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95节

  聊到刘岱时,应劭不由有些忿忿:“刘公山已经被权力迷了眼。都是朝廷大臣,刘公山却妄杀东郡太守乔瑁、任城相郑遂和济北相崔言。”

  “除了春耕的时候,因为陈留文礼公的劝和而暂时休兵止戈,其余时候都在想着征伐。”

  “原本我是想要与民修养,结果因为刘公山妄行杀戮之事,而不得不征发兵役,用于保境安民。”

  应亦道:“刘公山如今驻兵范县,刘青州若要去陈留郡,可走鲁国入山阳郡,再经济阴郡入陈留郡。”

  “若走东平国,唯恐刘公山借故刁难。”

  刘备摇头,语气多了几分强势:“若走鲁国,不仅道路崎岖,路程也会多一倍。至于范县的刘公山,显谋早有应对之策。”

  虽然刘岱是东莱郡人,东莱刘氏前期也对刘备的扬名多有帮助。

  但因为刘岱的缘故,兖州士民捐赠的钱粮无法送到青州,这等于是在刘备的伤口上撒盐。

  这仇怨可不是东莱刘氏那点恩义能补偿的。

  刘备话中有话,应劭应不由看向郑平。

  郑平轻摇羽扇、目光灼灼:“应太守,在下有一法,可助应太守轻徭薄税,让泰山郡民都能休养生息。”

  应劭来了兴趣:“久闻郑别驾才智不凡,腹有奇计,不知有何良策?”

  郑平轻笑道:“若说良策,倒也算不上,不过是比较直接的解决方案罢了。还请应太守屏退无关之人。”

  应劭眼神一凛,让周围的侍女仆从纷纷退下,宴席中只有刘备、应劭等六人。

  郑平轻摇羽扇,语气也多了一丝杀意:“刘岱身为兖州刺史,却妄杀乔瑁、郑遂和崔言,想必兖州士民都对刘岱深恶痛绝。既如此,不如换个兖州刺史。”

  “换个兖州刺史?”应劭吃了一惊,随即看向刘备:“刘青州执意要借道东平国,难道是想用假途灭虢之计?”

  “可刘岱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若是杀了刘岱,岂不是让刘青州背负骂名?”

  刘备看向郑平,交换了眼神后,道:“不瞒应太守。天子册命我为镇西将军时,曾给我下达了一道密诏。许我有镇压青州以西、各路朝廷反贼的出兵权!”

  “刘岱扣押兖州士民给青州的赈灾钱粮,又妄杀朝廷任命的太守国相,如今更是按兵不动、任由袁术兵犯兖州,他已经没有资格再担任兖州刺史了!”

  “我奉天子之令讨贼,又如何会背负骂名?”

  这话一出,应劭和应再次吃惊。

  奉天子之令讨贼?

  刘备竟然有天子的密诏!

  但很快,应就激动的站起来:“兄长,既然刘青州有天子密诏,那还犹豫什么?我等合兵一处,一起灭了那刘岱!”

  “只要灭了刘岱,然后将进犯兖州的袁术击退,泰山郡的士民百姓就可以修生养息了。”

  应劭心有疑虑:“刘青州,恕我直言,你真的有天子密诏?”

  刘备郑重点头:“若无天子密诏,我又岂敢跨州问罪刘岱?只是目前还不是公开密诏的时候,还请应太守勿疑!”

  应劭见刘备郑重其事,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失:“既然刘青州有密诏在,我又岂能不助一臂之力?”

  “只是擒了刘岱后,又该谁来出任这兖州刺史?”

  刘备笑道:“这兖州刺史,自然得由兖州人推荐、天子任命,我只负责奉诏讨贼!”

  应劭又问道:“济北相鲍信是否知道此事?”

  刘备摇头:“鲍信虽然是我举荐的,但他跟袁绍关系匪浅。只有先擒了刘岱之后,才能将这事告知。”

  应劭点头:“刘青州若是兵力不足,我可让季瑜统兵跟随。”

  刘备轻笑:“这倒不用。若是泰山兵一同前往,唯恐刘岱会起疑心。假途灭虢之计,也难以奏效了。”

  “待擒了刘岱,我自会遣人通传各郡。”

  待得宴席结束。

  应劭和应又亲自送刘备等人出城。

  看着离去的刘备,应劭不由感慨道:“昔日楚庄王莅政三年,不理政务。右司马劝谏楚庄王‘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楚庄王言‘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

  “于是楚庄王开始理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

  “随后举兵诛齐,称霸天下。”

  “刘青州蛰伏一年,这出青州第一战,竟然会兵指刘岱。”

  “恐怕这天下间,无人能猜到刘备会在这个时候用假途灭虢之计,去问罪刘岱吧!”

  “刘青州也即将如那南方之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啊!”

  应亦道:“恐怕连刘岱自己,都以为刘青州是冲着袁术去的!”

  “这兖州刺史的人选,兄长可要好好琢磨了。”

  “刘青州虽然说不会插手兖州刺史的推举,但他肯定不会让下一个兖州刺史也如刘岱这般。”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啊!”

  范县。

  刘岱同样得到了刘备要借道的传讯。

  但不同于应劭,刘岱对刘备的到来不是很乐意。

  在范县驻兵不前,刘岱的用意就是想当渔翁。

  既然是想当渔翁,自然是不想有新的渔翁介入。

  可阻止刘备,刘岱又担心会被刘备误以为跟袁术结盟。

  纠结之下,刘岱请来了程昱商议对策:“仲德先生,刘备遣人传讯、要借道去陈留。但我不希望刘备去陈留,也不想跟刘备为敌,可有良策教我?”

