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296节

身旁身穿百姓衣服的人同样叩首道:“臣刘英也给太孙千岁磕头了!”

这二人行礼的动作极为生疏,言词也不符合礼法规定。

朱雄英立马站起来,面带笑容的说道:“快快请起,都是乡亲,无需行此大礼!”

刘英是刘继祖的儿子,原名刘大,后来老爷子给他改名叫刘英,当年他家埋葬老爷子父母亲人的那块地就是现在脚下的皇陵。

汪文是皇陵的祭祀署署令,刘英是祭祀署署丞,都属于领俸禄吃皇粮的官职,而且这两个官都是世袭罔替。

朱雄英走上前亲切的说道:“皇爷爷特别吩咐孤来看看你们,本想祭祀过后再过去,没想到你们都来了!”

“太孙千岁,是俺们来迟了,俺们有罪啊!”

汪文是个憨厚的中年,其实也不算中年了,五十多岁的人了,当年他和老爷子是发小,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

“不说这些!”

朱雄英关心的问道:“乡亲们过的都好吗?”

“千岁放心,托皇哥的福,俺们过的都好!”

汪文关切的问道:“千岁,皇哥身体好不好?”

朱雄英刚要说话,刘英用胳膊顶了他一下,说道:“问候圣上要说龙体……”

汪文傻笑两声,说道:“对,对,千岁,皇哥龙体好不好!”

汪文从小就喊老爷子哥,后来要改口,老爷子不让,说听着亲切,就让他一直喊哥。

朱雄英笑道:“皇爷爷身体好着呢,一顿能吃两个小饼,一碗豆腐汤,没事还喝几盅……”

“那就好,那就好!”汪文笑的合不拢嘴。

朱雄英又说道:“就是啊,皇爷爷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经常想家,经常念叨幼年的往事!”

“家?”

刘英问道:“圣上的家不是在皇宫吗?”

朱雄英摇摇头,感慨道:“那只是住的地方,皇爷爷的家在凤阳,在太平乡,在孤庄村,那个破旧的小房子才是家!”

刘英有些听不懂,汪文似懂非懂的说道:“太孙千岁,皇哥要是想家,就回来看看吧,俺们也想皇哥,上次见皇哥还是在洪武八年!”

洪武八年,老爷子带着马皇后,太子朱标,儿媳妇常氏,大孙子朱雄英回了一次凤阳,那也是最后一次。

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薨逝,洪武十五年嫡长孙朱雄英薨逝,同年马皇后去世,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洪武二十八年嫡次子朱被毒死,洪武三十一年嫡三子朱病逝!

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离开,老爷子悲痛万分,加上朝堂之事让他心力交瘁,年年都想回来看看,可年年都回不去。

想到此处,朱雄英心中极为伤感,明年祭祖说啥都要带老爷子一起来。

汪文十分热情的说道:“千岁,晚上去俺家吃饭吧,您要是住不惯皇城,也住在俺家吧,虽然没有皇宫大,但安宁的很!”

“成!”

看得出来,汪文是诚心的邀请,朱雄英不想辜负这番好意,再加上实在不想住皇城,便一口答应下来。

随后把带来的东西赏赐给了乡亲,大伙都很高兴,连连称赞老爷子念旧情,是个讲究人!

第227章 打碎牙也得咽下去

三日后,陈怀来到凤阳府衙,只是这一次他不是自己来的,还带着仆人,身后拉着带着几车粮食,。

对于陈怀的到来,朱高炽和张虎没有任何意外,大堂之中,陈怀对着二人拱手,十分恭敬。

看他这副样子就知道这是妥协了,朱高炽笑道:“陈老果然守信,说三天就三天!”

陈怀颇为无奈,说道:“老朽年迈昏庸,实不该阻碍朝廷改革大计,所欠税粮以全部带来补上,老朽有罪,愿一力承担,愿以死谢罪,请饶恕老朽家眷以及其他士绅!”

朱高炽刚要开口,张虎抢先说道:“我们只答应饶恕你的家眷,什么时候答应你放过其他士绅了,看来陈御史当真是老了,这记性也比不上当年了!”

陈怀一愣,随即再次强调道:“老朽愿一力承当所有罪过!”

“我又不聋,听见了!”

张虎绷着脸问道:“这个事先不说,交代你的事办的如何了?”

陈怀别无选择,咬着牙说道:“老朽已向其他凤阳士绅言明改革之事,推陈立新乃大势所趋,凤阳士绅愿支持朝廷改革大业!”

“是心甘情愿的吗?”

张虎冷笑道:“听你语气好像是被逼的,我们可没逼你什么,你们支不支持那是你们的事,要是有人逼迫你们,你们可以说出来,我们锦衣卫替你主持公道!”

陈怀哪里还敢说什么,就算打碎牙也得老老实实咽下去,虽有无尽的不甘和怨气,也只得说道:“确是心甘情愿支持改革!”

“那就好!”

张虎走上前,笑道:“可别回头又骂我们锦衣卫的人是狗啊!”

“不敢!”陈怀硬生生的挤出一丝笑容。

此时,朱高炽站了出来,笑道:“陈老如此深明大义,让当今太孙殿下十分感动,太孙殿下从来不会亏待有功之臣,既然陈老一心支持改革,那之前所犯罪过就既往不咎了,回家养老去吧,以后在这凤阳还要仰仗陈老多费费心,多帮帮张大人做些造福百姓之事!”

