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362节

他捞不着好,当然也不能让这厮好过,便结巴骂道:“谷,谷谷谷老三,你收钱不办事,你你你出卖我们!”

“马爷息怒,小人等人的家眷,都在县衙里扣着呢。”那古老三讪讪解释一句。

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徐渭开出足足五千两的赏格,用以奖励揭发有功人员。

那古老三这次立了头功,一把就能得到两千两赏银。

而马大胆只给了他两百两,其中一百两还得事成之后才给,他自然知道该作何选择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来呀快活啊

待到一干纵火犯被押下去,徐渭和吴承恩也走出了库房。

回头看看只是窗户被熏黑的甲字仓,吴承恩有些不放心提议道:“做戏做全套,你要真打算栽赃,还是把甲字仓彻底烧了吧。”

“没必要那么麻烦,万一把别处也烧着了咋整?”徐渭却不以为意地笑道:“到时候刑房的卷宗上,还不是想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

刑名师爷那无耻的嘴脸,恰似来自黑夜里孤蛋的忧伤。

“最好还是谨慎点,听闻林巡按近日要驾临昆山,你就不怕让他抓住把柄?”吴承恩低声提醒道。

“他来呀,抓呀,大家一起快活呀。”徐渭浑身骨头轻飘飘道:“反正有大把时光。”

“跟你说正经的呢。”吴承恩无奈白他一眼,虽然两人朝夕相处快两年,可还是适应不了徐渭这疯疯癫癫的风格。

不是说徐文长最有名士范儿吗,怎么越看越像神经病啊?

哦对,他本来就是。这样想来,老吴就觉得胖徐正常多了……

“说正经的也一样。”徐文长嘿然一笑道:“他要是敢来抓我的把柄,我就敢捅他的漏洞,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呃好吧,你看着办吧。”吴承恩无奈,明明能简单解决的问题,他非要再节外生枝。纯粹穷极无聊、没事儿找事儿。

待到离开预备仓,来到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吴承恩小声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他们一定会来烧仓的?”

“我能掐会算。”徐渭得意的仰起头,见吴承恩根本不信,他才嘿嘿一笑,说了实话道:

“其实听说那林巡按要来本县巡视,估计肯定会视察预备仓。到时候咱们那手鱼目混珠的把戏,可就要露馅了。”

“嗯。”吴承恩点点头。当初县里谣言四起,百姓哄抢米面粮油,眼看就要乱套。徐渭一面出手严打囤积居奇,一面用计造成粮食供给充足的假象。

而事实上,由于洞庭商会的封锁,加之青黄不接,大家都缺粮食,伍记、太仓王家想尽办法,每天也只能送来两三船粮食而已。

两三船粮食勉强能够以工代赈,根本没法再养活城里将近十万市民。

但徐渭一点都不慌,他知道老百姓家里多多少少都有点存粮。

且此时粮价腾贵,一石大米能卖到二两银子以上,而到了六月底新粮下来,粮价直接就落一半。

所以正常来讲,只要市民家里粮食勉强够吃,就不会在这时候高价屯粮。自然也不会一窝蜂的同时抢购,这样每天最多只需要三五百石粮食,就能满足市面所需。

徐渭手里还有抄五家粮店所得的三千石,以及士绅们捐献的两千多石粮食,勉勉强强能撑半个月。

但前提是不要发生抢粮潮。一旦市民恐慌性抢购,怕是一天就能给他抢光了。

因此徐渭命前来送粮的船队,以沙袋冒充米袋,造成每天都有五艘粮船抵达昆山的假象。这样老百姓看到,每天都有能养活所有人还绰绰有余的粮食送到,自然就不慌了。

可谎言终究是谎言,沙子也变不成粮食。半个月下来,预备仓账上应该有一万八千石存粮了,可徐渭手里只有区区两千石……这一万六千石的缺口,没人查自然无所谓了,日后设法将账做平就是。

但那姓林的巡按一来,徐渭‘鱼目混珠’的把戏,可就要立马拆穿了。

“所以你打算……”吴承恩在衙门里厮混多少年,一听就知道这厮想干什么?

