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44节

  因为他如今就是这种心情。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他站起身子来,一向狂妄看不上任何人的他缓缓鞠躬,轻声道:“荀况,谢先生教导。”

  这是一场关于儒与法的会面交流,也为后世儒家和法家的发展、交流、甚至是融合奠定了基础。

  

  “昭襄王十七年的时候,尚且年轻的儒家领袖荀子进入了咸阳城,与当时身为秦相的文安君交流,这是一场盛会,日后庄襄王以及始皇帝时期的诸多大贤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他们都听了这一场辩论会。后世将这一场交流取名为“两圣儒法会”。《华夏思想史》”

第161章 故事发生之前【补更,求订阅】

  在这场“辩经会”之后,陈慎见了来自赵国的使者,蔺相如。

  哪怕两个人都是一国之相,蔺相如也是表现得十分谦卑,因为他有求于陈慎,也有求于秦国,赵国如今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那个人,而是随时待宰的羔羊。

  “见过文安君。”

  他的声音中带着温和,紧接着像是要证明什么一样,看了一眼旁边的陈安说道:“此次实属特例,否则赵国绝对不会将陈氏牵扯进来的。”

  蔺相如看着陈慎,轻声道:“还请文安君见谅。”

  陈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不必介怀,陈氏本就在这天下之中,又怎么能够处处避免天下之事呢?”

  “你的想法我知道,赵国的想法秦国也知道。”

  他略微沉吟了片刻后说道:“但赵国的诚意何在?赵国又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呢?”

  蔺相如低声道:“赵国愿为这二十万降虏付出十五座城池的代价。”

  他从怀中拿着一卷绢帛,而后双手奉上:“这便是那十五座城池的堪舆图。”

  “而除此之外,赵国愿意将天下宝玉和氏璧敬献给秦国。”

  “此玉曾被阴阳家矩子邹衍所看,其能镇压国运,秦国如今已经有了三座九鼎,若能够获得这和氏璧,国运当更盛。”

  蔺相如不等陈慎犹疑和反问,继续说道:“而对于陈相,赵国也有礼物。”

  他抬起头看向陈慎说道:“无论日后到底是谁横扫六国一统了天下,都不可能凭空变出来一些“士”来替他们管理天下。”

  “郡县制或许已经是定数了,但它同样有弊端不是么?”

  蔺相如眼光十分独到的看穿了郡县制中的弊端,他轻声说道:“哪怕是强秦也不能避免的弊端,所用的郡守也好,县令也好,都是自当地大族中选拔的。”

  “赵国可以提前将紧挨着官渡的三座城池送给陈氏。”

  他看着陈慎说道:“不是送给秦国,而是送给陈氏,陈氏的私兵想必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占据这里,而当地的黔首也早就听闻了陈氏的仁德,愿意俯首皈依。”

  “这件事情秦王永远都不会知道。”

  陈慎看着蔺相如,眸子中闪过一抹唏嘘之色,他低声道:“蔺相啊,你竟然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挑拨一下陈氏与秦王之间的关系么?”

  他微微摇头:“城池就算了。”

  “赵国的诚意我看到了,今夜我会入宫面见秦王,为你引荐。”

  “明日的朝会上,便可以当朝提出赵王的想法了。”

  陈慎看着蔺相如说道:“你且记住,此代秦王的性格非前两任秦王的性格,你只有一次机会。”

  “无论你是将底牌尽出,还是说留一些,都只有一次机会。”

  “若朝堂之上秦王对赵国的“赎金”不满,那么天下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你了。”

  蔺相如微微颔首,声音诚恳:“我知道。”

  待到蔺相如走了之后,陈慎才是看向了坐在院子里的陈安,叹了口气说道:“你啊,故意吊着他做什么?”

  他早两日便让陈安带着蔺相如来了,可是陈安却一直拖到了现在。

  陈安耸了耸肩膀说道:“蔺相如想要利用我们,我能让他这么利用么?哪怕这本来也是我们所想要做的事情。”

  “先晾他两天,让他知道,不是什么人他都可以算计的。”

  陈安端起来面前的酒杯,轻轻的抿了一口:“面对强者以及上位者的时候,最好老老实实的听从上位者的吩咐与操控。”

  “否则,便要准备迎接疾风骤雨般的打击。”

  陈慎并没有说什么,沉默了片刻后再次说道:“你带着陈鲈居住在赵国吧,经过这一次的事情,秦王不会再让你回到朝堂之上了。”

  这是他们的计划。

  陈氏不可以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陈安前往赵国并不是想要投入赵国中为官,从而抵御秦国。

  他只是想要给陈氏留下一脉“种子”。

  日后,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种子”都会默默的存在,当陈氏的“花”枯萎的时候,陈氏的“种子”便会随着风轻轻的生长,从而再次变成“花朵”。

  一个家族想要绵延千年,除却开枝散叶,尽可能的多方下注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有“后手”。

