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23节

  然而这些对徐得已经全然无效。

  此时,徐得的怒火竟是奇迹般的消退下去,只冷冷道:“本座没有告诉你,本座的祖祠也被寸寸铲平?”

  对于燕国,徐得早就没有了一丝留恋。

  不等蒋悝再度开口,徐得转过去冲着燕王道:“燕王,你纵容手下臣子如此,难道是对左贤王生出异心?”

  燕王不想矛头这就转向自己,一时手足无措。

  还是鞠武站出来道歉,“徐得大人,此是蒋悝之言,与燕王无关。”

  徐得冷冷看着燕王,“燕王,你如此作为,徐得很难在左贤王面前说话啊!”

  蒋悝怒道:“无耻贼子,你要杀要剐就只管冲着老夫来,与旁人无关。”

  徐得哈哈大笑,“杀你?你今年也该有六十多了吧!杀之何用?”

  鞠武皱眉道:“不知徐大人意下如何?”

  徐得淡淡道:“我听说,华夏族有夷平三族之说,甚至是七族八族也有。只是如今,本座想见识一下夷其九族该是如何。”

  蒋悝大怒,“贼子该死!老夫与你拼了。”

  言罢,已经是一头撞来。

  却早有身边的大臣死死扯住。

  徐得冷笑,“蒋悝,枉你这么大一把年纪,虽是你一家人该死,却还要搭上整个燕国。”

  只见徐得手掌就势一抬,“传令下去,将燕王宫里男女老少,皆尽带去军中为奴为仆!”

  殿内,众臣工大惊失色。

  鞠武咬牙站出来,“徐大人息怒!此事既是发生在燕王宫内,自有我等给大人一个交待就是。”

  徐得淡淡一笑,“鞠武大人的意思,是会将蒋悝诛其九族了?”

  鞠武低头道:“必遵大人之意。”

  徐得哈哈大笑,“算不上是本座的意思。你们的所作所为,本官只是原样与左贤王转述而已。”

  鞠武暗叹,嘴上却道:“还请尊驾大人移步别处歇息一二,下官自会做好一切。”

  徐得看了鞠武一眼,“不必,本座看过这一场好戏,还要与你等一同前去拜见左贤王。”

  接下来之事,自是血腥之极。

  蒋悝九族之内,合府上下一共五百七十余人,尽在燕王宫内处斩,无一留手。

  当真是血流成河,惨声不绝。

  至于蒋悝,更是将其扔入大鼎之内,活活煮死。

  徐得方才站起身来,淡淡道:“诸位若不想留下来喝那肉汤,就与本座一同前去晋见左贤王吧!”

  鞠武看了一眼燕王。

  后者无奈,只能缓缓起身而已。

  踏出燕王宫,更看见无数燕人都被撵了出来,夹道相望。

  看着燕王与一众大臣人等,跟在徐得的马匹之后相扶而去。

  见者无不是悲恸。

  想燕王一国之君,竟是落到如此地步。

  鞠武心头更是叹息不已。

  城内军营,乐间等将更是发狂了一般,一起冲到乐毅的军帐之中。

  乐毅面无表情,只机械道:“何事?”

  身为燕国的大将军,更兼有守护蓟城之责,却带头表示无法取胜,这对于高傲的乐毅来说,何尝不是奇耻大辱?

  只是他更清楚,面对匈奴的百万大军,他手下的数万老弱病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不可再战。

  直到今日听到大周军再度大胜左贤王。

  他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怎么大周军也只有数万人,就能够打败四十万匈奴大军的?

  乐间等将纷纷请战:“大将军,我等实是无颜见人,只能前来请战。”

  “再不将那些匈奴蛮夷撵出蓟城,只怕咱们都要见不得人。”

  “那些家眷在城里的将士日夜,皆要冲出去与匈奴人拼命。”

  这已经是众将第三回集体来逼宫。

  乐毅却只有一叹。

  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设计。

  原来他是设想,无论给钱给粮,先令匈奴人暂时退去就可以。最好是先与大周军死战一回。

  哪里知道朝廷与匈奴人竟然谈成这个样子。

  明摆是上了匈奴人的当。

  先前说的议和,现在完全变成了投降。现在更连燕王与一班朝臣也被匈奴人挟裹而去。

第836章 燕王投匈

  乐毅道:“诸将还是先回吧!如今连燕王也落在匈奴人手里,我等如何出手?”

