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54节

沈青云恭恭敬敬跪下。

“朕官遵古制,律仿旧章,孜孜求贤,有能者委以腹心,边疆多乱,民众受苦,游牧小儿猖狂,寡廉鲜耻,辱我大周,如此奈何?”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边关连失六座城池,郑大将军身死狱中,原以为这件事圣上不会再提,怎料不仅提了,还问了少年贡士。

这是个很刁钻的问题,看似皇帝求贤若渴,要为朝廷招纳人才,其实针指边关。

要是回答的不好,怕是原本排好的名次不仅会变,要是惹怒圣上,恐以后无法步入仕途。

沈青云知道此刻十分危险,但同时,也是机遇。

沈青云思索了一下,恭敬道:“回陛下,以学生拙见,应镇抚相济,军政并用;发展经济,兴边富民;民族团结,华夏一家;备足边戍,军事强边;尊重信仰,以政驭教。犯我大周者,虽远必诛!”

朱续激动站起来,忘记了天子威仪,激动道,“听见没有,犯我大周者,虽远必诛!犯我大周者,虽远必诛!连少年人都懂的道理,为什么你们却束手束脚,缩着当乌龟!”

第87章 跨马游街

“陛下。”

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正是内阁首辅徐智甫。

他这一声,拉回了激动愤怒的朱续。

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纷纷出列,劝解皇帝,说辞很隐晦,但意思很明显:陛下,你失言了。

朱续慢慢恢复冷静,手握成拳,这些人都是他的臣子,明明他是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可很多时候他并不能随心所欲,还得受他们挟制。

年轻帝王眼中有了杀意。

人老成精的徐智甫,以及其他老狐狸,都注意到了帝王眼里的杀意,他们心惊的同时,又免不了担心,这祸事什么时候会落到自己头上。

大太监安培稍稍动了一下,提醒了愤怒中的皇帝。

朱续收拾好情绪,淡淡道:“刚才沈青云 的回答你们也听到了,你们可还有其他说的?”

朝堂里,没人出声,倒不是沈青云的回答无懈可击,而是没人愿意这时候触霉头,万一圣上发怒,砍人脑袋,岂不是白白丢了性命。

沈青云一行人回到了殿外,归于队伍中。

龙坐上,朱续开口道:“一甲不变,沈青云有状元之才,亦是大周立国以来,第四位六元及第,假以时日,定是朕的肱骨之臣,成就一段佳话。”

众人心里苦笑:陛下可真会玩弄文字,他们争议的不是状元,而是殿试名次和会试相差太大,王子非和宋缺从一甲变成了二甲!

可没人敢提出异议,只能听天子之命。

站在队伍中的沈青云并没有多大喜悦,刚才在殿内的一幕幕重现在脑海里,朝堂局势不容乐观。

皇帝似乎太激进,做事手段太强硬,对帝王来说,这可能是优点,但要是压不住群臣,遭到反噬,后果是很严重的。

历史上,朱允削藩,就是步子迈的太大,把自己玩死了。

就在沈青云思绪万千的时候,奏乐声响起,让庄重严肃的皇宫显得有几分喜庆。

随着奏乐声是一名鸿胪寺的官员,手捧皇榜,大声念:“奉天承运皇帝,召曰:隆德七年,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这是开场白,就跟学校颁奖典礼一样,前面一大堆废话都是特定的说辞。

鸿胪寺官员大声唱道:“隆德七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沈青云。”

唱:“隆德七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沈青云。”

唱:“隆德七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沈青云。”

声音传的很远,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是荣耀,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鲤跃龙门。