  陈慎转过身,走到身后那“拙身楼”中。

  陈安跟着他一同走进去,脸上的吊儿郎当全然消失,只剩下了一抹肃然。

  “拙身楼”中放着的是这些年陈氏所收集的典籍、诸子百家的先贤著作,这是陈氏的“底蕴”。

  远非金银财宝能够媲美的。

  在这个知识就是金钱,甚至一本书价值千金的时代,这一楼的书籍,便是陈氏的“千金”。

  陈氏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昭襄王十七年,赵相蔺相如入秦,于朝堂上言,赵国愿意用十八座城池换取在平都之战中被俘虏的二十万士卒。

  并且,赵王为秦王献上宝玉“和氏璧”,曰此玉乃能镇国运,为天授之物。

  秦王大喜之下,令白起将二十万的俘虏放归。

  一时之间天下人都在称叹秦国仁义,称叹秦王乃是仁义之王,唯有秦国内的高官们才知道,这并非是秦国仁义,而是秦王在做一个准备。

  “天下归秦”的准备。

  秦国做好了一统天下的准备了么?没有。

  天下黔首虽然想要天下一统,但他们做好了一统的准备了么?也没有。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昭襄王十七年秋,赢疾、司马错、白起归咸阳。

  而秦王因为三人在这一场战争中所立下的功劳,再次提出为三人进功。

  司马错、赢疾二人已经封君,封无可封,所以便加封二者食邑五百,而白起则是再次被提出要封君,封号为“武安”。

  这一次,没有人反对。

  于是在这个秋天,秦国新一代的武安君出现了。

  他叫做白起。

  哪怕没有屠杀四十万军民,白起的威名也已经名传天下,因为他在之前的战役中,只要是有所抵抗才投降的士卒,全都杀了。

  他的“人屠”之名并非“长平之战”后才有,是一直都有的。

  昭襄王十八年,昭襄王亲政近十年了。

  他对于朝堂的掌握越来越强。

  文安君府

  陈慎咳嗽了几声,脸色更加苍白,他看着面前的陈昭轻声道:“昭儿,你随我来。”

  “我有要事要与你说。”

  

  “昭襄王十七年,赵相蔺相如献“和氏璧”,言:此乃天授之物,得此物者当得天下。太史公曰:赵相蔺相如献玉与秦,此非秦天命所归,终当一统耶?此乃天命!无可更改。《史记秦本纪第五》”

第162章 陈氏的故事【二更,求订阅】

  【本章开始视角转换~过渡完啦,之后的视角都是陈氏每一代的家主的视角哦。节奏也会变快。】

  二人来到“拙身楼”,而后陈慎从怀中拿出钥匙,打开房门,走了进去。

  屋子里面的环境显得十分普通,些许灰尘漂浮在半空中,远处窗户外照射进来一道昏沉的阳光,那些灰尘便肉眼可见了。

  时间如烟,恍惚之间已经这么多年了。

  陈昭看着面前的众多书籍,又看着站在书籍面前,些许沉默的自己父亲,轻声道:“父亲。”

  他话还没有说完,陈慎便开口了。

  “你跟我来。”

  陈慎触碰着书架的某个地方,而后走了进去,脸上的神色中带着疲惫。

  陈昭跟在他的身后走进了这个小小的暗室。

  这里什么都没有,唯有燃烧着的烛火倒映着周围的昏暗。

  陈慎推动机关将门闭合,而后坐在那里转过头看着陈昭:“昭儿,我大限将至。”

  他闭上眼睛,摆了摆手阻止了想要说话的陈昭:“你先听我说完。”

  “说完陈氏的故事。”

  陈慎的眼前浮现出来了众多的记忆,他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着当初的故事,从他出生,直到如今。

  他看着陈昭说道:“你知道,为何为父一直坚定的认为,陈氏可以绵延千年么?”

  陈昭微微一顿,他看着陈慎,心中略微严肃了起来,他知道自己即将触摸到陈氏最终极的“秘密”了。

  陈慎将腰间的“麒麟玉”拿起,递给了面前的陈昭,一如当年他的父亲将这麒麟玉交给他时候一样。

  “握着它。”

  陈昭握住了那麒麟玉的同时猛然心中一惊,他突然觉着自己的“脑子”清醒了很多,许多以往没有能够得到答案的事情,好像都得出了结论。

  “这是.?”

  他的声音中带着困惑,有些不解的说道:“父亲,这是什么?陈氏为何会有此等神物?”

  陈慎站了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腿脚,上了年纪的人就是坐不住,稍微坐一会儿就会觉着身体疲惫。

  “这是麒麟玉。”

  “乃是你大父留下来的宝物。”

  他看向虚空,好像与正在“桃花源”中的两位对视了一样:“你的大父、五叔父其实都未死,或者说是处于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在某个被称为“桃花源”的地方中。”

  陈慎看着陈昭迷茫的眼神,笑着说道:“这便是你大父留下来的宝物,他可以通过入梦对陈氏的后人进行指点。”

  “而陈氏的族人要做的,便是将家族尽力的绵延下去,成为“千年世家”。”

  陈昭下意识的问道:“那为何我们要成为千年世家?”

  陈慎微微耸了耸肩膀:“这一点你大父并没有告诉我。”

首节上一节144/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