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帆游侠啊!”,甘宁理所应当的语气像是在介绍一个全国连锁组织。
“锦帆?”
“嗯。”
徐嘉树觉得有点耳熟,他又问道:“那是?”
“巴郡甘兴霸!”
甘宁双手叉腰,得意地告诉两人自己的名字。
经过一番漫长的沟通,徐嘉树确认了几件事。
第一,甘宁没有妄想症。
第二,他只是重度中二病。
第三,他想把自己也拉上贼船。
有一说一,如果只是交朋友的话,甘宁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能白手起家在巴郡闯下偌大的地盘,甚至势力遍布蜀地,结交各级的官员,靠的可不仅仅是能打而已。
对于给他面子的人,甘宁愿意倾心结交,为对方赴汤蹈火。
如果有人敢不给他面子,他便放纵手下劫掠对方的财产,甚至直接威胁对方生命,连官员也不能幸免。
交朋友可以,加入锦帆贼当二当家这件事还是免了吧,徐嘉树表示自己对拆别人的牌没什么兴趣。
“我们要先去一趟南宫”,徐嘉树斟酌了一下怎么和甘宁解释自己要去交文稿,“加盟锦帆.游侠之事,还是等回来了再说吧。”
“子茂去南宫作甚?”,好歹是没再叫徐嘉树副将了,甘宁不屑道:“一群人在里面装模作样,到头来却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
甘宁这几年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但这趟上计走下来,他看到的雒阳诸公干的事情完全就是跟书上反着来的。
要他说,还不如跟他回蜀地呢,至少落得个逍遥快活。
圣人也说:“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
甘宁觉得自己的行为暗合圣人之意。
嗯,这书是真没白读。
徐嘉树也不跟他多说,带着蔡琰先去隔壁太学接孙资之前约好了的,随后一行人往南宫走,甘宁默默跟在后面。
到了宫门前,徐嘉树例行出示文印铁符,蔡琰则是靠着侍中独女的身份刷脸,两人顺利进入南宫,留下孙资和甘宁在门外。
看到这个怪人,孙资觉得有点害怕.
“没见过世面”,甘宁自信地捋了一把头上的羽毛,“像我这么华丽的男人,少看一眼都是你的损失。”
然后孙资往后再退了几步.
远处,云台上的刘营看到那个日思夜想的身影,赶忙起身靠着栏杆望去太远了,看不太清,但这身形装束在南宫并不常见,十有八九就是他了!
差点变成望夫石的长公主越看越确信,然后才注意到徐嘉树的身边还有一个人。
那是
一个女人?!
第51章 太谦虚啦!
大部分时候,【伟岸威严】这个词和蔡邕都没什么关系。
毕竟以蔡老头的尊容,怎么拗也拗不出大丈夫的那种范儿来。
但这并不妨碍他努力在蔡琰面前摆出一副严父的架子。
见到自家女儿也在,蔡邕瞬间从摸鱼老头变成了敬业先锋,他拿起两人送来的文稿,皱着眉头仔细审核。
旁边恭敬地执着弟子礼的徐嘉树心中腹诽:你可快别装了,之前和一帮老头上班吃橘子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不一会儿,蔡邕挑了几个无中生有的毛病,把徐嘉树狠狠地数落了一番,在女儿面前出了一把风头。
“那我改改.”
徐嘉树现场拿起笔,悄悄瞪了一眼幸灾乐祸的蔡琰就是她非要跟过来,才让蔡老头误会自己是个想拐走他女儿的黄毛。
但他不知道的是,尽管嘴上不留情,可真要比较一番的话,自己这个最晚拜入门下的弟子,反而是蔡邕最满意的一个。
其余几个弟子里,顾雍的相貌才华都是上上之选,可惜出身吴会地区的本土士族,顾家一向专注于在江东耕耘家族势力,隔着这么远,如果不出意外,大概率是一辈子也见不到了。
曹操也不错,虽然长相吃亏,但天纵诗才,四言诗、五言诗和杂言诗都作得很有水平,连蔡邕也只能自愧不如。
可惜此人一心扑在军事上,满脑子匡扶汉室,要做什么大汉征西将军,第一个发起讨董的号召,如今正在酸枣与朝廷对峙。
算来算去,还真只有这个小子,书法上天赋异禀,还能在身边使唤跑腿,最有机会继承自己的衣钵。
刚刚和徐嘉树在女儿面前演了一出严师高徒的戏码,心里多少有点愧疚的蔡邕决定要好好栽培一下这个小子。
“子茂啊”,蔡邕慈祥地问道:“新版石经即将完成,你可有什么打算?”
这便是要想办法给徐嘉树邀功了。
其实新版的石经与蔡邕主持完成的《熹平石经》相比,难度和功劳皆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只是用另一种书法誊抄,后者则是统一官方学说的经学盛事,由数十位经学大家花费八年时间才得以完成,最大的难点在于收集各种版本之后的考据和取舍,是个技术活。
但是吧,一件事的功劳大不大,除了事情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怎么说,以及由谁去说。
身为海内大儒,以蔡邕在士林和朝堂的咖位,虽然没办法直接给徐嘉树安排,但只要他开口,掌权的王允和荀爽都会给他几分面子。
徐嘉树心想,之后难道不是去教小皇帝写字吗?
