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484节

“贤侄,你为何这么肯定?”吴时来奇怪问道。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赵公子瘪瘪嘴,他没法告诉吴叔叔,自己根据考古发现来的。

想到自己的历史居然被自己人阉割了,赵公子又是一阵无名火起,指着那船厂提举道:“我看你刚才很激动,是不是知道点儿什么!?”

“没,没,下官什么都不知道。”那提举缩缩脖子,赶忙连连摆手道:“下官想到如今连一千料的海船,都造的很吃力,觉得愧对先辈啊。”

“这船厂确实衰败的不像样了。”穿着三品官袍的吴叔叔点点头,郁闷道:

“不过也不怪他们,这宝船厂主要是造远洋海船的,自从罢了下西洋之后,朝廷哪还需要那种大而无当的船?全都去造漕船去了!”

“造漕船不需要这么大的作塘,这么好的用料,这么好的工艺。”那提举愤愤接话道:

“不过让我们造漕船的话,自然轻而易举。可惜漕运衙门专让清江造船厂造漕船,只有他们干不完的时候,才会从指头缝里漏一点儿给我们。指望他们那点儿残羹剩饭,我们的工匠怕得全都饿死。”

“少在这儿阴阳怪气,嫌弃操江衙门你就直说!”吴时来把脸一拉,瞪他一眼道:“清江造船厂在淮安,漕督衙门也在淮安,你怎么跟人家争?把船厂也搬去吧!”

“小人不是这个意思。”吓得那提举赶紧跪地,瑟缩道:“小人就是单纯的眼红清江厂,小人再也不敢了。”

“滚一边去。”吴时来哼一声,那提举如蒙大赦,赶忙圆润的滚去一旁。

赵昊深深看一眼那提举,和吴时来并肩走下水关楼梯道:

“操江衙门不是很肥美吗?怎么饿瘦了下头的船场?”

“贤侄,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吴时来白他一眼道:

“我下头三个总兵,水陆两万兵马,哪个不要吃饭?养着他船厂两千多工匠还不够吗?江防又不需要大船,我养他们是白赔钱知道吗?”

赵昊听说还有两千多工匠,猛咽了下口水,差点儿就脱口而出,你不要我要呗。

还好残存的理智战胜了贪婪。这可是朝廷的宝船厂,提举都是有正八品官衔的,工匠都是工部在册的匠户。小规模挖一批回去还能操作,一锅端的话是要造反吗?

……

两人沿着荒草丛生的堤道走出老远,才看到有工匠在那里建造几条四百料的沙船。

四百料的沙船,在内河中已经是巨无霸的存在了,可在这偌大的作塘中,就像条小渔船一样,最高的船桅都没超过作塘深。

赵昊俯瞰看着脚下的‘小’船,深深叹口气道:“杀鸡用牛刀,太浪费了。”

“这还是我睁一眼闭一眼呢。”吴时来淡淡道:“我们长江水师,用不了这么大的船。”

言外之意,那是船场偷偷外接的私活,两千工匠也不能真靠喝西北风过活不是?

“既然如此,那帮我造几条船如何?”赵公子便微笑道。

“那有何难?几条?多大?什么型号?”吴时来笑问道。

“四百条,一千料,沙船即可。”赵昊神情平静的回答道。

“多,多少条?”吴时来惊得差点掉进干塘里去。

“四百条。”赵昊重复一遍。

“贤,贤侄,你不是消遣老叔吧?”吴时来瞠目结舌问道。

“不敢。”赵昊轻声道:“我是认真的。”

“那问题就更大了!”吴时来却不喜反惊,把他拉到一边,有些急眼道:“你知道一千料的船,只能在长江上开,上不了运河吗?”

“我也没打算上运河。”赵昊却依旧不急不慢,仿佛刚才那个暴躁少年是别人一般。

“我是要出海的。”

第三百二十七章 吴叔叔

龙江宝船厂,一号作塘上。

秋风将赵昊和吴时来的袍子刮得猎猎作响。

“贤侄,你疯了吗?”听了赵昊的妄语,吴叔叔低声喝道:“就凭你这句话,我就可以把你抓起来知道吗?”

