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405节

  良久,刘备的眼神中多了一股气势。

  “若连吕布都不敢用,备又如何能善用六州之贤?”

  曹操退出许都,吕布投效刘备,许都的局势再次出现变化。

  原本还在犹豫的文武,陆陆续续的开始出现在刘备营中。

  而真正让反对刘备称帝的众公卿们变得狼狈的,则是六州宗室以及名仕的声援。

  如陈王刘宠,平原王刘硕等宗室中有势力的王侯纷纷上书。

  青州的郑玄、孔融,荆州的黄承彦、庞德公,豫州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等等名仕,亦是相继上书。

  这些上书,几乎是同一时间抵达许都。

  而刘虞,也在这个时候,恰到好处的“病愈了”!

  以刘虞、刘表、刘宠、刘硕、刘艾为代表的宗室推举,以郑玄、孔融、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为代表的名仕推举,即便许都的众公卿想要反对,已经无济于事了。

  名,在刘备。

  望,在刘备。

  兵,在刘备。

  义,在刘备。

  谁又能反对?

  在郑平精心营造的大势下,刘备在兴平三年夏,受宗室名仕的推举,正式登基称帝,改兴平三年,为章武元年。

  同时,刘备设立丞相府,将三公权力全部集中于丞相府,又以郑平为丞相,总览军政诸事。

  即便有旧臣反对郑平权力过大,刘备也不予理会。

  除郑平及一些必要位置外,其余跟着刘备一路走来的诸将,刘备都未封赏,而是直接告诉众将。

  灭袁之后,再论功行赏!

  郑平亦是没有辜负刘备的厚望,开始大刀阔斧的调动六州的物资兵力等。

  集权于丞相府,刘备的本意就是不想听公卿在朝廷上比比叨叨,要将军政诸事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至于集权会引起的矛盾和后果,那不是刘备现在要考虑的。

  消灭袁绍,才是刘备最紧要之事!

  而在刘备称帝的期间,北边的袁绍也没歇着。

  在跟曹操会面后,袁绍积极的跟北方的士族豪强增进沟通,让士族豪强们提供兵马钱粮。

  袁绍很清楚,刘备称帝,必然要北伐!

  只有北伐赢了,刘备才算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战争的阴云,在黄河两岸,快速的聚集。

第338章 御驾亲征,刘备亲临濮阳

  辽东。

  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辽东战场趋近于尾声。

  走投无路的公孙度,焚楼自刎。

  袁谭则是在襄平中了沮授的伏兵计,折损兵马万余,被迫逃回辽西郡。

  “灭公孙度,败袁谭,沮先生的功劳,必将名震诸州。”太史慈由衷而赞。

  辽东势力繁杂,公孙度又经营多年,再加上袁谭也在谋夺辽东,这让辽东郡上演了一出三足鼎立的戏码。

  若不是沮授多次设计,仅仅只凭借太史慈,根本平不了辽东郡。

  然而沮授并未因为太史慈的称赞而得意,反而有些忧心:“平定一个辽东郡,就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授实难自傲。”

  “也不知使君在中原如今如何了。”

  太史慈笑道:“中原有显谋在,有诸多贤臣猛将在,不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占不了便宜。这天下间,慈不认为有谁能在大势上赢过显谋。”

  身为郑平的义兄,太史慈对郑平的才能有足够的信任和钦佩。

  正说间,人报青州有信使到来。

  太史慈和沮授纷纷表情一肃。

  “快请!”

  来的信使不是普通人,而是刘备的亲信,孙乾。

  “是公先生!”

  太史慈和沮授连忙迎上行礼。

  “公先生为何会亲至襄平?”

  太史慈和沮授都有疑惑,联络两地的信使,压根不需要孙乾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到来。

  孙乾微微撵髯,笑道:“自然是来宣旨的。”

  “宣旨?”

  太史慈和沮授更是惊讶。

  “天子怎会让公来辽东宣旨?莫非又是曹操的诡计?”沮授蹙眉。

  此时的沮授,心中还以为天子就是刘协。

  孙乾大笑:“曹操已经去了关中,如今的天子,乃是玄德公!”

  沮授和太史慈纷纷变色。

  “公先生,还请详说!”

  孙乾将最近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给沮授和太史慈讲了一遍。

  最后道:“陛下得到二位攻破襄平的捷报,颇为欢喜。于是遣乾来襄平,加封子义为镇辽将军,襄平侯;加封公与为平辽将军,新昌侯。”

  “同时,令两位举兵辽西,袭扰袁绍后方,以配合丞相的灭袁大计。”

  太史慈和沮授听得惊愕不已。

  片刻后,太史慈和沮授心中亦是泛起惊喜。

  刘备称帝,又开启灭袁大计,这意味着天下就要一统了!