“自己烧仓?一了百了。”

“嗯呢,万不得已,说不得就得自己点把火。所以才把那些库丁的家人都看起来,还用重金收买他们。”徐渭得意笑道:

“当然,我还是希望这把火,由徐家来放的好,毕竟咱们是正义的一方嘛。好在他们没让我失望,果然还是来了。”

“当年徐对胡汝贞栽赃陷害,现在他依然狗改不了吃屎,一旦正面刚不过,就想背后使阴招。”说着他一阵咬牙道:

“这次落到我手里,非要好好出口恶气不可!”

“唉……”吴承恩叹口气,心说看来这昆山县,是消停不了了。

……

翌日一早,昆山衙前街上的市民们,便听到衙门口响起阵阵锣声。

知道又有热闹看,老百姓马上聚集到了衙门口。

就见一队穿着大红号衣的捕快,押送着长长一串戴枷的男子,从栅门出来。

此乃大明独创的一种耻辱刑,名曰‘枷项游历’,就是由犯人戴上木枷,在衙役的监视下游街示众。

为了起到‘明刑弼教’的效果,还要敲锣吸引民众围观,并大声宣布受刑者的罪状。

好吧,其实羞辱人才是主要目地。

在老百姓最爱看的官府热闹中,‘枷项游历’可以排在前三……仅次于杀头和县老爷出巡。

比起前者刺激和后者的排场,枷项游历主要以话题性取胜。因为一般逆伦、风化、强盗大案才会用到这项刑罚。

故而老百姓一边看着那一长串颈上戴枷、脚上带链的男子,一边兴致勃勃的议论道:

“呦,多人运动啊,这是犯了啥事儿?”

“八成是强盗团伙吧……”

“什么啊,这是徐总管、张员外那伙人!”整天在县城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少人认出来受枷的这伙人。

“嘿,还真是!”市民们看着那山羊胡子,还有那标志性的大痦子,不由纷纷倒吸冷气。

这一伙人可是徐家的干儿子,素来不把官府放在眼里,欺行霸市、横行霸道,没想到这次却栽了。

“他们犯了什么事儿啊?”老百姓大声问道。

官差只管敲锣、充耳不闻,一直押着那串男子来到申明亭,看到百姓聚集的差不多,一个大嗓门才高声宣布道:

“昨日抓获现行纵火犯徐羊、张大武、马大胆、周旺一干人等,纵火烧毁预备仓存粮一万六千石!”

“什么?!”老百姓一听就炸了锅,预备仓的粮食都被烧毁了!

“一干人犯供认不讳,县尊下令先抄其家以供急用,并将其枷项游历,宣示罪状,任由百姓唾弃。而后再上报府里,奏请明正典刑!”

“呸!呸!呸!”官差话没说完,无数浓痰便雨点般朝着张大武一干人等喷去,场面蔚为壮观。

第一百一十七章 巡按驾到

“呸!呸!呸!呸!”

老百姓登时怒不可遏,这些狗贼丧心病狂,竟然敢烧全县的救命粮!

徐羊、张大武等人被喷的面目全非,却就是不说话。

“不说话,看来大老爷真没冤枉他们!”市民们这下彻底不再怀疑,吐到实在没什么可吐了,便从地上捡起菜帮子,土坷垃,脱下烂鞋子,朝着他们扔出去。

‘啪!啪!啪!啪!’

徐羊、张大武等人被砸得体无完肤,却依然只呜呜哭,依然不说话。

眼看他们已经不成人形,官差们才使劲敲锣喝住,险些连裤子都脱了普通市民。

然后官差们拉着这一串人,在衙前街草草一转,就赶紧回衙了。

倒不是他们敢敷衍,而是群众的火力太猛。之前在申明亭定点打击还好,走街串巷变成移动靶后,捕快们被频繁误伤,没走出几步就遭了臭鸡蛋、馊饭汤的攻击,这谁遭得住啊?

