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65节

  迫于张饶的狠辣,这些剧县老弱要么饿死、被贼兵杀死,要么就得按张饶的命令去攻城!

  张饶是不会轻易让青壮黄巾去挡城头的箭矢滚木的。

  跟徐琦、司马惧一样,如今的青州黄巾渠帅,早已经不是当年那群想要搏一个黄天降世、天下太平的太平道人了。

  大部分的黄巾渠帅,都只是挂了个黄巾渠帅名头、实则仗势害民的贼匪。

  不学《太平经》,不会善道教化,不会符水治病,也不明白何为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这样的黄巾,只能被称呼为黄巾贼,而不能称其为太平道人了。

  心无百姓即为贼,哪怕头戴黄巾,依旧只是一群祸世乱贼。

  官道。

  一支约有三千人的兵马,肃容而行。

  马无嘶鸣,人无杂声。

  正是自高唐城而来的刘备、关羽,以及自奉高城而来的郑平、应。

  两支兵马在齐国和泰山郡临界处合兵一处,向北海国方向而去。

  但这沿途的萧条废墟,却让刘备内心颇为震撼、难受。

  平原九县的黄巾被各个击破,如今已经渐渐恢复了秩序。

  但沿途经过的济南国和齐国,却是流民遍野,饿殍遍地。

  “难怪徐和能轻易聚众二十余万,豪强有粮而不救民,官吏有权而不抚民,天不给人活路,除了当贼,还能有什么出路?”

  看着路边的饿殍,以及时不时盯着辎重车露出猩红眼神的流民,刘备心中的愤怒更甚了。

  但刘备知道,即便将辎重车上的粮草分出去,也解决不了这遍野的流民。

  反而会让这三千兵马陷入困境。

  应久在奉高,泰山郡在应劭的治理下,几乎是没什么黄巾流民的。

  因此在见到青州这遍野的流民和路边的饿殍,应的反应是震惊的。

  “这青州刺史焦和,名望才气更胜于兄长,怎么会让青州变成这般模样?”应想不明白,以焦和的名望才气,又怎么会让青州变成如人间炼狱一般。

  郑平轻叹:“自中平五年起,青州黄巾就渐成气候。”

  “身为青州刺史,不去约束豪强欺凌百姓,不去查处贪官恶吏违法乱纪,不去体察民生疾苦,不去征讨盗贼匪寇,却还要在这种内忧重重的处境下,举兵西进,去求一个讨董虚名。”

  “青州黄巾能演变成今日之祸,焦和难辞其咎啊!”

  对于豪强恶霸勾结贪官污吏祸害一方,关羽是最有感触的,此时亦是怒睁双目:“焦和这厮,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逼得良善百姓从贼,还有何颜面存活于世间?”

  “关某恨不能手刃此贼!”

  应有些惊讶的看向关羽。

  手刃青州刺史,刘备的部下都是这么狠直的吗?

  正说间,前方骑卒策马到来。

  “报!前方路口有一骑将拦路,扬言要见府君!”

  刘备微微一愣:“哪来的骑将?可知姓名?”

  骑卒摇头:“不知,那骑将未通姓名,十分谨慎!”

  关羽一眯丹凤眼,提刀策马:“兄长,你身系三军不可轻动,让愚弟前去询问。”

  刘备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敢通报姓名,要么心怀鬼胎,要么这骑将有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身。”

  “前方就是北海国境内了,或许是孔北海的麾下骑将。”

  “一同去见吧!”

  说完,刘备策马向前。

  郑平、关羽和应都纷纷跟上。

  “平原相刘备在此,将军可是在寻我?”刘备出阵大喊。

  关羽则是提着偃月刀紧紧跟随,生怕眼前这骑将忽然暴起伤人。

  骑将扫了一眼刘备和关羽,目光又落在刘备身后的郑平身上,顿时一喜。

  当即,骑将将头盔一摘,高声呼应道:“东莱太史慈,奉北海相文举公之命,前往平原郡求援。”

  “见玄德公兵马旗号途径此地,故而拦路询问。”

  见太史慈自报身份,郑平也策马向前,言语中多了七分喜色:“子义兄,你什么时候回的青州?”

  太史慈放声大笑:“刚回青州不久!本想去高密寻你,结果得知你去了平原郡,还娶了文举公的女儿,可喜可贺啊。”

  刘备见郑平跟太史慈相熟,连忙询问道:“显谋,这太史慈莫非是你故交?”

  郑平点头笑道:“府君,太史慈是东莱名仕,表字子义,其母刘夫人出自东莱刘氏大族,跟刘岱和刘繇都有渊源。”

  “子义有勇略胆气,又颇重信义,只因得罪了州官,这才去了辽东避难。”

  “我在出游诸州郡时,跟子义结识,如见故友。子义也是我可以绝对信任的人!”

  刘备凛然。

  能让郑平绝对信任的人,就不会是个奸邪小人。

  这样的义士,又岂能不去结交?

