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24节

  而现在,姬延的身份有了变化,不再是来解救燕国的盟友,而是燕国的主人。

  只有尽快的、主动的向匈奴军发起攻击,方才是上上之策。

  以保燕国的民心。

  但要主动去攻击左贤王,难度还是不小的。

  从上谷城到上汤城,距离两百余里。而从上汤城到蓟城,又是四百余里道路。

  这样的补给线太长了。

  除非能速胜。

  又或是能够充分利用好上汤河的运力。上汤河虽然流量并不大,却能够在距离蓟城百里左右经过。

  只余下百里的道路,倒是能够克服交通。

  所以张仪还得去问询一件事情,这上汤河行舟时期到何时为止。

  像这样小流径的河流,每年都会有断流期。就是不完全的断流,水位若是下降的厉害无法行舟,也是一样的困难。

  虽然姬延有信心能够速胜。

  只是大军在外,凡事皆有余地才对。

  大周军能够承受小的败仗,却绝对不能出现全军覆没那样的极端情况。

  这也是走精兵路线的弊端。

  一次失败,则精锐尽失,元气大伤。

  午饭之前,张仪方才再来。

  “臣张仪见过大王。”

  姬延笑道:“先生免礼!”

  张仪在姬延的示意之下,席坐下来。

  “大王,这是天子诏书!”

  天子诏书,当然是最紧要的事情,这是师出有名,是证明大周军是正义之师的证据。

  姬延仔细看过一遍,交给施夷光。

  后者拿出玉玺加印,方才还到张仪手里。

  张仪又道:“大王,臣下已经打听证实,上汤河一直到十月中旬之时还可以通行舟船。最极端的天气之下,也能够在十月初通行。”

  这就是说,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行。

  这时间说长也不长。

  大军行动迟缓,路上就要花费不少时日。

第837章 兵分三路

  姬延细细思索着。

  张仪微微闭目,默默等待。

  片刻,姬延方道:“若是抽出一千将士作为辎重队伍,再组织一万名燕人作为输送如何?”

  张仪猛一张眼,简单答道:“可行。”

  姬延这话,就是不管自己的辎重了。

  全军急行,步军上马,辎重不要。如此一来,只需要两三日的功夫就可以抵到蓟城之下。

  姬延却没有马上作出决断。

  这可是意味着自己的粮道整个都可能被匈奴军攻击到。

  而且在燕国的南方还有大量的匈奴军存在。

  片刻,姬延才又开口,“可是确定那一路匈奴军已经退回东边?”

  原本是有一路匈奴大军,共计十万之数,是要抄袭大周军的后路的。特别是上谷城一带。

  只是言侯前日的消息,说是那路匈奴大军听说左贤王惨败之下,竟是主动退走,甚至还没有走到上谷城跟前。

  姬延所担心的,正是这一路匈奴军。

  张仪道:“言侯几次来报,都称这一路匈奴军不断的退后。”

  纵是要再度袭击上谷城,也至少是五日之后的事情。

  而其要来截姬延这里的粮道,只怕没有这个胆量的。

  姬延终于下了决心,“通知李陵等部,步军上马,只带四日的口粮。三日之后与左贤王再战一场。”

  “火器营的将士和辎重营同行。”

  “只是将士手里的手榴弹需要带足,每人至少带上十颗。”

  “让李陵从军选拔千名将士作为辎重营,与火器营一同跟上。”

  “辎重营负责挑选民夫,人数万名,双倍给工钱。此外,尽可能用车辆运输。”

  “辎重营也另带两千马匹,充作驮马,随时给大军补充口粮。”