“老叔会吗?”赵昊眨眨眼。

“那当然不会了……”吴时来苦笑一声道:“咱俩谁跟谁?”

他之所以对赵昊如此宽容甚至放纵,并不只是因为两人有旧交,也不只因为他侄子吴康远在北京开味极鲜,也不是因为赵昊还给了他卢沟桥公司的股票……

好吧,这些加起来也很可以了。

让吴中丞真正感激赵昊的,是因为赵昊挽救过他的仕途。

那是今年上半年的事儿,徐临近下课前,想要安排他去广东当巡抚。

而且当时吴时来还是正四品右佥都御史,去广东当正三品巡抚是高升。

但徐有个条件,要他上任之前,循例举荐一批地方官员……因为操江御史对长江沿岸所有州县的官员,都有一定的监督权,当然也可以举荐发现的贤能了。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意,虽然小阁老开具的名单,人数稍微多了点……有足足五十九人。

好吧,是太多了。

但好在都是七品及以下的小官,而且用不用在朝廷,又不是他个操江的能说了算。

加之他还不知道徐阁老马上要致仕,自然不敢有二话,准备捏着鼻子上本。

然而就在那时,吴康远从北京写信给他。信里转达了赵昊的警告徐阁老马上要致仕了,如果他接受广东巡抚的任命,一定会惨遭弹劾,仕途终结的。

虽然经过侄子转述,赵昊的话显得没头没尾,但信里明确提到了‘五十九人名单’的存在,这可把吴时来吓坏了。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赵公子是用大预言术发出的警告。因此只会脑补此中有自己不知道的高层斗争,而那份五十九人名单,怕已经变成催命符一样的存在。

吴时来饱尝过失去一切的痛苦,他不敢冒再度丢掉乌纱的风险。那对他来说,无异于再死一次。

于是吴叔叔做了个艰难的决定,他给徐回信表示自己梦见神仙,告诉自己三年内不可南行,否则必有祸患。所以还是把这个宝贵的机会让给别人吧。

徐马上就要滚蛋回家,这时候也没什么办法了,只能一面大骂他年纪愈大胆子愈小,一面去跟别人谈条件了。

结果真让赵昊说着了,那位抓住这个宝贵机会,被廷推为广东巡抚的老兄,在赴任前滥举亲信三十人,被劾罢官,回籍闲住去了……

这可把吴时来给后怕坏了。自己要举荐的人数可是那位的两倍啊。要是没听赵昊劝的话,怕是要下诏狱了……

所以吴时来特别感激赵昊,不然干嘛好端端送他那艘漂亮的‘科学号’?

……

不过感激归感激,让他替赵昊担天大的干系,还是做不到的。

于是吴时来苦口婆心劝道:“贤侄啊,叔叔我可只管长江。出了长江口,朝廷的水师就不是我能管得了了,朝廷的海禁不是开玩笑的知道吗?!”

“我当然知道了。”赵昊点点头道:“也没说要违反海禁啊。”

“呃……”吴时来咂咂嘴道:“你明明说要出海的。”

“你先造着,我等朝廷批准了再出海,有什么问题吗?”赵公子一脸‘你好奇怪’道:“吴叔叔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是那么不靠谱的人吗?”

“呵呵……”吴时来心说,你当然是了,也不知谁差点把热气球扣到徐阁老头上。

“当真没有朝廷批准,你就不出海?”不过吴时来还是松了口气。

“当真。”赵公子果断点头道:“倘若我公司的船违反海禁,吴叔叔直接把我抓起来就是了。”

“你这么有把握?”吴时来狐疑的看着赵昊,低声道:“贤侄,还是别卖关子,就告诉我你到底要干什么吧!”

“我要赌一把。”赵公子也没打算瞒他,便淡淡答道:“赌明年黄河泛滥会导致运河阻塞。”

“运河阻塞?”吴时来一愣,好一会儿才吐出四个字道:“漕粮海运?”