不过也只是由‘枷项游历’改为了‘枷号示众’而已。

衙役们把他们分成两串,锁在八字墙下。

接下来一个月,这群纵火犯就要在这里度过了,不管风吹日晒雨淋。

……

昆山县衙签押房。

吴承恩将一张清单递给徐渭,面色有些难堪。

“抄家的结果不乐观啊。”

“哦?”徐文长歪在炕铺上懒得起来,便用脚指头夹住吴承恩搁在炕头的传单,然后勾腿送到面前。

吴承恩却对此视若无睹,显然更刺激的都见过。

“这么少?”徐渭有些奇怪。幸亏是吴承恩跟着去的,不然他非得大喊有人贪污不可。

“可不是嘛。五家加起来没有三百石粮食。钱没多少,田宅地契也没找到。”徐渭郁闷的在桌旁坐下道:“明显是提前做好逃跑准备了。”

“唔,倒也是。”徐渭想想也对,虽然一般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但徐家的奴才们不同啊,他们还有华亭这个大本营呢。

说着他将清单团成一团,丢还给吴承恩道:“那就只能请林巡按帮忙,追回本县的损失了。”

“把你能的。”吴承恩撇撇嘴,犹豫了一下,还是捡起那纸团,展平放好。

“不信咱打赌,要是他帮忙讨回了损失,你就赶紧把那章给我写完。”徐渭笑问道:“车迟国的皇帝好道抑佛,这个有意思,我太喜欢了。”

“我没有影射先帝!”吴承恩瞪眼。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咱们说的是外邦的事儿,跟国朝的皇帝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徐渭忙哄着他心爱的作家道:“我就是想看看佛道之争的结果,这总成了吧?”

“我也没影射佛道之争!”吴承恩愤愤说道。

“好好,也没有。”徐渭无奈叹口气。

两人正说着话,便见门政俞闷跑进来禀报道:“有苏松巡按林按院亲随持帖前来!因不敢怠慢,已请上差在月亮门等候!”

“这么快?”吴承恩不由吃一惊,赶紧从炕铺地下给徐渭找到鞋,让他穿上回避。

让外人看到他在机要重地如此放肆,是会影响东家官声的。

然后吴先生整整衣冠,快步出迎。

……

吴承恩出来月亮门,便见个穿着团领青衫、头戴双翅吏巾的男子满脸不耐的站在那里。

对方虽然只是个书吏,但他不敢大意,赶忙躬身行礼,口称恭迎上差。

没办法,对方是巡按御史的亲随,实在得罪不起啊。

虽然巡按御史品级不高,与知县大人一样都是七品。但权柄之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人家是代天巡狩的钦差啊!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都要接受他的考察。但凡查出过失,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哦不,望风披靡,哪怕是跟巡抚都能分庭抗礼。

起先,为了防止其权柄过度膨胀,太祖皇帝严格规定了巡按御史任期一年、只授七品,且出行只准骑驴,并且从员不超过四人。

你想,你个骑驴过来视察的官员,哪有什么体面可言?自然也不好太过装伯夷了。

太祖皇帝甚至还规定州县官员接待巡按御史时,不得卑躬屈膝,不得铺张陈设,只给基本的笔墨柴禾而已。

并且要严格遵守四菜一汤的餐标,甚至还特别强调不准吃鹅……

如此种种,十分详尽,都写在《出巡礼仪》中。

但就像我们所知晓的那样,规矩虽然是用来遵守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用来突破的。

巡按御史权力这么大,可以说捏着官员们官帽子。所到州县自然要想方设法讨好他了。

朝廷规定巡按只准骑驴,那县里给准备八抬大轿、全副仪仗就是了。

首节上一节362/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