一甲的三名,都是要唱三遍的。

沈青云走出人群,掀开衣袍,跪拜,大声谢恩。

***

三百新科进士,只有一甲三人可以从正门出,礼法上,文武百官走左门,王室宗亲走右门,正门是圣上通行的大门,当然,大婚时皇后也可以从正门入宫。

另外,一甲三人也是可以走正门一次,这是特许的,换句话说,就算以后入仕,位列内阁首辅或者六部尚书,要是无法取得一甲,那也是没机会走正门的。

不少王公大臣,都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大街上,格外热闹,今天是金殿传胪日,皇城的百姓们都想看看谁是状元郎,还有不少闺阁女子,想挑选个如意郎君,于是在酒楼茶馆定下包厢,一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新科进士。

还有脑子灵活的,打算找机会说些祝福喜庆话,讨到一些赏银。

人群中,沈老头被人挤过去挤过来,大喊着,“看着点,我穿的新衣裳,别给我弄脏了。”

“老爷,你还好吧?”沈壮靠着蛮力,把周围的人推开,留出一小块地方。

沈老头爱惜地整了整衣裳,又摸了摸头发,看了下鞋子,确定没有不妥后才放心。

“还好还好,你不用管我,盯着大门,要是我儿出来了,立马告诉我。”

“我让小山去前面看着,要是有消息肯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正阳门前,人实在太多了,沈老头见识还停留在墉县那边,只知道今天会热闹,没想到能挤成这样,要是早知道,昨夜就守着,哪里会像现在这样,不前不后,卡在这里。

日头正盛,微风和煦,这是春日里最为舒适天气。

此刻,沈青云的穿着和其他进士不同,他穿的是状元服。这是皇帝对新科状元的恩宠的表现,朝服绯罗色为主,圆领,白绢中单,锦绶蔽膝全。槐笏一把。纱帽一顶。光素银带一条。药玉佩一副。朝靴毡袜各一双。

通俗点来说,就是深蓝色海中一点红,因为其他进士服都是深色蓝罗袍。

跨马游街,意气风发,无上荣光。

士兵开道,鼓乐声随行,三百进士齐齐骑马,每匹马还有专人牵引,浩浩荡荡一群人,规模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快看,是新科状元。”

“来了来了,状元来了,还有榜眼和探花郎。”

一般来说,状元的年纪都很大,榜眼也不遑多让,唯有探花郎,算得上谦谦君子。

然而,皇城的百姓们发现,这次的状元郎是个少年,不仅长得眉清目秀,还未完全脱去稚气的脸上隐隐地能看出英俊相貌,等再过两年张开了,不知道是怎样的俊俏。

榜眼和探花都上年纪了,家中肯定早有妻室,于是,姑娘们对状元郎更上心了。

沈青云看着热闹的人群,脸上正带着微笑,突然有什么东西砸进怀里,低头一看,居然是个女子荷包。

沈青云愣了,不明白怎么回事,抬头看去,就见二楼窗户那,一个蒙着面纱的女子正在对着他招手。

沈青云:“……”

他这是被调戏了吗?

沈青云还没想出应对法子,没想到第二个荷包扔过来了,这次运气好,没有扔到他怀里,而是掉在了地上。

沈青云看见那女子掩面懊悔,肯定在自怨自艾。

人群中,有个人特别激动激动。

沈老头对着挤他的那人道:“看到没,那是我儿子,我儿子是今年新科状元。”

“我儿子,我儿子。”

“哈哈哈,那是我儿子,看到没,最俊最好看骑高头大马那状元郎是我儿子,像我,随根。”

周围好些人都听到了,原本想跟沈老头套近乎,听到了最后一句话,看了看沈老头,又看了看那新科状元,长得根本不像。

于是,周围的人都不理沈老头,还有人小声道:“看他这年纪,怕是考多年考不上,脑子出毛病了。”

第88章 老太爷,你坐好

跨马游街所到之处,百姓欢呼呐喊,挤在人群中的沈小山终于来到了沈老头旁边,大声道:“老爷,少爷高中了,是状元郎。”

沈老头早就知道了,听到沈小山这话,还是忍不住激动。

“对对对,我儿子是状元郎,我儿子是状元郎。”