  ……

  一条条军令很快布置下去。

  稍有遗漏的,张仪也给提醒补上。

  大军开拔,事项极多。

  每一路大军所行的道路,先后次序等等,都须要考虑周全。

  也好在大周军的人马并不多。并不会将道路堵塞。

  诸令传达下去,姬延还坐在案前重新计算一遍,方才让张仪去传令。

  正好是午饭时间。

  大周军用过午饭,便是各自上路。

  就在此时,蓟城军中,气氛阴沉到可怕。

  整个大营里充斥着强烈的戾气。

  昨日,燕王正式接受左贤王的册封,算是成了匈奴人的手下小卒。

  而今日,燕王就下了王旨,令乐毅带军出征。

  除了本部的五万多士卒,燕王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更给了乐毅八万新兵。

  此时的中军帐内,人人都是阴沉着脸庞。

  军令的内容众人皆是已经知晓。

  自燕王接受左贤王的册封起,众将已经有了猜测。

  最多没有想到军令来得如此之急促。

  “大将军,此事万万不可啊!”

  乐间等将一起拜下。

  身为华夏人,竟与匈奴蛮夷沆瀣一气,已经是丢尽了颜面。

  若是再与天子刀兵相见,还不如自刎当场。

  乐毅啪的一声站起,那帅案猛的一震,“此是王旨!你等可还是燕国的将士?若有不从者,斩无赦!”

  军帐之中,那几个来传旨的人都在。

  其中一人身着宦者服饰,在那里畏畏缩缩。

  而在他的身边,则是几名匈奴服饰的华夏人。

  显然,这些人都是来充当监军的。

  乐间等将无法,只得道:“我等听令就是!”

  乐毅松了一口气,道:“大王有令,各部人马之中,另设监军两人。若有不法举动,监军可当场格杀。”

  顿时,诸将的身躯一僵。

  其中两将气得浑身发抖,就要转身发难,还好被乐间带头抱住。这才将二人推出帐外。

  离了中军帐,那二将连带众人皆是忿忿不平。

  “乐将军,你看这是什么事?”

  “是啊!和匈奴人打了几百年,如今却是这样的结果。”

  “早知如此,我等还不如带兵去投了大周天子!”

  乐间大惊,赶紧劝说道:“休要胡言!若让人听去,必是连累大家。”

  有将领不乐意了,直呼道:“乐将军,你是大将军的血脉,如何你也站在匈奴人那边?”

  乐间叹道:“事已至此,我等就算有别的意思,也需要离开这里再说。”

  乐间接连递了眼神,众将方才咽下这口恶气。

  各自回到营中,点齐兵马,带足军械辎重,又与所谓的各部监军汇合,方才无精打采的离开蓟城。

  至于军中的一些怨言,也只好用强硬手段弹压下去。

  大周军的行军路线,大致是霸王军与骠骑军各居一侧,且向左右绕出一个圈子。

  中路由李陵和吴庭芳的步军跟上。

  之所以这样行军,是以两翼的行动来迷惑匈奴军,造成大周军要以两支主力骑军去偷袭匈奴军的假象。

  至于中路的步军,有一定的可能,不被匈奴军的探子侦察到。

  但这只是假设,希望两路出击的骑军引开匈奴军的注意。

  除此之外,李陵和吴庭芳的骑兵也作霸王军和骠骑军的服饰,冲在最前面四下扑杀匈奴军的探马。

  至于最后能不能达成突然袭击的效果,就得要看天意了。

  当然,就算是被匈奴军发现姬延的主力,姬延也并不是太担心。

  左贤王早被大周军打出心理阴影,就算是知道姬延军要来,也要犹豫再三,不敢投入主力作战,攻击行军途中的大周军。

  二来就算是要攻击,也会以燕军为主。不然收服燕军有何用处?

  其三,大周军现在皆是装扮成骑军,左贤王更不会想到。既是上汤城被建造的固若金汤,那么以此为据点,与匈奴军作最后的决战才是最符合大周军的利益。

  以方便行军,姬延与施夷光也乘了战马。

  只是他的马匹上垫了几层绸缎,倒也舒服。

  虽是有些颠簸,却有美人在怔。

  怀中的柔软和阵阵袭来的香风,让姬延颇有些沉迷其中。

  还在路上,得到言侯的消息,乐毅军与左贤王一路,再次浩浩荡荡的杀来。

首节上一节724/833下一节尾节目录