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567节

“那此行怕是不会太愉快。”赵昊不禁苦笑,这老头跟小孩子似的爱斗气。

“那就对了,总不能让老夫一个人不爽吧。”潘季驯哈哈大笑着下了车,朝赵昊挥挥手,便大步朝寺门走去。

潘大复向赵公子深施一礼,他可是玉峰书院的学生,为了照顾老父才休学的。

赵昊笑着朝他点点头,潘大复这才赶紧撑起伞,转身去追老爹了。

马车缓缓驶离了禄米仓胡同,却没有返回赵家胡同,而是径直出城,来到了大通河码头。

江南航运的船队已经结束休整,明日一早就要启程返航了。

赵昊是来送行的。

……

知道他要来,陈怀秀撑着伞等在码头上。

当赵昊跳下马车,她便笑着迎上来,给他撑伞挡雨。

“怀秀姐等很久了?”赵昊笑着跟陈帮主打招呼。

“我也是刚过来。”陈怀秀笑着摇摇头,她没穿……在船上时的那身干练的武士袍,而是换了身湖蓝色的襦裙,只是用淡蓝色的首帕包头,以示她与少女的区别。

“船上已经备好了茶点。”

“先不上船了。”赵昊伸个懒腰,深吸口雨中清新的空气道:“走走吧,坐车闷得慌。”

陈怀秀自然无不应允,给赵昊撑着伞,跟着他往前走。

“应该是男士给女士打伞的。”赵昊从她手中拿过伞来,陈怀秀虽然巾帼不让须眉,身量娇小的江南女子,总是更能激发人的男子气概。

陈怀秀抿嘴笑笑,也就随他了。离开了江南的赵公子,气场明显收敛了许多。仿佛从那个指点江山的江南集团大老板,变回了十六七岁的大男孩。

这种感觉也不错。

两人便漫无目的沿着石板路向前,不知不觉来到了大通桥。

也不知是不是下雨的缘故,大通桥畔米行的生意冷清了不少。买米的人都可以进店里去,不用再排老长的队伍了。

赵昊甚至还看到有家叫‘巨富米行’的,居然关门歇业了。

“看来米店生意也不好做啊。”赵公子随意感慨一声,问道:“现在米价是多少?”

“今天米价是一两五。”陈怀秀轻声答道。犹豫了一下,她没告诉赵昊,这家米店的倒闭,跟他们也有关系。

“那降了不少了。”赵昊深感欣慰,没想到自己顺手为之的效果,居然这么好。

一石米售银一两五的话,一斤米就是十文钱,虽然也够贵的,但好歹在京城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了。

“那些米行的人恨死我们了。”陈怀秀却面现苦笑道:“前天晚上还抓到几个想要放火烧船的呢。”

“哦?”赵公子略略吃惊,这倒没听到禀报。“谁这么大胆子,敢动长公主的船队?”

“都是街面上临时找的混混,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谁指使的。”这种事沙船帮见惯了,陈怀秀自己就能处理妥当。当然不会惊扰赵昊,那不是让他看轻吗?

“往后在京城遇到这种事,你让唐友德去找鸡公公,保准再没有不开眼的了。”赵昊提醒陈怀秀一句。

“记住了。”陈怀秀抿嘴一笑,一双眉目秋波流转,露出一抹迷人的神采。显然已经用沙船帮的方式,处理妥当了。

“明天启航前,把奉旨运粮的旗号打出来。”赵昊又有些不放心的吩咐道:“不然我担心漕运衙门会找你们麻烦。”

江南航运的船队从大通河到天津三岔河口之间,都归属漕运衙门管辖。之前他们五十条粮船浩浩荡荡进京,肯定已经让漕运衙门盯上了。这次返程没有长公主坐镇,赵昊十分担心陈怀秀一行会遇到麻烦。

“已经派人先去扫河了,说是有闸关要难为一下咱们。”陈怀秀轻声道:“不过咱们也没载货,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按说北京是北方的商业中心,草原的毛皮、关外的人参鹿茸熊掌等等,各种在江南稀缺的玩意儿,这里都应有尽有。只要贩运回江南,就能轻轻松松获利一两倍。

但赵昊担心漕运衙门会见财起意,故而吩咐陈怀秀,空船驶离京城,到天津卫再进货其实也没差,只是种类数量没京城丰富,但会更便宜些。

至于所谓‘扫河’,是沙船帮的黑话。意思是大部队出发前,先遣精干人员,沿途打探风声,扫清障碍。

虽然沙船帮往常在长江活动,几乎没来过北运河。但伍记车马行已经在这条运河上浸淫十几年了,便帮兄弟公司担负起了‘扫河’的差事来。

“咱们打着宫里的旗号,谅他们也不敢乱来,最多恶心恶心你们。”赵昊闻言不禁自嘲一笑,伍记也好,沙船帮也罢,都是老江湖了,根本用不着他这个菜鸟老板操心。

说话间,两人回到了码头,赵昊将油纸伞递还给陈怀秀,笑着朝她挥挥手道:“怀秀姐,下月再见。”

