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38节

  董卓自觉功劳卓著,便让亲信李儒在大殿上高呼“太师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宜赐号曰安汉公,复其后嗣,畴其爵邑,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

  此言一出,直接震惊刘协和朝殿文武。

  安汉公虽然是大汉的爵位,然而大汉四百年只有一人继承了安汉公爵位。

  那就是王莽!

  董卓这个时候指使李儒,让刘协拿安汉公的爵位来封赏董卓,这用意就有些捉摸不定了。

  刘协握紧了拳头,死死的盯着李儒,恨不得将李儒碎尸万段。

  司隶校尉黄琬怒而出列,呵斥道:“荒谬!安汉公乃逆贼王莽所置,让太师当安汉公,难道是想说太师有王莽之心吗?”

  李儒不怒反笑,狡辩道:“安汉公,指的是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的人才有资格当安汉公。这跟王莽有什么关系?”

  “倘若司隶校尉觉得这安汉公容易让人误会,那就改成辅汉公如何?”

  黄琬喝道:“本朝只有二王三恪和光武帝之子可称公,岂有置公之理?若要表太师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可封安汉侯或辅汉侯。”

  “封公,断不可行!”

  董卓见李儒辩不过黄琬,冷哼一声,将宝剑拔出。

  剑履上殿的董卓,将这宝剑轻轻一挥,斩出破空声:“如今涿城伪帝尚在,陛下真的要寒忠臣之心吗?”

  “若无本太师,谁又能替陛下征讨伪帝?”

  “难道,本太师当一个辅汉公,就成王莽了?”

  “本太师之功,难道还比不上光武帝的一个皇子?”

  刘协求助似的看向朝殿文武。

  然而,自董卓拔出宝剑后,除了司隶校尉黄琬外,就没人说话了。

  荀攸本想出列,但被卢植眼神示意阻止。

  “就,就,就依尚父之言。”刘协咬着牙:“封尚父,辅汉公!”

第215章 诛董之局,卢植诱说吕布

  王莽的安汉公,好歹还三辞三让,以示不居功自傲、谦让的美德,但董卓可没有三辞三让的想法。

  刘协一同意,董卓就以辅汉公自居。

  “既然陛下同意了,那是不是也得赐九锡、封公国城邑?”董卓目光凶狠、咄咄逼人。

  刘协不敢反驳,小心翼翼地道:“如尚父愿,朕赐尚父九锡!这公国城邑,尚父可有心仪之地?”

  堂堂一个皇帝,被给臣子强行讨要公爵就算了,还要求着给臣子赐九锡、封公国城邑。

  刘协这个皇帝当得也是憋屈。

  但如今形势比人强,刘协也只能强忍委屈,在董卓面前讨好。

  董卓大笑:“陛下体恤之心,本公颇感欣慰啊。”

  “至于公国城邑,就要武威、北地、安定、汉阳、武都、陇西、金城、右扶风八郡即可,在县建公国都邑。”

  “待一切就绪,还得请陛下亲自替本公加冕啊!”

  好家伙!

  这是要将凉州都划给董卓啊!

  即便是汉初异姓王也不过如此了。

  董卓扫了一圈噤若寒蝉的刘协和众公卿,大笑离去。

  “卢尚书,你方才为何阻拦我?”荀攸面有不善。

  替董卓出谋画策,是因为袁绍和公孙瓒擅立伪帝,荀攸并非真的就效力董卓了。

  卢植徐徐开口:“老夫有一小友曾言,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公达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向辅汉公贺喜!”

  荀攸本就是机敏之人,刚才只是因为一腔怒气得不到宣泄而让情绪左右了理智。

  卢植的提醒,让荀攸恢复了冷静。

  “是攸莽撞了。”荀攸目光深邃:“攸近日酿了两坛美酒,正可送与辅汉公共饮。”

  而在群臣离开后,回到寝宫的刘协,踢翻了桌子,忿怒不已。

  “欺朕太甚!”

  “欺朕太甚!”

  刘协今年十三岁了。

  称帝四年,战战兢兢四年。

  今日又遭受奇耻大辱,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

  “平日里一个个自称汉家忠臣,关键时刻竟只有黄琬一人出言。”

  “朕,愧对列祖列宗啊!”

  恼怒间。

  人报太傅贾诩求见,刘协握紧了拳头,将怒气按捺。

  不多时。

  贾诩到来。

  扫了一眼寝宫内翻倒的桌子,贾诩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陛下,今日老臣讲《论语》如何?”贾诩认真的履行太傅的职责,不多掺和朝殿诸事。

  刘协盯着贾诩,徐徐道:“文和先生,朕今日想听你讲《孙子兵法》。”

  贾诩微微有些诧异,但并未表现出来:“陛下想听哪一篇?”