  言谈间,太史慈已经策马近前。

  见太史慈相貌堂堂、猿臂美髯,刘备惊奇之余,也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与其交谈,又见太史慈对答之间颇有豪迈之气,刘备心中又滋生了五分好感。

  听闻太史慈单枪匹马入剧城,又单枪匹马突围,刘备更是惊叹,即便是关羽也忍不住多看了太史慈几眼。

  虽然黄巾贼兵大抵都是乌合之众,但也不是谁都能在万军中进出的。

  “子义兄,剧城的守备如何?”毕竟老丈人和媳妇都在剧城,郑平说不担心是假的。

  太史慈早有准备,将剧城内的守备情况一一告知郑平。

  刘备见太史慈陈述时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心中更是惊喜。

  虽然当了平原相,但刘备麾下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不仅缺文吏,更缺能征战的猛将!

  眼前的太史慈,能在十余万黄巾中突围而出,其勇武堪称当世一流。言谈举止,又不似粗鲁之辈,如何不让刘备青睐?

  待得太史慈将剧城的守备情况和敌情说完,郑平心中已经对敌我双方的力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府君,子义突围救援,张饶必定会恼羞盛怒强攻剧城,我等必须尽快赶往剧城。”郑平语气凝重。

  刘备随即敛容:“显谋准备如何行军?”

  应也看向郑平。

  跟刘备合兵一处后,应才明白这平原九县的黄巾,除了高唐县的黄巾,几乎都是郑平设计击溃的。

  而关羽能击败高唐县的黄巾,也是因为郑平事先整合了高唐县的豪族私兵,又助刘备聚粮于城,这才破了徐琦裹挟百姓的诡计。

  “以寡敌众,要攻其必救。”

  “十余万黄巾,每日粮草耗费颇多,普通的老弱可以无粮,但张饶那两万黄巾贼兵不能无粮。”

  “因此,张饶在城外肯定设有屯粮之地。”

  “而张饶自恃人多,聚兵围城,这屯粮之地只会选择便捷的地方,而不会选择隐秘的地方,我料其不难打探。”

  “可先遣斥候打探张饶的屯粮之地,再聚兵奇袭!”

  “张饶闻讯,必然会亲自挥军来救,我等再诈败将其引入狭窄之处,即可破敌。”

  郑平言简意赅的,道出了破敌方针。

  对于张饶这样的黄巾贼,并不需要太高深的计策。

  太高深的计策,反而难以奏效。

  知己知彼,才能预判出对方的下一步反应。

  刘备亦是明白这些道理,当即将兵马调动权交给了郑平,由郑平下达具体的战术命令。

  太史慈自告奋勇,率了十余斥候去打探黄巾贼兵的屯粮地。

  刘备则是亲率众军,向剧城倍道而行。

  抵达剧城外,已经是第三日的黄昏了。

  而剧城的守备也到了强弩之末。

  因为孔融不忍射杀城下被裹挟的剧县老弱,大部分守城器械都不能使用,以至于黄巾贼兵登上城楼的不少。

  这剧城的守卒,大部分时间都得在城楼上跟黄巾贼兵进行短兵白刃战。

  “子义已经出城五日,不知何时能求得援兵到来。”孔融愁苦不已,心中其实很清楚。

  即便太史慈能日行千里抵达平原郡,这平原郡的郡兵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抵达剧城。

  “宗都尉,你调一支兵马,将众官的家眷聚集一起。”

  “若是贼兵破城,立即将众官的家眷护送去朱虚城。”

  孔融面色凝重。

  张饶以百姓老弱为前驱,这剧城已经守不了几天了。

  若是城破了,众官的家眷会首当其冲的遭到黄巾贼兵的凌辱,这是孔融不愿意见到的!

  宗宝忿忿不已:“可恶的张饶,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伎俩,可恨啊!”

  虽然对张饶恼怒不已,但宗宝却是无可奈何。

  出城打不过,守城守不住,援兵又迟迟不到。

  “难道真的没有胜机了吗?”

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计荣辱

  城外。

  郑平和刘备立在高坡上,眺望剧城城池。

  俯瞰而下,剧城外的黄巾贼兵及被裹挟的老弱妇孺一目了然。

  “显谋,虽然子义探得了张饶的囤粮之地,以我方兵力,将其诱至狭窄处也能战胜。”

  “但即便诛杀了贼首张饶,这十余万百姓又该如何安置?”

  刘备忧心忡忡。

  犹还记得郑平在平原出征前的话:破黄巾容易,难在于如何安置黄巾降卒。

  平原九县能安置黄巾,除了郑平在黄巾刚刚聚集的时候、就以迅雷之势各个击破,更重要的是跟平原九县的豪族富商达成了共识,这才能将降卒分散安置。

  但这北海国,不仅聚众十余万,豪族富商的态度刘备也摸不清楚。

首节上一节6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