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并不简单,需要真正的打一场硬仗就是了。”
嬴政脸上带着好奇的神色,他很想知道陈仲所说的“有趣的消息”到底是什么,但他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朝着陈仲撒娇的少年郎了。
而是一个真正的帝王。
所以他只是轻咳一声,忍耐住了自己萌动的好奇心,只是低声叹了口气说道:“那孤便等明日了。”
他看向陈仲:“等着老师所说的好戏。”
次日朝会。
嬴政坐在那里,脸上带着茫然的神色,他没有想到今日的朝会竟然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事情要从一个半时辰前说起。
一个半时辰前,楚国使臣觐见,一共三个人,一个主使者,两个跟随的侍从。
按照嬴政的估计,这几个人是来和谈的。
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那位主使者直接开口说楚王愿意投降秦王,并且献上九鼎以及王城堪舆图。
听完这些话的嬴政本来有些杯弓蛇影,但那使者或者说楚王或许也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直接拿出堪舆图在距离秦王很远的地方就展开了。
并且恭敬的说道,并不是楚王不愿意直接来到咸阳城,而是因为被国内的诸多“封侯”以及四大家族胁迫,如今没有办法亲自前来咸阳城向秦王献上自己的忠诚。
这个使者说了很多很多,并且九鼎他已经带来了,如今便在驿站外的某处秘密地点。
嬴政被这一连串的消息给轰炸的懵了,他看向楚王使者,楚王使者倒是一脸老神在在的,像是已经完成了自己这一次的任务,而跟随在楚王使者身边的那两个侍从却是一脸懵逼。
因为这两个人是四大家族以及诸多小封侯的人
他们跟着前来便是为了威胁楚王使者和秦王和谈,尽量的划江而治的.
嬴政看着那比自己还懵的两张脸,心中的茫然不由得消失了很多,他摇了摇头叹着气,心里终于明白昨日陈仲所说的有趣的消息是什么了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消息。
嬴政此时也终于彻底的明白了楚国国内的形势,楚国并不是中原这些国家啊,他是这些国家的合集,他是另外的一个“小邦周”,且是已经如同孝公时期没有了权威的邦周。
他看着楚王使者,脸颊上带着些许笑容:“孤自然是愿意接受楚王投降的。”
嬴政神色中带着似笑非笑的一抹玩味:“若是楚王需要,孤可以帮助楚王平定叛乱,后再接受楚王的投降。”
“孤也不会亏待楚王,一应事物全都按照其余几国的国君安置,如何?”
楚王使者当即跪伏在地上而谢,他此行的任务这下子算是彻底完成了。
嬴政甚至体贴的说道:“跟随你来的这两个侍从,方才孤便看见他们左顾右盼神色慌张,可是那些逆贼派来监视你的?”
“是否需要孤帮你处理掉?”
楚王使者自然再次感谢。
秦王政五年末,一出好戏在咸阳城内上演了。
而在得知了咸阳城的消息之后,楚国内部无论是四大家族也好,还是那些小诸侯也好,瞬间都暴乱了。
但楚王牢固的守护着自己手中的几座城池,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办法。
于是,在秦王政六年,楚国分裂了。
分裂成了楚国、南楚国、北楚国、西楚国以及东楚五个国家,除此之外的些许小诸侯也各自依附在这几个楚国中。
“秦王政五年,楚王献鼎,请王平乱。秦王政六年,楚裂地而成五国,曰:楚、东、西、南、北五楚,各自为政。《秦书始皇帝本纪》”
第200章 诸侯尽西来【本卷完,求订阅】
在楚国分裂成了五个国家的时候,秦王以及秦国的众人都知道,他们的机会来了。
更何况,楚王献鼎,这其中的意味还这么的明显。
九鼎代表着九州的气运,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气运,楚王献鼎便是意味着将国家献给了秦王。
秦国该当一统了。
自秦孝公开始,历经了六代的秦国,终于即将完成历代先君的梦想。
即: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这一点也让嬴政十分激动与开心,他几乎是遏制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
秦王政六年,秦王下令,愿意帮助楚王平乱。
兵分五路。
以陈赞为主将,坐镇中军,以蒙鹜、王翦、李牧、李信四人为偏将,各自率领十万大军攻伐东西南北四楚。
此战功成,则天下一统。
章台宫中
嬴政脸上难得再次带着了些焦虑的神色,他看着身旁坐着的陈仲,脸上带着焦急:“老师,您说这次秦国攻伐楚国能够成功么?”
“我能够完成历代先君的愿望么?”
陈仲看着焦急的嬴政,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事实上嬴政的焦急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楚国原本就打不过秦国,更何况如今分裂成了五个国家呢?
其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还已经直接投降,直等到包围他的剩下四个国家被覆灭?
不过,陈仲也能够理解此时嬴政的心情,毕竟他的心情也是如同嬴政一般的激动。、
这可是一统天下,横扫六合的伟业!
谁亲身经历后能够不激动呢?
他安抚嬴政道:“王上不必担心,四楚不是秦国一合之敌,此次战争定然能够顺利。”
陈仲思索着说道:“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两年内,这一场战争便会结束,而秦国定当一统!”
他笑着:“此时的王上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反而您需要考虑另外一件事情,那便是秦统一之后的事情!”