沈老头高兴劲儿过去了,说着说着,眼泪不受控制往下掉,急忙去擦,生怕被人看见。

高头大马,锣鼓喧天,队伍走到了他们面前。

沈小山和沈壮高兴地蹦起来,尤其是沈小山,还是个半大少年,加上在沈青云身边伺候的时候并没有被立规矩,私下里,少爷就像他的兄长。

沈小山举起双手,蹦跳,兴奋大喊:“少爷,少爷,我们在这儿,老爷也在这儿。”

锣鼓声,欢呼声,沈小山的声音淹没在人群里,根本传不到队伍中。

沈小山还在那里蹦跳大喊,周围人被他震得耳朵疼,出声怒道:“你们家老爷脑子不清楚,你们怎么也跟着犯糊涂,虽然今天是喜庆日,但冲撞了贵人,我们全部都要跟着遭殃,还是快快带着你们家老爷家去吧,别在这里碍事了。”

沈小山看着说话那中年男人,一脸疑惑,“叔,你说啥,我咋听不懂?”

周围又有人出声道:“小子,你们家老爷怕是考科举考的脑子有些不清楚了,口口声声喊状元郎儿子呢,还说儿子随根,也不怕说大话闪了舌头。”

沈小山这下听明白了,生气道:“那状元郎就是我们家少爷。”

有人不屑道:“像你们这样的我见得多了,瞧,那边也有人认儿子。”

闻言,沈老头几人全部朝着那人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到一个头发须白的老人在人群中癫狂呐喊:“儿啊,我的儿啊,我的儿啊。”

这时,沈壮又看了不远处也有人大喊:“我儿子,那是我儿子。”

沈壮对沈老头道:“老爷,确实好多认儿子的。”

游行队伍,一共三百新科进士,一路走过去,认儿子的没有三百也有两百,有人为了面上有光,满足虚荣心,浑水摸鱼,说状元郎是自己的儿子。

一时间,真假难辨。

皇城的百姓们几乎每三年就能看见这样的场面,但沈老头他们乡下旮旯里来的,哪里知道还有这么多内情,一时傻眼了。

沈小山问:“老爷,还要继续喊少爷吗?”

沈老头嗓子都哑了,摇了摇头。

就在沈小山和沈壮遗憾低下头时,又听见沈老头道:“咱们别耗力气,等你们少爷靠近了再喊。”

沈小山顿时喜笑颜开,“好嘞,听老爷吩咐。”

刚才说风凉话的人摇了摇头,心想:喊得大声又咋样,就算是敲锣打鼓,人家状元郎也变不成你儿子。

他还想有个状元儿子呢!

眼看队伍越来越近,很快就要到正面前,沈老头让沈小山和沈壮可以喊了。

周围的人小声议论了几句,纷纷离这三人远了点,免得一会儿惹恼了状元郎,受到无辜牵连。

尤其是那个老头,怎么看都不像能生出状元郎儿子。

与此同时,茶楼二楼包厢,刘玉成和同僚们往下看,位置优势,让他们一下子看清楚了状元郎的样貌。

刘玉成失笑:“原来这么年轻啊。”能写出那样的文章,他还以为是个老头呢!

真是英雄出少年。

工部的同僚摇了摇头,惋惜道:“还是太年轻了,朝堂哪里是那么容易站稳的,他以后的道路难走。”

刘玉成没说话了,说来这少年也倒霉,朝堂上争论的那些事他也听说了,圣上做的太过,打压世家,忽视重臣子侄,太多权贵受到了威胁。

圣上拿他堵住悠悠众口,同时,他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要是他有家族做后盾还好,可偏偏是个农家子,没有任何背景,迟早要成为牺牲品。

马背上,沈青云胸前一朵大红花,怀里很多荷包和花枝,想要丢掉又怕弄脏了街道,袍子已经兜了一大包,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隐隐地听见熟悉的声音。

人群中沈小山和沈壮激动不已,挥手打招呼,“少爷,少爷我们在这儿。”

首节上一节54/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