“不错。”赵昊点点头,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元朝就这么干的。吴时来这种干练的官员,自然一猜就着。

“怪不得。”吴时来恍然道:“怪不得你要这么多船,少了怎么够用?”

“不错,数百万石的漕粮,没有几百上千艘大船是不够的。”赵昊点点头沉声道。

“贤侄,你确定朝廷能批准?”吴时来皱眉问道:“漕粮海运的呼声一直都有,但为何一直未经成功?还不是因为阻力太大吗?”

“所以必须要抓住时机,一锤定音!”赵公子神情无比认真道:“机会稍纵即逝,因此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顿一顿,他又苦笑一声道:“其实现在准备都有些晚了……”

“贤侄,你确定明年黄河会泛滥?”吴时来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京城、九边,全靠漕粮养活,倘若运河失能,谁也没法反对,朝廷尝试其它选择了。

但前提是运河必须要堵塞,而且不能是小范围的,必须是大段大段,让运河基本失去作用的那种才行。

“当然没法打包票。”赵昊睁着眼说瞎话道:“不过潘中丞告诉我,两三年内运河必然出现大堵塞。不过明年后年都一样,反正四百艘千料船,怎么也得造个两三年吧?”

“这样啊……”听说有潘季驯的论断,吴时来便不疑有它了。

此时,某位正赶往崇明岛的潘姓老大人,忽然打了个喷嚏,同时感觉自己后背似乎沉甸甸的……

……

在作塘上寻思半晌,吴中丞又问一遍赵昊,没有得到旨意之前,这些船真的不会出海?

待得到赵昊肯定答复后,他又絮絮叨叨嘱咐大侄子,说话千万要算数,不然老叔也保不住你云云。

就在赵昊脑袋快要爆掉之际,吴时来倏然恢复了不怒自威的神情,对远远躲在一旁的船厂提举喝道:“滚过来!”

那提举赶紧颠颠儿过来。“中丞有何吩咐?”

“你不是抱怨没生意吗?”吴时来冷冷道:“本院给你拉了生意来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买卖

“多谢中丞,多谢中丞啊。”提举又要给吴时来磕头。

“甭谢我。”吴时来指一指赵昊道:“是这位江南公司的赵董事,向你们下了订单。”

“呃……”别看江南公司在苏州叫得蛮响,但这个金陵的船厂杨提举还没听说过。

“多谢公子赏饭吃,下官感激不尽!”不过他还是乖乖的向赵昊表达谢意。

“不用客气,是我该谢谢你才对。”赵昊便笑道:“因为接下来,你们可有的忙了。”

“嘿嘿,咱们是怕闲不怕忙。”这提举名叫杨帆,搓着手一脸堆笑道:“敢问公子,想要订多少条,多少料?”

“四百条,一千料。”赵公子报出数目和规格。

“四,四百条,一,一千料?!”杨提举瞪大眼,结结巴巴问道。

“你结巴啊?”吴时来瞪他一眼。

“没,没,小人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惊讶。”杨帆忙应一声,依然满脸震撼。

“别的你甭瞎操心,只说能不能吧。”吴时来沉声道。

“能造,能造,太能造了。”杨帆激动的使劲点头道:“我们宝船厂就是造大船的地方,船越大我们优势就越大。”

“哦,你有什么优势啊?”赵公子笑问道。

“回公子,我们的优势是方方面面的。”杨提举便吹嘘道:“首先,我们宝船厂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年大明的战舰都出自本厂。所以一千料的船,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然后,我们有十三道作塘,每道作塘都可以同时建造八条千料船,所以工人足够的话,我们能同时造一百条千料遮洋船!”

“再者,本厂有世世代代以造船为业的工匠两千人。如有需要,还能再从他们家里招来两千人。四千名工匠齐上阵,一年少说能造两百条千料船!”杨提举唾沫横飞道。

“哦?”吴时来吃惊的看着杨提举,他还以为宝船厂一年最多能造个百八十艘就撑天了呢。

“你敢立军令状吗?”

首节上一节484/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