“公子,下月再见。”陈怀秀也微笑着朝他福一福。

第一百四十一章 赵部堂太难了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以形容春天雨水的稀少珍贵。

但隆庆三年的雨水却一点都不少,从开春以来,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便一直阴雨连连,不见晴日。

这给抢修河堤的大明军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但困难再大,也阻止不了朝廷尽快堵住决口,让黄河水归复河道,向大运河供水的决心。

自二月中黄河决堤以来,在工部、河道衙门、漕运总督府的严厉督促下,黄河下游十几个州县的民夫日夜施工,已经整整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来,因为进度逾期、玩忽职守等罪名,被罢免的地方、河道、漕运官员超过三十人。累死、溺毙、工伤死亡的民夫,更是超过了千人!

在朝廷完全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在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后,二十万军民终于赶在麦黄水来之前,将自沛县以降的一百三十余处大小决口,尽数堵住。

桀骜不驯的黄河终于不情不愿的停止了自由奔流,回到决堤前的河道中。

有了上游补水,淤塞经月的秦沟、浊河,也终于开始涨水。浑浊的河水溢入运河,奔行向南。

一天后,水位线几乎见底的淮安天妃闸,终于在时隔两月后,开始涨水了。

看到黄色的河水终于没过,闸上标石最底下的一个刻度,闸关上的漕运官员,全都忘情的欢呼起来。

“来水了!通航啦!”好些文武官员甚至激动抹泪开了。运河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父母病的不能干活,带孝子们掉两滴泪很合理吧?

白发苍苍的漕运总兵官,镇远侯顾寰也拢着钢针似的胡须,对一旁的赵孔昭高兴的大笑起来道:“玉泉,你看,天无绝人之路吧?!”

赵孔昭这俩月来,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整日奔波于淮安至沛县的六百里河道间,还日夜兼程进了趟京城,简直要累死的节奏。

不过这一刻,他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进京一趟,成功压住了河道衙门的反对声,让朝廷采用了漕运衙门的应急方案。

现在方案执行成功了,漕运也终于可以恢复了!还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最懂治河的不是工部尚书、不是河道总理,更不是编外人员潘季驯,而是他这个漕运总督!

……

看完了上游来水,在文武官员的欢呼声中,顾寰和赵孔昭离开了天妃闸,沿着高高的堤岸往衙门方向行去。

“终于可以好生睡一觉了。”老侯爷跟徐阶同岁,但身子骨可硬朗多了。他拍了拍赵孔昭的肩膀道:“玉泉也好好歇几天,这阵子可把你累坏了。”

“唉,还不是喘息的时候。”赵孔昭却摇摇头,苦笑道:“下官得赶紧安排安排,让那两千条漕船尽快北上。”

之前,黄河决堤,运河阻塞,今年头批起运的两千条漕船,都被堵在了淮安,已经在河面上停了两个月。

“这么急?”老侯爷一愣。

“阴雨连绵,要不赶紧起运,等到了京城,还不得大量发霉不能入仓?”赵孔昭解释道。

“倒也是,”顾寰点点头,又皱眉道:“不过上游刚刚来水,水情尚不明朗,新补的大堤也尚未牢固,老夫看不如过几天,等麦黄水过了再起运。”

“今年的雨都下在开春了,哪还有什么麦黄水?”赵孔昭却摇摇头,不以为意道:“而且二十万民夫还在大堤上呢,有什么险情排除不了?”

心说,还可以让他们帮着拉纤。

见顾寰还是一脸不放心,赵孔昭压低声音解释道:“老侯爷,不抓紧时间不行啊。记得上次下官和跟您老提过的,江南集团那帮人,从苏州海运粮食到天津卫的事儿吗?”

“嗯。”顾寰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前天,北运河那边来报,他们又来了,这次船只增加了一倍,足足运了三万石。”赵孔昭一面蹭着官靴上的泥,一面忧心忡忡道:“而且只用了九天,就到了天津。”

“真快啊。”顾寰倒吸口冷气,站在镇远侯的立场上,他感到颇为振奋。但他是漕运总兵官,对这件事本能的抵触道:“那也杯水车薪。”

“老侯爷说到点上去了,正是因为规模小,所以才让他们侥幸成功了两次。”赵孔昭哼一声道:“海上风波险恶,倭寇猖獗,一旦大规模运粮,定然会酿成灾难,根本得不偿失!”

“可恨那帮利欲熏心的江南人,居然利用我们暂时的窘境,在京里大肆鼓吹海运!”赵孔昭又恨声道:“为了赚点儿黑心钱,竟枉顾大明漕运安全,意欲将朝廷引上邪路,真是其心可诛!”

