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43节

  蔺相如看着赵惠文王解释道:“只是很有可能,在如今这位秦王的时候,陈氏不会在赵国为官,因为他们多少是要顾忌秦王的。”

  “毕竟他们与如今的秦王之间,还是有些血脉关系的。”

  赵惠文王微微点头,看着蔺相如道:“你觉着,待到这一代秦王崩殂后,赵国有希望能够招揽陈氏么?”

  如今的陈氏早已经不是前几年那个依托于秦国才能强大的家族了,他本身便是一个强大的势力,且家族内的人各个都是贤才。

  就连名声最不显的陈氏二子“陈靖”最近也是展露锋芒,农家的许明周游列国的时候都会提及“陈靖”,言明若非陈靖无意,他一定是最好的“大司农”。

  甚至农家的矩子之位若是陈靖愿意,他也可以拱手相让。

  至于人们在往深处询问陈靖都做了什么,才让许明这么敬佩的时候,许明则是表现出来一副保密的样子,说是要让陈靖自己宣布。

  如今的七国君主大多都有一个共识,能得陈氏之助,一统的概率或许会更大一些.

  赵惠文王强撑着精神坐了起来,他看着蔺相如说道:“我走之后,一定会交代太子,无论如何不能违背你的意思。”

  “你在赵国便是如同当初陈氏的陈野在秦国一般,是辅国之臣。”

  “希望能够不要辜负我的信任和期待。”

  赵惠文王从腰间摘下来一块玉珏,之后递给面前的蔺相如,他看着那玉珏,脸上带着些许不舍:“此玉乃是绝世宝玉,阴阳家的邹衍看过之后说此玉隐约有可以镇国运。”

  他轻声道:“秦国已然知道赵国有此物了,你便拿着这个东西过去,将其交给秦王!”

  “这不是赵国要付出的代价,而是赵国的诚意!和谈的诚意!”

  蔺相如看着手中的和氏璧,脸上带着些唏嘘之色。

  他没有丝毫犹豫,上前一步走到了赵惠文王身前:“请王上放心!相如一定不负王上所托!”

  一处山庄。

  庄子坐在院落中,他的对面坐着两个人,一个“蔺相如”,另外一个则是如今儒家的领袖之一,尚且还年轻着的“荀况”。

  此时的荀况凭借着“骂遍诸子百家”而成为了“荀子”,但他的许多见解和知识的确很让人敬佩,所以他隐约成了儒家这一代的领袖。

  而随着孟子的年纪逐渐增大,甚至逐渐不再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也就成了儒家现存的唯一领袖。

  远处传来脚步声,院落中的三个人都看了过去,就看见一个中年人带着两个孩童走了过来。

  蔺相如看到那孩童脸上浮现出来些许笑意:“礼儿,过来。”

  蔺礼正在与陈安斗嘴的时候,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连忙抬头就看到了站在那里的蔺相如,飞一般的跑到了他的面前。

  “父亲!”

  陈安则是站在那里,懒散的看着院子里的人,无奈的叹了口气,低声道:“真是麻烦找上门”

  次日,不知道几个人谈了什么,但陈安与蔺相如一同回到了邯郸。

  昭襄王十七年,春。

  赵国赵惠文王亲自修书,派遣使者“陈氏陈安”“国相蔺相如”二人前往秦国为使者,意图谈论和谈之事。

  

  天下为之一动。

  魏国。

  魏无忌坐在大殿中,听着大臣们的探讨,脸上的神色虽然不变,但心中叹了口气,他们上了赵国的当!

  他早应该发现的。

  赵国最担心的从来不是秦国,而是魏国与韩,因为他们同根同源,若是他们中的某个太过于弱小,便立刻会被其余的人瓜分。

  所以赵王掀起了平都之战,目的便是为了让三国一起陷入虚弱.

  咸阳学宫

  孟轲坐在院落中,头发已经全白了,面上带着些许皱纹,他抚摸着面前书案上放着的书卷,轻轻的叹了口气。

  他看着对面坐着的陈慎说道:“慎儿。”

  这是孟轲自从当年教授陈慎后第一次喊“慎儿”,他轻声道:“我知道我的学说并不受君王的喜爱,但是这绝对不是什么“脏污”的贱儒之说。”

  “天下之民,乃是天下之舟,若是不能善待国人,如何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呢?”

  “我的那些弟子大多数不能坚持,没有几个成才的,这些书籍乃是我的毕生所学所著,你收在陈氏之中,帮我保管。”

  “若有一日,可以重见天日了,便替我拿出来。”

  孟轲的眼睛中带着些许期待的问道:“会有那么一天么?”

  陈慎有些沉默,但却依然道:“会有的。”

  昭襄王十七年,春三月。

  一代大儒孟轲,逝于咸阳城。

  同月,赵国的使者,陈氏陈安,赵国相蔺相如,儒家新一代领袖:荀子,入秦。

第160章 儒与法【二更,求订阅】

  三人入秦引起了轩然大波,整个咸阳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当然,最显眼的并不是原本应该显眼的“陈氏陈安”,而是那位儒家的新领袖,非常嚣张的狂生“荀况”。

  荀况骂遍诸子先贤的事情让咸阳城的国人们十分好奇,他们想知道,那么嚣张的荀况来到了咸阳学宫后,是否还能如同之前一样的嚣张。

  而咸阳学宫中的儒生则是开始担忧了。

  他们中甚至有大逆不道的人想着,为何孟子不能再挺一段时间,挺到与这位辩论完毕之后再逝去呢?

