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78节

  刚得到传国玉玺,就要伪造圣旨,袁术这是把自己当皇帝了吗?

  孙坚更坚定了要脱离袁术的想法!

  “一定要寻机南下扬州,唯有在扬州凭借长江天险,我才能真正脱离袁术。”

  “袁氏兄弟都是疯子,一个擅自雕刻印玺、阻挠讨董,一个擅动传国玉玺、封贼为将。”

  ......

  另一边。

  华缉连日跋涉,终于抵达了临淄城。

  “显谋兄,鲁阳有变故。”见到郑平,华缉连忙将在鲁阳探得的情报详细述说。

  郑平闻言一叹:“还是晚了一步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公孙瓒这是在给自己寻死路啊。”

  鲜于乾和那三千幽州骑兵若能返回幽州,公孙瓒跟刘虞的矛盾郑平就可以再设法调和。

  但现在,即便刘虞顾全大局,刘虞的部下鲜于辅鲜于银等人也会视公孙瓒为死敌!

  最坏的情况是,鲜于辅鲜于银等人会因此转投袁绍。

  “子诚,你辛苦了。”

  “先回去休息一阵,然后来我身边候命。”

  虽然将大部分的政务都分摊出去,但别驾的公务也有很多。

  华缉是郑平可以绝对信任的人,让华缉待在身边,可以代郑平处理一部分事务。

  两日后。

  于禁抵达青州。

  令刘备惊喜的是,于禁在鲍信麾下并不受重用!

  本以为于禁这样的才俊在鲍信麾下至少是个牙门将之类的,结果居然只是一个都伯!

  而当都伯的原因,是因为鲍信回泰山郡招募将士的时候,于禁带了一百军士。

  刘备暗暗庆幸在给鲍信的信中,只提及说曾听泰山太守应劭提过于禁的才能希望能借来练兵。

  鲍信见于禁只是个都伯,也没多想,反而还给于禁说有机会就直接在青州出仕。

  虽有豪迈之气,但却不识于禁之才。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刘备更是欣喜,当即就带着于禁来到了刚组建不久的青州锐士营。

  “文则啊,这五千人,皆是昔日青州黄巾中习惯了杀戮的。”

  “我只有一个要求:不得让他们再祸害百姓!”

  “你可能办到?”

  于禁眼神兴奋。

  五千人啊!

  “使君放心,属下一定会约束好军纪,不会坠了青州锐士之名!”

第170章 烈帝玄德,布局怒击袁术

  自春耕之后,青州的各部各署的任务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

  在斩杀了几个带头闹事的豪强士族、并将其家属驱逐出境后,国渊负责的水利兴修和渠道疏通也没有人再敢公然闹事了。

  如今的刘备,集青州军政权力于一身,又有以郑玄、郑平为首的青州本地有大量名望的士族支持。

  杀几个闹事的豪强士族,根本动摇不了刘备在青州的地位。

  张昭采纳郑平的计策,布告青州六十五城,借郑玄之名让六十五城的豪强士族捐赠钱粮修建学堂、兴办教育。

  闻讯的豪强士族争先恐后的来临淄城寻张昭。

  毕竟六十五城的学堂,郑玄不可能同时题字。

  这个时候,哪个城先修建学堂让郑玄题字,哪个城就能优先扬名。

  对于不缺钱粮的豪强士族而言,谁能争先,谁就能先得名望。

  尤其是祖辈没什么大官的豪强,更是积极!

  这个时代,终究还是得讲人情世故的。

  豪强们捐赠了大量的钱粮支持学堂建设,这家族中的少年们自然也能得到优待。

  若是能让郑玄相中了,或许还能成为郑玄的门生。

  到时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整个家族都会因此而得利。

  郑玄在士林中有莫大影响力。

  而郑玄的次子郑平如今又是青州别驾!

  郑氏父子在青州可以称得上是第一豪门了!

  这家族子弟若成了郑玄门生,以后的仕途还用愁吗?

  郑平给张昭准备的计策,也唯有郑平能用。

  这换个人献同样的计策,根本达不到这样的奇效。

  钱粮不愁,张昭整日里都合不拢嘴。

  让青州六十五城的学堂都兴办起来,到时候青州学风之盛、将盖压天下,而其他州郡的士子也会闻讯而来,士子贤才聚青州,昔日齐之稷下学宫也不过如此!

  这得是多大的政绩啊!