他有些疑惑,模拟中应该是没有这一段的也没听说还能自己申报志愿啊。
这就是与蔡琰来往的好处之一了,有女儿这层关系,蔡邕才会对他的事情更为上心,虽然他好像不需要。
见徐嘉树不说话,蔡邕只当他不了解其中的门道,主动开口:“子茂的身形样貌,按理说做个持戟郎是最合适不过的”
“可是”,话锋一转,蔡邕又道:“那就太慢了!”
按最初的制度,除议郎外,大部分郎官都要轮流在宫中当值,做这个持戟郎的活计。
可后来便演化为富贵出身的郎官可以免除这个苦差事,贫寒的郎官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直到杨恽担任中郎将的时候,才把这个弊病改掉。
到如今,随着郎官从原本的侍从官变成各行政部门的主要成员,宫廷禁卫的工作便专属于虎贲和羽林两军,分别由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指挥,依然行使着郎官的最初职责。
去虎贲或者羽林当禁卫,其实已经比模拟中的郎中要强不少了,若是还有机会出征获取战功,很快便能在武将系统中升迁。
但蔡邕还不满意,他找的路子要更快。
“我听说司空府正在搜罗贤才,不知子茂愿去否?”
当朝司空正是那位九十五天从庶人登上三公之位的荀爽。
为了充实自己的幕府,这段时间里荀爽到处招揽人才,甚至尝试征辟远在江东的张。
既然荀爽门下缺人,直接去司空府当属吏,也算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稍微锻炼,以此为跳板,就有机会拿到一个清贵的官职。
比起尚书郎权重事繁,两者前途差不多,司空属吏的工作强度还更低一些。
说完,蔡邕看着徐嘉树,觉得这个提议他应该会心动。
徐嘉树心里苦老师这样为自己着想,总不能张嘴说我就是想做个三百石的郎中吧,那不缺心眼吗?
蔡邕见徐嘉树犹豫,以为他还不满意。
这就很麻烦了
有没有更快的路子?
或许有,比如袁绍年幼时便为郎,弱冠即出任濮阳县令,可谓踩着点升官,但那是袁杨那种家世才有的待遇。
正当东观陷入沉默的时候,王允带着孙资出现了。
东汉时尤其注重乡党情谊,两人都是太原郡人,孙资一介孤儿之所以能拿到太学的入学名额,其中就有王允的功劳。
历史上孙资更是因为王允的赏识,直接以孝廉的身份被举荐为县令,踏上仕途连袁绍都要幼时当郎官刷工龄才能当县令,孙资轻轻松松做到了。
非要说仕途起点的话,孙资的起点才是正常人想象不到的高。
而王允此前送孙资入太学,未来还会举荐他当县令,这样不遗余力的提携,说明两人关系无比密切,考虑到孙资此时年纪尚小,说是情同父子都不为过。
“连司空府都不想去,子茂看来是想来我尚书台受罪了!”
王允凑趣道。
偶遇了孙资,才知道自己看重的同乡后辈居然是徐嘉树的学生,来到东观看到这一幕,他便顺手卖蔡邕一个人情。
徐嘉树连忙推辞郎中挺好的,真的。
名利于我如浮云啊!
可东观中人只道这小子在谦虚,几个艳羡的老儒生打趣道:“徐博士弱冠之年就能当上尚书郎,可真是让人羡慕。”
“王司徒慧眼识英才!”
这下完蛋了。
当尚书郎有几个问题:一是见不到小皇帝,或者说,至少没有机会单独相处,这意味着无法得到士孙瑞的帮助。
二是不像侍中庐或者东观在内城的角落里,尚书郎是要频繁在整个内城走动的,这样一来,难免会遇到嘉德门的守卫。
到时候一个脸熟的郎官突然说自己是李儒的秘使,别人信不信还两说。
徐嘉树一阵苦恼好不容易模拟出了一个百分结局。我只想照着把刘营救出来,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呢?
难道太优秀,也是一种错?
第52章 业务范围
出了东观大门,蔡琰的眼睛温柔地眯成两道月牙,走起路来步伐轻盈,若这里不是宫内,说不定就要一蹦一跳地走路了。
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总之心情就是很好!
身后的孙资也跟着傻乐,本来就是约好出来玩的,没想到路上还能遇到自己的恩人王司徒,更没想到自己在太学最喜欢的老师就要一跃而进入尚书台了。
好事,都是好事!
而唯一表情不对劲的人,是未来的徐尚书本人。
“你怎么看起来一点都不高兴?”,她回头看到徐嘉树皱着眉头,不知道在小声嘀嘀咕咕什么,以为他还不放心,“王司徒既然开口了,就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郎官们的工作分配本来就属于尚书令的职权之内,甚至不只是郎卫,就连外朝三公系统内官员的选拔、任免、举荐,也要通过尚书令提交天子。
可以说除了宫内的宦官系统是天子的自留地外,就没有什么人事安排是尚书令插不上话的。
所谓“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不怎么一个区区千石的职位能被尊称为“令君”呢?
王允想让一个郎官进入尚书台,真就是一句话的事。
可正是因为如此,事情才变得这么的棘手现成的作业没法抄,得重新想办法了。
而一个更糟糕的消息是,时间已经不多了。
二月十七,这是多次模拟过后,徐嘉树掌握的准确的迁都时间,西凉军会在当天火烧雒阳城,制造即成事实,以逼迫朝廷和民众全部搬迁到长安。
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五经博士,还没有能力影响到这种级别的重大事件,所以不出意外,历史会按照原本的走向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