陈怀本着必死的心来到府衙,甚至已经提前交代了后事,让家里连夜定做了棺材,买齐了白布纸钱,就等人头落地,孝子贤孙哭成一片了。

现在得知自己不用死了,陈怀惊喜万分,连忙道谢,他是不怕死,并不是想死,能活着为什么就要去死呢。

张虎接着说道:“其他被抓的士绅就没有陈老这种知错就改的觉悟,他们非要和朝廷对着干,我们也没办法,只能送他们全家去天上团聚了,哎,,,这人啊,怎么就看不开呢,这钱再多,没那个命去花,这又有什么意义啊!”

陈怀听后面无表情正要离开,张虎将其拦了下来,说道:“听说陈老的孙子天资聪慧,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若是放在这乡里读书实在浪费此等天赋,太孙殿下给你陈家一个恩德,让你的小孙子去京城国子监读书,那可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恭喜你了,陈老!”

“这,,,”

张虎的话让陈怀惊喜的心再次沉入谷底,就算是个傻子都能听出这言外之意,这哪是什么恩德,这是要拿他的孙子当人质啊。

“别这那的!”

张虎不耐烦的说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回头让孩子收拾收拾东西,过两天跟我们回京城!”

“对了,你回去告诉凤阳的士绅,七天之内让他们把欠下的税全部补上,不然,,,呵呵,,,”

陈怀苦着脸,叹息一声,无可奈何的走了。

陈怀走后,张虎顿时大笑起来,朱高炽说道:“看来心里还是有气啊!”

张虎笑道:“他有气又能如何,还不得自己憋着,不想舍财,那就舍命吧!”

朱高炽长叹一声,站起身来,说道:“杀人的事,你们锦衣卫去做吧,我就不参与了!”

“用不着你这位皇孙,皇爷早就交代了,你只需要出面,这种脏活累活交给我们锦衣卫做吧!”

杀谁不杀谁,不是张虎说的算,也不是朱高炽说的算,而是朝廷说的算,洪武爷说的算,这些事老爷子早就安排好了。

笔可以毁了刀,但却碰不过刀,更何况这个持刀人还是当今太孙储君。

……

这三日,朱雄英都是住在汪文家,吃的是孤庄村乡亲家家户户送来的饭菜。

连续吃了三天,朱雄英有些不好意思,决定中午在村子里摆宴,宴请村子里所有的乡亲吃饭,以示感谢。

县里个大酒楼的厨子都被邀请过来,带上锅碗瓢勺开始忙活起来,村里的乡亲十分淳朴,不愿等着吃饭,纷纷跟着忙活起来。

朱雄英坐在院子里和汪文,刘英聊起了家常,说起了这些年的遭遇以及宫里一些有意思的事。

此时,朴不了走了过来,附在朱雄英耳边说道:“殿下,花千户来了!”

朱雄英点头,说道:“让他进来!”

汪文看到太孙有事,立马起身告辞。

花炜来到后,将这几日发生在凤阳的事说了一遍。

朱雄英听到是朱高炽带着锦衣卫办的事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这已经是朱胖胖第二次替自己背锅了,老爷子如此锻炼这位大胖孙子,实在是用心良苦办!

也不知四叔知道后作何感想!

话又说回来,凤阳改革之事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但同时,他这位太孙储君也彻底得罪了凤阳的勋贵和士绅!

明年整个直隶推行,又会得罪无数的士绅,之后全国推行又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朱高炽只是背了明面上的锅,这些士绅又不傻,谁是这一切的“主谋”,那是心知肚明。

都说打一巴掌要给个枣吃,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已经不是打巴掌了,那是活生生的割肉。

人家心里肯定有怨气,现在要想办法把这口气给他们散了。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改革都要推行下去。

于公,减轻百姓负担,打击土地兼并,回收士绅特权,抑制贫富分化,扩大财政收入。

于私,朱雄英确实需要钱去打仗,要想踏平倭国,就必须进行跨海作战,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大量的钱投入,打造战船,训练海军,各种军械甲胄,加上后勤粮草,都不是小数目!

指望国库那点钱怕是不行,老爷子虽说疼朱雄英,但也不会倾家荡产的都拿出来让大孙子去折腾。

为了伟大的平倭事业,也只能委屈这些士绅了!

朱雄英不怕这些士绅在背后骂他,更不怕那些手持笔杆子的读书人编排自己,反正有老爷子在背后给自己擦屁股,啥也别说,撸起袖子,干就完了!

明年该打仗去打仗,只要这大明朝有洪武爷在,任谁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再硬的人也硬不过老爷子手上的刀!

要看到了中午,汪文走了过来,说道:“太孙千岁,饭都做好了,俺来问一声,现在吃饭吗?”

“吃饭!”

朱雄英吩咐道:“招呼乡亲们都入座,天冷,这饭得趁热吃!”

“得嘞!”

汪文虽穿着官服,却一点都不像当官的,言谈举止和老百姓几乎一样。

正当朱雄英准备入座吃饭之时,朴不了走了过来,拱手道:“殿下,曹国公来了!”

“谁?”朱雄英眉头一皱,再次问道。

朴不了又重复了一遍。

“他不是在徽州吗,怎么来凤阳了?”

朱雄英嘟囔道:“还他娘的赶着饭点来!”

第228章 李景隆的办法

“臣李景隆叩见太孙殿下,万福金安!”

李景隆跪在地上,双手内向撑地,直接行个大礼。

这可把朱雄英搞得挺无语的,扶着额头说道:“起来吧,曹国公啊,咱有啥事直说就行了,你上来就用头砸地,孤实在有些害怕,咱以后别这样了,像个人一样,行吗?”

李景隆站了起来,拱手道:“臣错了,臣一定谨遵殿下的教诲,好好做人!”

“你他妈的……”

朱雄英憋了半天实在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今天的老李有些不太正常,好像换了个人一样,虽然还是那个二皮脸的熊样,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你是不是有事找孤?”

首节上一节296/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