  又道:“且我军阵营之侧,就是匈奴的两处大营,城外更是还有十万匈奴蛮夷,连城关的防务也被匈奴人插手。”

  别说动手,现在乐毅这里的大军也成了瓮中之鳖。

  众将虽知这些是实情,却仍是恼恨不已。

  乐间更道:“大将军,只是如此下去,军心必乱啊!”

  原本还有六万多的燕军,此时也只剩下五万八千人。足足损失了六千之多。

  乐毅摇头,“以眼下的情形看来,只怕左贤王接下来必是以燕王的性命为要挟,令我军去攻打大周军。”

  众将大惊,更高呼不可。

  别说打不打得过,现在燕军人心尽失,再去转身攻打来救援他们的大周军,于情于理,哪一条说得过去?

  乐毅烦躁道:“你等无须多言,若是王旨下来,我等还能够不执行?”

  乐间却道:“大将军,若是我军趁机反正,可有希望?”

  众将眼前一亮。

  乐毅想了想,却了冷水,“若是本将所料不错,那左贤王必是派遣人手与我军混杂一处。”

  否则,左贤王凭什么相信他们?

  这……

  乐间等将顿时傻眼。

  乐毅一挥手,“若是将士们要逃走,只管由得他们就是。”

  若不是他还是燕王亲封的大将军,乐毅也不想留在此间。

  如此境况,整个大营都成了匈奴人设下的天牢,度日如年。

  上汤城内,一连数日过去。

  姬延过的悠哉悠哉,快活无比。

  整个上汤城也有越来越多的燕国百姓聚来。一时间,竟在原来上汤城的后面,也是西边,形与一个比上汤城差不多大小的集镇。

  有流落至此的燕人,也有来寻找机遇的商人,连四海金号也在这里开设了一处分号。

  大周军各处军营的跟前,也总是挤满了人。

  能够加入到大周军中,至少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当然,大周军征兵的要求一点也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格了一些。

  也有将领生怕这些燕人与军营太近,引起乱事。

  姬延也不以为然,只让守营将士好生防范就是。

  军民本是一家,燕人更是华夏人的一部分,何必分得太清楚。

  更重要的是,如今来投的燕人皆是走投无路,大周军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若是将这些燕人驱散,再要聚拢就太不容易。

  另一方面,此次与匈奴军大战连连,燕国的人口只怕会急剧下降,若不能让这些民众生息休养一阵,就算得到整个燕国也没有什么用处。

  王辇之内,施夷光有些惊讶,“大王可是要占据燕国?”

  姬延没有否认,“燕国百姓如此,若不让燕国重归到大周朝手里,则这些百姓该要如何?”

  “就算这一战,孤打败了左贤王,打败了右大都尉。待到大周军撤走,这些燕国百姓都随孤的大军一起回去洛邑?”

  施夷光默然。

  的确,一路之上,所见所闻,皆是血泪。

  若没有了大周朝的庇护,这些燕国百姓的下场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不是匈奴王什么时候卷土重来,就是秦赵等诸侯国前来趁火打劫。

  姬延笑道:“好在燕地本就是大周朝的土地,孤自取回来,旁人也无话可说。”

  若是有人说闲话,姬延也不介意再教训一二。

  当然,姬延先前是没有这个打算的。

  来救援燕国,自是要保燕王。而且燕国向来与大周朝的关系还算是不错。

  千错万错,也都是燕王的过错。

  就在一刻钟之前,张仪送来消息,说是燕王在一众朝臣和子民的面前,已经接受左贤王的册封。

  燕王还是燕王,却是匈奴人的燕王。

  燕国的疆域还是那么大,燕王却是左贤王的属下。

  也就是说,匈奴人已经把一切摆在桌面上。

  姬延倒是并不在意。

  如此一来,正好给他送来整个燕国。

  当即,就与张仪商议一番,发出天子诏书,诏告天下,燕王喜的贰臣之心,背逆之举。

  可想而知,接下来必是天下震动,以燕王为耻。

  诸侯国之间无论厮打到多么凄惨的地步,对待蛮夷方面还是很一致的。

  而现在,燕王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这是要将整个燕国双手奉上。

  只是既下了天子诏书,姬延和张仪原来议定的方略恐怕又得要改变。

  先前的主意是,大周军既然占据了上风,又得了左贤王的家小,只用等在这里就可以,不怕左贤王不主动来攻打。

首节上一节723/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