  自初平元年董卓乱政后,天下分崩离析,到如今已经六年了。

  不论是太史慈还是沮授,都盼望着天下一统的那天。

  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天下动乱!

  若无动乱,沮授和太史慈不会跨海渡洋的来辽东。

  若无动乱,沮授和太史慈可以上孝父母、下护妻儿,而不是带着父母妻儿背井离乡的去寻觅一个安稳之地。

  不仅沮授太史慈如此想,其麾下的兵将亦是如此想。

  从军护边,可以回家省亲,也可以带妻儿一起护边,但绝不是如动乱之世一般,颠沛流离。

  “辽东虽然刚刚平定不久,但最多三个月,我等就可以出兵辽西。”太史慈兴致勃勃。

  虽然现在还很艰苦,但只要灭了袁绍,就可以安心的治理一方。

  沮授亦道:“辽东百废待兴,但有青州独有的耕种技术在,辽东的士族豪强,也会乐意提供钱粮兵马的。公可回复陛下,授跟子义,不会辜负陛下的厚爱!”

  在得了孙乾的圣旨后,沮授跟太史慈当即将旨意传檄辽东郡诸县,又对辽东本土的士族豪强许诺,提供青州先进的耕种技术,换取辽东的本土士族豪强的兵马钱粮支持。

  打了一年多的仗,公孙度在辽东的势力基本上都战殁了,剩下的豪强士族,都不希望再跟刘备对峙。

  于是檄文一出,辽东郡的士族豪强,纷纷表示会支持钱粮兵马,助沮授太史慈进攻辽西。

  如今新皇登基,又有灭袁大计,这些辽东士族豪强,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只是提供钱粮兵马,就可以得到实际的利益,以后子孙也会因此而得到庇护,这种好事,两百年都只有一回。

  三个月后。

  沮授太史慈聚集了包括飞军营在内的辽东兵三万人,自襄平出发,打着讨伐袁逆的旗号,向辽西进发。

  而在南部六州。

  刘备亦是拉拢许诺,聚六州之兵二十余万人,以黄河为屏障,东起平原国,西至洛阳,设置了五大营。

  驻扎在平原国的关羽,以先登营为基,聚兵三万。

  驻扎在济北国的孙坚,以破军营为基,聚兵三万。

  驻扎在东平国的赵云,以白袍营为基,聚兵三万。

  驻扎在洛阳的张飞,以锐士营为基,聚兵三万。

  以及驻扎在东郡的刘备、黄忠、陈到、张、高顺、吕布等,以射声营、白营、大戟营、陷阵营、并州骑为基,聚兵十万。

  六州之兵,几乎都聚在了五大营中。

  袁绍亦是征调三州之兵和匈奴乌桓等部,在黄河北岸聚兵五十余万,严阵以待。

  濮阳。

  刘备身着黄金甲胄,英武之气虽然不减往日,但这内心却多了忐忑。

  “十万兵啊,这可怎么指挥。”

  “再加上云长翼德子龙文台四路兵马,这都超过二十万了!”

  “对面的袁绍,号称五十余万大军。”

  万人之下我无敌,万人之上......

  郑平为了给刘备树立威信,并未出任临时的兵马大将军,而是让刘备御驾亲征,亲自来到濮阳。

  惟有刘备亲自指挥赢了袁绍,才能在天下一统后,震慑各路骄兵悍将。

  毕竟郑平不会一直待在朝中,若是刘备镇不住骄兵悍将,就无法将身份真正转变成大汉天子。

  当了皇帝,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当好皇帝。

  看着堂下的文臣武将,刘备有些无奈。

  这要是以往,刘备还能依靠对郑平言听计从来发号施令,可现在,郑平以“粮草为五军之重”为由,留在了许都,负责五营大军的粮食筹措和运输,压根就没来濮阳!

  最令刘备忐忑的,是东郡大营中,有名气的谋士几乎没有,只有以诸葛亮和陆逊这两个未及冠的少年,带着两百挑选出来聪慧者组成的谋士团!

  “显谋肯定是故意的啊!”

  关羽麾下,有陈登和鲁肃。

  孙坚麾下,有荀攸和田丰。

  赵云麾下,有周瑜和刘晔。

  张飞麾下,有张和庞统。

首节上一节40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