  刘协凝声道:“就从《作战篇》开始讲!”

  贾诩略思一阵,开口道:“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刘协打断道:“太傅,朕若要统兵,可能用此法?”

  贾诩沉默。

  虽然很想跟刘协来一句“陛下你有兵吗”,但贾诩不想多事,摇头道:“不能。”

  刘协蹙眉:“那就给朕讲讲,朕能用的统兵之法!”

  贾诩道:“陛下千金之躯,是御臣之君,不可冒兵锋之险,当效法古之仁德君子,修身养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则诸事皆安。”

  刘协气道:“朕问的是统兵之法,不是御臣之术!”

  贾诩颇感无奈。

  都已经告诉刘协最佳的保命方式了,非得去问统兵之法,那不是舍本逐末吗?

  形势比人强的时候,该忍则忍。

  身为帝王,只要不犯过错,就是最大的优势。

  “陛下,恕老臣才疏学浅,真不知有适合帝王的统兵之法。”贾诩开始装傻:“自古贤明之君,莫不”

  “你退下吧!”刘协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但贾诩没有退,而是道:“陛下,老臣身为太傅,每日至少要给陛下讲书半个时辰。”

  “还请陛下暂时忍耐,待老臣讲完,自然会退去。”

  刘协无奈,只能强忍怨气听贾诩讲书。

  而在另一边。

  荀攸拿出酿造的美酒,跟卢植联袂而来,恭贺董卓受封辅汉公。

  董卓眯着眼:“公达啊,昔日你行刺本公时,可曾想过本公才是真正的辅汉大臣,而关东那群贼子,打着讨伐本公的名义,却行僭越之事。”

  荀攸凝声道:“昔日是攸眼拙,未能看清辅汉公的真正意图。”

  “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正需辅汉公这样的雄才拨乱反正,让汉室破而后立,才能迎来真正的盛世啊。”

  董卓大笑:“若天下人皆如公达这般想,就不会有关东群贼祸乱大汉了。”

  当即。

  董卓跟卢植、荀攸对酌。

  一直喝到半夜,董卓才醉醺醺的返回小阁,又令吕布护送卢植和荀攸回府。

  回府后,卢植谎称有要感谢吕布,邀吕布入内。

  待到了内屋,卢植屏退了众人,又取出美酒款待吕布,趁醉问道:“都亭侯在河北征讨袁绍公孙瓒,多有战功,为何甘心只当辅汉公身边一护卫?”

  吕布面有警惕,狐疑的看向有醉意的卢植,分不清卢植是醉话还是别有深意:“卢尚书醉了,护卫义父,是布的职责,亦是布的荣幸。”

  卢植笑道:“都亭侯说得极是,都亭侯是辅汉公的义子,又骁勇善战,官拜三公将军、封公赐国亦是不难。”

  “昔日安汉公,有四辅:太师王舜、太傅平晏、国师刘歆、国将哀章,位在三公之上。”

  “又有三公:大司马甄邯、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

  “另有四将:更始将军甄丰、卫将军王兴、立国将军孙建、前将军王盛。”

  “此十一人,皆被封公。”

  “王舜为安新公、平晏为就新公、刘歆是嘉新公、哀章是美新公、甄邯是承新公,王寻是章新公、王邑是隆新公、甄丰是广新公、王兴是奉新公、孙建是成新公、王盛是崇新公。”

  “如今太师有大志,都亭侯前途敞亮,令人好生羡慕。”

  吕布听得不是滋味。

  卢植越是夸吕布前途无量,吕布越是苦闷。

  下意识的,吕布将酒樽的美酒一饮而尽,重重的砸在桌上。

  卢植佯惊道:“都亭侯似有苦闷事,不如说给老夫听听?老夫跟都亭侯同在辅汉公麾下效力,理当互相帮衬。”

  吕布酒水下肚,这戒备心也少了,叹气道:“前些日子,义父因小事苛责我,我一时激愤之下,就跟义父的宠婢私通了。”

  卢植微微惊讶。

  董卓身边,一直都有几个长期宠爱的婢女。

  吕布竟然敢动董卓的宠婢?

  虽然这些婢女地位不高,但吕布偷瞒着董卓私通董卓的宠婢,那是非常犯忌讳的!

  枕边人跟护卫私通,以董卓的多疑和残暴,若是得知此事,吕布肯定是少不了责骂的。

  卢植佯装被惊醒:“都亭侯若要杀老夫,还望能放过老夫家人。”

  吕布大惊:“卢尚书何出此言?”

  卢植叹道:“此等机密事,一旦老夫告诉辅汉公,都亭侯定会受责罚。”

首节上一节238/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