  程昱顿感无语。

  刘备现在对袁术恨之入骨,直接传讯各州郡跟袁术断交绝盟,甚至任何跟袁术结盟的都会被视为青州之敌。

  这个时候阻止刘备去陈留,那不就等于跟刘备为敌吗?

  “刘使君,恕老夫才疏学浅,难有良策。”程昱坦然而道。

  刘岱也觉得这个想法太为难人了,于是改口道:“可有办法拖延刘备入陈留的时间?”

  程昱琢磨片刻:“若只是想拖延时间,倒有不少方式。”

  “刘使君可在城中设宴,盛情款待刘备,刘备不好推辞,就只能在范县逗留。”

  “设宴之后,再邀刘备一观范县粮库,许诺会将兖州士民捐赠给青州的钱粮一一送往青州。”

  “随后再邀兖州的名仕赴宴引荐给刘备,刘备定然也不好推辞。”

  “如此反复,拖上一个月是没问题的。”

  刘岱抚掌笑道:“如此甚妙啊!盛情难却,刘备即便再不愿,也不能扫了兖州名仕的兴致。”

  当即。

  刘岱采纳程昱计策,在范县准备好一切,又遣探子打探刘备的行军路线。

  然后在范县外领着文武官吏,出城三十里迎接刘备。

  在看到刘备的青州锐士“军容不整”“战马嘶鸣”“士卒喧哗”的时候,刘岱下意识的有了鄙夷之心。

  又听刘备说这些锐士是以屯田民中曾经当过黄巾贼的人组建成军的,刘岱心中的轻视更甚了。

  “玄德啊,这些人都是黄巾贼出身,可要约束好军纪,否则我也很犯难的。”刘岱不由提醒。

  刘备大笑:“让公山兄见笑了。别看他们军容不整,但厮杀起来还是挺骁勇的。”

  一阵不疼不痒的寒暄后,刘备也顺势跟着刘岱入了范县城。

  刘岱又向刘备引荐程昱:“仲德虽然不在兖州出仕,但却是我的幕僚,平日里没少替我出谋画策。”

  “久闻玄德麾下有北海名仕郑显谋,可以多交流。”

  郑平近前一礼、目光仔细打量程昱,轻笑问礼:“久闻仲德先生能断大事,颇有谋略。然而以仲德先生之才,刘兖州却连一别驾之位都舍不得,这未免会让旁人对刘兖州产生误会啊。”

  这挑唆味道十分明显的话出自郑平之口,顿时让刘岱和程昱都变了脸色。

第184章 生擒刘岱,刘备权谋心计

  刘岱暗道郑平无礼,又担心跟刘备闹得不愉快这拖延之计就不奏效了,只得解释道:“我麾下已有别驾王,仲德先生器量高雅、不好功名,不愿跟王争抢。”

  “此等胸襟,我亦是很佩服的。”

  程昱亦道:“老夫有旧疾,偶尔替刘使君出谋画策尚可,若是出任别驾之位,恐怕力有未逮。”

  刘岱和程昱的表情和反应,郑平尽收眼底。

  如此无礼的挑唆,这两人竟然还忍住了!

  要么两人器量宽宏,要么就心怀鬼胎。

  但刘岱性急擅杀,程昱刚愎暴戾,又岂会是器量宽宏的?

  郑平轻摇羽扇,语气一变:“刘兖州跟玄德公皆是汉室宗亲,有同宗之谊。既然仲德先生在兖州赋闲,不如暂调随军,助玄德公同往陈留击贼如何?”

  刘岱眉头蹙动。

  这是挑唆不成,直接开始借人了?

  被郑平一而再的挑衅,刘岱的语气也变得不善:“郑别驾,你这是何意?”

  郑平轻笑:“刘兖州,玄德公最敬贤士,如仲德先生这般的才俊之士,岂能不委以重任?”

  “仲德先生虽然有旧疾,但我军中有四轮车,颇为平稳,可让仲德先生免于劳顿。”

  刘岱拂袖而起:“刘青州,本着同宗之谊,你来范县我好心款待。但你却纵然麾下之人,屡屡轻慢于我,言过了吧!”

  刘备佯装呵斥了郑平,连忙端起酒樽、起身赔罪:“公山兄,误会了,误会了!这次去陈留,显谋一直都劝我行军凶险不可轻动。”

  “后来见我执意要出兵,就言公山兄麾下有一贤士仲德先生,颇善军略,劝我向公山兄借调仲德先生随军。”

  “但我又不愿夺公山兄所爱,方才一直不便直言。”

  “显谋这才有无礼之状,还请公山兄海涵。”

  “饮此樽酒,向公山兄赔礼了。”

  刘备举樽向刘岱郑重一礼,随即满饮一樽。

  刘岱狐疑的看向刘备,见刘备表情诚恳不似有假,这心中的火气也消散不少。

  “近日有兖州名仕要来赴宴,玄德不如稍待几日,或有善于军略的名仕赴宴。”刘岱灵机一动,趁机邀请道。

  刘备迟疑:“这恐怕不行。我得立即赶往陈留,否则就延误了军机了。”

  刘岱却道:“行军作战,最忌轻敌冒进。玄德初来,理应先打探陈留的情报再做打算。玄德就不要再推辞了。”

  “这些兖州名仕,皆是因为玄德要来,所以慕名而来,玄德岂能拂了他们的敬仰钦慕之意?”

  刘备眼神纠结、犹豫了良久,随后轻叹:“也罢!有劳公山兄了!”

  宴后。

  程昱私下寻到刘岱,劝谏道:“刘使君,刘备此番来范县,谨防有诈啊。”

  “有诈?”刘岱眉头一蹙:“仲德先生为何会这般断定?”

首节上一节19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