  如今咸阳学宫中,还有什么人能够阻挡这位么?

  学宫中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原本一周一次的“辩经会”开始提前。

  夫子们也不说破这个事情,左右这些人只要有时间,其余的事情随他们去吧,把该学的学好就行。

  日子便一天天的过去了。

  驿馆中的蔺相如却是有些焦虑了,实在是因为他担忧赵王的身体,赵惠文王如今的身体全靠着一口气提着,蔺相如害怕赵惠文王等不到自己带回去好消息。

  他不得已的找到了一直懒散,整日在咸阳城闲逛的陈安:“请您无论如何见一见文安君,或者引荐我见一见文安君。”

  蔺相如说道:“我有一件赵王送给秦王的礼物,需要亲自交给秦王。”

  陈安眨了眨眼:“原来你这些时日忙的是这个事情啊?”

  他一拍脑门子说道:“你瞧我,给忘了,兄长约蔺相明日前去文安君府,他与您谈完之后,会为您引荐秦王。”

  蔺相如看着吊儿郎当的陈安,第一次开始有些后悔,自己是否不应该找这位?

  这位感觉怎么不像是陈氏的其他人一样那么靠谱?

  咸阳学宫

  荀况像是一只开屏的孔雀一样,走在这学宫之中,事实上他确实是可以像是一只开屏的孔雀,因为他昨日来学宫参与了“辩经会”,并且获得了胜利。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昨天的场景,那便是“杀遍学宫无敌手”。

  战国版的“舌战群儒”。

  而今日,他依旧是来参与辩经会的。

  昨日那些“贱儒”说了,是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很多大贤并不在学宫之中,今日在外的大贤都回来了!一定将他辩倒,证明学宫的儒家才是正统!

  这是属于两个儒家群体的斗争,所以其余的流派之人也都是纷纷看着。

  实在不行的话他们就也出手呗。

  虽然孟子逝世了,但学宫内其余学派的“诸子”可却还在呢。

  他们并没有故去。

  虽然不一定辩论的过荀子,但却一定不会输的太难看。

  毕竟这是属于“学宫派”的面子,若是被一个外人一个人挑了整个学宫,说出去多丢人。

  荀况并不理解那些人的想法,在他看来那些杂鱼就算再多能有什么作用呢?

  至于其他流派的诸子先贤?

  他骂过的还少么?

  有几个能骂得过他的?

  所以荀况对今日的辩经会十分有信心,无论来什么人他都能挑了?

  这样想着的荀况走到了辩经会的场地时,看到了坐在那里的那个人,他一下子愣住了,脑子里的想法也短暂的停顿了一瞬间。

  因为坐在那里,笑容温和,身上气势也温和的人,乃是名扬天下的“文安君”陈慎。

  荀况并不是害怕陈慎,只是他不太了解陈慎的性格以及学识

  他更加不了解的是陈野的“学识”到底属于哪个流派,他是读过“陈子语录”的,读完之后只觉着心中无限大,像是看到了真正的“圣人”。

  而近两年问世的“法经”据说是“陈野”的思想总结。

  但荀况总觉着,法经是陈野之子陈慎所著作的,那么其中一定可以窥测出来一二陈慎的思想

  看完了法经之后,荀况的想法与之前看陈子语录的时候一样。

  非人哉!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中有很多是关于法家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两个弟子都是“法家”的缘故。

  韩非子、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荀子儒家的弟子中出名的却很少。

  这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了。

  此时,荀况看着陈慎,慢慢的走到了陈慎的面前,神色中带着些慎重,这位可不是什么杂鱼。

  “陈相,您为何在此?”

  这话里面带着点质问的语气,荀况觉着陈慎有点以大欺小了。

  事实上,荀况做好了咸阳学宫的人以大欺小的准备,但他没有做好这个大是“陈慎”的准备

  陈慎看着一向有“狂生”之名的荀况露出这种表情后,脸上不由得出现了些许无奈的笑,他指了指身边的人:“我的老师乃是孟子,今日之事也不是为了什么辩经,只是一些交流。”

  他将荀况的目的改了一下,但荀况却瞬间松了口气。

  

  交流就好,交流就好。

  两人坐在那里,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观点,而周围的学子们则是从最开始的想要看荀况的笑话,变成了最后的敬仰和钦佩。

  这小子真的有点本事。

  能够与陈相说的有来有回的,虽然有些思想在某些人看来还有些许稚嫩,但却已经初现峥嵘。

  这一次的辩经会从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一直说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人们甚至中间没有休息,只有陈慎中间喝了些许水,服用了些许吃食,他毕竟年纪大了。

  陈慎看着荀况,笑着说道:“今日的交流,不如到此为止?”

  他指着远处的夕阳说道:“如今太阳已然落山,今日要结束了。”

  荀况从思想的畅游中走出,脸上的神色带着些许的快乐和喜悦,他此时理解了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情了。

首节上一节143/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