“嗯。”顾寰点点头,心说这他娘的读书人,就是会扣帽子。老侯爷哂笑一声道:“不过也不用太紧张,朝中三不五时,就有人跳出来说要漕粮海运,哪次不是不了了之?”

“这次不一样啊老侯爷!”赵孔昭长叹一声,挥挥手,让亲兵随员走远点。他自己打着伞,看着万千雨丝击打着黄色的水面。

“他们说动了西山公司,联合起来一起到处游说,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他压低声音道:“听闻不少部堂高官都被说动了,就连户部尚书马钟阳也私下表示可以一试。”

“哦,是吗?”听说了马森的态度,顾寰终于变了脸色。

虽然漕运衙门与户部平级,谁也管不着谁,但它终究是为户部服务的。现在漕运断绝,户部尚书完全有理由寻找新的运输方式,来运输供应太仓的漕粮,所以此时马森的意见十分重要。

顾侯爷终于明白,赵孔昭为何如此着急了。

“是啊。”赵孔昭长长一叹道:“所以咱们得抓紧把漕粮发出去,早一日运到北京,便可早一日令宵小消停!”

“嗯。”顾寰拢一下花白的胡须,两千船漕粮到了北京,确实可以让海运之议戛然而止。“那就按赵部堂的意思办吧。”

“好。”赵孔昭松了口气,顾寰要是固执己见,他还真难办。

……

当天回衙后,赵孔昭便下达了谕令,命滞留淮安的两千条漕船,尽快起运北上!

为了防止运河水量不足、漕船搁浅,他还特命总督府的官员,率兵丁仔细检查每一条漕船,将漕丁们携带的私货,统统卸下来。

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每条漕船给商人们携带的私货,重量至少是漕粮的一倍。有的漕丁为了多拉私货,将漕船加高加宽,竟从四百料改成了一千料!

看着码头上堆成山的各色货物,赵孔昭不禁目瞪口呆,怪不得每年十分之一的漕船搁浅损坏,各处船闸河道更是破坏严重。运河和漕船,哪禁得起这帮家伙这么造?

不过现在不是细究的时候,何况他也没法细究。漕运衙门上下、运河上的税关、北京的工部、户部、都察院、宫里的太监,还有沿途州县的官员,以及南北两地的商人,都指着这些私货吃饭呢。

他心说,就凭这么多衙门这么多张嘴,漕粮海运?做梦去吧!

听到漕船上此起彼伏的咒骂声,赵孔昭便吩咐一旁的属下官员道:“告诉小的们,现在是非常时刻,将漕粮尽早运到北京,才是最要紧的。”

“部堂放心,弟兄们晓得。”官员们忙满口应下。“已经下了死命令,所有吃水线超过的一半,统统不许放行!”

漕船都是清江造船厂统一制造的,规格完全相同。船舷上漆着标线,载重越深,吃水就越深。吃水线不超过一半的话,漕船大概也就是半载。

一艘四百料的漕船,满载能运三百石漕粮,为了保证能通过危险河段,现在一船只运一百五十石。可见‘漕粮海运’的传闻,给漕运衙门造成多大压力。不计成本也要把漕粮赶紧运到北京去,好证明运河还是可依靠的!

“回去以总督府和总兵府名义,联和行文沿岸州县,组织足够人力拉纤,谁有贻误,本座必让他乌纱落地!”赵孔昭声色俱厉的下令道:“告诉他们,就算是水浅过膝,船底坐滩,也得给我硬拉过去!”

“明白!”众官员轰然领命。

……

码头火把照天,漕运衙门连夜冒雨完成了出发前的准备。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漕运码头上便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爆仗声。待鞭炮声停,呜呜的号角声起,漕丁们一起高喊道:“放船啦!”

一条条半载的漕船便缓缓驶离了码头,排成一条长蛇,向北蜿蜒而去。

两千条漕船同时出动的场面着实壮观,前队都已经出了天妃闸,后队还在漕运码头没解缆呢。

直到天黑,所有的漕船才全数放走,赵孔昭看着空荡荡的码头,却一点没有放松下来,反而更紧张了。

之前他光想着不顾一切,也要赶紧让船队出发。现在船队真的出发了,他终于顾上担心起,从这里到沛县的六百里水程了。

这阵子,他在这段运河上来回过几趟了,当然知道顾寰的顾虑十分有道理。前番河水旁出,让运河淤塞的十分严重。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趁机挑浚清淤,把河道清理到能过船的状况,再恢复供水,重新漕运。

现在他跳过了清淤,直接恢复供水,其实是在冒险啊!这要是船行途中淤住了,难道全靠人力拉出六百里,那不成陆上行舟了?

“唉……”赵孔昭仰天长叹一声,心说,我真是太难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麦黄水

首节上一节567/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