。”

  陈朱楼对此倒是有别的想法:“怕是来找父亲言明自己苦衷的吧。”

  他脸上带着不屑的嘲讽:“说一说自己和袁氏的沟通交流、包括今日所来长安城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也唯有这样才能够从这个巨大的漩涡中逃脱出来。”

  “董卓出身西凉,西凉贫苦,所以他一心想要攀上高枝继续往上走。”

  陈朱楼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若他是为了西凉而求,那么父亲倒是可以体谅体谅他的苦衷,可若他是为了自己,还是让这位董都尉去死吧。”

  陈成己只是摇了摇头,声音中带着些许唏嘘之色。

  “董卓这个人,我也是了解的。”

  “他不是你所说的那种人。”

  陈成己一边与陈朱楼往前厅走去,一边在心里谋算着董卓来此的目的。

  很快的两人就到了前厅,董卓三人已经在此等候许久。

  几句寒暄之后,董卓便直接开口了:“陈相,董某是粗人,也就不装那些什么样子了。”

  他目光灼灼的看着陈成己问道:“俺只是想问一句,自当年康成二帝之后,西凉人是否便已经是光明正大的、谁也无法辩驳的大汉子民了?”

  陈成己点头。

  董卓松了口气,他瞧着陈成己的样子不像是装的。

  他沉声问道:“那么,若是西凉遭受了不公的待遇,安国王是管还是不管?”

  “陈相是管还是不管?”

  董卓问的是两个身份,一个是大汉的安国王,一个是大汉的丞相。

  陈成己只是看向董卓:“无论是安国王,还是丞相,都要管。”

  “我自然也会管。”

  他看着董卓:“董将军今日前来,是告状的??”

  董卓摇了摇头,只是说道:“俺今日不是来告状的,只是来跟陈相说此次入长安城之事的。”

  陈成己抬起手打算了董卓:“董将军奉召入京,此事乃是天子诏书,名正言顺,何须与我解释?”

  他挑了挑眉说道:“一切合法合规的事情,便不需要解释。”

  陈成己的声音淡淡的。

  而后,董卓咧开嘴笑着:“俺就知道陈相会这么说,但俺还是想来解释一下,俺对掺和进什么政治斗争没有兴趣,也不想去做这些事情。”

  “大汉内乱,对于天下其他将军来说可能都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我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时候的董卓已经不再装模作样了。

  他只是说道:“我只想让西凉这一亩三分地变得越来越好,至于其他的,倒也不是我能够管得了。”

  董卓的意思很明显了,倒是和陈朱楼之前所说的一模一样。

  他想把自己从这个混乱的圈子里拆出去,然后告诉所有人这个事情跟他没关系,从而避免自己的伤亡。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陈成己也十分诚恳的说道:“董将军放心便是,陈某此次前来长安,为的也不是什么所谓的政治斗争,为的只是给大汉天下的百姓争一口气,让他们能够缓一缓。”

  他背着手,站了起来,沉默的低声道:“董将军从西凉而来,沿途中可是见到过一些“太平道”的民众?”

  董卓颔首:“见到过,都是一些被逼的活不下去的可怜人。”

  他嗤笑一声:“有些地方的朝廷说这些人是逆贼、妖人,可若是能够活下去,谁愿意去搞一些有的没的呢?”

  “安国王啊,您知道么?”

  董卓有些悲观的询问道:“其实那些民众喝张角符水的时候知道,知道那些所谓的符没有作用,甚至可能还有坏处,可那符水是热的啊。”

  “一碗热水许就能救人性命。”

  他拍了拍自己肥大的肚子:“有些时候,我也觉着自己也是一个权贵,何必去管那些人。”

  “左右我董卓、我董卓的妹子、家人不会有什么错漏。”

  说到这里,院子中再次陷入了沉默当中。

  董卓长舒一口气,而后轻声道:“陈相,今日董某说多了。”

  “还请陈相不要怪罪。”

  等到董卓离去之后,陈成己才是站在院子里,而后闭上了眼睛,身旁的陈朱楼则是问道:“父亲.”

  陈成己摆了摆手。

  “不必多说。”

  “树大根深之后就会开始腐朽,当年的邦周不也是这样?”

  “如今大汉已然传承了四百余年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算是正常。”

  他眯着眼睛:“楼儿,你了解太平道么?”

  陈朱楼微微摇头。

  陈成己沉默了一小会儿之后,终究是开口道:“那,你想要了解太平道么?”

  他看着自己的儿子,轻声问道:“或许,太平道能够让你看清楚自己的内心。”

  陈朱楼站在那里。

  他与自己的父亲不同。

  陈成己已然有了自己的观念,在当年被封为安国王后,他便在天下游历,曾经见过张角、也见过太平道的人。

  张角曾经说自己得南华老仙传承的“太平要术”一书以治国安民这话,不算太假,但也算不得太真,毕竟这“太平要术”的确出自庄子,乃是当年庄子自己博览群书后写出的两卷书籍。

  一卷乃是自己的思想集大成的产物,另外一卷则是他阅览拙身楼、咸阳学宫书籍后,又与当时的陈氏陈瞻多有沟通,记录下来的一卷兵书。

  当年庄子逝世之后,这两卷书籍他并没有传授给自己的弟子,而是藏在了拙身楼当中。

首节上一节359/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