  张昭可以肯定,只要青州的学堂办好了,他张昭也会名扬天下。

  士子求名。

  唯有名,才能真正的流芳千古。

  牵招虽然未能如愿的召诸郡良家子成军,但因为于禁新来,牵招也奉刘备之命协助于禁练兵,但牵招只负责替于禁沟通各部各署,不会干预具体的练兵之法。

  一切都在按刘备和郑平的预想在运行。

  直到......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名疲惫的骑士抵达临淄城。

  “洛阳急报!”

  城门都尉不敢怠慢,连忙遣人替骑士开路。

  临淄城大部分街道是不能策马疾驰的,但刘备为了情报能及时传达,在四门到州牧府之间,都开辟了一条专用通道用于信报传递。

  平日里都有专人巡逻,禁止城内士民百姓翻越栅栏。

  不多时。

  骑士跟着城门卫抵达州牧府。

  一听是洛阳急报,刘备整个心都悬起来了。

  不是捷报而是急报,这意味着洛阳战事出现了剧变。

  “速请别驾议事!”

  刘备一边遣人去请郑平,一边抽出密封在竹筒中的帛书。

  扫了一眼内容,刘备不由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袁术小儿,岂敢如此!”饱含愤怒的声音,在刘备口中响起。

  急报是关羽遣人送来的。

  自虎牢关撤离,关羽跟田豫等人商议后,放弃了走冀州和兖州回青州,而是变道南下颍川,准备走豫州回青州。

  毕竟孙坚虽然撤兵了,但名义上刘备跟袁术依旧是盟友。

  而刘备又曾坏了袁绍入主冀州的好事,如今袁绍当了冀州牧,关羽也不能确定袁绍会不会在途中拦截。

  兖州的刘岱又在跟张邈对峙,田豫担心贸然经过陈留会被张邈误会。

  但不论是关羽还是田豫都没想到,在途径颍川的时候。袁术的女婿黄猗竟然暗中跟奉命追击关羽的李郭汜联合,试图将关羽这支兵马留在颍川!

  若非卢植时常教导关羽不可亲信盟友之言,及时识破了黄猗的险恶用心,这两千余人就得全部折损在颍川了。

  但因为仓促应战,后军的辎重粮草几乎都丢了。

  没了辎重粮草,关羽只能率众一退再退,直到陈国边境。

  陈国斥候探得西凉兵出现在颍川,又见袁术的女婿黄猗的兵马也在向陈国推进,连忙急报给陈王刘宠。

  刘宠以为是袁术借粮不成恼羞成怒要来打陈国,当即就怒了,亲自统兵抵达陈国边境。

  黄猗见刘宠到来,哪里还敢应战,慌忙退兵。

  李和郭汜见黄猗居然跑了,恼怒之下,也不打陈国,而是直接将颍川沿途的城池抢了一遍,满载而归回洛阳。

  关羽来向刘宠道谢,这才得知太史慈和张飞都在豫州,于是暂时在陈国驻兵,将情报整理后遣亲信加急送往临淄城。

  不多时,郑平执扇到来。

  见刘备怒气冲冲,亦是感到不妙。

  “使君,为何发怒?”郑平询问。

  刘备见郑平到来,怒气依旧不减,将信报递给郑平:“显谋,这是洛阳来的急报,你先看看吧。”

  洛阳急报?

  郑平敛容,快速的将信报的内容扫了一遍。

  当看到卢植一夜白头、孤身西入长安时,郑平的瞳孔猛地的紧缩。

  “难道叔父,选择了那条路!”

  郑平昔日年少气盛,在洛阳跟卢植推演未来局势变化的时候意气风发,根据不同的局势变化和不同势力的介入,推演了上百种应对方案。

  而“替权臣谋天下”只是其中一种理想化的假设。

  因为这种假设,是需要有个智勇双全、且天下闻名的清流名仕,甘愿放弃自身的名声和气节,投身于权臣麾下,替权臣扫清障碍。

  不是单纯的当个内应或者间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替权臣出谋画策,既谋大势,也定乾坤!

  倘若权臣最终身死族灭,这个投身权臣的清流名仕,也会被视为权臣亲信,背负一身污名而死!

  而这个清流名仕唯一要算计权臣的,就是劝权臣饲养一只猛虎,去驱虎吞狼!

  当天下间的势力只剩下权臣和猛虎时,不论谁赢了谁输了,天下都会一统,战乱也就平息了。

  之所以说这个假设是理想化的假设,是因为这其中涉及的变数太多了。

  譬如这只猛虎得有能吞噬群狼的本事、权臣不会丧失斗志、这个清流名仕得智勇双全能让权臣真正器重、哪怕背负污名也会砥砺前行,等等!

  然而。

首节上一节178/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