“秦国一统之后,天下的制度定然是要发生一些变化的。”
“秦国一统之后,您的自称也好,国家的年号也好,自然也都是要有变化的。”
陈仲犹豫了一下后终究是没有将最后一句说出来,他只是在心里说道:“一统之后,陈氏与朝廷自然也是要有所变化的。”
嬴政此时没有注意到自己老师的情绪,只是缓慢的平和自己的情绪。
秦国定当一统!此乃天命!
而事实上,对于这一场战争,后世的评价也十分简单,只有“天命之战”四个字的评语,但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却一点都不少。
历朝历代的君王在看秦书的时候,都会对这一场战争进行评价,在所有人的眼中,这场战争都可以说是无可置疑的“标准”之战。
也是教科书般的战斗。
华夏战争史中,专门为这一场战争书写了近乎三十多页的篇章,要知道战争史这本书一共才五百多页,其中记载的也只有诸多出名的战役。
由此可见这场战役的影响了。
“秦楚之战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最后的一个关卡,相较于以往的战役,战无不胜的秦军士卒在这一次则是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中地理和气候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楚国地域多江水,四楚的士兵们都擅长水战,而秦国的士兵则都是北方人并不是非常熟悉水性,并且一部分的士兵还晕船。”
“这或许是北方士兵们的同性。”
“而在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有些懵了。”
“楚国士兵觉着秦国的士卒们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强大,而秦国士卒也发现了,楚国的士卒比以往所遇到的几国士卒都要强大。”
“或许是因为地利的缘故,秦国士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势如破竹一样的将四楚灭掉。”
“而当时统帅这一支军队的则是武安君陈赞,陈赞在发现了士卒们的不适应之后,即刻便调整了战略,他们由“快攻”转变为了“慢攻”。”
“而后来的武成候王翦、武安侯李牧、武信候李信、武孟候蒙鹜也都跟着陈赞调整了对敌策略,所以秦楚之战经历的时间是最长的。”
“从秦王政五年末一直打到了秦王政十年初,足足历经了近五年的时间。”
“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秦国正式将天下一统,也意味着诸华诸夏地区正式进入到了一个和平统一的环境中。”
“这是自八百年前邦周建立后,这片土地第一次进入到了一个统一而又和平的环境,这是令人激动的,也是在历史中终将留下姓名的一场战争和一个历史事件。”
“自此,华夏这个名字便被广为流传了。”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霸道的国家、一个真正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统一的封建的国家,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来了属于他的光芒。”
“秦楚之战的意义,较之其他几场战役来讲,是最宏大的。”
“因为它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建立。”《华夏战争史秦楚之战》。
而相较于战争史中关于这一场战役的记录,另外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类别却记录了更多关于这场战役表面下的浪潮。
比如《古华夏神话发展史》。
可能有些人会疑惑,为何秦楚之战会有一部分记录在《古华夏神话发展史》中?
因为楚国的神灵体系与中原地区是不同的
“在秦国发动了对楚国战争的时候,秦国应该预料不到,在这一场战争中他们所经历的、所遭受的不仅仅是关于“凡人”层面的事情。”
“他们遭遇的更多的是关于“巫”与“神灵”的祭祀。”
“是的,楚国的神话体系在这个时期是野蛮而又传统封建血腥的,在这个时期,秦国以及中原地区早已经是废除了关于人殉的制度,哪怕是祭天用的也不过是三牲而已。”
“可楚国使用的,依旧是人。活生生的人。”
“他们称之为“童男童女”,在楚国神话的体系中,“巫”这个概念似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地方,“巫”们认为,人乃万物之灵,是神灵最宠爱的存在,而童男童女则是天地间最纯真的存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未曾划分的阴和阳。”
“他们还未曾接触这个污浊的世界,所以用这样纯洁的人活殉的时候,神灵会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人类的痛苦,从而帮助人类完成他们的愿望。”
“也正是出自这样的原因,楚国一直没有停止人殉。”
“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陈赞还是王翦等人,都在不断的战争中见到了为了反抗秦国的统治,而被迫“活殉”的孩子。”
“那些孩子们用最纯真也是最恶毒的眼睛看着他们,他们愚昧而又质朴。”
“根据后来的武安君陈赞所回忆,为了阻止那些愚昧的部落继续献祭更多的孩子,他们几乎是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可最后还是没有能够阻止他们。”
“就在万众一筹莫展的时候,陈氏之家主、当时的安国君站了出来,并且宣布,楚国一脉乃为邪神做遂,而非是正统神灵。”
“而当众人疑惑和不相信的时候,安国君陈肃表示自己的先祖“陈野”乃为人神,并且赐予了他强大的力量。”
“他亲自来到了楚国,并且以“雷公之令”改变了楚国北楚国某地的气候,当陈肃的命令声落下,天空中果然下起来了大雨。”
“也正是因此,楚国那些蛮荒的部族才开始相信了陈肃所说的内容,并且开始信奉起来了“人神”陈野。”
“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安国君陈肃再次表明,先祖陈野乃为“人”的神,而非是“神”,他是因为见到楚国百姓受邪神蒙蔽而令自己前来的。”
“此事之后,陈野不会再次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